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三十年前的恩人
文章来源: 每一天的好心情2018-11-21 19:12:48

寻找三十年前的恩人

 

那是我来美留学的第二个暑假,为了支付下个学期的学费,我决定一放假就去纽约打工。人生地不熟,我不知住在哪里也不知能否找到工作。我所在的系只有我和另一名中国来的留学生。这个男同学瘦高,白净,五官清秀,一副大男孩儿的单纯模样。因为他是北京外国语学院的高材生,他的英语非常之好。我这个非英语专业的和他同上一门课,简直是不能同日而语。他的名字叫楊青,父母都是北京外国语学院的教授。这个大男孩得知我要去纽约,首先自告奋勇开车带我一同去纽约,另外介绍我去纽约找一个叫王若谨的阿姨。他只是告诉我王若谨阿姨是自己父母的同事和朋友,说她一定能帮我。

 

刚拿到驾照不久的楊青带着我和另一位男生(记得这个男生叫王林,父亲是北农大副院长)一路开了十几个小时到了纽约。把我送到皇后区的一所高级公寓后,他把我介绍给王若谨阿姨后没有停留就和王琳一起离开了。

 

若谨阿姨当时有50岁左右,气质高雅,非常和蔼知性,她自己住在一个有二个卧室的公寓,只是简单地告诉我她在纽约中国驻联合国办事处工作。她收拾了一个房间给我住,要我不要客气,暑假住在这里没有问题。我虽然没有什么钱但我坚持付一点象征性的房租,她坚决不收我一分钱。杨青打电话过来时我告诉他这件事,他告诉我不要担心,他说若谨阿姨是世界上最善良的人。住在这里三个月的时间里,我在一家中国餐馆打工,晚起晚归,我尽量轻手轻腿避免打扰若谨阿姨的生活。只是在我的休息日我有几次在家里烧好了饭等若谨阿姨一起吃晚饭。

 

我当时正在考虑转学的事,我的申请信和材料都找了阿姨帮忙,她总是认真地一字一句地帮我修改,她和我的母亲应该年纪差不多,和她聊天就象与自己的母亲谈家常。一个暑假就这样平静而自然地过去了,若谨阿姨从未流露过对我一丝一缕的厌烦情绪,无微不至地关心着我。临走时她还送了我一本台湾出版的英汉字典,我一直保留到今天。当时打电话也不是很方便,我后来只是写了一封信给她,再后来我就在留学,工作,养家糊口中疲于奔命,再也没有联系到她。

 

三十年过去了,我的一儿一女也己长大成人。回想起王若谨阿姨当年对我这个陌生的女留学生热情无私的帮助,扪心自问, 我是非常惭愧的,现在的我也有了能够帮助他人的能力,可我能够象当年的若谨啊姨一样对一个陌生人提供那样的帮助吗? 当年的杨青和王林把我送到安全舒适的若谨阿姨家后,他们两人在法拉盛合租了一间地下室,玊林也买了一辆旧车,两人都找到了给餐馆送外卖的工作。他俩还一连几天陪我去介绍所找工直到我找到了合适的工作。非常不顺利的是,楊靑由于粗心大意长时间没有给车子换机油,后来车子居然着火报废了!王林更是惨,他送外卖时出车祸,我去医院看他时他鼻青脸肿的,浑身包着绷带,还笑着说没事,好在人没有生命危险。看看现在的留学生,再也不用吃那样的苦。可是我不后悔,我所经历的一切何尝不是我宝贵的人生财富!

 

那个暑假过去了,我们都转到了不同的大学,也逐渐失去了联系,此一别竟是三十年!我在此感谢我的这两个学长,是他们在我最无助的时候无私地帮助了我,保护了我!那时因为年轻,没有觉得艰苦,也没有不想坚持,不管发生了什么都可以重新来过!我相信我这两个患难与共的好朋友不管现在在什么地方,一定会幸福圆满,事业有成!也希望他们若能读到此文会来与我联系。都是真名真姓,也许读者中有人能帮我找到他们。

 

王若谨是我国著名英语口译专家,翻译家,教授,在纽约联合国翻译处工作了12年,担任中文组组长。这是我最近在网上査到的有关她的信息。她依然健在,继续致力于培养中国的口译人才。我不知道她是否还记得我,也不知她曾经帮助过多少象我一样的学子。今年的感恩节,我想起了她老人家,我一定要写点什么来感谢她,更是激励自己在能帮助别人时,牢记王若谨教授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