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竞争中,应该要求自己保持谦虚吗?
文章来源: 乔宁2023-03-03 11:12:30
前两天,拜读了博主阿牛一篇博文《限制了中国人发展的三条该死的金玉良言》,深有同感。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学而优則仕”,这些沿袭千年的古训,历朝历代治国的孔孟之道,如今被人重新审读。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传了一代又一代的真理,现已被电脑格式化,在更新升级中被逐步淘汰。
 
还有更多伴随我们多年的警世名言,陈规旧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被颠覆和粉碎。
比如“谦虚谨慎,戒骄戒燥”,尤其被海外的华人质疑。
 
谦虚本是一种美德,是我们从小就被灌输的行为准则。
 
当我们是学生的时候,老师总是不停批评鞭策你,当你进步了,表扬一次接着批评三次,总让你感觉做得不好。谦虚些!
 
当我们走上社会,时时得提醒自己,可以高调做事,但必须低调做人。避免出风头招人嫉恨,谦虚些!
 
在职场商场的竞争中,面对强大的对手,温良恭俭让,理在是处让三分,低调低调再低调,不争不抢,眼睁睁看着机会易人。
 
无论在教室里,社会上,各种竞争越来越激烈,张扬者逞能,称霸,谦虚者则显低能,软弱。
 
记得来美国时,有位叫王定和的台湾留美学者写了本《在美生活须知》,在华文报纸上连载。他向新移民讲到关于找工作的面试,千万不能谦虚,要充满向信。意思是,一分说三分,六分说九分,这是西人的地方,靠谦虚是行不通的。幸亏被点醒,我找工作一直比较顺利。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本无毛病。可是把握不好,谦虚变成一种自我约束,令人如同骨刺增生。
 
领导与下属,老师与学生,家长与孩子之间,谦虚似乎变成了紧箍咒,负能量。学渣被学霸鄙视,冷眼嘲讽炫耀。学霸被学渣嫉妒,挖坑使绊放暗箭。这种事司空见惯。。。
 
来到美国,这种传统思维没有改变。当我们自己为人父母后,更是对孩子严格管控,这个不对那个也不对,从不夸奖,极少表扬。尽管孩子做得再好,也是吹毛求疵,喜欢拿别人家孩子来比较,看看人家某某,你应该努力向他那样。
 
我记得孩子大学毕业后,在很艰难的就业环境下找到了专业工作,得之不易,我由衷地夸奖了一番。孩子很感概,说长到这么大,爸爸是第一次这样夸我。我汗颜!
 
看看美国的家长对孩子,与我们截然不同。一次与老美一家同行,父母三句话不离good boy! good girl!  孩子们总是轻松舒畅,积极向上。这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很大。
 
前些日子,看到一位80后硅谷能人高调自述,我的第一反应是,怎么能这样? 一点儿也不谦虚!
 
可是耐心的多看几篇,开始有了新的认识。
 
她这样回应别人的指责:
 
“”咱们中国孩子已经被谦虚两个字。残害的够多了。所以不要再叫我们的孩子谦虚了。明明已经很优秀了。父母不表扬,老师不表扬。孩子自己感觉良好,还要被批评。你不能骄傲,你还能做的更好。
 
这是不是我们从小到大很熟悉的场景?结果是什么?我们看到了很多优秀的中国孩子。从学校毕业以后。带着有惯性的,'我还不够好'的心理暗示。进入了职场。
 
到了中年,还缺乏应有的自信和笃定。我们的海外中国人在公司遇到白人同事,印度人同事滔滔不绝,夸夸其谈,心里可能还会愤愤不平的想,就这水平,哪里来的自信啊???
可是人家就是有自信,尽占上风。所以人家能事半功倍。人家能获得领导赏识。最后成功卡位,升职加薪出人头地。晋升公司高管。
而我们只会一遍一遍的去唏嘘,愤愤不平。为什么我们海外的华人在职场上会输给印度人?”
 
她说的没错。在国外,我们常常在需要展现自己的时候,担心学艺不精,技不如人,谨言慎行。认为谦虚一点,低姿态一些,给自己留有余地。如果达不到预期,岂不给自己打脸,以后如何见人?
这叫谦虚吗? 似乎叫虚伪。

人最难的就是客观看待自己。客观地认识自己所拥有的,所擅长的,所懂得的,完整自信地展现出来,自己不懂的,没有的,以良好的心态去学习。才能为自己争取更大的舞台。
 
适当的谦虚态度,能够帮助我们成长。同时,要审时度事,把握尺度。过分谦虚,过分嚣张,都会害了自己。
 
人往高处走,而高处不甚寒。有人在金字塔的顶部,扛不住精神上的巨大压力,忧郁,轻生。
得不到领导,师长的认可?自己无法宽容自己?哪怕他们已经是顶级的优秀了。
 
“”承认自己优秀,真的这么难吗?承认别人优秀,真的这么难吗?请勇敢的对自己说,从今天开始。我会去勇敢的欣赏自己。展示自己,你不要再说我不谦虚。”
 
80,90后的孩子们,祝福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