关于学区房

打印 (被阅读 次)

关于学区房

经纪手记 十五)

蔡铮

我做房地产经纪,发现同胞特重学校。同胞拼命要让孩子上好学校的精神让我感动,那是孟母三迁精神的延续。我也曾努力让我孩子上我供得起的最好学校。我们唯一能给孩子的大概就是好点的教育。教育决定孩子前途。美国黑人难翻身就因他们被钉在穷人地盘上:美国公校质量由地产税决定,穷区税少学校差,学校差就断绝了多数黑人的上进之路。

我原住一小学初中高中都有名的好校区,很多人就慕名搬来,以至我左邻右舍都是同胞,小区成为中国村。其实如此这般最大好处是孩子们不孤独。我发现孩子从幼儿园开始交的朋友就多是亚裔,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或许他们本能地喜欢相近的人吧,肤色,学习成绩和爱好都是原因。我曾担心孩子们因身为华人而感到孤独,见孩子成天跟朋友嘻嘻哈哈,颇为欣慰。住好校区我们自己也不孤独,这也许是奔赴好校区的至妙之处:同胞们聚同一小区,互通有无,你我相帮,俨然一家,其乐融融。

孩子教育是由家庭、社会、学校三部分构成。家庭、社会潜移默化孩子的品格和为人,学校传授知识,也塑造孩子的人生观和生活态度。因此我们挑学区,不仅要挑学校,更要挑住地的社会环境。在这方面有些同胞的做法让我感动。我们本为学校名声而来,但了解实情后有邻居就搬到保守州去了,有朋友把孩子送到州数理学院就读。他们担心学校的自由左倾毁了孩子。他们担心得有理。我所在区高中四千多人,林大鸟多,有学生吸食大麻、迷幻药。我那学区初中有天宣告要成立同性恋俱乐部,同胞们炸了锅,一致反对,但胳膊拗不过大腿。美国庞大的同性恋组织要把支部设到中学,把关于同性恋的知识早早灌输给孩子们;同性恋们不结婚生子,有闲钱捐款影响政治,他们如愿以偿。美国社会开放自由,充满诱惑,孩子得树立结实利生的人生观才能在凶险的世道安然无恙,所以学区的社会环境于孩子更为重要。

其实我们精挑细选校区是为了孩子能上个好大学,学校差点,也许在申请大学上占点便宜,因为多数华人孩子在哪儿都会出类拔萃。美国大学录取是由学校成绩、标准考试、课外活动成就、老师推荐、学生自述等决定,在差点的学校我们的孩子会鹤立鸡群,更会得老师热诚推荐。好学校的好处大概是优秀学生多,在以群体参加的各科目竞赛中优秀孩子会在州乃至国家级的比赛中脱颖而出;差点的学校学生少,师资不足,孩子很难参与国家级的比赛。孩子如特别优秀,上好学校会如虎添翼,更能拨得头筹。

我们要挑学校学区,但不能拘泥,要根据自己孩子情况而定,不要听说某学区好就不问不究往里钻。要特别注意校区的安全状况和学校的学风和环境,想孩子免受污染就得去保守的地方或让孩子上好点的私立学校。

Zane Cai

2024年5月22日

于芝加哥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