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女研究》之--------川妹子的性格和少不入川的地域文化(图)
文章来源: 西方朔2016-03-18 07:47:22

 

     民间一直流传少不入川一说。为什么?有什么来由?

     古代四川交通闭塞,远离帝都,信息不畅,年轻人到了那个封闭的盆地。很难有大的发展。再有才能也难以被外面发现。其次,川人生活悠闲,胸无大志小富即安。民风不适合胸怀鸿鹄之志者扬名立万。还有,那时候很重视孝道,讲究父母在不远行。要适时孝敬在双亲身边。之所以说少不入川,也不过想说天府蜀国山高水长,来去不易,加上外省尤其是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的寒冷的北方男人,一旦到了气候和暖,风景秀丽,物产丰富,沃野千里的富庶之乡天府之国讨生活,便会贪图那里的安逸环境而十去九不还。而故土难离的年迈双亲岂不是成了床前无孝子的孤老?糟糠之妻不等于要守活寡?最要紧的是那里的女子。蜀国历来多才女,一旦去那里讨生活的男人被聪敏直爽大方且爽朗里混合着万种风情的川妹儿看中,你那一双腿也就基本“废”了。想回也回不去了。在交通落后的农耕时代,艰辛讨生活的川外年轻男人,很容易喜欢上四川的温暖气候和川人松散安逸的生活不想离开。这种乐不思归的社会现象让众多留守原居地的年迈父母或妻子及其不满和无奈。少不入川便成了对即将外出谋生的年轻男人的警示。父母用来警示儿子,妻子用来警示丈夫。少应该是指年纪尚青的男人,不一定是未婚少男。

       -------巴蜀人的江湖气和结拜民风

     独特的地里环境和历史造就了巴蜀人独特的个性, 巴蜀人的抱团讲理重义气的性格,比如袍哥等江湖文化,在下认为可能和三国时期统治蜀国的刘关张的桃园结义的示范作用有一定关系。 四川的很多少男少女们至今仍然有结拜兄弟姐妹的习惯。已为人父母的夫妇之间也一直保留认干亲的传统。而且很多结拜的兄弟姐妹们的感情还真不亚于亲兄弟姐妹。就算没有经过那结拜形式,只要一起玩的不错,两人之间相处起来也不亚于亲兄弟。比如我的母亲重病数年,很多时候我不能在身边,忙前忙后寻医问药,医院里背着楼上楼下就诊的就是我的一位发小。而我们之间几年见次面,并没有什么利益往来。

     抗战前,作为地方军阀的川军在老蒋眼里如小妾养的,不被待见。国共内战,川军也是能敷衍就敷衍。抗战爆发,四川省政府主席刘湘立即向中央和全国通电请缨抗战。装备极端落后的川军,穿着草鞋单衣扛着梭镖浩浩荡荡,慷慨激昂,毅然奔赴抗日最前线打国仗。就算被中央军处处刁难,满腹委屈也一样东征北杀与日寇浴血奋战,用英勇赢得了救火军的称号,成了抗战的主力。而且在动员百姓参军抗战中涌现出了很多父亲送子妻送郎的感人场景,更可贵的是,在降将如毛降兵如潮的国军里,偌大的川军团,面对凶狠的日寇无一个成建制部队投降日军。八年抗战,四川出钱出物出人全国首屈一指,也是出兵并为国捐躯将士最多的省。

走了很多国内城市,发现最会穿最会打扮,穿的最有品味的还属成都重庆妹儿,

即便已经非常现代前卫的成都妹子,朋友之间还是和以前一样,走路勾肩搭背,亲如姐妹。这在西方可能要被误会成les。这种肢体行为是友谊到了亲密无间的表现

  此图为成都街头的零零后。看到她们,想起自己当年和发小。那时我们经常四五个勾肩搭背横成一排走路。

--------川妹儿的性格如同川菜,辣中带香,香中夹麻,又如带刺的玫瑰。

   川妹儿性格的自我和个性化可以说是国女里最接近西方白妞的国女。但她们的性格里又有白妞不具备的东方文化元素。蜀地虽山高水长交通闭塞,毕竟千多年来也在中原政权统治之下,难免受中原文化影响,但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使那种影响不如其它省份那么彻底,这种不彻底造就了        川人不迂腐,不抱残守缺,不循规蹈矩,不沉闷也不过分张扬的性格。这种特殊地域文化环境生长出的女人们,相对于现当代的西方女人,川妹儿的性格既自由奔放又有自己的底线。既有开放不守旧的包容性,也有传统妇道妇德影响下东方女人的温顺。个性分明等于自我价值的肯定,也是自信的性格特征。所以川妹儿的分明个性总能给枯燥平淡的生活增添无限的精彩和活力。

   川妹儿个个堪称巾帼。生活中她们与人发生矛盾,只要自己有理,无论对方多么强大,也绝对不会退缩。前几年深圳的公交车上,一背着小孩的川女和几个男人发生纠纷。争吵中用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老子不怕你们。要打就打。一个背着小孩的弱女“辣劲”上来哪还管和几个男人打起来的后果。这种只认理不信邪正是巴蜀人犟脾气上来后的普遍共性。

   川妹儿的性格不止泼辣,如果你对上了她的眼,成了她的男人,她们温柔妩媚起来也绝不一般。人家要甜蜜情调起来也不会是简单普通的甜言蜜语,那甜蜜里肯定还要加点增味儿的。那味儿不管是黄是酸还是麻辣,总之不会干巴寡淡,一定让你有挠到痒处的感觉。她们用敢想就敢作的火辣赶走日常生活的平淡无趣;也会用基于真实的善良和柔情来安抚彼此疲累的身心。

  川妹儿的柔情与其它地方女人不同,是带着哥们儿般的忠诚和江湖义气的。特别是当男人或好友正“背时”。她们的表现就像和你一起英勇就义前的相互鼓励和安慰。所以,川妹儿即使是在自己的男人面前撒娇,展现温柔一面时,也极少有那种捏腔拿调假到肉麻的嗲声嗲气。无论是麻辣的作还是展现甜蜜的温柔。都不会参假,是货真价实的真货。 川妹儿的性格像极了麻辣刺激又香又辣又酥麻的川菜。

  刘晓庆的不服老不服输,敢于挑战一般人的不敢,吃屎都要吃尖儿的强悍,很符合今天中国流行词--女汉子。但即便张狂如刘晓庆,其张狂也是建立在道理的基础上。人家有长相不说,胆识,演技,名气六十岁挑战十八岁的勇气等,还真没几个国女敢比。可虽如此了得的女人,她在圈内外的名声并没多坏。至今也没发现有人议论她诸如欺师灭祖背信弃义“离经叛道”等人品问题。至今也没看到过她有走光,夺人夫,滥交等传闻。人家名声地位还都是凭真功夫走正道得来,人家的牛掰还真不是吹出来的。

   贻笑四方的凤姐,天资和刘几乎相反,几乎算是川妹儿里极少见的丑女。虽其天资不足,为了生活或生活的更好,不得不“丑女多作怪”而且作的还是大怪。刘大明星吃屎也要吃尖儿‘凤姐作怪也要作出了“怪尖儿”,而且人家再作也还是明着来。不偷不抢不骗不伤人不偷渡不假结婚假难民。她那点“资本”能自己把自己送到很多博士专家费尽脑汁也来不了的世界老大的地盘混。这个角度看,她的能量和白手起家的巨富,和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诸葛的空城计成就可媲美。众多才高八斗的小资女文青女博士们不服都不行。

   在巴蜀大地上,六十岁美少女刘晓庆,五百年来最有“文化”的丑川妹儿罗玉凤这样吃屎都要吃尖儿的人比比皆是。只是她们没能抢到那个“屎尖儿”而被频密曝光而已。即便是后现代颓废自私风潮影响下的九零零零后的新川人类。也没有完全脱离这种特殊地域文化的影响。  重视友情,抱团,凡是理为大。和同学邻居朋友同事相处依然义气和规矩当先。电影《十三棵泡桐》真实反映了叛逆期新人类川人的行事作风,而这些新人类的作风和在下这一代人的当年几乎没多大分别 

?

               这“屎尖尖” 还真不是一般女人能吃到的。

    四川人夫妻或情人关系和其它地方的男女关系很不一样。(文化和地域风俗上也包括重庆)可以说川人的夫妻情人之间,朋友和结拜哥们儿的成分很重。官家发的那一纸婚书远不及两人的  默契重要。那张纸只是不得不走的过场而已。起不了太多实质作用。川男女一旦双方关系确定,就算没那一张婚纸,守诺也是双方不言自明的义务。只要两人情感上没问题,川妹儿对她的男人绝对情深义重,她们不光感情上忠诚,而且为两人共同的利益,她们绝对能做到两肋插刀生死与共。绝对是个不怕万难,能和你并肩淤血奋战的战友。

     一直印象深刻的是四川女人的吵架和骂街。那阵式那气氛和西方的决斗不相上下,女人们无论是和自己的男人或外人矛盾,一般步骤就是先论理而且理论的很详细:矛盾的前因后果,矛盾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论据和证人。其逻辑之清晰,证据之确凿毫不逊色法庭上两方律师的辩论。三两轮后如果还没个结果,且双方又都不让步,理不被买账,那么就会失去耐性,理性就慢慢被感性取代,就会上火药。火药的前奏便由“理论”词汇的混乱---揭短,从言语冲击对方的生殖器到得罪对方的祖宗。到了这一步如果没人圆场降火,那么用身体征服对方便成为必然。即便是和自己睡一个床,一个锅里搅勺,力量远大过自己的丈夫或情郎。也一样绝不手软。但打归打吵归吵,只要男方没有原则上的错误,比如偷吃的把柄被女方逮到,一般情况下,战争结束后两人很快跟神马也没发生过一样。都不会有难忘的战斗;当然如果你有小辫儿被她抓到,那你肯定在劫难逃,哭爹喊娘,叫她姑奶奶也没用。从此后你虽然死不了,但你的好日子也到头了。

    一方水土一方人。巴山蜀水孕育出了川人独特的思想文化风俗和习性。 川人生活态度乐观洒脱,自尊自信,不卑不亢,守信守诺,凡是求实;小富即安说明物欲有限,说明更注重生命本身,所以成都被称为最休闲的城市。悠闲的背后是要有一种精神支持的,这精神就是重视生命本身。川人的人生目标质朴而简单:就是自由自在,活个安逸。

  巴山蜀水养育出的女人们身上都有两股气-------侠气和妖气,正气和邪气。她们对友能肝胆相照,对敌也会毫不留情。她们善良柔情时是天使;无情凶狠起来如魔鬼;她们性格率真,言出必行,敢作敢当,敢爱敢恨,是集文明与野蛮,天使与魔鬼于一身的奇葩合体。

     请读者不要转载本文 谢谢!

西方朔

2016--3--16  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