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在西方长大 --- 32. 香蕉?
文章来源: 国际浪人2016-04-05 16:44:15

经常有人把国外长大的华人称为香蕉人,他们虽然外表是华人,但内心却是洋人的处世方式和世界观。但从儿子身上,我们感到,这样的描述并不准确。显而易见,在西方长大的孩子自然要受西方社会的影响,但父母的华人背景也是不可忽视的。在儿子身上,西方人和东方人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都有所体现。

首先,独立自主,这点儿子受国外的影响较大。儿子上高中时,零花钱就自己解决了。大学二年级开始完全的经济独立,学费和生活费完全靠自己打工挣钱支付。大学的专业和职业定向也都是完全自己做决定。

其次,儿子婚恋中对社会地位看得很淡,根本就不在他考虑的范围之内。虽然也明白金钱的重要性,却不喜欢不劳而获,更愿意依靠自己努力去获得收入和自己想要的生活。在与女孩的交往中,儿子更注重感情和兴趣相投,而不是很多人都看重的一些基本条件。这一点也可以从他对两个女孩的选择折射出来。戈碧毕业于新西兰最好的学校,奥克兰大学,而且也有年轻人中较高的收入,而谭雅却根本就没读过大学,虽然收入也较高,但和戈碧不能相比。戈碧智商高,但情商却不如谭雅。用儿子的话,一个是‘ book smart’,另一个是 ‘street smart’。上大学时他曾遇到过一些国内的富二代和官二代,而且有些二代们还非常主动与儿子交往,但儿子从未因此动心,更尊重自己的内心。儿子并不是因为她们‘二代’的身份而不喜欢他们,而是因为‘二代’而养成的一些如娇生惯养、自私自利、唯我独尊等怪毛病。

虽然在西方长大,华人很多优秀的传统观念儿子都有所继承,和国内亲人们的关系也都非常密切。每到逢年过节,时常向家在农村的姥爷和姥姥寄钱,每次寄都是几千元。去年爷爷有病住院,本来我们打算把住院和手术费用寄回去,儿子没和我们商量就寄回了三万块钱。圣诞期间,我和妻子计划支帐篷出游,体验一下澳洲人的度假方式。帐篷已经买了一年多,快两年了,却从来都没用过。儿子担心我们承受不了睡帐篷的辛苦,同样又自作主张,预定了景区一个星期的旅馆,并预付了全部费用,让我们想反对都来不及。

还在上大学的时候,儿子在母亲节到来的那一天寄来了他自己编辑的从小时候开始一直到当年的不同阶段和妈妈在一起的照片,配上音乐,感谢妈妈的养育之恩,并祝妈妈母亲节快乐,让妈妈感动的直掉眼泪。2013年妈妈生日那天,儿子寄回了一个三星的平板电脑。今年回澳洲探亲的时候,发现这个平板电脑已经有些不够用了,就有在网上查找各种平板电脑的性能和价格,临去机场回新西兰之前,专程到商店,为妈妈买了一个新的。怕妈妈不让他买,跟我们说是为朋友买,到家之后才告诉我们就是为我们买的。

春天,妈妈准备到大堡礁去玩,儿子又为妈妈买了一个水下摄影机,好让妈妈能把大堡礁的水下世界纪录下来。

看到这些,我们都深为感动,儿子真的长大了,懂事了。我们为有这样的儿子而骄傲和自豪。

家长们的所作所为,会不自觉的影响孩子们世界观的形成。实际上我们从未有意教育儿子要尊老爱幼和孝道,但儿子却无意识的继承了这些优良品质。

儿子的汉语水平一直是妻子的一个小心病,但我不为此担心。儿子主要是缺少应用中文的环境,平时很少有需要使用中文的场合。如果真正需要,只要在国内待上半年,儿子自然会赶上来。不过,我觉得有必要向华人的家长们提个建议,不要为了提高孩子们的英语能力,有意在家里跟孩子也说英语,没必要,结果会使孩子丢掉汉语,实际上成了去中国化了。当然如果你就想让你们的孩子成为黄皮肤的‘老外’,那应另当别论。儿子在学校和社会上所学的英语要远超家长的英语影响。除非家长要向孩子们学习英语口语。另一个让我们时有不爽的是,儿子的花钱习惯更近老外,没有继承华人的节俭,但这已经不是我们能改变的了。

想当年儿子刚出生的时候,我已年近三十,看着躺在怀里只会伸胳膊蹬腿傻笑的儿子,我还在跟妻子感叹:等这‘小兔仔子’长大的时候,我都快五十了,都老了。二十多年转眼即逝,如今儿子也快到了我们当初的年龄。看着长大的儿子,他刚出生时的形象还在眼前。他生活中的一幕幕,从婴儿到幼儿园、从幼儿园到小学、从国内到国外、从澳洲到英国、到新西兰、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和工作,所有这一切,似乎就在昨天。回想着一切,心如甘泉一般,也让人感慨万千……

如果要问我们对儿子有什么样的期待,肯定不是养儿防老。在国内时,我们都还年轻,从来就没有认真的思考过这个问题。现在,我们对儿子的期待就是他能认真的生活,活得充实、快乐。把他带到这个世界,不应该是为了什么回报。其实,儿子在成长过程中,留给我们那些温馨而甜蜜的记忆不就是我们最大的快乐吗?看到他能健康的成长,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成为人群中受欢迎的人,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并对社会所贡献的人,不就是对我们最大的回报吗?

这就是我儿子在西方成长的故事,全文到此全部结束,谢谢各位的跟读!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