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近代政治学之父马基雅维利

今天,我们的世界仍然笼罩在一个五百多年前的佛罗伦萨人的阴影下。他是第一个,也是最为详尽地把冷冰冰的政治思维介绍给我们这个世界的人。他的名字是尼科洛·马基雅维利(Niccolo Machiavelli,1469-1527)。他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有代表性的政治思想家、历史学家、剧作家。他又是近代西方政治学的奠基人,历史哲学的开拓者之一。

马基雅维利1469年出生于意大利半岛的佛罗伦萨。他的家族曾长期是佛罗伦萨的望族,但在他出生时已经没落了,家境贫寒。依靠家庭熏陶和指导,马基雅维利获得了良好的教育,少年时代就大量地阅读了西塞罗、贺拉斯、李维等人的著作,通过自学精通了深奥的拉丁文,培养了一种独立思考、崇尚自由的气质。

受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他参加了佛罗伦萨的共和革命。1498年,他被任命为佛罗伦萨的第二国务秘书。此后多年的政治生涯,使他积累了丰富的政治和外交经验,并且在时势的起落中,为人类留下了一部政治学巨著——《君王论》。

马基雅维利赞美共和政体,认为共和政体有助于促进社会发展、发展个人才能、培养公民美德。他是中世纪晚期意大利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主张结束意大利在政治上的分裂状态,建立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他认为,当时处于人性堕落、国家分裂、社会动乱状况的意大利,实现国家统一、社会安宁的唯一出路只能是建立强有力的君主专制制度,他深感需要一位强有力的君主来拯救意大利。于是,他极力称颂当时的阴谋家瓦伦丁诺公爵切萨雷·博贾的欺骗、阴谋、暗杀和其他暴力手段,希望君主效法他,以各种手段达到正确的目的。他的这些主张,比较全面地展现在《君王论》一书中。

马基雅维利认为,人类愚不可及,总有填不满的欲望、膨胀的野心;总是受利害关系的左右,趋利避害,自私自利。因此,利他主义和公道都是不存在的,人们偶尔行善只是一种伪装,是为了赢得名声和利益。他认为,人都是“忘恩负义、心怀二志、弄虚作假、伪装好人、见死不救和利欲熏心的”,即使最优秀的人也容易腐化堕落,因为做恶事更有利于自己,讲假话更能取悦别人。人民有屈从权力的天性,君主需要的是残酷,而不是仁爱。人应当在野兽中选择狮子和狐狸,像狮子那样残忍,像狐狸那样狡诈。君主不妨对行恶习以为常,不要因为残酷的行为受人指责而烦恼;慈悲心是危险的,人类的爱足以灭国。马基雅维利有句名言:“只要目的正确,可以不择手段。”

马基雅维利还指出,受人敬爱不如被人惧怕。一个君主被人惧怕比起被人爱来更为安全。但他有时又有必要让人民相信自己是“集美德于一身的人”。也就是说,统治者在公开场合应表现出爱民如子和仁慈宽厚的样子。惩罚人的事应让其他人去干,最后还可嫁祸于人,找替罪羊,以避免自己受到国民的谴责;奖赏别人的事应当亲自出面,以免让属下行私惠。给人恩惠要一点点地来,让他有盼望;给人打击要一下致其于死地,不让他有报复的可能。君主平常应当不露声色,对凡事装作懵懂无知,避免让属下了解自己。但对属下自己心中要了如指掌,随时操纵他,并且动用杀罚大权。

马基雅维利认为,君主应当绝对地控制武器精良和素质优秀的军队。在他看来,任何人只要有自己的装备精良的军队,就会发现无论时势如何骤变,他自己总是处于有利的地位。君主为了保持权力的自主性,绝不可相信任何人。不可对别人吐露真心,不可指望别人对你诚实,更不可把命运系于别人身上。君主要经得起孤独的煎熬。对君主来说,最危险的人莫过于意气相投的人,所以,应当怀疑一切人,组织耳目对之暗中监视,网罗党羽排除异己,设置职权相互牵制。总之,为保住君主的地位,采取一切手段都是允许的。

马基雅维利的这一系列政治主张、政治权术思想被后人称为“马基雅维利主义”。长期以来,“马基雅维利主义”都是邪恶的代名词,备受人们的攻击和唾骂。在西方,“马基雅维利主义”被认为是旁门左道的文化支流,一旦谁被冠以“马基雅维利主义者”之名,谁就名誉扫地。尼克松就因“水门事件”之类的阴谋诡计而被称做“马基雅维利主义者”,其政治地位也一落千丈,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差”的三位总统之一。在现代社会中,“马基雅维利主义”也成为商业中不讲信用、不讲道德的卑劣经商作风的代名词。

与此同时,马基雅维利本人也备受人们的攻击。没有几个政治哲学家受到像马基雅维利这样强烈的谴责。多年来,人们骂他是地地道道的魔鬼的化身,并把他的名字当做欺骗和狡猾的同义词来使用。其中最强烈的谴责常常出自于把他所倡导的学说付诸于实践的人们之口。人们厌恶马基雅维利,并贬称他为“恶魔的头子”,但伏尔泰说得有理,这只是因为他泄露了他们的天机。本尼托·墨索里尼是曾经公开称赞马基雅维利的少数几个政治领袖之一。毫无疑问,许多杰出的政治人物都认真地读过《君王论》这本书。据说拿破仑睡觉时把一本《君王论》放在枕头下面,人们对希特勒和斯大林也有类似的传说。

马基雅维利对政治理论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早期的哲学家如柏拉图和圣·奥古斯丁把政治学和道德学或神学密切结合起来。马基雅维利抛弃了中世纪经院哲学和教条式的推理方法,不再从《圣经》和上帝出发,而是从人性出发,以历史事实和个人经验为依据来研究社会政治问题。他把政治学当做一门实践学科,将政治和伦理区分开,把国家看作纯粹的权力组织。他暗示重要的问题不在于人们应该怎样表现,而在于实际上他们怎样表现;不在于谁应该掌握政权,而在于实际上人们怎样取得政权。今天讨论政治学说的方式比从前现实得多,这在某种程度上都是由于马基雅维利的影响。他是名副其实的现代政治思想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恩格斯称赞马基雅维利为“巨人”,马克思推崇马基雅维利为近代政治学的先驱。

马基雅维利在历史学、戏剧等方面也成绩卓著。除《君王论》外,他的代表作还有《论李维》《战争的艺术》《佛罗伦萨史》等。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