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五章 段坚:坚守儒道济事为先

  在明代,兰州出了一位以苍生为己任的济世真儒,他的名字叫段坚。段坚(1419—1484年),字可大,号柏轩,又号容思,兰州人。《明史》为其立传,黄宗义编的《明儒学案》中有题为《段容思先生坚》的段坚传略,他的学生彭泽撰写有《段容思先生年谱纪略》,记述了他的生平。

  以儒术修吏治

  据《明史》记载,段坚“早岁受书,即有圣贤之志”,他从小钻研孔孟之道,拜名师薛瑄为师,颇得真传。14岁时为陈氏明伦堂书写铭文“群居慎口,独坐防心”。少年时的段坚便有一身慨然浩荡的正气,他修身明理,研习儒学,立志于理学。作为一名以民为重、素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他一生的追求是为天下苍生办事,为天下苍生作官。他的官职虽不高,可他要作循吏,要作真儒。

  段坚历任山东福州知县、莱州知府、河南南阳知府等职。每到一处为官,他都要创办书院,建社学,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他公正断案,决不收受贿赂,还把朝廷发给自己的薪俸拿出来购置大量书籍,督促当地百姓读书识字,为百姓讲解五经要义。不仅如此,他还像那位历史上有名的西门豹一样,对骗财害人的巫术活动严惩不怠。他兴办药室,宣传医术来救死扶伤,移除恶俗,从思想上来医治贫穷的恶疾。这在迷信巫术横行的封建时代实为不易。付出总会有回报,乡亲们对他“仰戴如父母”,视之如亲人。在他治理的一方土地上,政治变得清明了,文化教育事业变得兴盛起来了,作官为吏的也不敢欺负百姓了。明成化年间段坚曾任南阳知府,在任期间,他勤事政务,刚直果断,执刑严明,并培养了大批人才。他废除女尼寺院创办志学书院,选择博学之士教导学生。在任八年,深受百姓爱戴。离开南阳之时,道路两旁全是送行的百姓。他自己也欣慰地道:“天下无不可化之人,无不可变之俗。”在去世之后,南阳百姓设立段氏专祠,以示纪念。即便在如今,人们游览南阳府衙时,当地的百姓仍会不时提起他。段坚明圣人之道而又能躬身实践,不因为自己知识渊博而争名夺利,所以能够以儒家“仁政”思想来为官,来治理。他不愧为明代之真儒。

  天下有材皆可用

  他不仅为官清廉,以儒家“仁政”思想作为为官之本,还是一位能够因材施教,桃李满天下的教育家。

  在他中举后,乡亲邻里对他十分敬重。许多读书人专门来请教他读书做学问的诀窍,他就会他们说,一个人若想读好书、做好学问,就应该做到富有者忘记他所拥有的,显贵者忘记他的权势,而且应该对读书专心致志、一丝不苟。

  晚年的段坚在卸任归田之后,退隐柏崖,在五泉山依岩凿洞,建立南村别墅,读书授学。在告老还乡之后,他并没有过那种清闲自得的退休生活,人老心不老,对家乡的事,他万事关心,尤其重视教育的发展。他在兰州的东关讲授孔孟之道,弘扬儒家治世思想,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因而桃李盈门,兰州因此学风大盛。他在段家台兴办的书院是史载甘肃最早的书院,后人称之为容思书院。名师出高徒,他的弟子中不乏名臣循吏,如兵部尚书彭泽、被尊为“儒宗”的周蕙等等。少年时代的周蕙是一个寒门子弟,虽然聪颖好学却无法进校读书,但他心怀大志,18岁时离开家乡,列入军籍,在驻防兰州期间,偶尔听人讲解儒家经典《大学》首章,他大受启发,颇能领悟,于是开始勤学苦读。他听说著名理学名师段坚在书院讲解理学精义,便利用戍防之外的闲暇时间前去听讲,他凝神专一,敏而好悟,段坚被他的这种好学精神所感动,时常给他阐释义理,点示要旨。就这样,经过段坚的悉心教导,他的理学功底越来越扎实了。段坚经常用周蕙好学的精神启发学生,在周蕙离开兰州之后,他们还经常书信往来,与他的这位得意弟子成了忘年之交。明宪宗成化年间(1465—1481年),段坚亲自来到周蕙驻守的秦州看望他,并留诗作为纪念。他的这位高徒与段坚一样品行高洁,他将段坚实行教化的理念也带到了秦州,依据儒家礼制重新制定了原本陈漏的婚丧礼仪。这正是段坚“天下有才皆可用,世间无草不从风”的理念的生动注解。他为甘肃培养了一大批人才,甘肃的举业在明代如此兴盛,着实与教育家段坚和他创办的书院密不可分。

  段坚是明代著名理学家,他一生信奉儒家正统思想,抱着“兼济天下”的信念为官一方,造福一方。在他为官的22年中,自始至终秉公执法、刚正不阿、为民谋利、爱民如子。他将教育作为达到“大治”的必要前提,认为要想改变一个地方“民穷俗陋”的现状,就必须从发展教育入手,通过儒家的“教化”从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处治疗贫困落后的病根。他的这些思想在他著的《柏轩语录》和《容思文集》中都有体现。在游宦生涯中,他每到一处,都将那里当作自己的家乡去治理,所以,人们自然对他“仰戴如父母”!在他离开南阳34年后,那里的百姓仍然建立段氏祠堂,塑他的像来供奉祭祀。段坚去世60年后,南阳唐县人朱徴来到兰州,还专门瞻拜了段坚的遗像,并且在兰州东关大街建了一座“理学名臣”的牌坊,以此来作为纪念。段家也因此被称为“理学名臣世家”,一直以来都是兰州的名门望族。他的教育理念也在家族中流传下来,段家子孙中不乏为官为民的廉吏,他的侄重孙名叫段续,是兰州水车的创始人。

  段坚一生以“奉先、事兄、教子、睦族、善俗”为旨,为官时,以“仁政”思想解除黎民苍生的疾苦,有针砭社会疾病的道德勇气;还乡后,他又为家乡的教育事业数载辛劳,呕心沥血,他是一位直视现实的实干家,在其诗作《南村吟》中,那种深切的为国为民的忧患意识和君子情操、浩然之气展露无疑。他是一位具有极高修养的真儒,一位具有人格魅力的教育家。他坚信:天下大治,黎民安乐,人才辈出的社会政治理想能够实现,正如他自己在诗作中所言:“天下有材皆可用,世间无草不从风。”因此,坚守儒道、济世为先的真儒出世,实是苍生之幸!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