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五章 那座陵园那片情

  七月流火,正值八闽大地铺金叠翠。也许冥冥昭示,抑或信息感应,我竟欣然应邀由京城抵达福建省著名侨乡福清。在福州机场步出机舱时,满以为会被汹涌而至的热浪粗蛮地扔进浴池般的溽蒸中,谁知竟是阵阵清风拂面,居然比由“城市热岛效应”酿成的闷葫芦似的北京还平添几分凉意,临行前产生的畏惧心理顿时陨星似遽然消失。当晚,我与中国侨联联络部主任王瑞美女士及其随从下榻于福清豪华的融侨大酒店。融侨,一个多么富于时代意蕴和独具个性的名字呀!它形象而生动地袒露着其主人特有的情愫和博大的胸襟!

  翌日9时许,我们在以“东道主”身份出现的林瑞英和林华英姐妹的陪同下驱车来到其父母的故里溪头村。12华里的路程,被墨绿染透的阡陌,傲然耸立的座座气派的厂房,简陋朴拙的农舍,幢幢装饰美观的三层楼村民新居,将历史与现代、贫穷与富足、落后与进步剪接在同一个时空,蒙太奇般撞击着眼帘,撩拨着;经变得不安分的胸臆。用现代追踪历史和用历史印证现代正是笔者此时的构思。

  当“中巴”即将被拥进溪头村的怀抱,一个赫然而立的牌楼巨擘似抢先忘情地捧住了它。牌楼上镂刻着一副笔锋遒劲的对联,上联是:赤子创大业;下联是:侨乡增新辉;横眉上写着:福清溪头村。从牌楼中央宽阔的空间直视,一座气势不凡的陵园尽收眼底。

  我与这座陵园的距离是瞬间拉近的。这种距离感的泯没与其说是肢体的功能莫如说是渴望的占据,否则怎么没有飞驰而至的印迹呢?

  这座占地50亩的墓地取名洪春陵园。洪春是一对伉俪的单字联姻。洪字是指丈夫林洪宽,春字是指妻子陈春宋。然而,时下安息于墓冢中的只是两年前在新加坡去世而“回归祖怀”的陈春宋老人。林洪宽先生呢,仍长眠于印度尼西亚中爪哇的古突士附近的一个坟茔里。这座刻意按照陈春宋老人崇奉的基督教信仰设计建造的墓地陵园,恢宏典雅,幽静神奇。墓穴前矗立着一座三米多高的黑色天然大理石墓碑,显得极为庄重,不禁令人肃然起敬,碑墓上记载着林洪宽和陈春宋的生辰及卒年。墓穴上方是一部造型简洁而十分逼真的翻开的《圣经》,表现出穴居者无时都虔诚地默读及吟唱。墓穴后方被葱茏茂密的翠柏环绕,墓穴四周是绿茵如毯的草坪,标志着逝者的生命常青。通往墓碑的台阶两厢站立着从意大利专程运送来的白色大理石天使雕像,向人们昭示墓地主人心地的慈爱与善良。

  这座卓然而立的墓地,是一部书,以诗化的语言,述说着一个不平凡的故事。

  那是29年前一个天阴得要哭的日子。在位于印度尼西亚中爪哇古突士的一爿店铺内,突然传出撕心裂肺般的恸嚎声。凡是了解实情的人无不叹息和垂泪。这爿店铺的男主人林洪宽先生因多年做地产生意,养家餬口,积劳成疾,英年早逝,是年刚刚40岁。林洪宽撒手西去,抛下了五个孤儿寡母。长子林文镜年仅17岁,长女林瑞英年仅6岁,次女林华英年仅3岁,幼子林运辉刚满1岁;而比林洪宽小6岁的妻子陈春宋,不仅从来没有独自顶门立户,而且还是双脚裹足,目不识丁。支撑家业、抚养子女,一古脑儿将全部落在性格内向、少言寡语、身体羸弱、足不出户的陈春宋身上;况且又是在异国他乡,举目无亲,她怎么能承受得了呀!陈春宋顷刻间觉得天塌了,地陷了,屋子的顶梁柱倾倒了。她绝望地扑在丈夫的尸体上,呼天抢地地哭嚎着:“洪宽呀,你不能丢下我们就这样走了呀!你走了,叫我们孤儿寡母可怎么活呀!”她一次次地哭得晕厥过去,苏醒过来,看着幼小的儿女,又一次次悲切地大哭不止。她企盼着她凄楚的哭诉会令丈夫死而复生,可是她一连哭了几天几夜林洪宽却再也没有睁开眼睛。在林洪宽下葬的那一刻,嗓子;经哭哑的陈春宋发疯地挣脱搀扶她的人就要往墓穴里跳。丈夫死了,自;也不想活了,她要随丈夫一起去了。文镜跪下哭劝:“妈,我不再上学了,我会跟爸爸一样做生意,养活您和弟弟妹妹的!”三个嗷嗷待哺的幼儿幼女也扯着她的衣襟哭叫:“妈,你不能死,我们离不开妈妈!”

  就在这时,一声雷鸣,人悲撼宇,老天呜咽了。

  埋葬了丈夫,陈春宋看到儿子文镜果然辍学从商,毅然支撑起了林洪宽留下的店铺,女儿瑞英、华英和幼子运辉也像一夜之间长大了,淌血的心灵便得到一些抚慰。但是,以后的日子毕竟不像洪宽在世时那样有依靠,那样有着落,所以她仍不时悲从中来,神志变得恍惚不清。这时,本镇基督教教堂中的华人牧师夫妇不但从生活上周济她,而且一次次带她到教堂听祈祷,听牧师讲圣经,使她从中具体而又朦胧地感受到了“主”的爱。渐渐,她依稀觉得生活有了情趣,有了寄托,也有了希望。

  不知是生活教科书的磨砺还是精神上被信仰填补了空虚,陈春宋慢慢鼓起了生活的勇气,性格变得坚强了。她像千百年的广大中华妇女一样,忍辱负重,含辛茹苦,垂教子女,积善积德。为了协助儿子文镜挑家立业,她终日给人家做农服。每当瑞英半夜醒来,总看到妈妈神色憔悴地仍在灯下飞针走线。陈春宋一生没有文化,却不能让儿女们没有文化。尽管林洪宽去世以后那些年生活分外拮据,可陈春宋谨记“地贫栽松柏,家穷子读书”的古训,苦撑着也要让瑞英、华英和运辉读完高中,有的还读完大学。

  “我们是中国人。中国人的美德是不忘祖宗。”这是陈春宋经常垂教儿女们的一句箴言。在家里讲话议事,必须以华语乡音。儿女们进的学校,大都是华人办的和设有华文课程的。母亲呕心沥血的谆谆教诲,使“祖系炎黄,根在中国”这掷地有声的八个大字在林氏兄妹中镂心铭怀。

  当中国改革开放的春风沐浴着福清这块古老而尚未摆脱贫穷的故土时,身为世界福清同乡联谊会副主席的林文镜先生回来了。此刻的溪头村居住着二三百户世代乡里,旧舍土路,村民们依然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犁田插秧,养猪喂鸭,年人均收入只有55元。此情此景,烈焰般炽烤着牢记庭训的林文镜先生难以平静的心。他决心联侨招商以建“洪宽工业村”,“倾爱心以助乡亲脱贫致富”。如今,四年过去了,原来的弹丸小村;经拓展成10平方公里的洪宽工业村,8条20米宽的水泥通衢大道使工业村的交通四通八达,现;有了32家外资和合资企业拔地而起,一座座气宇轩昂的楼宇和厂房将溪头村妆扮成一座工业新城,程控电话可以通到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村里;经装置了卫星天线,配套了游乐活动场所,除了几年前建立的医院、中小学校和敬老院以外,还为工业村的人才培养创办了“培训中心”。去年,洪宽工业村的工业产值达到了3亿元人民币,现在村民的年人均收入;逾3680元。从今年开始的三年内,韩国、日本的企业家决定在洪宽工业村建立一座占地2平方公里的“鞋城”,台湾企业家也决定在洪宽工业村建立“家具城”和“纺织城”,如今林文镜先生与一些华人企业家联袂建造一座占地500公顷并且容纳5000户人家居住的功能齐全的“洪宽山庄”,又着手建造一座供为发展洪宽工业村做出贡献的人员休养的多功能的“洪功园”。接照21世纪的发展需要,洪宽工业村会很快成为工业发达、无污染、生活方便,有高级娱乐设施,绿化、美化并且拥有2至3万人,产值逾100亿元的中国新型的模范工业村镇。

  啊,这座建造在溪头村村头并且倚天山主峰的洪春陵园,陵园内那位于中心位置并且纳清源甘泉的墓地,像颇具匠心地镶嵌在洪宽工业村前额的一颗价值连城的祖母绿,闪烁着圣洁的熠熠岚光,氤氲着浓浓的脉脉温情,爱抚着溪头村乡亲们发烫的心扉。

  功在当代,德在千秋。这是历史撞击现代奏响的“黄钟”!

  这是现代折射历史鸣彻的“大吕”!

  1994.7.6写毕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