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三、二月二,引钱龙

乾隆二十八年《行唐县新志》说:“二月二日,以灰围宅,自屋后进门,俗称‘引钱龙’。”又如光绪六年《左云县志稿》:“二月初二日清晨,有汲井花水者,俗云‘引钱龙’。”光绪九年《怀仁县新志》:“二月二日,相传‘龙抬头’。城乡门、庙门祭龙神,名为‘引钱龙’。”乾隆四年《天津县志》写道:

二月初二日,以灰末引青龙至门外通水处,复以谷糠末引黄龙至家,名曰“引钱龙”。

用青色灰末引青龙,用黄色谷糠末引黄龙,思路很有意思。又如乾隆二十一年《崞县志》:

二月二日,以红丝系一钱,或于大树、大石之根,用灰围绕作线,并钱拖入室中,用一器盖之,名为“引钱龙”。

这种“引钱龙”的形式,已经明确以“钱”作为工具了。

类似的情形,又见于道光十年《大同县志》的有关记载:

(二月)初二日,名为“龙抬头日”。早刻,户家按是年治水龙数,投钱于茶壶,汲水井中,随走随倾,至家则以余水合钱尽倾于贮水瓮,名为“引钱龙”。午间,多食面条、粉条,名为“挑龙尾”。

又如乾隆二十七年《乐陵县志》说:“二月朔日为‘中和节’,唐时为‘金钱会’。今人但以二日为‘春龙节’,取灶灰围屋,如龙蛇状,名曰‘引钱龙’,招福祥也。”道光十二年《商河县志》有同样的内容。又民国二十一年《保德县志》:“二月二日,人家以灰引至门,谓之‘引钱龙’。”民国二十二年《高阳县志》也写道:“二月初二日,未明即起挑水,俗道‘引龙入家’。盖谓龙能生钱,故俗谓龙,亦曰‘钱龙’。”

据光绪二十五年《惠民县志》,则“引钱龙”事在二月一日:“二月朔日为‘春龙节’,取灶灰围屋如龙蛇状,名曰‘引钱龙’。”

“引钱龙”的一般方式,除前面说到的使用“谷糠”以外,通常有两种,一则以“灰”,一则以“水”。实际上也可以说一则以“火”,一则以“水”。我们还看到同时用“灰”和“水”的形式。同治十一年《河曲县志》:“二月二日,俗言‘龙抬头’。乡民以灰围舍,提壶滴水,自门首引入庭中,谓之‘引钱龙’。”

此外,还有另外的形式,如光绪十年《岢岚县志》:“二月二日,燃糕灯,谓之‘引钱龙’。”

《南史·梁本纪下·元帝》记载,梁元帝萧绎承圣三年(554)三月,主衣库见黑蛇长丈许,数十小蛇随之,“帝又与宫人幸玄洲苑,复见大蛇盘屈于前,群小蛇绕之,并黑色。帝恶之,宫人曰:‘此非怪也,恐是钱龙。’帝敕所司即日取数千万钱镇于蛇处以厌之。”“钱龙”,在中国古代民间意识中,长期被看作是财富的象征。元人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一七“哨遍”条写道:“有心待拜五侯,教人唤甚半州。忍饥寒攒得家私厚。待叠作钱山儿,倩军士喝号提铃守。怕化作钱龙儿,请法官行罡布气留。”元曲中又有这样的说法:

钱龙入门(关汉卿《杜蕊娘智赏金线池》第一折,无名氏《玎玎□□盆儿鬼》第一折)

钱龙入家(马致远《江州司马青衫泪》第四折)

户纳钱龙(王晔《桃花女破法嫁周公》第四折)

“钱龙入门”、“钱龙入家”、“户纳钱龙”,都可以解释“引钱龙”民俗的出发点。

在传统民间礼俗中,二月二日还有另一种与“钱”有关的节目:“以灰洒墙根,咒曰:‘二月二,围墙根,蝎子、蚰蜒不上身。’晚以纸钱并神灯残余之油捻,焚于门外,曰‘送蝎子、蚰蜒’,则小儿女之所为也。”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