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四章 成公英:蟠龙冲天一英杰

  成公英(?—200年),金城人。汉末豪杰韩遂麾下名将。他勇猛过人,又颇解兵法,排兵布阵,时献良策,可谓智勇双全,是一名不可多得的良将。

  虎将心胆豪

  成公英少年时聪颖好学,心中常存鸿鹄之志。希望能够驰骋沙场,建立一番伟业。为了这种理想,他勤学苦练,终于,练就了百步穿杨的射箭神术。平时,他最喜欢读的书是兵法,每日手不释卷,悉心揣摩推演。

  青年时,他成了韩遂麾下的一名士卒。在大大小小的战斗中磨炼,他的才能很快显露出来,成为韩遂非常器重的一员虎将。韩遂对他倍加信任,每次打仗,都让他担当先锋,而他也能够在最关键的时刻望风披靡,凭借勇武与智慧化解各种各样的险情,成为韩遂的左臂右膀、心腹之士。在军中,他的威信很高。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他有感于韩遂对自己的知遇之恩,在军中鞠躬尽瘁,白天管理军务,晚上思索破敌之策,对韩遂忠心不二,竭尽全力护主。建安年间,韩遂败走华阴,跟随他的部下大多离他而去,唯有成公英自始至终跟随着他,一心护主,没有丝毫二心。韩遂在湟中时,祸自萧墙起,在夜幕悄悄降临之际,他的女婿阎行偷袭韩遂军主力,准备杀了他,带着他的首级投降,所幸并未得逞。韩遂叹息道:“大丈夫如今困厄至此,祸是自不适当的婚姻而起呀!”他对成公英说:“此时亲戚叛离我而去,跟随我的人也越来越少了,应该向南行进以便到达蜀地。”成公英说:“我们兴军起事已有数十年,今天虽然暂时失败,但怎么能够抛弃所有一切而在他人的屋檐下苟且偷安呢!”韩遂叹道:“我已经老了,你又有什么好办法呢?”成公英成竹在胸道:“曹操不亲自来应战,代他前来的只能是其部下夏侯渊。夏侯渊不足以追上我们,又不能在此地久留,所以我们可以暂时在羌军中休整,等待他们离去。我们与羌、胡军的关系很好,可以借助他们的力量,这样必可以有所作为。”韩遂依从了他的计划,当时跟随韩遂的男女侍从尚有数千人。韩遂曾经有恩于羌军,所以他们为报恩,十分愿意保护韩遂。正如成公英所料,夏侯渊果然不久就退兵了。

  忠诚思旧主

  汉献帝建安十六年(211年),韩遂最终兵败于曹操部下大将夏侯渊之手,不久在青海省西宁市病逝,他所在部下全部被曹操纳降。此时的成公英已陷入穷途末路的境地,不得已,他只好留在了曹操军中。

  曹操在军中视察,见归降队伍中有一人身长八尺,体貌雄异,英俊勇武,气宇不凡,便向旁边之人询问,得知此人正是骁勇善战的成公英之后,将他招至自己的帐下,颇受礼遇,破格封他为列侯,在军中的实职是军师。虽然得此礼遇厚爱,但成公英心中仍然思念旧主韩遂,对韩遂的知遇之恩没齿难忘,思主之心不泯,这一点,曹操在心中也是明白的。

  一次曹操巡猎,命成公英跟随。在途中,恰巧遇到三只野鹿从远处跑过。曹操有心试一试成公英的射技,便命他射鹿。只见成公英不慌不忙,从容地搭箭引弓,手中的金弓呈满月形,只听嗖的一声,一只鹿应声而倒。就在众人惊叹之余,他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连发两箭,另外两只野鹿也应弦中箭而倒。曹操见此情形非常高兴,他拍掌赞叹,又拍着成公英的肩膀说:“你有如此精湛的技艺,韩文约(韩遂)虽是一个值得你为他尽节的人,但一个人留在世上又有什么不可呢?”成公英下马跪拜,如此回答:“不敢欺骗明公(指曹操),如果我的主人韩遂至今尚在,我一定忠心于他,决不会投靠明公。”说罢,他失声痛哭,哽咽不止。曹操见他对旧主如此忠心,被他的忠心所感动,不仅没有责怪他,反而从此对他信任有加。这对于一向疑心甚重的曹操来说是颇为难得的,可见他在曹操心中是有着重要位置的。从此,他成为曹操帐下的一名重要谋士。曹操从不拿他当归降之将看待,而是将许多军国大事交给他。成公英见到曹操军中法纪严明,非常强大,天下局势也渐趋稳定,北方在曹操的统治下平息了许多战乱,百姓的生活也慢慢好了起来,便在曹操军中长久地留了下来,并干了许多实事。

  成公英的这段经历可与人们千古传颂的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千里寻主类比而谈,虽说成公英的“思主”并没有关羽的“寻主”那样富有戏剧性,但他们同样是汉末三国初年的名将,也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仁”与“义”的化身。他们忠心事主,都没有为自身的利益背弃主人。关云长有桃园结义之情,成公英有军中知遇之恩,正是像关羽、成公英这样的“忠义”之士使得那个战火弥漫的时代涌动着一股仁义之气、侠义之气。他们是那个久远年代的真君子、真英雄。

  巧计退强敌

  曹操死后,他的儿子曹丕登基大宝,取代汉室,改元为黄初,国号为大魏,并追封其父曹操为太祖武皇帝。黄初二年(211年),甘肃凉州的卢水胡部反叛,河西地方大受侵扰。魏文帝曹丕将原先的凉州刺史邹岐召回,任命颇有军事谋略的张既取代他成为新一任刺史。成公英以参军的身份随曹魏大将张既出征。他们知道卢水胡部骁勇善战,十分强悍,但也深知除了少数人叛心已决外,其他人不过是受其蛊惑,军心不齐,就决定长驱进入,抢先渡河,占领了武威。正所谓“一日纵敌,患在数世”,大军乘胜追击,到达显美城(今甘肃省永昌县)后,遭遇胡部骑兵数千,当时显美城狂风呼啸,胡兵都害怕朝廷军放火烧了他们的军营,心中恐慌,张既派成公英率领轻骑兵千余人在敌军阵前挑战,自己率3000骑兵埋伏好。成公英率军出阵,他们佯装敌不过而撤退逃跑,敌军上下都心中慌乱,来不及细思,果然中了计,竞相出营。成公英将敌军引进了设好的埋伏圈内。之后,他所率部队与伏兵首尾相接,截断了敌军退路,大获全胜,这场叛乱很快平复下去了。

  魏文帝曹丕听到前方捷报之后心中大喜,下诏书表彰道:“此次出征长途跋涉,历尽艰险,是以劳击逸,以寡胜多,功劳足以盖过南仲、吉甫二位历史上的名臣。此次你们建立的功勋不仅仅是平复叛乱,还使永宁河一带长久安宁,我可以不必担心帝都之西了!”成公英在这次战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的声名也越来越显赫了。他不愧为军中蟠龙,人中俊杰。

  自古以来,沙场征战苦,数年的征战和操劳严重地毁坏了成公英的身体,他精疲力尽,积劳成疾,又思念旧主韩遂,终于在战事完毕之后一病不起。在一个严冬的深夜里,他慢慢地闭上了自己的双眼,追随他的旧主而去了……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