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62章 克林顿访华谱新曲!江泽民迎宾开纪元(33)

  世界正在关注新的世界秩序的前景。有的世界政治分析家认为,未来世界将是美国、中国及欧洲的三极时代。经济、贸易以及中国问题在美国21世纪的世界战略中,无疑将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克林顿访华是中美两个大国之间建立长期稳定关系的起点,使中美关系发展成为面向21世纪的大国关系。

  不言而喻,美国总统九年来首次访华的意义是巨大的。克林顿总统访华的场面通过新闻媒体大量传回了美国。为了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促进美中相互理解是不可缺少的。可以说,通过这次首脑会谈,美中关系进入了新阶段。但是,这次访问仅仅迈出了第一步,为了继续前进,需要双方作出进一步的承诺,继续保持真诚和坦率,进一步努力与加强合作。少数超级大国和大国主宰世界的冷战时代已经结束,今后的世界,重要的是如何建立多边对话的框架。通过这次首脑会谈,有建设性意义的中美对话将固定下来,两国的相互依赖关系将进一步加强。克林顿总统指出:“即使美中因过去的行为而产生对立,但也应面向未来而共同前进。”正像克林顿总统所指出的那样,美中关系在对立的同时,正在加强依赖和共存的构图。中美从对立时代进入“对话时代”,之所以受到人们的欢迎,是因为人们期待能够出现一种新的多边关系。希望两国能够自觉地认识到这一点。正如两位首脑在共同会见记者时表明的那样,在人权、民主、西藏和宗教等问题上,双方的分歧还是很大的。不可忽视的是,两国尽管存在着分歧,然而相互理解的共同部分正在扩大。

  西方政治预言家们不久前还认为,下一个世纪将是美中冲突的世纪,因为中国正在取代苏联成为世界大国。从美国总统克林顿的这次成功访华来看,这种情况已不大可能。尽管,中美之间的冲突是存在的,但是通过努力是可以消解的,至少是可以制约的。美国和前苏联那样的两个核超级大国的二元化局面,是在冷战的背景下形成的。而现在没有了意识形态的对立,虽然中国和美国在名义上仍然是意识形态对立的国家,但是要看到,中国对市场经济和经济增长的信奉,使得中美之间的关系完全有可能超越意识形态的束缚。再者,中美之间也不一定存在经济上的尖锐对立。这两个国家都对对方的强大感兴趣,无论是中国需要美国胜过美国需要中国,抑或相反。

  中国向世界说明,中国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发生变化,它不仅能养活十多亿人口,而且能给他们带来小康的生活;自由和人的尊严也会从中受益。“衣食足,知荣辱。”中国下决心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时也与全世界保持交往,通过商业、思想交流和参加全球性机构来保持交往。克林顿在上海说,从长远来看,中国加入国际社会和全球经济的活动越多,中国自由和开放的程度就越大。

  在历史的此时此刻,建立中美的战略伙伴关系,就是这个世界上一个最强大的国家和一个发展最快的国家之间为争取世界和平与稳定而进行的合作,这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更加富有成效。中国是惟一能够带领东亚摆脱该地区数十年来最严重经济危机的国家。货币危机已经使韩国、泰国和印度尼西亚屈膝投降,它们的邻国也遭受了重大的连带破坏。在亚洲危机期间,中国成了一支稳定力量,现在依然是该地区经济复苏的关键。

  作为一个地缘政治竞争对手,就中国在经济上的影响力而言,显然应把它同前苏联区分开来。前苏联对美国的主要威胁是军事上和政治上的。与前苏联不同的是,中国的发展趋势表明,它的经济正在并入以自由市场哲学为基础的国际体系。在同美国结成“战略伙伴关系”的情况下,中国在可预期的时间内是一个稳定因素,对付亚洲新的核大国和远东的经济危机的稳定因素。所以,克林顿访华,无论从美国或从中国的角度来看,都对亚洲的稳定和世界的和平产生根本性的和深远的影响。一名美国官员说,这次访问是建立某种更加开放、更加坦率的新型关系和重新携手合作的开端,双方都可以藉此应付世界千变万化带来的挑战。美中两国是一个正在收缩的全球舞台上的主角,中美必须在重大的全球性问题上实行合作。这些问题就是: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扩散、地区与全球的经济安全、国际犯罪活动、环境质量下降以及许多其他令人关注的问题。

  中国正在进入世界政治。即将来临的21世纪无疑将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实现全球化,各国为实现民主和市场经济而作出的共同努力将是实现全球化的基础。中国进一步提高开放市场的程度是全球化过程的重要环节。中国有着自己的压力,如众多的人口和制度改革的艰巨性。在这种形势下,与美国的联盟对中国极为重要。尽管两国间存在着极大的文化和历史差异,但都表现出了为争取和平和繁荣而继续向前迈进的意愿。中国对美国和西方采取了更开放的政策,并允许对政府的行为进行批评。中国纳入世界经济和政治的框架之内,遵照通行的国际规则,这对于美国和世界来说都是有利的。如果实现了加盟,中国开始遵守世贸组织的主要规则和秩序,就能确保中国的透明性。

  今后,中美两国面临的真正挑战,是如何使中美关系取得实质性进展。中美两国间的某些对立虽然并没有因为已进入对话时代而消失,但重要的是中美双方可以通过定期对话来探索妥协点并调整政策。光凭一次首脑会谈就要解决全部分歧,或者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问题上达成共识,是不现实的。但是,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历史隔阂,毕竟正在一步步消除。

  从这个意义上说,克林顿的此次访华,的确开创了中美关系史上一个最积极、最富于希望的时代。甚至可以说,从此以后,在中美两国关系中,基本上消除了可能导致冲突的不可预测的隐患。这两个伟大的国家,正在真正携起手来,共同创造人类21世纪的辉煌。

  第九节 美国对克林顿访华结果欢欣鼓舞

  克林顿是第一位公开阐明美对台实行“三不”政策的美国总统。中美双方还签署了数十亿美元的贸易协议。双方还将共同举行搜索和救援演习,并探讨在抢险救灾中避免发生冲突的措施。

  美国务院发言人说“三不”是美一贯对台政策

  新华社华盛顿7月2日电(记者李红旗)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鲁宾2日在这里说,“三不”是美官员一再申明的对台政策。

  鲁宾在例行记者吹风会上说,他本人曾宣布过,美国不支持台湾独立,不支持“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不支持台湾加入由主权国家参加的国际组织。

  他指出,国务卿奥尔布赖特今年5月访华期间在北京重申过美国的这一立场,这次克林顿总统访华在上海又一次表明了美国的观点。所以,“三不”不是美国新的对台政策。

  鲁宾拒绝对克林顿总统第一次亲口阐述美国对台“三不”政策将对海峡两岸的统一进程产生什么影响发表评论。

  世界舆论注意到,克林顿是第一位公开阐明美对台实行“三不”政策的美国总统,他的讲话说明美国政府对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性有了明确认识。

  中美安全问题研讨会在美举行

  新华社华盛顿7月4日电由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美国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联合举办的中美安全问题研讨会7月1日至3日在美国夏威夷的檀香山市举行。

  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高级顾问汪道涵、中国国际战略学会高级顾问李耀文、中国前驻美大使李道豫、中国银行行长王雪冰,以及美国前国防部长佩里、前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沙利卡什维利、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斯考克罗夫特等30多名中美人士参加了研讨会。

  这次研讨会是在克林顿总统访华,两国国家元首正式会晤刚刚结束的背景下召开的。中美与会人士对两国首脑会谈给予高度的评价,认为它对构筑中美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与会者就全球和地区安全形势、中美关系以及其他重大国际问题展开深入讨论,达成了诸多共识。

  中方人士指出,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两个大国都肩负着稳定大局、促进地区安全与合作、确保世界继续朝着和平与发展的方向前进的重大责任。因此,两国应加强对话和沟通,加深理解和相互信任,进一步扩大合作领域。

  美方人士认为,美中之间在地区乃至世界政治、经济和安全问题上存在着越来越多的共同看法,美国愿意看到中国的稳定和进步,也希望中国能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此次美中安全问题“第二轨道”对话的开通,说明双方安全合作的重要性已被美中社会各界广泛认同。

  克林顿结束访华回国后表示期望美中首脑定期会晤

  新华社华盛顿7月4日电(记者李红旗)美国总统克林顿在结束对中国历时9天的访问后,于4日凌晨乘专机返回华盛顿。他表示,希望美中定期举行首脑会晤。

  据报道,克林顿在专机上对随行记者说,此次中国之行令人“流连忘返”,希望美中两国今后定期举行首脑会晤。

  作为近10年来访华的第一位在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先后访问了西安、北京、上海、桂林和香港。他在北京同江泽民主席举行了会谈,双方就中美关系和重大的国际与地区问题深入地交换了意见,达成了广泛而重要的共识。中美双方还签署了数十亿美元的贸易协议。

  克林顿的访华成果在美国国内得到广泛的承认。美国有线新闻广播公司在报道克林顿飞返华盛顿时说,他的中国之行为美国人了解中国开辟了一个“窗口”,连一些在许多问题上同总统持异议的共和党人也“异乎寻常”地高度评价了克林顿的此次中国之行。

  据《纽约时报》3日报道,共和党前副总统候选人肯普在评论克林顿访华时说:“我认为,访问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众议院议长金里奇1日在参加一次募捐活动时说,“这是一次成功的访问”。

  克林顿认为中国之行很成功

  新华社华盛顿7月6日电(记者李红旗)白宫发言人克劳利6日在此间举行的记者吹风会上说,克林顿总统认为他的中国之行很成功,为美中两国进一步改善关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并为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一天,克林顿总统在白宫南草坪发表讲话时说,“在安全、稳定和越来越开放的中国,通过在一些领域取得实实在在的进展以及与中国领导人和中国人民开展坦诚、从未有过的公开对话,我对中国的访问促进了美国的在华利益。”

  克林顿总统在结束对中国历时9天的访问后于4日凌晨回到华盛顿。

  美国《华尔街日报》当天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美中两国更好地开展对话将使亚洲乃至世界的形势发生重要变化,使中国的威望提高,使孤立中国的企图遭到失败。

  本报华盛顿7月3日电记者李云飞报道:提前出版的7月13日美国《商业周刊》在一篇评论中指出,克林顿总统的中国之行强烈地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即21世纪美国在亚洲的主要对话者是中国。他6月30日在上海重申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三不”承诺,这是一个重要的政治行动,为美国处理这个敏感问题打下了基础。评论认为,美中关系更加稳定,更加正常,在商业上大有好处。

  美国共和党前副总统候选人肯普说,克林顿这次访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包括众议院议长金里奇在内,不少共和党议员都对克林顿的中国之行给予积极的评价。

  新华社华盛顿6月5日电(记者李红旗)美国前国务卿贝克5日在《华盛顿邮报》上发表文章,呼吁美国民主和共和两党制定一致的对华政策,结束美国国内在这一问题上的争论。

  贝克说,美国对华政策应是接触,不应是孤立或牵制。他指出,在克林顿总统成功地对中国进行访问后,美国国会和总统就对华政策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应该不是十分困难的事情。

  他还说,美国人民希望总统与国会合作起来,共同迎接在对外政策和安全等问题上所面临的挑战。

  美国白宫发言人称军事合作是对华政策组成部分

  新华社华盛顿7月7日电(记者李红旗)美国白宫发言人麦柯里7日在这里说,同中国加强军事合作和交流是美国对华接触政策的组成部分,双方达成的有关协议正在付诸实施。

  他在记者吹风会上说,根据美中最近达成的一项协议,两国将在本月举行首次年度研讨会,探讨海空行动安全和避免海上事故的问题。双方还将共同举行搜索和救援演习,并探讨在抢险救灾中避免发生冲突的措施。

  麦柯里指出,美中加强军事交流和合作的目的,是为了加深两军的相互了解,密切关系。国务院发言人鲁宾在同一天发表评论说,无论出于人道主义的目的还是为了避免意外事故和错误猜测,美中加强两军之间的接触和交流对双方安全都有益。

  美官员在参院财委会听证会指出对华正常贸易符合美国利益

  新华社华盛顿7月9日电(记者李红旗)美国参议院财政委员会9日就对中国最惠国待遇问题举行听证会,与会的多数参议员认为有必要延长对中国的正常贸易待遇。

  听证会由该委员会主席威廉斯?罗思主持,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和贸易代表巴尔舍夫斯基出席。他们都认为,同中国保持正常贸易关系是美国对华接触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美国利益。

  奥尔布赖特指出,尽管美中两国在一些问题上仍有分歧,但由于中国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美国不应为其出口设置障碍。她认为,限制中国向美国出口将对亚洲国家和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市场带来严重后果。

  她说,中止对中国的最惠国待遇将给美国的出口带来损害,美国消费品价格将上涨,美中两国在核不扩散和朝鲜半岛问题上的合作将遭破坏。

  巴尔舍夫斯基认为,最惠国待遇实际上是几乎所有的美国贸易伙伴都享有的一种正常贸易关系。罗思指出,正常贸易关系是美国同中国继续开展对话的关键。

  克林顿总统于6月3日向国会提出再将中国最惠国待遇延长一年,国会有90天时间就总统的决定进行辩论和表决。众议院拨款委员会已于6月底表示支持总统的决定。克林顿上月也表示,他将推动永久性解决中国最惠国待遇问题。

  美国会议员和商界呼吁保持美中正常贸易关系

  据新华社华盛顿7月21日电(记者李红旗)美国一些国会议员和商界人士21日呼吁国会从美国自身的利益出发,支持同中国保持正常贸易关系。

  美国众议院筹款委员会贸易小组委员会主席菲利普?克兰,在美国商会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同中国保持正常贸易关系将给许多美国家庭带来经济实惠和就业机会,特别是在亚洲发生金融危机的情况下,美国的这一政策更显得十分重要。

  克兰是在众议院即将于22日就是否延长中国最惠国待遇而进行投票表决之前说这番话的。此外,为澄清事实,克兰已同另一些众议员联名提出一项法案,将“最惠国待遇”的提法改为“正常贸易关系”。有报道说,美国总统克林顿可能签署这项法案。

  来自加利福尼亚州的众议员卡尔文?杜利说,加州去年向中国出口22亿多美元的商品和服务,整个美国对华出口额达130亿美元,他指出,同中国保持正常的贸易关系不仅对美国有利,而且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稳定。

  这两位众议员认为,美中正常的贸易关系不应受到没有根据的谣传的干扰。他们预计克林顿6月初作出的保持同中国正常贸易关系的决定将得到国会的批准。

  美国商会副会长沃克曼在记者招待会上介绍了几位同中国有成功贸易关系的小企业代表,他提醒国会议员在投票表决时不要忘记这些为建立美中正常贸易关系而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美国公司。

  美国商会代表美国300万家公司和商业组织,其中小企业对华出口额占美国对华出口总额的30%。该商会在记者招待会上分发了大量的书面材料,介绍这些小公司在中国成功经营的事例。

  众议院拨款委员会和参议院财政委员会最近已明确表示支持延长中国最惠国待遇,众议院议长金里奇也表示支持总统的决定。

  美众议院通过总统对华正常贸易决定

  本报华盛顿7月22日电记者李云飞报道:美国国会众议院经过4小时的激烈辩论,于今天下午以264票对166票通过了克林顿总统上月作出的延长中国最惠国待遇的决定。

  在今天的辩论会中,许多议员以大量的事实说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经贸关系是整个美中关系中的关键因素,并认为克林顿政府的对华接触政策符合美国利益。在美国工商界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商业圆桌协会发表声明,对众院的决定表示欢迎。

  日前,在美国国会通过的一项有关国内税务署改革法案的附加条款中,提出把最惠国待遇改名为正常贸易关系。该法案今天已经克林顿总统签署生效。因此从今天开始,以往的最惠国待遇应改称为正常贸易关系。

  就美众院通过对华正常贸易决定克林顿表示欢迎继续奉行对华积极接触政策

  新华社华盛顿7月22日电(记者李红旗)美国总统克林顿22日对美国国会众议院当天表决通过保持同中国正常贸易关系的决定表示欢迎,并重申美继续奉行对华积极接触的政策。

  美众院22日在进行了激烈辩论后,以264票对166票通过了克林顿上月初作出的延长一年中国最惠国待遇的决定。

  克林顿总统在投票表决后发表声明说,众议院的表决结果表明,他奉行的同中国进行积极接触和扩大合作领域的政策是正确的。他强调,同中国进行接触的政策有助于促进亚洲的政治和经济稳定、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有助于保护环境和打击跨国犯罪和毒品走私。

  在众院投票表决前,克林顿总统在白宫签署了美国内税务署改革法案,其中包括将“最惠国待遇”的提法改为“正常贸易关系”。

  此间有评论说,将“最惠国待遇”改为“正常贸易关系”是克林顿总统“对华政策的一个胜利”。自1980年以来,美国国会几乎每年都对中国最惠国待遇问题进行审议,如今最惠国待遇的提法已经不复存在,它给美国公众带来的一些误解也将会随之消除。

  白宫发言人麦柯里解释说,最惠国待遇听起来像是美国正在给其他国家恩惠,其实“我们并没有这样做”。在美国很有影响的美国商会和圆桌会议等商业组织22日都纷纷发表声明,对众院表决结果和最惠国待遇更名表示欢迎。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

  • 目击天安门-(二)

    作者:韩泰伦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选择了中国政治变迁的聚焦点--天安门这一独特的视角,完整系统地记述了天安门历经的沧桑巨变,挖掘出中国100多年,特别是建国50年来天安门地区发生的政治事件的内幕秘闻,是一部中国的近现代史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