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大打出手的”苏修”“侵略者”,是如何成为兄弟的?

打印 (被阅读 次)

5月,俄罗斯总统普京再次访问北京。此次访问的日程与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以来的前两次访问没有太大不同,普京谈到了俄中之间的“兄弟友谊”,北京谈到了两个大国之间的“示范性合作”。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克里姆林宫开始寻找“情境盟友”。伊朗、朝鲜等国家并不受全球地缘政治参与者的重视,而中国是一个强大的盟友。

莫斯科一直试图向世界证明,其侵略行动得到了与北京的支持。与此同时,北京一直对外界宣布,不寻求示威性地选边站,而是保持维和中立。

前苏联时代的任何一位领导人,都很难想象在21世纪的某一天,他们的继承者会用鱼子酱和鲟鱼热情招待中国领导人,北京会在克里姆林宫访问期间唱《伏尔加河在流淌》。前苏联是社会主义子阵营的老大哥和群管理员,他们只会用俯视的态度对待每一个群成员,稍有看到不满的态度就立即挥舞手中的大棒严厉弹压。

最典型的,莫过于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特别军事行动。

1968年8月20日晚11点,苏联的大型运输机装载着坦克、装甲车、大炮物资,一架接一架地降落在布拉格的鲁津机场。同时,苏联、民主德国等国的武装部队兵分八路冲入了捷克斯洛伐克。此时捷共中央主席团正在开会,正在讨论14大的准备工作和改革进展情况,就这样,“布拉格之春”在苏军的枪口之下灰飞烟灭。

1968年4月5日,捷共公布了改革的行动纲领,标志着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之春”改革正式开始。苏联担心捷克斯洛伐克脱离苏联,就对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进行了百般地阻挠,先是劝说,然后训斥,最后恐吓。捷克斯洛伐克的领导人虽然进行了一定的让步,但对于改革的决心,依然没有动摇。苏联意识到这些手段没有效果,就带领着其他的四个华约国家出兵镇压。

8月18日,准备跟苏联一起出兵的华约国领导人,齐聚莫斯科,勃列日涅夫向他们介绍了此次军事行动的具体部署和安排。19日,苏联各加盟共和国、自治共和国、州委和边疆区委的一把手到莫斯科参加会议,勃列日涅夫发布动员令,任命陆军总司令巴甫洛夫斯基尔担任总指挥,出动兵力24.5万人。

此时的捷共中央却认为,通过此前双方之间的沟通,捷共还做出了一定的让步和承诺,以为双方之间的矛盾已经得到了一定的缓解,进入八月份以后,捷共正忙着准备九月份召开的14大,根本就没有料到苏联会出兵。

8月20日下午4点,布拉格的鲁津机场指挥台,收到了两架苏联民用客机发来的、因机械故障需要临时降落的信号。在两架飞机降落后,从飞机上走出来了几十名壮汉,身着统一制服,手拿统一箱子。

这些壮汉到了机场以后,就安安静静地坐在机场的候机大厅,到了晚上11点,这批壮汉突然间出动,拿出了手提箱当中的机枪,迅速占领了机场的各个要害部门。

这一伙壮汉就是苏军特种部队的突击队员,他们乘坐的那两架客机也不是普通的客机,它是一个活动的雷达站。

三分钟之后,苏联的大型运输机装载着坦克、装甲车、大炮物资,一架接一架地降落在鲁津机场。

此时,苏联使馆也派来了向导,引导着苏军迅速扑向了在布拉格的、捷克斯洛伐克的党政要害部门,以及在伏尔塔瓦河上的各座桥梁。同样是在晚11点,苏联、民主德国、波兰、匈牙利以及保加利亚的武装部队,也兵分八路冲入了捷克斯洛伐克,一路上也没有遇到抵抗。

此时捷共中央主席团正在开会,正在讨论14大的准备工作。在11点半的时候,总理切尔尼克被叫到隔壁去接电话,电话是国防部长楚尔打来的。接过电话之后,切尔尼克向大家作了汇报,说据楚尔报告,华约的部队已经进入了捷克斯洛伐克,预计在明天早晨六点就将占领全国,而且他的办公室现在也已经被苏军占领,只允许与总理通话。

此时总统斯沃博达也赶到了会议室,最终中央主席团作出决定谁也不可以辞职,必须要坚守岗位,谁也不可以在武装占领之下,建立新的机构,搞新的任免,而且也决定不要对苏军的入侵进行抵抗,号召人民保持平静,不要阻拦苏联的入侵。

捷共最终做出不抵抗的决定也是无奈之举,虽然捷克斯洛伐克有14.5万人的军队,而且还有500架作战飞机,加上5万名空军部队,但是,此前毫无准备,要知道指挥系统、联络系统、情报系统完全都是苏联掌控着的。

8月21日凌晨4点,苏军占领了捷共中央大楼,上午9点的时候,将捷共中央第一书记杜布切克、政府总理切尔尼克,以及国民议会主席斯尔科夫斯基等人劫持到了莫斯科。

8月21日凌晨5:25,苏联向全世界发出了一则声明,说苏联应捷克斯洛伐克的请求,要求对其进行紧急的援助。为此,苏军和盟国的一些部队已经进入了该国。

此时,捷克斯洛伐克的百姓却纷纷走上街头,包围了苏军的坦克和士兵,向他们吐唾沫,扔脏东西。他们高喊领导人杜布切克的名字,高喊着俄国佬滚出去的口号,有一些人还将布拉格的各个街道都改成了领导人的名字。百姓们却以这种方式抵抗着苏军的入侵,也是表达着对领导人和政府以及改革的支持。

8月23日,杜布切克等人在莫斯科,从俘虏变成了谈判代表,与苏联开始了谈判。会谈开始,勃列日涅夫上来就说,过去的事咱就不谈了,也不讨论谁对谁错,现在只讨论一下目前该怎么办。

实际上苏共依然是想撤换掉杜布切克等人,想重新再组捷克斯巴克的党和政府。但是,目前的捷共领导人谁也不同意,其次之前想扶持的比拉克、英德拉等人,已在捷克斯洛伐克的百姓心中变成了卖国贼和叛徒,所以再让他们出来组建新的政府也不合适。

双方的谈判一直持续到26日午夜,最终苏联放弃了撤换杜布切克等人的想法,勃列日涅夫也要杜布切克承认,说五国的军事干预是正确合法的,同时,勃列日涅夫还说了一段比较坦诚的话,声称说捷克斯洛伐克本来就是苏联安全区的一部分,苏联无意放弃。

当勃列日涅夫说完这番话以后,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团当中有人对此表示反对,勃列日涅夫对此是脸红脖子粗,站起来大声喊叫,然后起身就走出了会议室。

杜布切克等人虽然以死相抗,但终究不能拿普通百姓的性命做代价,最终,在苏联的刺刀之下,在8月26日晚上,双方签署了莫斯科会谈公报。捷克斯伐克承诺不再提出将本国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讨论,也重申对华沙条约组织的承诺。

8月27日凌晨,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团全体成员返回了布拉格。在8月31日和9月1日,捷共中央在苏军的枪口之下召开了全会,最终将坚定的改革派克里格尔、里戈和卡佩克等人开除出中央主席团,也免除了齐萨日中央书记的职务。

10月中旬,捷克斯洛伐克与苏军签订了苏军暂时留住捷克斯洛伐克的条约,条约规定,捷克斯伐克要向苏军提供一切的军事设施和驻地,并且要承担一切费用,苏联驻军和驻军家属享有治外法权。

苏军入侵并驻军捷克斯洛伐克,遭到了全世界的谴责。当然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全国百姓也没有停止抗争,在1969年1月8日,查理大学哲学系的学生帕拉赫,为了表达对苏军占领捷克斯洛伐克的抗议,当众自焚。帕拉赫的慷慨赴死,再次激起了全国人民反对苏军占领的高潮。

面对这样的局势,苏联也加紧了控制,1969年1月16日,斯米尔科夫斯基被解除了国民议会主席的职务,一年之后又被开除出中央委员会。4月17日,胡萨克当选为捷共第一书记,杜布切克被调离捷克斯洛伐克,担任驻土耳其大使,一年之后回国,被开除出党,并且被宣布成为人民和民族的敌人。

1970年6月,政府总理切尔尼克也被解除了职务,同时被开除出党。

胡萨克在苏共中央的指挥之下,将四名中央书记和九名州委第一书记,以及59名县委第一书记开除出党,在1970年12月份,胡萨克召开了全会,会上否定了此前的“布拉格之春”的改革,同时也接受了苏联保护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成果的观点。

至此,在苏军的枪口之下,“布拉格之春”灰飞烟灭了。此前,对于改革跃跃欲试的其他东欧国家,也彻底无可奈何花落去。

除了武力镇压捷克斯洛伐克,苏联还在中国边境陈兵百万,并于1969年爆发了珍宝岛战役。苏联当时的海报上写着:“击退北京侵略者!”

从七十年代初期开始,中国或多或少与美国建立了关系,再到苏联解体,新成立的俄罗斯需要一个强大的盟友。起初,俄罗斯人期望的盟友不是中国,而是西方,整个20世纪90年代,莫斯科一直在传播亲西方的言论,根据各种社会学研究,当时俄罗斯人对中国人的怀疑程度远高于美国人。

但是,西方世界却并不相信侵略成性、扩张成性的俄罗斯,他们拒绝了俄罗斯的橄榄枝,却对中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友好,包括帮助中国加入WTO,加大与中国的贸易往来。

当北京最终成为世界最强大经济体之一时,俄罗斯这才蓦然发现,原来美国人根本一直就不尿他们,随之,俄罗斯反西方情绪逐渐高涨,开展把目光转向中国。此时的中国,对美国在二战以后长达七十余年的强势也早已经不满,“中国梦”的提出,更为十数亿中国人画了一张重回“汉唐盛世”的超级大饼。

于是,俄罗斯和中国走到了一起。

不过,中国对西方的态度与俄罗斯对西方的态度存在几个关键差异。当俄罗斯与几乎整个西方国家处于战争状态之时,中国则与西方共享舞台。在中国看来,美国是竞争对手,欧洲则是合作伙伴。

在西方对与俄罗斯的贸易关系实施制裁,有效地将俄罗斯与市场隔离开来后,中国成为莫斯科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这导致俄中贸易在战争的第一年创下了历史新高。贸易额超过1900亿美元,增长近30%。这一趋势在随后的时期继续延续。克里姆林宫当然对此大肆渲染,称这一增长令人印象深刻,并声称这正是他们一直在寻求的。

俄罗斯和中国之间的贸易主要份额是能源资源:石油、天然气和煤炭。 2022年,这类商品占俄罗斯对中国总供应量的70%以上。与此同时,俄罗斯通过灰色计划向中国出口同样的石油,例如影子油轮船队。它用它来绕过每桶60美元的价格上限。今天,中国市场约占能源出口的40%。战前是20%,这意味着俄罗斯也开始依赖中国。

假如没有中国的支持,俄罗斯不可能生存下去,帝国会迅速解体,这是不争的事实。

作者:齐风猎,毕业于解放军广州通信学院(现陆军特种作战学院),曾长期从事军事教学工作。

资料来源:俄中领导人声明、公开贸易统计数据、乌克兰驻华大使帕夫洛·里亚比金和乌克兰未来研究所专家伊利亚·库萨的独家评论。)

exception1 发表评论于
拥有世界地图上最耻辱的边界线,远东沿海土地全被侵略一寸不剩。孝子跪得忘乎所以了,还时不时拿出一些数字,声称“你没有我的支持,你就生存不下去”。爹在乎阿Q的这些屁话么?每年高调庆祝侵略屠杀殖民征服东方市,孝子按时来朝拜吧
JustWorld 发表评论于
林彪的四野是中共夺取政权的关键力量。

中共赢得内战胜利的原因并不复杂。

苏共借二战胜利之际,在东北亚扶植两个傀儡政权,中共和北韩。之后指挥两个傀儡政权发动韩战。美苏两国解密文档显示韩战中共军人死亡近百万。

毛是苏共指定的头。二战后中共在苏共直接指挥策划下,从哈尔滨周边地区召集大约80万人,发动内战,辽沈战役结束四野兵力达150万。使用苏共提供的各种武器,包括T34坦克,所向披靡,国民党毫无招架之力。

真实情况是,国共内战是苏联人策划指挥实施的一场侵略战争。

不让中国人知道哈尔滨名字由来,及内战和韩战的真实信息。

双城四野前线指挥部旧址信息一直秘而不宣,直到 2006年10月1日建成四野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

所以,中共关于成立到打败国民党的报道基本都是夸张虚构的。

现代哈尔滨的名字来自俄语 Харбин 哈拉宾尼, Харбина 哈拉宾娜,Харбинскаго 哈拉滨斯嘎娃,这些俄语都是一个意思 ,用在不同的情况,写法不同。翻开哈尔滨开埠时期的俄文版1901---1906--1910年地图,明显注明早期哈尔滨叫 Сунгар 松花江市,俄语发音;松格里。1903年7月14日,中东铁路全线正式通车,同时改 Сунгар松花江市为 Харбин 哈拉宾尼市,即目前的哈尔滨市。

哈尔滨的名字最早见于远郊的老香坊火车站,当时被称为老哈尔滨 Стар Харбина(俄语译音,斯达列 哈拉宾娜),香坊是当时的一个末等铁路小站,现在依旧是,可见100多年前的俄文版地图。如今哈尔滨的名字就是从这个末等小站的名字发展而来的,第二步是发展到到南岗区叫哈尔滨区(均有俄文历史地图为证)最后发展到全市通用哈尔滨的名字。

http://news.sohu.com/20090805/n265727014.shtml

新晚报联合搜狐:哈尔滨籍老兵寻访活动今启动

http://news.my399.com/local/content/2018-09/12/content_2298368.htm

152师后代回哈“探亲”

https://bbs.wenxuecity.com/memory/1644735.html

哈尔滨的真实历史被人为的掩盖了

https://bbs.wenxuecity.com/memory/1664065.html

哈尔滨东正教圣母守护教堂的前生今世

https://bbs.wenxuecity.com/memory/1664212.html

哈尔滨建城地标圣尼古拉教堂毁于文革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