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故事原创系列 (45) 狮子连长
文章来源: 少壮军人2023-02-27 06:26:31

狮子连长 

时间:1975年-----1977年2月

 

有着王者风范的狮王

 

典故: 


          在一场比赛中,一群狮子轻松地打败了一群羊,羊群很不服气,认为是领导的问题,于是它们各自交换队伍,开始由一只狮子带领一群羊和一只羊带领一群狮子进行比赛,它们回去准备后,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


狮子和羊的故事(一)

   羊带狮群这一边开始准备与狮子带的羊群战斗。当羊走到狮群前面时,狮子们都笑了。他们认为这是外行领导内行,不懂技术的羊怎么能带好这只队伍呢?所有狮子都不服气,自然羊也没有办法发号示令。

    而狮子带领羊群这一边,情况就完全不同,羊们都很尊敬狮子,也都听从狮子地安排,训练进行得很好,新的比赛开始了,军心涣散和没有经过良好训练的狮群被狮子带领的训练有素的羊群打败了。

狮子和羊的故事(二)

羊带狮群又一次开始准备与狮子带领的羊群的战斗。羊带着狮群总结了上次失败的教训,认为这是孙子兵法中提到的“上下同欲”的问题:只有上下一致,才有可能取得胜利。这一点得到了狮群的共识,他们也虚心接受了羊的批评,并表示会听从羊的领导,认为下一次一定会打败对手。于是羊带领狮群开始了战前准备会,大家讨论克敌致胜的办法。狮子们的经验丰富,各自说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好办法,羊虽然认为很多意见都很好,但想在众多狮子的建议声找到最合适的却是件难事,事实上他已经很难作出正确的判断了,最后的决定是采用抓阄决定的。虽然在这次讨论开始时大家都有很高得热情,但是在结束后却让众多狮子很失望:一部分是因为自己的建议没有被采纳,另一部分是认为这个集体太不团结,根本没有前途。

  狮子带领羊群这一边,情况就完全不同。羊们都尊重狮子的领导能力和战斗经验,尽管也有提出建议不被采纳的情况,但心里也没有不平衡,毕竟自己没有经验嘛。战前的准备和训练进行得很好。新的比赛又开始了,狮群出现了分裂,几股狮群采取了不同的策略,由于没有互相支援,被团结的羊群再一次打败了。失败后狮群还在互相指责。


狮子和羊的故事(三)

羊带狮群又一次开始准备与狮子带领的羊群的战斗。羊带着狮群继续总结失败的教训,认为队伍中仍存在声音太多的问题:我们需要的是坚定的执行者,而不是众多的评论家,其实如果只按一种方针也许早就打败了羊群了。狮子们也作了检讨,并表示这一次一定按羊的意思行事,不再犯上次同样的毛病。羊再重新确立了领导地位之后,开始按自己的方式对狮群进行训练,狮子们没有任何反对意见。而狮子带领羊群这一边,情况也一样。狮子按照自己的方法训练羊群,把羊们打扮得都像一个个狮子,训练的方法和标准也都和狮子一样,羊们都感觉自己就是狮子。新的比赛开始了,羊群冲了出去,就像一群凶猛的雄狮,而狮群则像一群羊一样去用头上的角还击,可是他们的头上根本没有角,于是,他们再一次被打败了。

………………………………………………………………………………………………………………

狮子连长


     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但是如果领头的是狮子,就会把绵羊也训练成狮子。下面这个故事就要专门谈谈我们连队的最高长官......狮子连长。

    我们连队最辉煌的时候就是狮子连长担任期间,我分到坦克六连就听到许多狮子连长的故事。老兵们都沾沾自喜地议论狮子连长如何如何,但所有故事都没有贬低的段子,更多的是赞誉、尊重、认同与骄傲。而且故事是一代传一代,说不定今天连队战士们还在谈论过去的狮子连长,这也是部队的另一个传统。或许他们不知道狮子连长现在已经是在解放军指挥中枢,总参谋部担任重要职务。不要以为我们连长很凶像暴怒的狮子,引进这个典故,无非是证明领头狮子的重要。


    我非常佩服我们连队的老兵,他们个个都是伯乐,眼光了得。如果知道今天的连长已经是全军响当当的人物,不知在田间地头还是工厂机关,除了自豪之外还不把牛皮吹上天。

    和我一起入伍的战友们经过三十多年时间,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唯一留在部队的也就只有狮子连长,同时也说明部队有眼光留下了最该留下的人。我们作为他的战士都为狮子连长的进步而骄傲,但写故事不能乱写,更不能给老连长添麻烦。

     说了这么老半天,大家一定想了解我的连长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那就从连长当兵说起。我们连长15岁就失去父爱,1969年17岁从山东济南市入伍,连长身高中等,瘦削有力。眼神犀利,从面相上就可以判断是智慧型,平时低调善于动脑、喜爱看书追求完美。带兵讲究以身作则严格训练,是一个爱兵懂兵重情义的好连长。

    连长一到新兵连就引起轰动,队列不用说标准干净,单是手榴弹投掷就让新兵们跌破眼镜不得其解?看似个子不高连长怎么竟有那么大的力量?不仅是最远的(超过60米),而且动作准确连贯,连老兵都自愧不如。其实手榴弹投掷是讲技术的,助跑、转身、角度、发力,将力集中到一点一气呵成才能投得最远。大家一定会有疑问怎么他就那么厉害?原来连长是部队子弟,从小在军营长大,而且部队子弟爱好之一就是投掷手榴弹。不谦虚的说,我当新兵投手榴弹也有五十多米,虽然没有连长远,但我当兵才15岁,毕竟年龄小两年。

    言归正传,原来连长他父亲是老红军,开国少将,抗美援朝任xx军军长,回国任xx军区副参谋长。不幸1967年因公去世,所以连长到部队没有沾父亲任何光。而且我们团也不是他父亲的老部队,就更谈不上照顾。即使这样连长母亲还是一再交代:

   “到部队要严格要求自己,不要提起自己父亲。”

    所以连长到部队没有人知道他的身世,只知道他是城市兵。直到当我们连长大家才知道连长是老红军的儿子,将门虎子。在文革那个年代靠自己干出来的高干子弟并不多,所以连长在连队威信特别高,无论是军事技术理论水平还是做人处事都让战士们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