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修集

阅人间事,读圣贤书
个人资料
为人父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博文

抗日战争不仅是军事斗争,更重的是政治斗争。对什么是政治,毛泽东曾有一个非常接地气的大白话解释:把敌人搞的少少的,把自己搞的多多的,这就是政治。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抗日根据地和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都迅速发展壮大,充分证明了共产党的政治确实是成功的。 反观蒋介石领导的抗日只是进行单纯的军事斗争,在敌强我弱的条件下,单纯的军事斗争是不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什么是帝国主义压迫,现在的中国人都没有体会了,他们感受最强烈的是新三座大山,对老的三座大山没有感觉了。这说明从前压在中国人身上的三座大山不存在了,可在旧中国,这三座大山是实实在在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 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给中国人民制造了无数苦难。其中帝国主义制造的苦难最为强烈,让几乎所有中国人都深受其害。自从1840年鸦片战[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土改前,极少数的地主乡绅靠什么统治广大农民呢?韩丁在书中总结了三个统治支柱,即:1,,传统思想文化的洗脑;2,村公所及县衙的公权力;3,暴力。 洗脑是很厉害的,也是很有效率的统治方式。比如宣扬地主之所以有很多土地,那是地主的德性的回报,是祖辈上积德和祖坟风水好。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祖上没有积德,所以要认命。因为这套洗脑说辞,让穷困农民从不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翻来覆去,不管如何改朝换代,基层治理结构一直没变,一直是乡绅治理的宗法社会的超稳定结构。这个治理结构节约了国家资源,但同时也阻碍了农业的发展和向资本主义的过渡。宋明时期虽然出现了商业革命,可在生产关系上依然没什么进步,也就没能跨入资本主义门槛。中西学者对中国为啥没有率先进入资本主义有诸多论述,可我比较认同的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抗战时,张庄一直处于沦陷区,没有经历过渐进的土改和减租减息运动,因此这是一个保存完好的没经历过革命的农村的原始样貌。与其它地区比,张庄算是幸运的,土地集中程度并不严重,地主和富农占有和控制的土地只有全部土地的31%。这主要是因为张庄处于太行山区边缘,土地贫瘠,不值得投资兼并。 在韩丁的眼中,张庄是破败不堪的: “多少世纪来,虽然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很早就想读韩丁的《翻身—中国一个农村的革命纪实》,可在书店里买不到,微信读书上也找不到,前几天一个朋友提到这本书,并告诉我网上有影印本,我如获至宝,马上找到阅读。全书七百多页,我读了不到一百页,就忍不住要与大家分享。 《翻身》是韩丁三部曲中最早的一部。以山西潞城县张庄为样本,韩丁非常细腻地观察和记录了中国土改的全过程,为中国革命[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2024-05-09 07:48:56)
困难时期我还没上学,有一年夏天,奶奶蒸了一锅馒头,我拿了一个刚出锅的热乎馒头边吃边找邻居的孩子去玩。刚出门就听大孩子们喊:门口有路倒,快去看啊。我不明白什么是路倒,就跟着大孩子来到南门外。出大院门往左边一看就见一堆大人孩子围在那看热闹。我拿着馒头从大人的腿缝里挤了进去,见一个破衣烂衫的中年汉子正靠在墙上啃一个没有苞米粒的苞米棒子。[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2024-05-02 15:05:32)

印象最深的一个口号是:他们想埋葬我们,但他们不知道我们是种子。 图片全部来自网络,还有很多图片因格式问题无法上传。美国是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各种示威游行几乎每天都发生,但都没有这次学潮的影响巨大,因为学生们不是为自己的利益示威游行,而是出于良心,为受苦受难的巴勒斯坦妇女儿童发声示威。[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4-04-24 13:48:16)
都说乐观,善良的人长得年轻,这话我信,奶奶就是这样。所有见过奶奶的人都说,七十岁的奶奶看起来就像五十多岁,连医院的医生也不相信奶奶七十多岁了,说看着太年轻了。大概是因为常年劳动的原因,奶奶七十岁的时候,依然身板笔直,走路也比其他小脚老太太要快,而且皮肤白净少皱纹,几乎没有白头发。除了上述原因外,关键奶奶总是乐呵呵的,似乎就没有不高[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2024-04-22 14:18:57)
走到沈阳时奶奶已经虚岁八岁了(奶奶自己的话)。我的舅爷虽然已为人夫,但其实还是个孩子,年龄不过17岁。也许是因为无力抚养妹妹,也许是想给妹妹寻找一个活命的人家,反正奶奶虚岁八岁那年就给我爷爷当了童养媳,但不知道是卖给爷爷家还是送给爷爷家的。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奶奶自从到了爷爷家,命运开始好转,至少不用有一顿没一顿地要饭吃了。虽然小[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1]
[2]
[3]
[4]
[5]
[>>]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