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十三章 秦维岳:名儒出自后五泉

  在风景秀丽的雁滩公园,有这样一座书院,它小巧玲珑,而又不失典雅庄重;它的雕梁画栋、古色古香与公园的园林景物、湖水倒影融为一体,让人如临仙境,别有一番韵味在其中。它就是历时三年,迁址重建的五泉书院。饮水思源,看着这闹市藏幽的新五泉书院,我们不禁会想到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为建五泉书院而慷慨捐资的那位循吏名儒——秦维岳。

  沃土育英才

  在清代,兰州后五泉出了一位循吏名儒,他为官清廉,且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这人就是秦维岳。秦维岳(1759—1839年),出生于书香之家,他的父亲是国子监的太学生,热心教育事业,曾从北京购买来大量书籍,倡办官园(今民勤街)义学,免费教育贫寒子弟,造福民众。此事对秦维岳影响极大,以后他兴办学校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其父的影响。

  秦维岳7岁发蒙,学习非常刻苦,并立志博览群书,为国所用,为民造福。他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中举人。后来进入兰山书院,学习经史和古诗文,学业大有长进。终于在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考中进士,被授职翰林院编修,后参与修撰国史,此后又晋升为督察院御史。良好的家庭教养,深厚的文化背景,个人的刻苦努力,坚定的报国志向,培育了这位循吏名儒。

  从政擅改良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政坛这个大江大浪之中,秦维岳显示着他的英雄本色。清朝政府,风雨飘摇,积弊重重,但在这错综复杂、混浊不堪的官场之中,秦维岳清者自清,从善如流。漕运积弊日渐严重,身为督察院江南道御使、浙江道御使的秦维岳,敢于直言以谏,上疏揭发,又能提出改良措施。此外当时各省拔贡赴京朝考的时间不一,考生到京时间有早有晚,因而存在等候迟误考生的麻烦。对此他又上疏请求统一考试时间,既方便了考生,又利于选拔人才。在他出任顺天乡试同考官时,严肃考场纪律,认真批卷,给考生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他还不拘一格,秉公识拔人才,其从善之心,日月可鉴。

  振兴教育,如同一条红线贯穿着秦维岳的一生。他奖励人才,无私捐献养廉银数千两,创建了江汉书院、勺庭书院,为莘莘学子提供了求学之所,对于家境困难的考生,还资助他们参加会试的旅费。在任湖北乡试提调、监试官时,他革除宿弊,选拔贤才。期间他聘兰州画家唐琏为幕友,使唐琏得以饱览江南秀丽河山,画艺猛进,又使东南士人领略了陇人的书画艺术风采。和那些看重蝇头小利、嫉贤妒能之辈相比,更显示了秦维岳的大家气度,儒家风范。

  为官清廉,知人善任,秦维岳可谓是政绩卓著。清朝吏治腐败,秦维岳“出淤泥而不染”,上为朝廷社稷,下为黎民苍生,鞠躬尽瘁。

  幽兰自芬芳

  秦维岳是位循吏,更是一位名儒,有着深厚的文化造诣。他虽身在官场,却在潜移默化中结缘于文学。秦维岳和朴学大师阳湖洪亮吉、阶州邢澍为同榜进士,常常在一起谈经问学,互相砥砺,泛舟于学海,友情甚笃,在切磋学问中,秦维岳受益良多。嘉庆四年(1799年),秦维岳被任命到武英殿国史馆纂修,从而得以遍览皇室秘籍,增进了学识。因所献赋颂铺张扬厉,踵事增华,颇得嘉庆帝称许,而被选入《皇清文颖》之中。

  有着深厚文学底蕴的秦维岳曾将清贫潦倒的兰州塾师陈增的遗作精心编选,并出资刊刻为《世德堂诗文集》行世,使陈增作品得以保留并流传于世。现在的人们如果想了解乾嘉道年间兰州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情况,那就应阅览秦维岳的呕心沥血之作《皋兰县续志》。此书乃道光十三年(1833年),秦维岳受知县黄憬之邀,在黄建中所编的《皋兰县志》的基础上精心纂修的。书中补充了许多乾隆、嘉庆、道光三朝的史实,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其文笔洗练优美,记叙名胜古迹的文字堪称隽永优美,读其文则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而顿生流连忘返之意。

  热爱着兰州这块沃土的秦维岳,作为诗人用他无声的笔,书写着兰州的有声世界,向后人展示着清代兰州的美丽画卷。漫步在秦维岳的诗卷中,读着吟咏兰州的山水人物、名胜古迹、风物民俗的诗句,我们仿佛看到了清代中叶兰州地区的自然和社会风貌。读着对家乡山川的赞美之词,我们又可见秦维岳的那颗赤子之心。拨开历史的尘埃,我们依稀可见兰州后五泉山听雨山房中,有位老人在用真情书写,那本《听雨山房诗钞》正用优美清新的文字向我们娓娓道来。

  书院余香远

  高处不胜寒。厌倦了官场的秦维岳于嘉庆二十四年(1 8 1 9年),因母病逝辞官回兰守孝,从此再未出仕为官,而是热心公益事业,兴学从教。他根据当时的教育需要,向陕甘总督长龄等提出建议,并率先捐银1000两,创建了兰州府立五泉书院,给兰州府属士人提供了求学之所。他自己也先后被聘为兰山、五泉两书院山长,辛勤课训士子,为国培育德行兼备之才。他十分重视人品,要求学生“先品行,后文学”,要知礼懂法,并时刻约束自己的行为,作到“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他的这种教育要求,既认识到了教育的本质,又符合时势。

  他创立的五泉书院,与省立兰山、求古和县立皋兰书院并称兰州四大书院。五泉书院不仅向士人提供了求学之所,还曾是兰州乃至全省重要的学术交流场所,文人骚客常聚于此,吟诗作画,热闹非凡。

  1998年,因兰州通渭路拓建,五泉书院的主要建筑迁至雁滩公园。从新建的五泉书院中,依然可赏其原有风姿,如今这小小的书院在雁滩公园继续向人们讲述着它百年的历史沧桑。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