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建筑艺术的奇葩--北京智化寺藻井

  藻井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种独特的顶棚装饰样式。一般做成向上隆起的井状,有方形、多边形或圆形等,上面饰有各种花纹、雕刻和彩绘。在传统的观念上,藻井具有神圣的意义,象征天宇的崇高,所以藻井多用在宫殿中的宝座或寺庙佛坛上方最重要部位。在故宫三大殿、天坛祈年殿人们可以看到明清皇家最高级别的藻井艺术。北京城周边敕建寺庙,如法海寺、隆福寺等主要建筑也有精美的藻井。而智化寺藻井,则在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诸方面都堪称藻井艺术中的佼佼者。

  智化寺位于北京东城区禄米仓胡同东口路北,坐北朝南,是北京现存最大的明代建筑群之一。它的藻井,是我国明代大型木雕精品,也是历代木质藻井之最。智化寺内本来有三方藻井,分别镶嵌在轮藏殿、智化殿、万佛阁三组建筑的顶部,现在只剩下轮藏殿一处,其他的两方分别陈列在美国的纳尔逊阿特金斯博物馆和费城艺术博物馆。

  明代古刹--智化寺

  智化寺智化寺始建于明正统八年(1443年),是明英宗宠信的太监王振的家庙。初建时占地约两万平方米,是北京现存的唯一仍保持着明代风格的佛教寺庙。

  明英宗九岁登基,少不更事,喜好玩耍,伺候他的贴身太监王振便常常投其所好地陪其玩闹,逐步得到了英宗的喜欢和信任。随着太皇太后张氏和宣宗朝一批元老重臣的相继去世,王振逐步掌握了朝廷大权,有了在政治舞台上露脸的机会。王振开启了明代宦官擅权干政的先河,对明朝的历史造成了深远的影响。明正统九年(1444年),王振以“感恩”为名,兴建家庙智化寺。为避人口舌,王振还向明英宗请求了修建智化寺的圣旨。因为王振权倾一时,又很会搜刮民财,所以当时建智化寺时可谓穷极土木,从筹备到建好用了三年时间,建筑的工艺水平自然非同一般。

  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在王振的怂恿下,英宗率50万大军御驾亲征入侵的瓦刺,结果全军覆没,英宗被俘,王振也死于乱军之中。这一事件史称“土木之变”。“土木之变”成为大明王朝从兴盛走向衰败的转折点。明代宗即位后,诛王振全族,但由于智化寺是英宗敕赐,所以幸存下来。后英宗复辟,他不但没有因为兵败被俘而迁怒王振,反而感念起当年之谊,在寺内为王振建旌忠祠,立塑像;天顺六年(1462年)又特颁赐大藏经一部,经橱二座,香火直至清初都很旺盛。

  清乾隆八年(1742年),御使沈廷芳路过智化寺,看到寺庙的石碑上还刻着王振的名字,便上奏朝廷指出:王振乃明代罪人,请降旨毁弃寺内王振之名。于是清廷下令派人把王振塑像清除出寺,将所有石碑上刻有的王振名字都铲掉。

  民国时期,智化寺在兵荒马乱当中逐步变得难以为继,住持和尚吸食大烟,寺里的七八个和尚,穷得连袈裟都买不起。于是,和尚们便打起了盗卖寺院庙产的主意,庙里的很多珍贵物件也因此遭到变卖和破坏。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