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七章

  顾尔咬咬牙将货抛出去,狠狠心,抽出资本金,替顾环还了保家的债务。经营者一旦没有流动的资本,生意很难做,虽然顾尔凭顾家往日的信誉,用先进货后付款的“空手道”运作,但本大利大是不变的规律,所以顾家的效益远不如从前,许多生意都是微利的,凭赚几个小钱支撑顾家的支出,举步维艰。月儿见顾尔起早贪黑,日渐消瘦的疲倦状,油然升起为丈夫分忧解难、共渡难关的意识。她对茶楼的营业时间、服务内容进行了调整,改上午茶为全天茶,并将她的绝手茶艺传给春花、夏草、秋菊和冬梅四位徒弟,提高了服务水平,使茶楼成为人们向往的好去处。二楼开设了“茶话会”,规定讲一则茶故事者,免收茶费。消息传出,吸引了许多读书好茶的文人。于是邀五约四到“天水茶楼”去坐坐,聊聊天,说说茶故事。这些人把“茶话会”当着以文会友、经贸洽谈、互通信息、联络感情的去处。围绕“茶”编着茶的故事,他们中有真才实学、饱读诗书、引经据典的,也有韭菜胀气、冒充文人的,胡编乱造、离题八千里,自己肚子里没货讲不出故事也罢,还瞎哄哄叫别人讲。

  一日,有一位正直的少爷治住另一位瞎起哄的伪文人,那位正直的少爷掏出一大把白花花的大洋对伪文人说:“你讲一则茶故事,这钱归你!”那伪文人傻眼了。众人见他不敢响应,一片哗然。正直的少爷便说:“我们每天来喝免费茶,怎么能心安理得?今天请月儿讲个故事,这钱就归她如何?”少爷将桌上一叠大洋推给月儿,道:“这钱归你!”

  众人赞成:“好!”

  月儿谢绝道:“‘茶话会’不收费。这钱我不能要。我欢迎各位茶客到‘天水茶楼’来坐坐,聊聊天,以茶会友,交流沟通,说说茶故事。”

  茶客甲:“到‘天水茶楼’来喝茶的人都是有档次的人,所以我们不能白喝茶。”

  说着,他从长袍马褂的衣兜里掏出三块大洋,呈给月儿。

  茶客乙:“这位先生所言极是,来这里的人不是下三烂、烂污货,是有品位之人,不能白吃白喝吧。”

  说着,也从西装口袋里也掏出大洋。

  月儿连声说:“不能这样,不能这样的……顾家的‘天水茶楼’是茶友之家,做得不周到的地方,恳望提出宝贵意见,月儿改之。这钱不能收。”

  茶客丙:“月儿姑娘,刚才那位先生说得对。我们怎么能白吃白喝!既然自愿给钱,月儿姑娘也就不能拒人千里之外,收下吧。各位,还有谁愿意支持、赞助‘茶话会’的,尽自己心意表示一下诚意,如何?”

  茶客丁:“既然月儿姑娘不肯收钱,我想,那就立个名目,叫着‘茶话会’基金,作为会员缴纳会费理所当然,不知各位茶客意下如何?”

  众茶客鼓掌:“好主意!”

  人就是这样,你敬我,我也敬你。茶客在这种场合都不跌架子。这些茶客不是一般下九流,他们冲着茶文化而来,表现出知书达理的一副斯文状。月儿将钱退给那位穿长袍马褂的茶客时,另一位穿西装扎领带的茶客说:“上学还交学费呢,月儿开辟‘茶话会’之举,打破崇川传统的、陈旧的经营模式,这几块大洋是我交给‘茶话会’的会务费。”

  茶客们鼓掌,齐声拥护道:“应该,应该!”

  在场的人都受到感染,纷纷慷慨解囊,于是,他一个大洋,你两个大洋的表示各自的心意。那些大洋落地有声地放到月儿面前。月儿没有料到“茶话会”会出现这么心高境远的喜人局面。她对捐资者一一施礼,表示要把“茶话会”办得更有特色。

  茶客甲:“月儿,你给我们讲讲龙井茶的故事。”

  茶客乙:“不,先请月儿表演茶艺,让参加‘茶话会’的各位茶友观赏助兴,然后再继续讲龙井茶的故事。各位意下如何?”

  茶客丙:“我举双手赞成!”

  茶客丁:“我也赞成!”

  月儿面带微笑地点头:“好吧,我就献丑了。”

  说着,为众茶客表演了一套茶艺:“玉女祈福”招式妙绝,“千佛醉琴”优雅神韵啊!

  接着,月儿开讲:

  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到杭州龙井狮峰山下,看乡女采茶,以示体察民情。这天,乾隆皇帝看见几个乡女正在十多棵绿茵茵的茶蓬前采茶,心中一乐,也学着采了起来,刚采了一把,忽然太监来报:“太后有病,请皇上急速回京。”乾隆皇帝听说太后娘娘有病,随手将一把茶叶向袋内一放,日夜兼程赶回京城,其实太后只因山珍海味吃多了,一时肝火上升,双眼红肿,胃里不适,并没有大病,此时见皇儿来到,只觉一股清香传来,便问带来什么好东西,皇帝也觉得奇怪,哪来的清香呢?他随手一摸,啊,原来是杭州狮峰山的一把茶叶,几天过后已经干了,浓郁的香气就是它散出来了。太后便想尝尝茶叶的味道。宫女将茶泡好,送到太后面前,果然清香扑鼻。太后喝了一口,双眼顿时舒适多了,喝完了茶,红肿消了,胃不胀了,太后高兴地说:“杭州龙井的茶叶,真是灵丹妙药。”乾隆皇帝见太后这么高兴,立即传令下去,将杭州龙井狮峰山下胡公庙前那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龙井茶,虎跑泉素称“杭州双绝”,虎跑泉是怎样来的呢?据说很早以前有兄弟二人,哥弟名大虎和二虎,二人力大过人。有一年二人来到杭州,想安家住在现在虎跑的小寺院里。和尚告诉他俩,这里吃水困难,要翻几道岭去挑水。兄弟俩说,只要能住,挑水的事我们包了,于是和尚收留了兄弟俩。有一年夏天,天旱无雨,小溪也干涸了,吃水更困难了。一天,兄弟俩想起流浪过南岳衡山的“童子泉”,如能将童子泉移来杭州就好了,兄弟俩决定要去衡山移来童子泉,一路奔波,到衡山脚下时就昏倒了。狂风暴雨发作,风停雨住过后,他俩醒来,只见眼前站着一位手拿柳枝的小童,这就是管“童子泉”的小仙人。小仙人听了他俩的诉说后用柳枝一指,水洒在他俩身上,霎时,兄弟二人变成两只斑斓老虎,小孩跃上虎背,老虎仰天长啸一声,带着“童子泉”直奔杭州而去。老和尚和村民们夜里做了一个梦,梦见大虎、二虎变成两只猛虎,把“童子泉”移到了杭州,天亮就有泉水了。第二天,天空霞光万道,两只老虎从天而降。猛虎在寺院旁的竹园里,前爪刨地,不一会儿刨了一个深坑,突然狂风暴雨大作,雨停后,只见深坑里涌出一股清泉,大家明白了,肯定是大虎和二虎给他们带来的泉水,为了纪念大虎和二虎,他们给“童子泉”起名叫“虎刨泉”。后来为了顺口就叫“虎跑泉”。用虎跑泉泡龙井茶,色香味绝佳。

  月儿讲过虎跑泉泡龙井茶,便让她的四个女徒弟春花、夏草、秋菊和冬梅表演了一番茶艺。博得众茶客一片喝彩。

  茶客甲问道:“‘虎跑泉’和‘天水’,哪种水泡茶好呢?”

  月儿说:“好茶好水,好水好茶,两者不可缺一。我讲的茶故事纯属传说,说真亦真,说假亦假,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还是各位自己去感受,去体会。总之,好茶要好水泡,我们茶楼的‘天水茶’品质优劣,茶客自有评价。”

  茶客乙:“崇川几十家茶馆、茶楼,我都领教过,唯有‘天水茶’是最佳的茶,久饮健康长寿。”

  茶客丁:“今天大长见识了。”

  茶客丙:“我想请月儿姑娘讲讲铁观音茶的故事。我在福建常喝铁观音,南方人最爱饮此茶,我也饮上瘾了。铁观音有劲,饮之精神倍增。”

  茶客甲:“老兄,你别难为月儿姑娘,怎么能把她当成茶仙,什么都懂……我们孤陋寡闻,喝了大半辈子茶,至今也不知道什么是铁观音呢。”

  月儿说:“老先生,我是茶娘,不懂茶道、茶艺和各种茶的来龙去脉怎么行呢?我们吃茶馆这碗饭的,还要靠各位茶客照应哪!”

  茶客乙:“月儿姑娘年纪轻轻的,什么茶都懂,很不容易,我们都白喝许多年茶,惭愧啊,那就请月儿姑娘讲铁观音的故事吧。”

  茶客乙和茶客丙鼓起掌:“月儿姑娘,我们洗耳恭听呢,你快讲铁观音的故事吧!”

  月儿站起,行礼:“各位父老乡亲,各位茶客,好茶好水慢慢泡,茶呢,慢慢品……天色已晚,明天月儿再讲铁观音,好吗?”

  第二天的“茶话会”上,月儿又讲了铁观音:

  相传,清乾隆年间,安溪西坪上尧茶农魏饮制得一手好茶。他每日晨昏泡茶三杯供奉观音菩萨,十年从不间断,可见礼佛之诚。一夜,魏饮梦见在山崖上有一株透发兰花香味的茶树,正想采摘时,一阵狗吠把好梦惊醒,第二天果然在崖石上发现了一株与梦中一模一样的茶树,于是采下一些芽叶,带回家中,精心制作,制成之后茶味甘醇鲜爽,精神为之一振。魏认为这是茶之王,就把这株茶挖回家进行繁殖,几年之后,茶树长得枝叶茂盛,因为此茶美如观音重如铁,又是观音托梦所获,就叫它“铁观音”,从此铁观音就名扬天下。铁观音是乌龙茶的极品,其品质特征是:茶条郑曲,肥壮圆结,沉重匀整,色泽砂绿,整体形状似蜻蜓头,螺旋体……冲泡后汤色黄浓艳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兰花香,滋味醇厚甘鲜,回甘悠久,俗称有“音韵”。茶音高而持久,可谓“七泡有余香”。

  月儿的茶故事吸引茶客。茶楼别出心裁的经营方式使崇川从事茶业的人耳目一新。

  茶业带动了经济的发展。本来,顾家茶楼只不过是顾老爷的业余爱好所为,并不想盈利生财,但茶楼在顾家抽出一万五千现大洋还债,柜上银根空虚的情况下,却挑起大梁,撑起顾家庞大的开支。

  顾大成对太太说:“我把月儿留在顾家没有外嫁,多么正确、英明,月儿将茶楼搞得红红火火的形势喜人哪,拉动了顾家这辆重负的车轮,车轮快速转动后,不用多久,顾家就能恢复元气,振兴家门了。”

  玉凤说:“是啊,是啊,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四先生说,顾家的茶娘是茶状元。”

  顾大成:“四先生啥时说过这句话?”

  玉凤说:“就是保释你出狱的那天早上,四先生一大早到府上来,我请他去喝早茶,在茶楼里,他当月儿面,这么夸月儿的。老爷,四先生身体欠佳,深居简出,可是为了救你,他抱病去警局保你。”

  顾大成:“四先生是我们顾家的恩人。他很爱人才,对月儿的评价恰如其分,月儿真是个茶状元。”

  玉凤说:“咱们的月儿,是帮夫命,她这个举措解决了顾家的危难,顾家轻松许多……人和人没法比。野女人生的儿子和正房太太生的儿子就是不一样。你说,顾环和顾尔兄弟,一个治家,一个败家,真是一个天一个地相差十万八千里。早知道他不争气,是个败家子,我就不要他了。”

  顾大成:“玉凤,不能这么说,你说,我们没有压头的孩子顾环,说不定也没有顾尔和顾韵,那么顾家真会绝后了。虽然顾环不是你亲生的,但你把他当成亲生的儿子。其实呢,顾环是上了保家父子的当,也是个受害者。”

  顾大成也不怪玉凤有气,顾环捅的娄子太大,若是一般人家卖房子卖地、卖儿卖女也还不起这笔风流债,早就家破人亡了。想当年,他把顾环抱回来,玉凤多么高兴,她告诉人说,顾环是她生的儿子,而她的的确确把顾环当亲生儿子宠着。二十七年来,这秘密掩藏得严严实实。

  这次,顾环真的伤透了老爷和太太的心。

  顾大成:“玉凤,顾环头脑简单,被人拉下水,很后悔。俗话说,世上没有后悔药卖。算了,他能接受教训……痛改前非、重新做人,浪子回头金不换的嘛……玉凤,人呢,总有犯错的时候。”

  玉凤说:“老爷,你在选接班人的问题上,考虑很周到,也很正确。如果你把顾家交给顾环管理的话,那顾家就全完蛋了。”

  顾大成:“玉凤,我考验他们兄弟许多次,看出他们兄弟俩有区别,事实证明我的决定是正确的。争什么争?顾环是个争权不争气的东西。”

  玉凤说:“这次教训够严重吧!”

  俗话说,一日夫妻百日恩。顾大成怕太太再提及顾环而生怨。因为一提及此事便会牵连代孕生子的往事,那么他就会触景生情,念想杭州的彩儿。虽然事隔二十几年,但顾大成并没有丢弃彩儿,他心里还爱着彩儿,牵挂着彩儿,惦记着彩儿。他不是个无情无义的男人。

  顾大成:“世界上,不可能每个人样样都顺心,濠河水还有涨潮和落潮的时候,人总有不如意的事。顾环会接受沉痛的教训……”

  玉凤说:“总算老天有眼,顾尔夫妇很励志,他们能当好顾家这个家。老爷,你去商会,顺便去茶楼转转,看看月儿,叫她不要太辛苦,晚上也不要拖长营业时间。”

  顾大成应道:“我去,我去。”说着走了。

  崇川人好奇心强、模仿性快,跟风紧,受月儿的启发,举一反三,改变经营思路。“天水茶楼”从开办了“茶话会”后,不但吸引了一般茶客,那些开茶馆的,饭庄的,布店的,卖杂货五金百货的掌柜也好奇地来了。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些人都有经营常识,听说月儿经营形式新颖,上门学习“天水茶楼”的创新经营模式。作为崇川商界的老将,顾大成也没有想到月儿的经验以点带面促进了崇川各行各业,打破陈规陋习,破除陈旧、落后的传统模式,推陈出新,改革进取,以自己特色形成良好的局面。

  路上,顾大成遇到老天宝的黄老板。黄老板和他打招呼:“顾老爷,不,顾会长,你去茶楼?”

  顾大成:“嗯,人老了,跟不上趟,想去茶楼看看,向月儿学习呢。黄老板,你也去喝茶?”

  黄老板:“顾老爷,我也是想去茶楼学学经验,取长补短的。顾家的茶娘不简单,身怀绝技,有人缘,有生意经,我佩服你们顾家的茶娘月儿!”

  顾大成:“黄老板去喝下午茶,一块走,今天我请客,喝‘龙井天水茶’,走。”

  黄老板:“嗯,我去学月儿的生意经。”

  说着,他们同行,往“天水茶楼”走去。

  顾大成从月儿经营观念中也受到了极大的启发,兴致勃勃地前来参加“茶话会”。他是崇川商界被人公认的儒商。刚落座,便有人提出:“顾会长见多识广,能否给我们讲一讲全国各地的饮茶习俗?”

  黄老板:“大家欢迎顾会长讲茶。”

  顾大成盛情难却,于是清了清嗓子,很儒雅地说:“历史久远茶故乡,绚丽多姿茶文化。男人爱茶,天经地义。爱听茶话,情理之中。今天我们聚在一起,就是个茶话。说实话,我一生走南闯北,什么茶都喝过,因为爱茶,开了这家茶楼,多亏各位茶友捧场,让祖宗的茶文化绚丽多姿、缤彩纷呈。让崇川添一道风景。”

  “一碗茶有无穷无尽的文化。”黄老板被顾大成吊起胃口,便催,“顾老爷开讲吧。”

  顾大成端起月儿泡制的“天水茶”,细饮慢啜几口道:“茶是我再生父母。众所周知,我患‘瘪罗沙’时,月儿每天都给我泡制‘天水茶’,我喝‘天水茶’把病喝好了……众所周知梅大师的嗓子病也是‘天水茶’治好的……所以说,各种茶有各种茶的特性,各地有各地的饮茶习俗。茶的学问大得很!”

  黄老板:“各位,各位,我们请顾会长讲讲各地的饮茶习俗如何?”

  众茶客响应黄老板的建议:“好——”

  顾大成站起来,双手作揖:“顾某人抛砖引玉,若有误差,请拨冗指正。”

  什么叫擂茶?擂茶有几种,如福建西北部民间的擂茶是用茶叶和适量的芝麻置于特制的陶罐中,用茶木棍研成细末后加工而成;广东的揭阳、普宁等地聚居的客家人所喝的客家擂茶,是把茶叶放进牙钵擂成粉末后,加上捣碎的熟花生、芝麻,加上一点盐和香菜,用滚烫的开水冲泡而成;湖南的桃花源一带有喝秦人擂茶的特殊习俗。是把茶叶、生姜、生米放到碾钵里擂碎,然后冲上沸水饮用。若能再放点芝麻、细盐进去则滋味更为清香可口。喝秦人擂茶一要趁热,二要慢咽,只有这样才会有“九曲回肠,心旷神怡”之感。

  盖碗茶:在有盖的碗里同时放入茶叶、碎核桃仁、桂圆肉、红枣、冰糖等等,然后冲沸水盖好盖子。来客泡盖碗茶一般要在饭之前,泡茶是要当面将碗盖揭开,并用双手托碗捧送,以表示对客人的尊敬。

  云南西北部深山老林里的兄弟民族,喜欢用开水把茶叶在瓦罐里熬得浓浓的,而后把茶水冲放到事先装有酒的杯子里与酒调和,有时还加上一个辣子,当地人称它为“龙虎斗茶”。喝一杯龙虎斗茶以后,全身便会热乎乎的,睡前喝一杯,醒来会精神抖擞,浑身有力。

  傣族同胞喜欢饮竹筒茶。竹筒茶既有浓郁的茶香,又有清花的竹香。

  锅帽茶:在锣锅内放入茶叶和几块燃着的木炭,双手端紧锣锅上下抖动几次,使茶叶和木炭不停地均匀翻滚,等有缕缕青烟冒出和闻到浓郁的茶香味时,便把茶叶和木炭一起倒出,用筷子快速地把木炭拣出去,再把茶叶倒回锣锅内加水煮几分钟,这就是锅帽茶。

  婆婆茶的做法是:将南瓜子和葵花子、晒干切细的香樟树叶尖以及切成细丝的嫩腌生姜放在一起搅拌均匀,储存在容器内。喝茶时,取一些放入杯中,再以煮好的茶汤冲泡,边饮边用茶匙舀食……

  饮茶思源。生活中的“开门七件事”,茶,赫然在列。此习正如明代顾云庆《茶谱》所言:“人固不可一日无茶。”茶客们听顾大成讲茶文化,喝着“天水茶”,很有一番意境。

  月儿替顾大成续茶水,说:“爹,先休息会儿,再慢慢往下讲。”

  顾大成:“我爱茶是叶公好龙,班门弄斧,讲得不妥当处,各位纠正啊!”

  黄老板:“顾会长是名副其实的茶博士。”

  月儿朝她的徒弟们招招手,说:“续茶。”

  茶客们边喝茶边回味着。

  顾大成放下茶碗继续讲:

  虫茶的制法奇特,极富民族习俗的特产茶。虫茶是把采摘的茶树鲜叶和部分香树叶混合放在竹篓或大木桶里,浇上淘米水,让其自然发酵。数天后便散发出一种特有的氮气味,这种气味会招引“化香夜蛾”的昆虫成群来此安家落户,生育繁衍。它的幼虫特别喜食腐烂的茶叶和香树叶,并排出一粒粒比菜子还小的虫屎。把这种虫屎收集起来晒干便是虫茶。饮用虫茶时要先在杯中倒入开水,后放入适量虫茶,盖好杯盖。虫茶粒先漂浮在水面,待其缓缓下沉到杯底并开始溶化时即可饮用。虫茶泡出的汤清香宜人,沁人心脾。饮之令人顿感心旷神怡。

  腌茶:即把新茶叶放在大缸里,撒上适量的盐,然后用石块压紧盖好,经过数月后(一般是三个月)再拿出来饮用。此茶香气和滋味都别有风味,由于像腌白菜一样,所以叫腌茶。砂罐茶呢?先把冲洗干净的小砂罐置于火塘旁烘烤,等砂罐烤温热了,再把茶叶放进去,手握砂罐在火上慢慢摇晃,闷上三分多钟,砂罐茶便沏成了。我国三峡一带的老百姓醉心于砂罐茶,他们觉得只有喝这种茶才过瘾,喝后五脏六腑都熨帖,无比畅快。

  三道茶是分三次用不同的配料泡的茶,风味各异,概括为头苦二甜三回味,头道茶为苦茶,把茶叶放入小陶罐中用小火烤至微黄并有清香味时,再向茶罐内冲入沸水,泡成浓酽的茶汁倒入杯中饮用,此茶味浓且苦,故称苦茶。第二道茶为甜茶,它是茶叶嫩芽和核桃仁、烤乳扇、冰糖蜜饯或者蜂蜜等用沸热的开水冲泡而成。此茶甜滋滋的,故称甜茶。第三道茶为回味茶,它是用茶叶嫩叶加生姜片、花椒、桂皮末、红糖等用滚烫的开水冲泡而成。此茶麻、辣、甜、苦各味皆有,饮之使人回味,故称回味茶。云南大理的白族同胞爱饮三道茶,并用三道茶待客。三道茶喻示着人生有苦有甜,苦尽甜来,令人回味无穷。三道茶折射出白族同胞对人生哲理的悟性。

  酥油茶是将茶叶捣碎,在锅中熬煮后,用竹筛滤出茶渣,将茶叶倒入预先放有酥油和食盐的桶内,用打茶工具在桶内不停地搅拌,使酥油充分而均匀溶于茶汁中,然后装入壶内放在微火上以便随时趁热取饮。高档的酥油茶还得加上事先就炒熟的碎花生米、核桃仁或者糖和鸡蛋。酥油茶既可单独饮用也可在吃糌粑或麦丐粑时饮用。雷响茶是酥油茶的一种,所不同的是把钻有小孔的鹅卵石烧红,放进装有酥油与茶汁的桶里,桶内茶汁便噼噼叭叭作响,响声过后立即用劲上下抽打,以增强茶汤的浓度及香气和滋味。

  还有盐奶茶、铁板茶、功夫茶、寄生茶、罐罐茶、打油茶、盐巴茶等等不一一细表。

  一片热烈掌声后,茶客们赞叹不已。

  月儿说:“我家老爷抛砖引玉,请各位发表高见。”

  顾大成:“各位不要客气,说说吧。”

  茶客甲:“顾老爷不像我们只喝茶,其实不懂茶,他这辈子喝遍全国的茶,可他没有白喝茶,喝出文化,自家开了茶楼呢!”

  茶客乙:“顾老爷,你都喝过这些茶吗?”

  茶客丙:“这还用问,顾老爷肯定喝过这些茶,不然能说得如此滔滔不绝……”

  茶客丁:“不一定。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顾大成摇头:“实不相瞒,我讲的这些茶,并没有全喝过,譬如,竹筒茶、锅帽茶、婆婆茶、虫茶和腌茶……都是我国少数民族的饮茶习俗,我从月儿的爹那里听来的,学来的。月儿他爹,才是真正的茶状元……中国茶道博大精深。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和中国文明史是同步一致的,已经有几千年了。”

  茶客丙:“顾老爷对茶的感受不得了。”

  茶客丁:“顾老爷虽然没有品饮这些茶,但你对这些茶懂的东西太多了。有学问的人和没有学问的就是不一样。各位,你们认为是不是啊?”

  茶客甲:“是……”

  茶客乙:“是……”

  茶客丙:“是……”

  顾大成的茶话引起众茶客的极大兴趣,引起茶客们的共鸣,并以顾大成为荣,骄傲地说:“崇川虽不生长茶叶,但茶文化极品当数崇川的‘天水茶楼’。”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