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韩寒和他的电影
文章来源: BeautyinAutumn2014-08-19 17:12:50
有人告诉我青年报有篇有关韩寒和他电影的报道,当然是诋毁性的,我特地过去读了,回复如下:

谢谢你给的链接,不过,我进不去,但用你给的文章标题《中国青年报:“天才韩寒”是当代文坛的最大丑闻》,Google找到了这篇文章,读了好几遍,感受如下:

1。从另一方面证明这部电影确实是韩寒的手笔!也从而证实我的看法是正确的:一个导得出这样的电影的人,也应该写得出相应的剧本和其它的文学作品,所以所谓的代笔是无稽之谈!

2。既然我们都认为韩寒是这部电影的导演和编剧,那么,作假代笔的指控也就不推自倒了。

3。现在我们的相异处也就是对这部电影作品水平的看法不同罢了!

4。那我们就电影论电影,他的标题“文坛的丑闻”也就不成立了,没有代笔没有作假,何来丑闻呢!对不对?至于这部电影的水平,我们可以各抒己见,但无需要用那么仇视的字眼,这也是我不明白的地方:为什么总有一些人那么恨韩寒,仿佛要置他于死地而后快的样子。每个人的文学素养不一样,风格不一样,不可能得到所有的人喜欢,这我能理解,不喜欢的就不看呗,何至于要那么痛恨莫名呢!这篇文章的字眼就让我觉得有些过分,用“猥琐、烂片”来形容这样一部电影,委实有些莫须有!

5。我再谈谈对电影的看法:这部电影当然离经典还差一段距离,吹捧的人话说得也过分!但是决不是一部烂片!至少我从中看到新一代的领悟和新时代脉搏的跳动。这篇文章反复强调影片中有很多拾人牙慧、重弹西方老调的东西,我觉得这样的论断和评介的人首先自己就不懂电影艺术也不懂得中国电影人的追求!其实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在开始的时候,都免不了模仿、临摹的痕迹,这是韩寒的处女作,没有模仿,他就真是太天才得令人难以相信了!电影学院里,学影视创作的编剧导演和演员们,很主要的一种学习方式就是大量的观摩西方好的影视作品,我自己写剧本深有体会,我就被导演要求大量观摩影视作品,甚至有些桥段,导演就直接对我说:这个你可以借用一下。当然模仿手段加入了自己的特色,要比你直白的照搬硬套来的高明。但是,你看看中国的电影作品,参考西方尤其是曾经的苏联影视和今天的欧美影视手法的比比皆是,模仿到最后,不仅加入自己的领悟和延伸,更拥有了自己的特色,出神入化的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你就自成一家了!反过来票房好的中国影视作品,人家也会改头换面来模仿,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香港的电影《无间道》被搬到好莱坞的例子!我不能说韩寒第一部作品怎样怎样好,但至少很多专业人士看过觉得跟他的文学作品的风格是一致的,他的个人风格是很明显的,连青年报的这篇文章也承认这点,只不过他不认同水平罢了!

6。把韩寒和张铁生等连在一起成为反智主义的代表是不合理的。首先没有知识才交白卷和一个有着多动症而退学,却具有异常的文学天赋并连续不断发表文学作品的人混为一谈,本身就缺少对情商和对特殊少年教育的思考!可以说思想还停留在过去的年月里。美国很多这样的中途辍学却在艺术上出类拔萃的人,著名演员李奥纳多也是多动症,无法安心上课,可他演绎了各种生动的角色,成了好莱坞的一线影星!琼瑶也是数学总不及格,高中毕业大学联考失败,但她开创了言情小说的几代高潮,她的古文功底比任何大学名校中文系毕业的大学生研究生都好得多!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我们同年代高考的佼佼者,有的甚至是省里县里的状元,进了北大清华的,今天大多也是像普通人一样的生活,并没能凭自己的一己之力改变这个世界半点分毫!

7。我们也该到了爱护人才保护人才的时代了,不要人云亦云,想想一个人作假骗得了一时,如何骗得了那么久,一骗就是十几年!中国人也不都是傻瓜呀!最主要:不要总以一种统一的方式去衡量人,一个学理工的人的思维方式与一个纯文纯艺术的人的思维方式是相差很远的。比如,一朵花在那里,那学理工的人可能只会想到种花的科学方法,需要的阳光雨露等等,但一个学艺术的,可能看到的是花的色彩、姿态、与周围环境的融入和凸显,而我一个搞文学创作的人,可能从一朵花上能联想到天上的云彩和少女的笑靥,一个诗人可能会伤感花朵的即将凋谢等等,这都是人与人的不同,可又是对同一件事情,就像这一朵花却有了不同的看法和认知。

不知道我说的,你看懂了我的意思没?总之,不同的人只要相互欣赏就好,无须强求别人跟你一样,而不一样就竭尽所能打压之事,不仅暴露了一个人的狭隘而且也暴露了一个人自己的有线的水平和素养。

相关文章:

韩寒和他的第一部电影《后会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