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12 智力激励型创造技法

  科学技术发展史一再表明“设想是发明之母”,任何发明创造都始于一个或多个创造性的设想。一般说来,创造性设想越多,选择和确立课题、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就越大,那么,如何获得大量的多种多样的创造性设想呢?

  中国有句俗语叫集思广益,大家也许有这样的体会,我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橘子,橘子和苹果是两种水果,如果交换一下,我得到了你的橘子,你得到了我的苹果,然而我得到了橘子却失去了苹果,你得到了苹果却失去了自己的橘子。假如我们交换的不是橘子和苹果而是关于解决某一问题的各自设想或创意,那么,交换之后,我们非但不失去自己的设想或创意,而且还获得了对方的设想或创意,甚至在创意(设想)碰到创意(设想)之后,可能还会产生新的创意(设想),这样一来,我们每个人就拥有了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创意(设想),假如许多人都参与这种创意或设想的交换,每个人拥有的创意或设想就会激增,从中受到的启发作用就更大,就会产生出更多、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来自外界的影响或刺激是引起人们思考的重要原因和条件,刺激是思考的起点,设想是思考的结果。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刺激——思考——设想。智力激励型创造技法就是这样一种通过集体思考、集体设想的方式开发群体创造力的集体操作型的创造技法,是人们围绕某一确定的待探索或待解决的具体问题,运用语言、文字、符号、图画等这些表达和交流设想的工具,按照一定的方式和规则表述各自的思考结果,在反复进行的思考和表述过程中,每个人每次提出的思考结果(即设想),既是在别人思考结果的启发下形成的,同时又成为刺激别人再思考的因素。一个刺激人们思考的因素,能引起许多人的不同思考,于是产生出许多不同的设想,而由此得出的每一个设想,又成为一个新的刺激人们思考的因素,推动人们进行更深入、更广泛、更具体的思考,产生出更多、更好、更实际的设想。在智力互激中,连续地刺激——思考——设想,构成思维的不断重复循环,就是所谓思考的互激效应。在智力互激的过程中,每个人既受到别人提出的设想的激发,启迪自己产生设想,同时又以自己提出的设想激发别人产生设想,形成连锁设想,此法能够使每一位参加者更积极、更具创造性。

  实践表明,群体性的智力互激为人们提供了相互之间不同知识或技术进行组合和移植的机会,其创造效果远远胜过个人的孤思独想。智力互激时,一个共同的问题,被许多人集中精力和智力反复思考,具有各种经历、经验、知识、技艺的人,都在用独到的思路,从各自的角度思考某一指定的问题,在互激中往往会引发出在平常环境中想不到的好办法,在较短时间内提出各式各样的创造性设想。

  “智力激励法”也称“头脑风暴法”或“脑力激荡法”。这种方法首先出现于美国企业界,随后慢慢为世界各国的不同组织广为采纳,并取得了惊人的效果。据资料统计,“头脑风暴法”创意数目要比个人提案多70%。许多有成就的发明家、科学家、革新者、优秀的工程师、设计师,以及各行各业各部门的管理者,历来很注重小团体的智能,善于采用各种互激设想的方式或方法,集合和利用集体的智慧。

  在这类方法中,奥斯本智力激励法是智力激励型创造技法的原型和基础。后来,各国的创造学家在此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发展,演变出各式各样的如“默写式智力激励法”、“卡片式智力激励法”、“函询式智力激励法”等。目前,这些方法已广泛应用于技术开发、技术预测、技术评价、价值工程、价值革新和发明创造等方面。各种智力激励法除了在活动的组织形式上有所差异外,其思维的实质和目的是一样的,都是利用群体思维过程中产生的互激效应,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去思考,最大可能地获取各种设想。

  12。1 奥氏智力激励法

  12。1。1 奥氏智力激励法的基本原理

  美国创造学家A·F·奥斯本创立的奥氏智力激励法,是通过召开智力激励会的形式实施的,即以召开一种与传统会议不同的开会形式,实现智力的互激,开发每个人的创造潜力。

  为使与会者能充分地进行思考,无所忌讳地表达自己的设想,奥氏智力激励法规定了4项基本原则。

  1。自由思考原则

  要求与会者尽可能地解放思想,无拘无束地思考问题,不必介意自己的想法是否荒唐可笑,不允许用集体提出的意见来阻碍个人的创造性思维。

  2。延迟评判原则

  会议期间绝对不允许批评别人提出的设想,任何人不能做判断性的结论。等大家畅谈结束后,再组织有关人士来分析。美国心理学家经过试验后发现:采用延迟评判,在集体思考问题时可多产生70%的新设想,在个人思考问题时可多产生90%的新设想。

  3。以量求质原则

  参加会议的人员不分上下级,平等相待;提出的设想越多越好,各种设想不分好坏,一律记录下来,以大量的设想来保证质量较高设想的存在。例如:

  在一次开发新雨具的智力激励会上,与会者提出了如下一些设想:“希望设计一种伞,随伞下人的多少,其大小可变”,“希望头上戴个什么东西把雨水都吸掉”,“希望设计一种雨具,像空气一样,能把人的身体无形地裹起来,不让雨淋到衣服上,或者淋湿了以后马上就能干”,“希望设计一种像隧道那样的东西,人往前走,它就不断向前延伸,使身体永远不会淋到雨”。沿着这些思路1994年日本青木国际公司和帝人公司共同开发了防雨新材料,它就像丝一样轻手感极佳,被雨淋湿后马上就能干。

  4。结合改善原则

  与会者要仔细倾听别人的发言,注意在他人启发下及时修正自己不完善的设想或将自己的想法与他人的想法加以综合,再提出更完善的创意或方案。例如:

  在国外,蛋糕价格的高低,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核桃仁的大小。一般都采用外部敲击法来去除核桃外壳,所以,常常把核桃仁敲碎。有一次,某公司召开智力激励会,就核桃仁不被敲碎问题进行讨论。在会上,有一个人提出:“建议培育出一种核桃新品种,核桃成熟时,它的外壳便自动裂开。”这显然是空想,后来有人沿着这一思路,想到在核桃壳上钻一个小孔,灌入压缩空气,靠核桃内部的压力使核桃的外壳炸裂。

  12。1。2 奥氏智力激励法的运用步骤

  1。智力激励会的准备

  根据要解决的问题,选择会议的主持人、确定设想的议题,确定参加会议的人员,确定举行互激设想活动的地点和日期。

  1)确定会议主持人

  智力激励会的效果如何与主持人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应选好主持人,主持人一般应具备以下4个条件。

  (1)熟悉智力激励法的基本原理与召开智力激励会的程序与方法。有一定的组织能力。

  (2)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有比较明确的理解,以便在会议中作启发诱导。

  (3)能坚持智力激励会规定的原则,以充分发挥激励的作用机制。

  (4)能灵活地处理会议中出现的各种情况,以保证会议按规定程序进行到底。

  2)确定会议主题

  根据要解决的问题,由问题提出者与主持人共同分析研究来确定本次智力激励会的议题。确定议题时,必须把握好两条,一是议题要集中,不得分散;二是议题要明确,不许含糊。遇到较为复杂和重大的技术创造问题,要视其复杂程度,结构层次或组成部分,酌情分解为若干个专门议题,通过多次互激设想活动逐个解决。议题越专门化,互激思考就越能深入、越具体。最好是解决比较单一的问题。

  3)确定参加会议的人选

  (1)与会人数。与会人数要合理,一般以5~15人为宜。人数过少会造成知识面过窄,难以达到知识互补;人数过多,使思维的目标分散,无法保证与会者充分发表设想。情绪的激昂或消沉都会影响人的思维活动,直接关系到思考和设想的质量和效率,因此,举行互激设想活动的地点、天气和时间要尽量选好。

  (2)人员的专业构成。参加智力互激人员的专业构成要合理,应根据议题内容确定,要有代表性,要保证与会者大多数对议题熟悉,适当吸收外行参加,突破专业思考的约束。参加互激设想的人员,代表性愈强,设想到的问题就愈周全。

  (3)人员的知识水准。同一次激励会,尽量注意与会人员知识水准的同一性。即学历、资历、级别、职称等尽量一致。

  (4)尽量吸收有实践经验的人参加。

  4)确定举行互激设想活动的地点和日期

  提前下达会议通知为了提高会议的效果,使与会人员思想上有所准备,提前酝酿解决问题的设想。应该给与会人员提前下达书面通知,写明会议内容及背景、开会时间和地点等。

  2。热身活动

  准备工作安排就绪后,届时即可召集参加智力激励会的人员进入会场。为了激发创造性思考的气氛、使与会者把精力集中到会议上来,可安排一些热身活动。热身活动的形式可多样,可以通过看有关创造的录像、回答脑筋急转弯问题、讲一个创造技法灵活运用的小故事等形式,使大家的思维活跃起来。

  3。明确问题

  主持人首先向与会者说明会议必须遵守的四项基本原则,该原则最好事先写成大标题,贴在显眼的地方。然后简明扼要、带有启发性地向大家介绍有关问题的最低数量信息,使与会者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有明确的全面了解。介绍不要过多,更不要把自己的初步设想和盘托出,以免形成框框。主持人以启发为原则,诱导与会者提出自己的创意,并在会议出现停滞改进型智力激励法时,及时引导。

  4。自由畅谈

  在遵守会议规定的四项原则的前提下,所有人员都要始终针对议题,精心思考,大胆设想,自由发言,造成一种高度激励的气氛,使与会者突破思维障碍和心理约束,达到知识互补、信息刺激、情绪鼓励。会议时间不宜过长或太短,一般掌握在20分钟到1个小时之间。

  5。加工整理

  这是对智力激励会所得各种创意或设想的优选阶段。通过对提出的所有设想进行分析、研究、评价和选择,筛选出可行设想,进一步完善后,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答案、措施或方案。具体方法可遵循实用性原则、创造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可能性原则对技术创造问题进行分析、评价和选择。

  12。2 改进型智力激励法

  奥氏智力激励法虽然能造成自由讨论、互相激励的气氛,但同时也存在下列局限性。

  (1)有些创造性强的人喜欢沉思,但会议无此条件。

  (2)表现力和控制力强的人会影响他人提出设想。

  (3)保证了自由思考,但难以及时对众多的设想进行评价和集中。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各国创造学家针对与会者的不同情况,先后对奥氏智力激励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与奥氏智力激励法基本原理相同但操作形式和运用步骤不同的各种改进型智力激励法,例如默写式智力激励法(635法)、卡片式智力激励法(CBS、NBS法)、反奥氏智力激励法、卡片整理法(KJ法),以及OCU法、TCT法和将个人独创性与集体创造性相结合的ZK法。

  12。2。1 默写式智力激励法(635法)

  这是德国创造学者鲁尔巴赫根据本民族习惯于沉思的性格特点,对奥氏智力激励法进行改进后,提出的一种以笔代口的智力激励法。此法规定:每次会议邀请6人参加会议,每人在卡片上默写3个设想,每轮历时5分钟,故称“635法”。635法的实施步骤如下。

  1。635会议准备

  选择熟悉“635法”基本原理和做法的人作为会议支持人,确定会议议题,并邀请6人参加会议。

  2。轮番默写激智

  在主持人宣布完议题并对与会者提出的疑问进行解释说明之后,即可开始默写激励。由组织者给每人发几张卡片,每张卡片上标上1、2、3号,每两个设想之间留出一定空隙,可以让其他人再添新设想。

  第一轮,针对议题,每人在卡片上默写3个设想,然后把卡片传递给右侧的人,历时5分钟。

  第二轮,要求每个人在参考他人的设想后,再在卡片上填入3个新设想:可以是对自己原来设想的修正和补充,也可以是对他人设想的完善,也可以是对几种设想的综合。写好之后,传递给右侧与会者,历时5分钟。

  接着进行第三轮、第四轮、第五轮和第六轮默写,每轮历时5分钟,做法同第二轮,这样,半小时下来,可以传递交流6次,产生108条设想。

  3。筛选有价值的新设想

  将收集上来的卡片,尤其是最后一轮填写的设想进行分类整理,然后根据一定的评判原则筛选出有价值的设想。

  12。2。2 卡片式智力激励法

  卡片式智力激励法又分为两种:NBS法和CBS法。

  1。NBS法

  NBS法是日本广播公司为了充分发挥智力激励的作用,把口头和书面两种方法相结合而提出的一种技法,是对奥斯本智力激励法的发展。具体做法是:

  每次会议请4~8人参加,每人必须提出5个以上的设想填入卡片(每张卡片填一个设想),填写完卡片后,轮流宣读卡片上的设想,在别人宣读设想时,自己若产生新的设想,立即填入新的备用卡片,待所有设想宣读完毕,给每张卡片加上标题,然后再进行讨论,从中选出可采纳的新设想。

  2。CBS法

  CBS法是日本创造力开发研究所所长高桥诚提出。每次会议请4—8人参加,每人持50张卡片,另准备200张公用卡片。前10分钟,每人填写自己的设想,每张卡片一个设想;接着30分钟,按顺序宣读自己的设想,每次一卡,宣读后,其他人可以提出质询,也可以将受激励的新设想添入备用卡;最后20分钟,相互交流和探讨各自的设想,从中激发更新的设想。

  12。2。3 反奥氏智力激励法

  反奥氏智力激励法与奥氏智力激励法的原则正好相反,它要求与会者对他人提出的设想百般挑剔,设想提出者也要据理力争,在这种争论中逐步使设想成熟和完善。

  由于反奥氏智力激励法是通过有意违背奥氏智力激励法所规定的“推迟评判原则”进行的,所以适合在训练有素的与会者之间使用。另外,在使用这种方法时,还要注意以下两点:

  (1)宜对初步设想进行筛选后使用,以最终评选出少数有价值的最佳设想;

  (2)要就事论事,争论过程中不要伤和气。

  12。2。4 卡片整理法(KJ法)

  1954年,日本文化人类学家川喜多二郎在整理他在喜马拉雅山探险中获得的资料时,尝试着使用了一种称为“纸片法”的新方法。后来,鉴于这种方法在启发创造性思维方面的神奇功效,他对此方法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于1965年正式提出。此法的出现,在创造学界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并逐步在各个领域传播开来。为了纪念川喜多二郎先生,人们以他的姓名的首字母重新命名了该方法,称为KJ法。KJ法的操作分6个步骤。

  1。准备工作

  选出主持人,确定参加会议的人选(一般为4—8人),并准备好卡片和黑板。

  2。获取设想

  按智力激励法进行,获取30~50条信息或设想(卡片)。

  3。制作卡片

  将这些设想(卡片)分别编成两行左右的短语写在黑板上,并让与会者抄录一套,制成“基础卡片”。

  4。卡片分类

  (1)每人按自己的思路将各自的卡片进行分组,把内容在某点上相同的卡片归在一起,并给出合乎卡片内容的标题,写在卡片上,不能归类的,每卡自成一组,制成“小组标题卡”。

  (2)将所有的小组标题卡和单卡放在一起,共同讨论,将内容相近的小组卡归在一起,给一适当的标题,写在卡片上,不能归类的,每卡自成一组,制成“中组卡”。

  (3)把所有中组卡和单卡放在一起,经共同讨论,将内容相近的中组卡归在一起,给一适当的标题,写在卡片上,不能归类的,每卡自成一组,制成“大组卡”。

  5。图解

  将所有的大组卡和单卡以其隶属关系固定于黑板上,并用箭头表示不同卡片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综合方案的图解。

  6。形成新设想

  将上一步完成的图解形成文字,以表述成比较完整的新设想方案。

  12。3 函询智力激励法

  12。3。1 函询智力激励法的基本原理

  函询智力激励法借助信息反馈,通过反复征求专家意见来获得新的设想。具体做法为:选择若干名专家作为函询调查对象,以调查形式将问题及要求寄给专家,限期索取回书面回答,收到全部复函后,将所得设想或建议加以概括,整理成综合表,将综合表连同函询表再次寄给各位专家,使其在别人设想的激励下,提出新的设想或修改原有设想,可经过数轮函询,最终得到有价值的新设想。

  12。3。2 运用该法应该注意的问题

  1。选聘专家

  专家选聘是否合适直接影响激励效果,所以选聘专家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专家的专业类型要精博结合。

  (2)所选专家应对函询活动和主题有兴趣,乐意承担任务。所以,先征求专家意见,讲明任务要求和大约需要占用的时间。

  (3)专家人数要视所解决问题的性质、规模和要求而定,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

  2。函询调查表的编制

  调查表是组织者和专家之间、专家和专家之间的主要信息载体和通道,其质量对激励结果影响很大。所以要保证调查表的质量,编制时以方便专家为原则,所列问题尽可能分门别类、要求明确,简明扼要,便于专家理解和填写。但不要先入为主的诱导专家按自己的设想回答问题。

  3。函询调查的组织和设想的加工整理

  第一轮,将设计好的调查表寄给专家,要求专家在规定的时间内把填写好的调查表寄回。

  组织者收到专家们自由思考和独立判断获得的设想后,为了保证函询的匿名特点,应对设想进行统计分类、归纳概括,将整理好的信息反馈给各位专家,以便在其他专家设想的激励下提出新的设想或修改自己原来的设想。如此循环多次,以得到较为完善的方案。

  
更多

编辑推荐

1一分钟心理控制术
2赢利型股民、基民必备全书
3人人都爱心理学:最妙...
4看图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赚钱图形
6基金投资最常遇到的1...
7买基金、炒股票就这几招
8明明白白买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实战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艳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内容:初三开学的第一天,同学们就想不管不顾地大哭上一场,其中不乏几个脆弱的女生已经泣涕涟涟,打湿了一张又一张面巾纸。“陈大班,你说话呀!没人让你做哑巴。”牛天梓瞪着牛眼,生气地冲班长陈远嚷着...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义明  

    经管励志 【已完结】

    书中自有黄金屋,教你如何成为股票市场叱咤风云的成功者,如何成为一个输少赢多的投资人,如何成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重点介绍基金的基础知识及品种,常用的技术分析方法及投资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资案例等。

  • 凯达之魂:记一个民营企业家的人生和事业

    作者:冯萌献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记述了张文远从一个只有中学文化程度的中学生,从一个生产队的记工员开始,成长为民营企业家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