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的简单
文章来源: 陈默2009-11-16 20:45:42
这两天,好像不约而同地,和同事朋友不断谈到简单纯良生活的美丽之处,很多次非常感慨,决定在忘记之前写下来。

前两天,一位比我年长的同事谈到他和父亲最后相处的时光。他说戎马一生的父亲一直是严厉的、坚韧的,但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却特别地温情。那些日子,他每天去医院陪护父亲,喜爱甜食的父亲心心想念面包房的点心,他就飞车去买来,父亲眯着眼睛,满足地嗅着那甜甜的香味,但已经吃不下去了……他就忍着心痛大口吃着,并笑着告诉父亲:“真香!”

我不是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但我还是湿了眼睛。我们两人并肩站在窗前,望着中午艳阳下的远山,努力地忍着眼泪……他说:“这个记忆是美好的,但我还是想把它彻底抹去。”


我完全理解。我告诉他一个我的故事。每年万圣节,看到那种药片一样彩色的糖(就是十几个小片片包成长长一条的那种),我的心里就酸酸的。

有一年暑假回国,陪儿子在他屋里玩,眼尖的小儿看到床边夹缝里一颗药片糖,就钻进去捡了出来,高兴地说:“看,药片糖!”我说:“不要吃了,准是我上次冬天回来时买的。”儿子说:“要吃。是妈妈买的!”我至今记得儿子当时天真的表情,也记得自己如何强忍着眼泪……

我告诉同事,我们家里当年(包括至今)都是从家庭、从孩子的考量来安排的。虽然分离是无法避免也无法弥补的,但孩子成长得很好,也得到了我们期待的双重文化背景,但我还是希望抹去这样的记忆,更希望根本没有这样的记忆。


我又想起今年五月回国,和小归海的妈妈一同过母亲节的事。小归海是儿子现在大学的同学,他小时候随来美国做“老留”的父母在这里渡过几年,父母海归后,他也回北京读中学,然后自己又来美国做“小留”。小归海的父母说感谢我对孩子的照应,一定要坚持请我吃饭,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于是,母亲节那天,两个母亲、两个孩子一同去吃饭,热热闹闹好不开心。

归海的妈妈和我一见如故。聊起各自的生活,她说非常想念美国,当年在这里没有呆够,但老公坚持要海归干事业。她思前想后好几个星期,最后决定还是全家一起回去 - 虽然她先生和很多朋友都说她应该在美国留守,带着孩子读完中学。

我说:“你的选择是很正确的。一家人在一起,稳定、温暖,比什么都好。”她说:“可是我挺羡慕你们在美国闯荡的,多好的经历啊!我当时觉得刚刚走上轨道,刚刚找到感觉,就回去了,唉。” 我告诉她:千万别这么想。

其实,我很羡慕她简单的生活 - 和先生是大学同学,然后先生出国留学,她随后带着孩子过来;先生回去,她也相跟着。现在老公忙事业,她回到出国前的大学教书,生活悠闲,人也滋润得很,看起来年轻而活泼。

可是,交流了半天,她还是说:“经历很重要。你看你们小帅,经历多,比我们归海成熟多了!”我希望她是和我说客气话,如果她真这么想,我就真是哭笑不得了。


我又想到今天,一个同事从法国渡假回来,过来聊天。她住在女友家里,女友的房东是个一对可爱的老人,老两口家里是世交,两人从小一起玩大,真正的青梅竹马。同事说老两口家里满坑满谷的老家具、老照片、小摆设,每个背后都是故事。同事这次没有去赶什么景点,却花了好多时间在附近转转,和老人家喝茶,温暖地“都要化掉了” 。

同事说这家的小儿子还是单身,但这次他在外地没有见到。她说明年五月要再次造访,看看“有没有机会嫁过去”。她当然是开玩笑啦。年近四十的同事,以前也是野鹤闲云一般的潇洒 - 不仅没有恨嫁之心,连固定的关系都不期待,为的是那份自由;但今天,她却羡慕起了简单的平安。

当然,她又说道:“那样甜蜜的简单当然好啊,怕只怕没有得到甜蜜,却陷入了简单。这个……比较可怕。” 我笑了:“那你明年五月到底还去不去了?”


和远方的朋友聊天时,我顺便把“甜蜜的简单”告诉他,他不以为然说:“我生活在我的journey中” 。我说,“我以前也是这么认为的,而且,I love it. 但是,会不会在沧桑之后,没有什么可以平衡自己的疲惫了,只能说:我有我的经历。”

他沉吟了一会儿,一反常态地没有说话。

我说:“我希望等我老了,就永远失去过去的记忆,只记得:昨天晴天,我在阳台上种了一盆花;今天下午老玛丽要来喝茶,让我来铺上那蓝色的桌布……这样的生活,多好!”

那个习惯了我胡言乱语的人倒是不见怪,笑笑地说:“我来帮你按那个reset button吧?”

生活,能不能reset?

(Nov. 16,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