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四十七章 智慧与光明的礼赞

  北京大学图书馆度过了九十个春秋,我与之相伴也超过了它的三分之一的岁月。今天还继续受到它的恩惠。回首走过的路程,确是感受到这座知识宝库带给我的温馨和力量。

  这是一座向人间借火播撒智慧与光明的圣殿!

  苏轼诗云:“诗书与我为麴蘖。”把诗书比作美酒佳酿,对于今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何况,我们面对的又是一座如此丰富的富矿。

  人入知天命之年,常常抱憾自己在青年时期失去太多的时间,少读了许多书;虽然如此,我对书籍的眷恋钟爱之情却是始终如一的。这是从孩提时代就开始养成了的一个改也难的习性。我并非出身名门世家,但家里却也薄有藏书,多是一些线装古籍,经史子集四部精粹一类的图书,其间也杂有一些古典文学名著和坊间刊行的新书。父亲是个旧职员,颇有旧学根底,我放学回家,黄昏时节常常是父亲在房里朗读他的《论语》、《中庸》,我则在一旁抱我的《三国演义》或《水浒全传》。父亲极嗜爱《红楼梦》,及至我长大一些,我们颇能在一起议论红楼人物。同情宝黛,指谪钗凤。在读书上有了一点共同语言,父亲对我的书禁也放宽了,我读书的自由度也大了一些。

  中学图书馆借阅的书毕竟有限,我又偏爱文史方面的,学校附近的新华书店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当时开架售书随意取书的办法,使我们这些买不起书的穷学生受惠不浅。放学之后,星期假日,到那里瞄准自己喜爱的书,倚在一旁读它一两个钟头,店员同志也知道我们不是买书的,但从不歧视,只是有人来了,主动挪个位置就行。一次读不完,下回还可找来接着看。现在回想起当年“蹭”书的情景,还觉得十分惬意。和图书打交道多了,在我的少年心里也萌发了一个念头,希望也有个属于自己的图书馆。于是,少得可怜的零花钱多用来买书,加上在亲友处的搜罗,伙伴中的交换,经过一番苦心经营,居然也有了一木箱的书。我也学图书馆办法一一编号登记,有同学来了,我总要打开我的“图书馆”炫耀一番,如果他们要借,也要办个登记手续,这样做觉得生活十分充实而开心。后来由于几度生活变迁,加上少年同学多是只借不还,这些书也都陆续散失了,今天想起来还觉得可惜。

  1960年我大学毕业,分配到北京大学任教。原先,对北大图书馆藏书之丰富,名列全国前茅,是早有所闻,向往已久的。现在有幸得识庐山真面目,打从心里感到高兴。那时我在政治系即今天的国际政治系,几个快乐的单身汉住在未名湖畔的才斋。这里湖光塔影,微波荡漾,岸柳婆娑,景色宜人。当时的图书馆就在我们住区附近。我来校安顿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到图书馆及其所属的分馆如文史楼等处,一一叩关入室,浏览结识一番。记得当年开架的书还不很多,地方也显得狭小分散了点,但就其目录所显示的实力,以及肃穆庄严的气势,除了过去偶尔光顾过的北京图书馆外,在我的心目中已是堂而皇之的了。从此以后,我对它已不仅仅是向往,而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读者了。

  我对北大图书馆的感情,不仅是因为这里有丰富的藏书和良好的服务,还在于对它过去光荣的历史怀有深深的敬意。是的,这里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的传播地,威武雄壮的现代中国革命交响曲的第一个音符就是在这里谱写的,这是北大图书馆的光荣;对我们这些后来者来说,这也是一个永久的激励。

  当然,在我的记忆中,北大图书馆也是个很折磨人的地方。在这里,来不得半点虚假和急躁,也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只有老老实实地做学问,一点一滴地积累。我自然没有什么皓首穷经的体验,但苦读思索之后豁然开朗的喜悦,“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的意境,却时能体味到。我想,图书馆对读者是完全平等的,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这里,只要有敢于问津地狱的精神,就总能发现掩藏在深处的璀燦的宝石和明珠。

  当教员年头长了,自己自然也有了不少书。过去住房条件差,许多书都只能在床下受委屈。后来搬进了三居室的单元房,我就利用卧室的前半部,用书架构筑一个“书之城”:南面临窗三面书壁,旁边留一窄小通道,这就是属于我自己的城堡。每到夜晚,一家人看完电视新闻后各就各位,妻在毗邻屋里工作,儿子在北面小屋鼓捣他的作业,我则在自己的城堡里,或夜读,或伏案赶稿。夜深人乏时,起立窗前,遥望南天,夜色浓浓,万籁俱寂,顿觉心旷神驰。我很喜爱这不足10平米的方域,有客来了,都要引到这里参观。每当草就一篇文章,或书稿告一段落,也都要把这城堡细细整理一番。在我的心目中,这里天宽地阔,因为书就像一扇扇打开的窗户,我能够临窗与古人今人论道,向历史与现实讨教。当然,我不时也要从学校借回一些书,使这小小的“书之城”与图书馆仍息息相通。

  改革开放以来,北大图书馆有了更加长足的进步,不仅图书更丰富了,而且也逐渐有一些现代化的设备。可惜,由于工作关系,没有更多时间到这里享受了。每次经过这里,看到许多同学进出馆门,心里十分羡慕他们。革命先烈李大钊曾说过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我愿借这位老馆长的这句名言来祝福年轻的朋友。

  写到这里,不由想起平素喜爱的一首诗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这是明代做过兵部尚书的于谦写的,它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书卷对人的性情的陶冶。由此想到,时时贻我甘露的北大图书馆,何尝于我不是一位博大的良师益友呢?

  这篇短文该打住了。谨以发自心底的至诚的礼赞,祝贺九十华诞的北京大学图书馆,感谢为一代又一代学子默默奉献的可亲可敬的全体馆员同志们。

  (《文明的沃土》,北京大学出版社)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