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的,我也懂
文章来源: 黑贝王妃2024-05-07 07:10:28



墨尔本一日冷似一日,天一黑连出去吃饭的兴趣都没有了。看到这里有人可能会说,墨尔本即便是冬天,夜晚的温度也不会低过两三度的,哪有那么冷?的确,墨尔本的冬天并不难过,但我总觉得秋冬换季的时候不适应,因为墨尔本的寒冷是冒失鬼一样的脾气,不敲门随意闯入,刚刚还穿着体恤衫,转眼要套上羽绒服。

尽管不想出门,我还是被这里安娜公益剧艺社的《仲夏夜之梦》惊动了,以前我写过同一家剧社演过的《雷雨》剧评,这次同一个班底,又推出了莎士比亚的名剧《仲夏夜之梦》,由安娜公益基金会创始人乔艳君女士改编,金翼导演。

老朋友的节目我裹上被子也要去看的,况且演出之前发的宣传片很诱人。这次演出剧组设置了两处舞台,一处是室内的表演,在城里华人聚集区博士山市政厅剧场;另一处设在室外,郊外沃布顿的乡村高尔夫球场边上。另外,乔女士改编时加进了歌剧和舞蹈表演,这也是我好奇的地方,不知道莎翁的这出经典剧目在我们才华横溢的乔女士和金导手中变成了啥样子。

这出《仲夏夜之梦》应该是我们华人第一次在墨尔本的舞台上演绎莎士比亚,这出剧的班子规模不小,从出场演员到剧务后台有几十号人,大多都是戏剧爱好者和志愿者。虽然除了导演、一位西洋歌剧女中音和一位舞编以外,其他都是业余的,但是一场两个多小时演下来,能让全场几百号观众全神贯注、且悲且喜,终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谢幕时场内掌声雷动,人们流连忘返。可见是非常成功的。

其实我特别好奇郊外那一场的舞台效果,但是懒得自己开车走一个多小时的夜路,所以作罢了。我看的是4.25在华人聚集区Boxhill市政厅的首场,58刀一张的票两周前就售罄了,可见我们华人对莎翁的兴趣也不差。



《仲夏夜之梦》是莎士比亚写的第一部没有创作原型的剧本,也是唯一一部主题背景设在野外的剧。澳洲的剧团每年仲夏夜时节都会在墨尔本植物园上演这部剧,年轻的时候我和女友们一起看过,那还是我首次看英文的沙剧。同伴中有一位是英文老师,她是莎翁迷,十几年如一日,每个月都去参加这里莎翁俱乐部的活动。在俱乐部里,他们读莎翁,演莎翁,话莎翁。。。从她嘴里我知道莎士比亚对于英语国家来说不是简单的一个著名戏剧作家,几百年来,他是神一般的存在。

4月23日是莎翁460年诞辰,澳洲电视台为纪念莎翁生辰也播放了一部有关莎士比亚的纪录片《The rise of a genius 一个天才的成名之路》,其中说起莎翁的戏剧无论是语言还是故事本身的魅力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早年曾在舞台上扮演《仲夏夜之梦》女主赫米娅(Titania)的名演员Judy Dench 为此特别背诵了下面这段台词,感叹莎翁语言的奥妙至今无人超越——

These are the forgeries of jealousy.

And never since the middle summer's spring

Met we on hill, in dale, forest, or mead,

By pavèd fountain or by rushy brook,

Or in the beachèd margent of the sea

To dance our ringlets to the whistling wind,

But with thy brawls thou hast disturbed our sport.

(大意是:全是嫉妒生出的谎言。自仲夏伊始,在山中,在溪谷,在林间,在草甸,在石砌的喷泉边,在汩汩的溪流旁,在海边沙滩,每当我们围在一起要踏着簌簌风声起舞时,你就吵嚷取闹,搅坏我们的兴致)

虽然仲夏已过,在这样一个时间看一场莎士比亚也是应时应景的,况且莎翁这样的人物没网也红了几百年,永远不会过时。

莎士比亚在华人中当然也是赫赫有名,莎翁爱好者对《仲夏夜之梦》的故事也都捻熟于心,无需我在此赘述。安娜公益剧艺社这一台与其说是乔彦君女士对原作的改编,不如说是她一次用心的再创作;而导演的功力体现在他把编剧音乐剧、舞剧、话剧一体的思路,天衣无缝地展现在舞台上,并取得了良好的舞台效果。莎翁此剧传达的信息大约是“真正的爱情从来不会一帆风顺(The cause of true love never did run smooth )。然而这场演出的意义对我来说已经超越了莎士比亚的爱情主题,它更是我们华人对主流社会的一声喊话。。。

多年来,在西方舞台上我看到的演出多是我们民族特色的,比如:中国传统歌舞、器乐表演等等。去年这里演出过中国话剧《雷雨》,我之前还看过上海芭蕾舞团演出的《白毛女》和《红色娘子军》等等。毫无疑问,展现国粹为我们的文化打开了窗口,让西方社会借此了解中国和我们华人,潜台词可谓:你不懂,让我来告诉你。

然而上演《仲夏夜之梦》则是另一种与主流社会交流的方式——用我们的语言来诠释对西方文化的欣赏和理解,和世界上所有的民族在同一个平台上交流!我以为,以这种方式炫耀了我们华人的品味和胸襟,何尝不是展示我们海外华人的最好方式之一?

那晚来观看演出的也不乏洋面孔,舞台一侧有英文字母。用中文演出《仲夏夜之梦》,是我们华人借莎士比亚的名义喊话澳洲主流社会——你知道的,我也懂!

(室内剧场:谢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