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后记

这本《钱神——“钱”的民俗事状与文化象征》,最初是因时任西北大学出版社社长的刘文瑞教授以及北京大学周星教授、麻国庆教授等先生的倡起,列入研究和出版选题的。后来因多种原因,情况发生变化,撰写也有所耽搁,后来承周星教授一再鼓励,现在终于完成。

由于并非专业的民俗学者,从事这一课题的研究,不免有“门外”的疑虑。现在想来,唯一可以自慰的是,至今尚未看到专门从民俗史的角度较全面地讨论这一问题的专著,其中资料的收辑,尽管远远未能完全,但是毕竟可以为关心这一问题的人们提供一定的帮助。

应当指出,在中国文化的历史遗存中,在“钱神”崇拜的另一面,还可以看到更为重视“礼”的传统,更为重视“德”的规范,更为重视“义”的准则,而对于“钱”这种物质生活的“上帝”绝不顶礼膜拜的情形。

唐人寒山《诗三百三首》中,多可看到体现对于拜钱主义之深刻省悟的诗句。例如所谓“努膊觅钱财,切齿驱奴马”(第九四首),“千个争一钱,聚头亡命叫”(第七一首),以讥讽语气评价有关社会现象。又如“富贵疏亲聚,只为多钱米”(第一二四首),“只为爱钱财,心中不脱洒”(第二七四首),“寄世是须臾,论钱莫啾唧”(第一四六首)等等,浅白平易的文字之中,有人生哲理的意味。

陆游《苦贫戏作》诗有“箕踞浩歌君会否,书痴终觉胜钱痴”句,则体现出在“钱神”面前坚守自己的文化立足点的信心。宋元时代文人间似乎曾经流行“钱痴”的说法,以为对富贵无才学者的讽刺。沈括谈到石曼卿邻家“钱痴”。沈与术《次韵题沈传曜:节堂》诗:“平生一字不疗饥,谁云;核能瓠肥。牙签玉筯五鼎食,是中有趣非钱痴。万事颠倒绝可嗤,此腹却受将军讥。”调侃之言,也说到“钱痴”。又如赵蕃《幽居即事八首》之五:“月皎白发可数,冷风病骨难支。何许林中肉醉,谁家世上钱痴。”金人王寂《题刘德文乐轩》:“朱门钱痴豪且奢,氍毹按舞催筝琶。萍虀豆粥何足道,猩唇熊掌来咄嗟。”元人袁桷《清明行》中也有这样的诗句:“君不见,江南卿相墓,五凤飞楼锁烟雾。诸郎钱痴恣歌舞,不识当年出勤苦。杨花飞尽犹不来,空有啼乌满荒树。”对“钱痴”的鄙视,自然是以自身“冷风病骨”、“萍虀豆粥”生活为认识基点的,然而却不可以看作狭隘的私人情绪,其中其实深含着对社会的公义和文化的远见。

在平民语言中,可以因“钱财如粪土,仁义重于山”等等感受到其志凛如,也可以看到“钱心重,情分少”一类的社会批评,至于所谓“钱眼里安身”,“钱眼里坐”,“钱眼里面坐”,“坐钱眼中间转”,“铜钱眼里做工夫”等俗语,更是对贪婪物欲的辛辣讽刺。“铜臭”一语,很早以来就明确表现了对于“钱”的社会影响力的极端蔑视。所谓“一生铜臭者”,士人往往深心以为不齿。更有“笑杀人间铜臭”语,鄙夷的倾向更为强烈。不论这些言行是否有矫情或者偏执的成分,不论他们所据以抗击“钱神”的精神信仰是否有长久的文化价值,这种社会现象我们不仅不可以忽视,而且有必要对于其文化精髓进行更认真更深入的发掘。

鲁迅早年有《祭书神文》,其辞曰:

上章困敦之岁,贾子祭诗之夕,会稽戛剑生等谨以寒泉冷华,祀书神长恩,而缀之以俚词曰:

今之夕兮除夕,香焰□□兮烛焰赤。钱神醉兮钱奴忙,君独何为兮守残籍?华筵开兮腊酒香,更点点兮夜长。人喧呼兮入醉乡,谁荐君兮一觞。绝交阿堵兮尚剩残书,把酒大呼兮君临我居。缃旗兮芸舆,挈脉望兮驾蠹鱼。寒泉兮菊菹,狂诵《离骚》兮为君娱。君之来兮毋徐徐,君友漆妃兮管城侯。向笔海而啸傲兮,倚文冢以淹留。不妨导脉望而登仙兮,引蠹鱼之来游。俗丁伧父兮为君仇,勿使履阈兮增君羞。若弗听兮止以吴钩,示之《丘》《索》兮棘其喉。令管城脱颖以出兮,使彼惙惙以心忧。宁招书癖兮来诗囚,君为我守兮乐未休。他年芹茂而樨香兮,购异籍以相酬。

“书神”和“钱神”所面对的世态炎凉,表现出鲜明的对比。这篇文字透露了作者的文化信念,其中深意,可以专门讨论,我们在这里更为注意的,是“钱神醉兮钱奴忙”的民俗现象。

现在,我们这个自古号称以道德礼义作为文化基点的国度,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钱神”崇拜的时代,其狂热,应当说是空前的。

也许我们在“残籍”、“残书”中找寻到相关现象的历史源流,是有一定的意义的。也许“书癖”、“诗囚”们关注一下历史上“钱神醉”、“钱奴忙”等文化迹象,也是会得到超越一般“蠹鱼之来游”的有意义的文化发现的。

本书原定提纲,还有讨论历史上“奸钱”、“伪钱”以及“钱狱”问题的内容,也准备介绍历史上的开明人士对于“钱神”崇拜这种社会文化现象的清醒认识,然而由于篇幅的因素,又考虑到这些议论可能也并不适宜归入严格意义上的民俗史研究,因而最终修订了起初的设计。

本书写作,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吕微研究员,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罗丰研究员,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高大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赵世瑜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吴玉贵研究员,中共中央党校梅敬忠教授,肇庆学院周苏平教授的无私帮助,而吕微先生、赵世瑜先生、周星先生惠送的民俗学论著使作者收益尤多,北京师范大学党超、刘志平、曾磊、王海、洪春嵘、赵宠亮同学为校正书稿付出了劳动,谨此一并衷心致谢!

本书曾经列入周星教授主编,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推出的《中华民俗丛书》之中,因为写作和出版诸原因,现在改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对于四川人民出版社周颖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叶舒宪先生、陕西人民出版社吴秉辉先生、李玉皓先生、关宁先生为本书出版付出的辛劳,也表示感谢。

王子今

2001年8月28日一稿

2004年9月29日二稿

2005年6月20日三稿

北京大有北里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