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我们写什么?
文章来源: 陈默2017-01-05 15:23:16

现在的年代,基本上人人都在写、在晒、在八卦、在聊天......

那惜墨如金的年代就这么无声无息地消失了。即使我们小时候写作文被教导的:构思腹稿,段落大意,中心思想,首尾呼应等等......都变得毫无意义。键盘侠们咔嗒咔嗒想到哪里写到哪里,管他什么文种什么修辞;自拍狂们走到哪里拍到哪里,管他是厕所还是悬崖......

我只是叙述一个现象。既没有愤世嫉俗,也没有不屑一顾。我自家有小辈写美食评论写成专业人士的;也知道有间接的朋友沃顿毕业回国当网红的(当然不是噘嘴卖萌的那种,是职业的自媒体人)。我也曾因为带着小米,赚到高回头率而闪念:打造小米!Turn my dog into a cash cow!:))

我自己也写也晒。我也聊天,在熟悉的群里坛子里,可惜我是个不擅聊天的人。我偶尔也八卦,在生活里,但落到白纸黑字,我会不自在。我真的遇见过一些很值得八卦的人和事,有不少素材。可惜了。

我写博客已经十年了。那天坛里搞活动,寻找以前的圣诞旧贴,发现了曾经写的《性爱如同打麻将》,还挺羡慕自己当年的思绪飞扬。说思想的火花也好,说歪点子也好,给点阳光就灿烂,递个枕头就呼呼的干劲还是挺大的。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22841/200801/10060.html

那时也有心学习写作,尝试改换风格。记得《初到美国》这篇就是看了娅米的文章,想刻意模仿一下她的文风。虽然东效西颦,写不出她的淡然而又深远的感觉,以及强烈的画面感,但这篇还算是我比较喜欢的。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22841/200903/19610.html

我特别喜欢看纠结的电影和书,平铺直叙,温暖如新不是我的茶。喜欢看也很想评,但功力不够,常常就作罢了。《Shame》的影评算是自己写得满意的。也圆了我一个心愿,把一个粉丝对McQueen的喜爱之情落在笔下。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22841/201207/3077.html


我的博客是公开的,生活里的家人,朋友,同事都有看的。我不会主动告知别人,但如果他们看到,也就算缘份吧,我并不排斥。

当然,这样带来一个问题,我常常思考我儿子说的:"一个在自媒体上写东西的人,其实是展示你希望人们看到的你。有意义吗?"

确实,不知道熟悉我的人看了我的博客会不会想:哈,原来你还有这一面?或者,他们会不会想:为什么你不写写你那些方面的人和事?

我的初衷是给自己留一个记录,也是一种自恋吧。但后来发现,这记录也不可能全面的。

比如我去德州,发了一些朋友圈。朋友问我:说好的德州烤肉呢?

我当然吃了。没有发是怕我哥看到会担心。他执着地认为烤糊了的肉不能吃,会致癌。其实我也不吃焦糊的外表,都刮掉了的。但餐馆那一大盘黑乎乎的肉端上来还是很触目惊心的。

我在面对烤肉刹那犹豫的时候,也感到了索然无味。想接受儿子的忠告,不写任何东西了。

我儿子算网络时代的另类吧。上学时曾因为多日不更新FB,他的朋友担心地来向我询问行踪。他是我写博客的最大反对者,我也逐渐接受他的意见而把摊子慢慢缩小。

可是,作为一个与传媒和艺术密切关联之人,怎能不与时俱进?他于是偶尔发一点让人匪夷所思无法评论无法点赞的东西。比如 “I've never been lonely. I've been in a room -- I've felt suicidal. I've been depressed. I've felt awful -- awful beyond all -- but I never felt that one other person could enter that room and cure what was bothering me...or that any number of people could enter that room. " 

还好老妈也算文青,看过Charles Bukowski的书,不然估计要午夜惊魂吓一大跳了。

曾经最支持我写东西的是我爸。他读我的博客(存成word 文件给他看),每一篇都仔细地评论,连错别字都给我改过来。他甚至建议我提早退休专心写作。这个真是太高看我了。我这样絮絮叨叨的杂文,也就是自娱自乐而已。

最爱我的人,最爱我文章的人走了......我也意兴阑珊,对写东西彻底失去了兴趣。现在呢,有时候整理手机照片,习惯性地记录一下近期生活而已。或者,写写游记食谱算是和朋友们互动交流。

写或者不写,随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