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皇帝的幽默--竹犬一笑图

  明宣宗朱瞻基是中国明朝有名的书画皇帝,他的书画造诣与北宋皇一笑图帝宋徽宗齐名。朱瞻基的绘画手法细腻圆熟,笔调隽秀清丽,存世作品有《华夏狸奴图》《瓜鼠图轴》《武侯高卧图》等,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沧桑岁月,有不少朱瞻基的画作流落海外,在美国弗利尔博物馆收藏有他的《双犬图》,而他的另一幅画作《一笑图》,被收藏在堪萨斯市的纳尔逊博物馆。

  位于美国中心的堪萨斯市,是一座与中国颇有渊源的城市。曾经撰写反映中国红军长征的《西行漫记》一书的作者,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就出生在这里。这里的纳尔逊博物馆,是由美国著名报人威廉纳尔逊和艺术家玛丽阿特奎斯共同出资建立的。早在1930年到1935年的五年时间里,纳尔逊博物馆就收藏了大量中国文物。时至今日,它仍是美国七大集藏中国文物的中心之一。该博物馆的中国藏品不仅都是由专家精心挑选的,质量非常高,而且涉及中国美术的绘画、青铜、佛像、瓷器等各个领域,其中很多都是难得的精品。像中国早期绘画,宋代绘画,就有很多孤品。在书画展厅,还收藏着不少珍贵的册页,像清朝石涛的《天下第一册》、明朝董其昌的册页等。还有这一幅明宣宗朱瞻基的《一笑图》。

  画中描绘了在一片竹林的掩映下,一只小狗坐卧于干草丛中的情景。翠竹铁线勾廓、遒劲有力,而小犬的皮毛刻画得细致入微,足见作者的绘画功底。画中的翠竹潇洒轻逸,画下方的小狗则犬首微抬、双耳低垂,尾巴散于地上,生动之余略带几分慵懒的贵气。在《一笑图》的上方,有两行十一个题字:“宣德二年,御笔戏写一笑图。”

  一笑传千古

  《一笑图》画的是一只似笑非笑,有些内敛的小狗,卧在竹林旁边。那么为什么叫《一笑图》呢?一个说法是:明宣宗有一位心爱的妃子,有一天,他们二人逗一只小狗玩。那狗摆出各式各样可爱的姿态,才把明宣宗逗乐了。可是这位妃子却流下了悲伤的泪水。宣宗惊问其故,妃子说,妾身就像这只小狗一样,费尽心机才能博得皇上一笑。可后宫的女人这么多,迟早有一天,自己会被打入冷宫。想到这里因而流泪。皇帝听后,十分感动,遂为她画了这幅画,并下旨表示永远不会离开她。另一种说法是,“一笑”就是指的那只小狗在微微发笑。可是,仔细观察,并看不到小狗有多少笑意。

  关于这个画名的由来,还有一段趣事可能更为人所相信。相传,宣德年间一个初春,宣宗皇帝闲庭信步于御花园中,忽听一阵欢声笑语从林中传来,宣宗上前一看,见一嫔妃正在用绣球逗一只可爱的小狗。站在竹旁的小犬想过去抢球,又有几分踌躇不前,它两眼紧盯着嫔妃,摆出几分妩媚的笑容,引得在场的嫔妃都不禁捧腹。暗中观察的宣宗,看到小犬如此生动的表情,便暗暗记在了心中,回到书房,一气呵成了这幅墨宝。后来,它还专门设宴,召集爱妃一同赏画。宴席上,宣宗见嫔妃都对此画爱不释手,不禁哈哈大笑,欣然题字,并允诺:谁能猜出字中含义,便将此画赐予谁。这时,一位胡姓妃子,浅笑答道:“竹下一犬,堪称一笑啊!”原来中国的汉字“笑”,上面是竹字头,下面是一个“夭”字,而宣宗偏偏将“夭”字写成了“犬”字。两字虽相差不远,只有一撇和一点之差,宣宗皇帝却用的妙趣横生,足显其幽默和智慧。

  犬类画作

  在中国绘画史上,犬一直是画师青睐的题材。在流传至今的墨宝中,有阎立本的《獒犬职贡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唐代画家周昉的《簪花侍女图》,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还有清宫廷画家郎世宁和艾启蒙绘制的《十骏犬》和《十美图》,分别收藏于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这些都是中国古代犬画的佳作。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