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三、“钱树”的文化象征

对于“钱树”的具体文化象征意义,已经多有学者参与了讨论。

于豪亮先生引录《三国志·魏书·邴原传》裴松之注引《原别传》的一段文字,以为与“钱树”有关:

原尝行而得遗钱,拾以系树枝,此钱既不见取,而系钱者愈多。问其故,答者谓之神树。原恶其由己而成淫祀,乃辨之,于是里中遂敛其钱以为社供。

《太平御览》卷八三六引《邴原别传》文字略同。于豪亮先生认为,“这是关于钱树最早的记载”。然而他又指出,“但是从这段记载中看不出当时是否已有像后代那样的‘摇钱树’的传说。这大概是由于钱树的传说当时极为普遍,人们以为没有必要将它记录下来的缘故。”他注意到“作三山耸立之状的钱树座”,提出了“钱树、钱树座、鱼龙漫衍之戏以及后代灯中的鼇山,都从同一传说——海上三神山而来”。对于“钱树”本身的意义,他又指出:“钱树的出现,正反映出当时货币的使用已很发达,人们认为掌握货币就是掌握财富。”

俞伟超先生就《邴原别传》的记载也有这样的分析:“这个传说,正说明在社树之上系钱,是汉末的一种淫祀,钱树显然就是模仿这种淫祀的,而在钱树流行的地区内,这种淫祀看来是极为泛滥的。”“以树的模型随葬,最可能是用来象征社神(土地神)。”对于这一情形的普遍出现,他又有结合社会演进历程的推断:“当农村公社逐步解体,大土地所有制日益膨胀以后,我想,一些地方豪右就可能控制一地的社神,作为维系和压榨没有完全摆脱公社传统束缚的农民的一种特权。西汉晚期以后这些地方豪右高居历史舞台,墓内开始出现这种随葬品,或许正反映了他们可以像私有财物那样控制社神;当然,他们不可能真正把社神完全作为私有物,而可能只是以一社之长的身份来控制社神。”

对于同一文物遗存形式出现佛教内容的事实,他指出,“钱树的品格既明,就可懂得所以在陶座上作出一佛二弟子或二菩萨,正因为钱树及其陶座本身是象征一个受礼拜、供奉的身物。还应当指出,在其他的陶座上又经常可见到东王公、西王母等神人。显然,当时的社祀同早期道教的一些礼拜活动首先交错在一起,后来,佛教信仰也就逐步渗入到这种最普遍的、传统的社祀活动中去了。”

这些分析显然可以自成一说。不过,论者认为和林格尔汉墓壁画中的一幅图可以作为助证的说法,或许应当修正。俞伟超先生说,“和林格尔小板申M1后室北壁的一幅‘立官桂树’图,可以帮助说明这个历史真相。这着重描绘在一个单独的空旷的庭院内,一棵参天大树,据榜题‘立官(即宫)桂树’,表现的显然就是社树。此墓主人是官至护乌桓校尉的当地豪右,在他的墓内画出社树,如果不是为了表现墓主对社树的特权,又是为了什么呢?所以,这幅‘立宫桂树’图的出现,就揭示出了地方豪右在东汉后期可控制当地社神的具体面貌,陶树、铜钱树出现的意义,应当也是这样的。”已经有学者指出,汉代画像中的此类画面,应当读作“射爵图”,取义在于“射官取富贵”。这种解释,看来更有说服力。

而山东苍山元嘉元年画像石墓门额上层有龙虎等兽,以及鸟、兔等,下层为车马出行图,题记写道:“堂碤外,君出游,车马道从骑吏留,都督在前后贼曹,上有龙虎衔利来,百鸟共侍至钱财。”有的研究者指出,“由此可知在汉人的观念里,龙、虎、鸟都能带来财利。”这一认识,对于我们理解“钱树座”多有龙、虎、鸟形象的意义,也是有益的。

与于豪亮、俞伟超先生“神树”或即“社树”的解释不同,钟坚先生所提出的“神树”说,则有另外的涵义。他认为,“所谓‘摇钱树’这一称谓是不准确的,应为《山海经》中所描述的各种神树的综合造型。”“钱树”和“钱树座”应当统称为“西王母所居之昆仑神山及神树”。其“神树”概念,包括《山海经》中的扶桑(扶木)、建木、若木、寿木等。

江玉祥先生指出,云南昭通桂家院子东汉花砖墓出土“钱树”的叶片上有“金华”二字,“历来无人注意,无人解释。我认为,‘金华’就是我们称为‘摇钱树’的这种明器原来的名称。”他说,《乐府诗集》卷八《汉安世房中歌》有“金支秀华,庶旄翠旌”句,“金支秀华”缩语即为“金华”。臣瓒注“金支秀华”曰:“乐上众饰,有流遡羽葆,以黄金为支,其首敷散。若草木之秀华也。”因此,“金华”可释作:用金(或青铜)铸成的花枝,或曰:金色的花枝。于是得出结论:“‘摇钱树’这种明器在汉代本名‘金华树’。”

今按,《汉书·礼乐志》记录《安世房中歌》十七章,其第一章曰:“大孝备矣,休德昭清。高张四县,乐充宫庭。芬树羽林,云景杳冥。金支秀华,庶旄翠旌。”所谓“高张四县,乐充宫庭”,指悬设钟乐。对于所谓“芬树羽林,云景杳冥”,颜师古解释说:“言所树羽葆,其盛若林,芬然众多,仰视高远,如云日之杳冥也。”对于所谓“金支秀华,庶旄翠旌”,颜师古注:“张晏曰:‘金支,百二十支。秀华,中主有华艳也。旄,钟之旄也。’文颖曰:‘析羽为旌,翠羽为之也。’臣瓒曰:‘乐上众饰,有流遡羽葆,以黄金为支,其首敷散,若草木之秀华也。’师古曰:‘金支秀华,瓒说是也。庶,众也。庶旄翠旌,谓析五采羽,注翠旄之首而为旌耳。’”可见《汉书》旧注将其中词句解释为对乐器的装饰,与江玉祥“钱树”即“金华树”说存在距离。不过,“芬树羽林”,“金支秀华”所体现的当时时兴的装饰风格,与“钱树”讲究富丽华美的倾向,又是一致的。

陈江风先生指出,“钱树的构想与神树、天梯的神话信仰相关,钱树座实际上就是海中神山的模拟,而‘钱树’则是通天的阶梯、日月出入的宇宙之树的象征。它是对中国古代神话中有关建木、扶桑、若木等宇宙树的图演。”他还提醒人们注意,“钱树之‘钱’究竟何指?其隐义可从神话资料和考古实物中寻觅。钱纹首先作为太阳的象征而展现其文化意义。”《山海经·海外东经》关于扶桑说道:“扶桑,十日所浴”,“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淮南子·地形》说,若木“末有十日”,这些说法,“均明白无误地点明了神树与十日的关系,日为阳,阳表生,故钱树即为生命之树。用于墓葬则表示其为灵魂升天之树。将钱树置于墓葬的主要功用是安魂,是灵魂仙升等精神寄托的显现。”此外,“钱纹的另一个象征意义是拟指通天之门。钱纹出现于汉代,而在商代的铜树上所挂的则是璧瑗。”“商代铜树上的璧瑗本为通天的象征,而铜树则是通天阶梯的意旨。”“在汉代由方孔钱纹取代商之璧瑗,属于时代变革以后文化原型的新置换,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其文化传统:树座是仙岛,钱树是登天之梯,钱纹继承璧瑗的文化功用,是天门或天界的象征。”他说,“钱树以仙岛、天梯的神话信仰为基础,以安魂慰死为主旨,以登天得阳、长乐永生相标榜,以人间、鬼界的阻隔及天、地的交通为构想,在抚慰死者的背后,潜藏着生人乞宁获佑的心态。”

也有人认为,“钱树”随葬的意义,主要在于“钱”的象征涵义。“钱以外廓之圆表示天,以中心方孔表示地。所以钱有天地抱合、阴阳相就之兆,阴阳化生可以佑生安魂。现今出土的钱树残片大都出自墓葬之中,由此,我们又可以推断:‘钱’主要具有驱祟护墓、佑生安魂的意义。”论者以为,此外,“钱树”所以为“树”,这是因为,“第一,树是鬼神依附的载体。”“第二,树具有大地繁殖统治中心的‘寓意’。”“第三,‘树’是通天的阶梯。”于是得出结论说,“‘钱’是通天之门,具有‘除阴避祟,佑生安魂’的功用,而‘树’则是鬼魂之所居、万物繁殖的统治中心、宇宙之树、生命之树。‘钱’与‘树’具有互通之处,它们的结合强化了生人对亡者的‘去阴得阳、安魂佑生、登天成仙、长生不死’的美好愿望。所以‘摇钱树’最初是为墓葬服务的,属于明器的一种。”

对于“钱树”的文化象征,可以说众议纷纭,但是大体都公认,这种器物的出现和流行,显然与“钱”在社会观念中占据的重要地位有关。

“钱树”以“树”作为生命生机的象征,以表现对于财富生生不息的向往。“钱”可以种植生息的神话,还有其他的表现形式。如《艺文类聚》卷八二引《孝子传》讲述了这样的故事:“洛阳公辇水作浆,兼以给过者。公补屩,不取其直。天神化为书生,问公何不种菜。曰:‘无种。’即遗数升。公种之,化为白璧,余皆为钱。公得以娶妇。”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