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教育家严济慈先生

《科大瞬间》与您分享中国科大校友和教师校园内外真实、亲切的回忆以及多视觉、多维度的人生感悟。
打印 (被阅读 次)

【科大瞬间】特刊
《我们心中的科大》--建校60周年庆

科学家、教育家严济慈先生

——为纪念教师节而编写

王炽昌

科学家、教育家严济慈先生

严济慈先生是继郭沫若校长之后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第 二任校长。严老离开我们已经整整 11个年头了。但是,他严谨 治学、勇于创新、爱护学生、提携青年的崇高品德,永远激励着 我们这些学生。

严老1900年出生在浙江省东阳县下湖严村一个相当贫穷的 农民家庭。1918 年从东阳中学毕业后考到了当时的南京高等师 范学校(现在东南大学、南京大学等大学的前身)。1923 年赴 法国留学,1925 年获巴黎大学数理硕士学位,1927 年获法国科学博士学位。他在压电晶体和光谱学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如对水晶在电场作用下的伸缩和光学性能的改变,水晶柱的被扭 起电和振荡,氢、氖的连续光谱,氧和臭氧的紫外吸收光谱,铷 分子光谱及其离解能等方面都有重要的研究成果。1927-1937 年间,他曾先后在法、美、英、德等国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50 余篇。1934 年,他与 F·约里奥-居里一同当选为法国物理学会 理事。1945 年应邀赴美国讲学。解放后,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1927-1928 年他同时在沪宁四所大学担任教授,深受学生 欢迎。他当年的许多学生,后来都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如陆学善、钱临照、顾功叙、余瑞璜、吴学蔺等等。

1958 年 6 月 2 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批准了中国科学院关于创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报告,严老作为学校筹备委员会的 主要成员之一,积极参与了学校的创建工作。1958 年 9 月,学校开学后,他欣然走上已阔别 30 年的讲台,亲自为学生讲授普 通物理学和电动力学课程,且长达 6 年之久,重现了 30 年前的教授风采。

他渊博的知识,对科学的透彻理解,精辟的论述,高超的 讲课艺术,像磁石一样强烈地吸引了青年学生。每逢他讲课,在 大阶梯教室里甚至还会站着许多人,连外校的学生和助教也慕名 赶来听讲,他曾经在学校的大礼堂为 8 个系的 700 多名学生上课, 盛况空前,传为美谈。

严老等老一辈科学家的言传身教,不仅培养了科大最早几 届数千名优秀毕业生,而且使一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这些人后来都成为科研、教学、管理等方面的骨干,有些已成为两院院士、著名发明家和高级领导干部。

 “文化大革命”后,在重建科大的同时,严老还积极参与筹划在北京原科大旧址创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中国科 学院于 1977 年 9 月向党中央、国务院呈送了《关于恢复招收研 究生的请示报告》,报告中提出要在北京创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研究生院。这份请示报告 5 天后即获批准。严老于 1977 年 10 月 21 日在《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为办好研究生院而竭尽全力》 的文章。1978 年 3 月 1 日该院在北京正式成立,严老出任我国 第一所研究生院的首任院长。

科大在文革中下放安徽合肥,损失惨重。1980 年 2 月,严老出任科大第二任校长,着手实施科大南迁后的第二次创业。严济慈为此呕心沥血,贡献卓著。

1984 年 5 月,84 岁的严济慈成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名誉 校长。1984 年第 1 期《红旗》杂志的《谈谈读书、教书和做科 学研究》一文,是根据他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师生多次座谈时的讲话整理而成,历年来被多种书刊争相转载。文章中表达了一位 老科学家希望自己的科学生命在一代代青年身上得以延续的殷殷深情。

1988年5月,严济慈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庆30周年题词: “创寰宇学府,育天下英才”,为学校提出了新的宏伟目标。

1996 年严老逝世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同学为灵堂送来了巨幅挽幛,上写:

浩浩渡重洋,拳拳赴国难,一代哲人,学海高耸照前路; 

孜孜求物理,滔滔泻杏坛,三千子弟,悲风肃立悼恩师!

 

摘自王炽昌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7515b3010009z7.html 

 

 

《科大瞬间》文学城编辑部
许赞华 803 | 陶李 8112
刘扬 815 | 黄剑辉 815
滕春晖 8111 | 陈锦雄812 | 余明强 9115
陈风雷 786 | 沈涛 822 | Jay Sun 836
 吴钧 856 |    9015 | 林菁 8616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