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四节 不择手段要成功:嬴政文化的流毒

  一

  成功是个好事情,但是这个事情也有比较不幸的一面,那就是,成功者如果心理有了病,治疗起来就更难。

  有这样一个笑话——

  希特勒去参观精神病院,对着精神病患者们说:“我是希特勒,你们的元首,上帝的使者,我是来拯救德国的。”

  精神病患者们面面相觑,同情地看着希特勒,一个精神病人关心地拍拍希特勒的肩膀说,“没关系,你会被治好的,我们刚进来的时候,也都像你这样”。

  笑话没有说后来怎么样。

  我想象,当时在场的如果有一个优秀的精神科医生或者心理医生,他意识到了这个希特勒先生的确心理不健康,和病院中的其他病人并无本质区别,他会怎么做?虽然略有不同,但是至少希特勒的症状和躁狂型的精神病人的“夸大妄想”很相似,躁狂病人的夸大妄想中,也都是幻想自己是极端伟大的人物,或者是绝顶美丽的人物,或者是皇帝的儿子等。这个心理医生也知道,那个病人说得对,只要给他服用抗躁狂的药物,希特勒也是可以治好的。这个心理医生应该怎么做?他能否给元首做个治疗?

  显然,他没有办法做治疗,因为他如果敢那样做,最后的结果一定是他自己被干掉或者被当作精神病人关起来,希特勒的病还是没有办法治好。医生有权力把其他精神病人关起来,束缚起来,强制治疗,但是他不可能这样对待德国的元首。因为,希特勒虽然病得非常重,但是,他是一个成功者,成功到了具有讳疾忌医的权力。

  二

  两千多年前,当秦始皇建立起他强大的秦帝国的时候,也有许多聪明的中国学者看出了他的心理不健康,但是没有人能够为他治病。因为没有人能够束缚他或仅仅是限制他,他的权力是无制约的,他可以杀掉任何一个说他有病的人,而他也的确这样做了,杀掉了对秦的政治以及他自己有非议的“儒”。

  秦始皇嬴政是一个成功者,但是即使如此,心理医生还是确定地知道,这家伙真的是有病。如果我是秦始皇的心理医生,我可以诊断并分析他为什么心理不健康。还好,秦始皇不会来杀我。

  我们之所以关心秦始皇嬴政的心理疾病,是因为他的心理疾病,深刻地影响了一代代的中国人,以至于在中国形成了一种不择手段追求成功的“嬴政文化”。这些“翻版”嬴政渴望着和他一样的成功,却不知自己已经典当出了自己的灵魂,他们越是成功,就越是危险,他们是中国专制的奠基石。了解嬴政的心理疾病,也就是了解了这样一大批人;了解了这样一大批人,我们也就了解了中国民族性格中的一个主要成分,从而为我们的疗救打下一个基础。

  三

  好,让我们开始:如果我是秦始皇嬴政的心理医生,我给出他的心理诊断是一种叫做人格障碍的心理疾病。

  我对他的心理动力学分析是,童年期的创伤经历造成了他潜意识中的高度自卑。作为对自卑的补偿,他强迫性地追求成功,并且把所有人都当成自己的工具。在人际关系上,他有偏执倾向,不相信任何人也不爱任何人,并且潜藏着大量的仇恨和敌意。作为对自卑的补偿,他产生出一种自己强大无比的幻觉,但是在潜意识里他一直非常恐惧。作为对恐惧的心理防御方式,他又故意让其他人陷入更大的恐惧。

  病史分析依据《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资料进行。

  “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娶)之,生始皇。”

  这里有一个疑案,庄襄王(名字叫子楚)娶了吕不韦的小妾,生了秦始皇嬴政。嬴政真的是子楚的儿子吗?他是否会是吕不韦的私生子?《史记》的记载含混其词,我们也怪不得司马迁,毕竟子楚接受吕不韦转让的女人时,测量早孕的试纸还没有发明出来。也许这个事情,除了吕不韦以及嬴政老妈之外,连子楚都未必知道,或者吕不韦以及嬴政老妈也未必十分有把握。

  《史记》的注解中说:《不韦传》云不韦,阳翟大贾也。其姬邯郸豪家女,善歌舞,有娠而献于子楚。

  这种说法未必可靠,毕竟有娠与否,无人做证。有人说按照月份算,嬴政并不是吕不韦的私生子。这种说法也未必可靠,因为嬴政出生的月份,我们是确定的,但是吕不韦送小妾给子楚的月份,我们并无确凿证据。何况,子楚当时身份低微,是被当作人质放在赵国。吕不韦政治投机意识强,花钱给子楚“竞选”,子楚才能最后继位当了王。也就是说,在赵国时他是仰仗吕不韦支持和保护的。吕不韦对他不错,把自己的小妾都送给了他,但是如果吕不韦动了个心眼,在小妾身上先下个种子做投资,也未尝不可能。即使是送给子楚后,吕不韦想和小妾偶尔重温旧好也不是不可能。因为,嬴政母亲后来就是在门禁森严的深宫中,也一样有本事通奸生孩子的。所以,嬴政究竟是谁的儿子,也许只有到了秦始皇墓挖开后,通过比对嬴政和前代秦王的DNA才能确定了。

  嬴政的童年估计不很幸福,一是因为他只是一个人质的儿子,在赵国会被人欺负;二是他还很可能是个私生子。而嬴政名义上的父亲虽是一个国王后裔,却只能寄于商人吕不韦门下,对吕不韦即使有不满,也不敢得罪这个“投资商”,他的心情也不会很好。因此嬴政没有一个令他能尊重的父亲形象,也和母亲的关系并不很好(后面的事情能证明这一点),并不能通过认同父亲而树立起自信,也不能因母亲的爱而获得自信,所以奠定了他内心深处的最初也最强的自卑情结。

  名义上的父亲早死,嬴政继位为王。按照尉缭的说法,嬴政这个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我布衣,然见我常身自下我。诚使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为虏矣。不可与久游。”相貌如何且不论,所谓“豺声”可以稍做分析,豺声是一种尖锐的声音,按照躯体心理学研究,发出这种声音的最常见的原因,是一个人的咽喉肌肉逼紧造成的。而这样形态的肌肉逼紧,最常见的心理原因是,当一个人有愤怒情绪又去压抑的时候,有时他会不自觉地收紧咽喉肌肉,因此,豺声出现的心理原因,可能是一个人经常压抑自己的愤怒情绪。嬴政压抑自己的愤怒,但是愤怒并不会因此消失,只是被积攒起来了,因而,在可以发怒的时候,嬴政的愤怒就会格外强烈,于是他成为了一个暴君,轻于杀戮。“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这两个看起来大相径庭的行为,实际上相互联系:在需要利用别人的时候,表现出谦恭待人,是为了将来的成功。而他在假意谦恭的时候,自卑感却给他带来痛苦,他压抑这些痛苦以及对给他痛苦的人的愤怒。而在将来得志的时候,他再加倍地把痛苦奉还给对方。

  四

  嬴政之类骨子里很自卑的人,出于补偿心理,会表现出一种夸大的“自信”。当然嬴政是幸运的,他的确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因此,他也有机会表达“自信”,把自己的称号叫做“始皇帝”。但是,不论他们自以为多么伟大,在潜意识里,他们依旧自卑,因此,越是外在强大时他们就越容易产生一种恐惧心理,因为他们内在的弱小和外在的强大相映衬更显得渺小。为了安全感,他必须把所有威胁除掉。为了除掉武力反抗的危险,他把天下的兵器全部没收;为了除掉精神反抗的危险,他做出了焚书坑儒的文化毁灭;为了避免死亡的危险,他让方士为他寻找不死之药。在现实层面,这些行为固然有实际情由,但是在心理层面分析,这些行为实际都是一种不安全感、恐惧感所引发的反应。追求各种安全的背后,嬴政只是为了获得安全感,而这个安全感是他注定无法获得的。心理学指出,一个人只有通过洞察自我,才能真正化解潜意识中那些由于童年创伤所形成的消极印象,而外在的成功并不能达到这个效果。作为法家思想承继者的嬴政,他不会像道家和儒家人物那样进行自我修炼和自我修养,也就注定不可能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不可能化解自己的童年心理创伤。即使贵为始皇帝,在内心深处,他依旧是那个自卑而被人欺负的小孩子。午夜梦回,嬴政很可能会被噩梦惊醒,而这些噩梦中的他还是那样弱小无能。

  不安全感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他会担心别人都在害他或者威胁他,从而产生一种偏执性格。嬴政也是这样,《史记》记载了一件事:嬴政在山上往下看,看到丞相的车骑很多很奢华,不高兴。“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为了这样一件小事,就残酷地杀死所有当时在场的人,这其中可能有很多都是无辜者。这样的暴行产生的原因,就是他必须彻底消除任何人任何一点泄密的可能,也就是消除任何可能对自己不利的苗头。暴行背后,实际上有十分变态的恐惧。

  由于不相信任何人,而又强求成功,他们能够依赖的只有自己的野心和自己的意志,因此他们会让自己有强有力的意志力量。法家人物和法家事业,往往都有一个规律,那就是先会获得巨大的成功,后来却会突然一败涂地。秦始皇嬴政的事业也是一样。贾谊评论说:

  及至秦王,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捶拊以鞭答天下,威振四海……天下以定。秦王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陈涉……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崛起阡陌之中,率罢散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秦国能战胜强大的六国,却被各方面条件都很差的起义军灭亡,看起来似乎很奇怪,但是,这却是所有法家人物和事业的宿命。原因是法家一切为了成功,运用超出常人的意志力量来压抑自己的其他欲求,也压抑别人的生命,而被压抑者最终必将反抗,而导致法家事业的最终毁灭。

  五

  嬴政的另外一个症状,是他和女性的关系不良。首先,他和他生命中的第一个女性,他的母亲,关系不良。

  从现实层面,我们当然能理解他为什么不喜欢母亲,那是因为他的母亲使他受到了一些屈辱。首先是私生子嫌疑,让嬴政从小感到不愉快。后来,当他自己贵为国王之后,她母亲作为太后,还和假太监私通,生了两个私生子。而那个假太监嫪毐还得意地去吹牛,这更是嬴政的耻辱。因此,嬴政最后五马分尸杀了缪毐,并把两个同母异父的弟弟残酷处死,还把母亲囚禁起来。谁说情就杀谁,最后在不怕死的人委婉劝说下,才不得已释放了母亲。

  从心理层面,也可以说正是因为他和母亲的关系不好,更加剧了他的自卑感。心理学家指出,被母亲宠爱的孩子一生都有一种骨子里的自信。他知道不论他成功还是失败,在母亲眼里他永远是可爱的。这就是他人生最基本的,而且不需要努力就能得到的成功。但是,显然嬴政没有这个运气。

  另一面,这些自卑补偿性的人物自己也不屑于和女性搞好关系。因为在他们看来,这种关系是“耽误事”的,对自己的成功并没有意义。女性是更重情感的,而在他们看来,情感更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东西。情感令他们讨厌。作为一个人,在内心深处他们和其他任何人一样渴望情感的满足,但是,他们用强大的意志力压制了自己的情感,好让自己能最理智地做事并获得成功。他们自己内心被压抑的情感会挣扎着冒出来,压制是一件很辛苦的工作,因此,他们对自己难于被压制的情感会很反感。而女性则是一个外在的情感化身,正代表着那种不懂得自律的情感力量,也就格外使他们反感。因此这些人,宁愿把女人当作纯粹的泄欲工具,而绝不愿意和她们建立感情联系。嬴政身边不缺少女人,但是他甚至不愿意立任何一位女人为皇后,因为他不信任也不爱这些女人。

  总之,所谓秦始皇,骨子里是一个极度自卑的人,是缺少爱也不懂得爱的人,也是一个不信任任何人的人,但是他是一个坚强的人。他挣扎在自己的内心牢狱中,拼命地追求成功。他幻想成功可以使他逃离心牢,但是当他真正成功后,才发现那不过是一个海市蜃楼,是一个新的牢狱。和他的希特勒兄弟一样,嬴政的命运是一个讽刺,一个悲剧,而他们也把身边很多人的生活变成了巨大的悲剧。

  六

  秦始皇嬴政这个人虽然已经死了,但是,“嬴政文化”却死而不僵,许多嬴政一样的人物,鼓吹一种不择手段的成功,鼓吹一种成王败寇的价值观,一种不问是非只管强弱的态度,一种对强权的渴望和崇拜。嬴政文化的流毒,正是中国专制遗毒中,毒性最大的一种,此毒不解,中国的复兴就难有希望。

  不顾一切,只求成功,只求成为强者和霸主,以为成功了就可以解决一切人生问题,这样的嬴政文化之毒,一旦中了很难化解。

  当这些人获得一定成功后,我们最难帮助他们,因为他们必定刚愎自用,不愿意接受他人的劝告和心理咨询。哪怕他仅仅是在一个小公司当了个主管,他也是这个小公司的暴君,他不会愿意接受其他人的忠告。

  在他们没有成功时,他们会觉得,自己人生中的一切痛苦和不幸,唯一的原因就是因为自己不成功。他们全心全意地追求成功,完全没有心思去关注入生中任何其他东西。心理咨询师不能帮助他们,因为他们需要的只是成功。这个时候,他们也不容易反思自己的价值观,但是,毕竟我们也还有机会启发他们偶尔做一个反思——人生的意义,仅仅是获得那些外在的成功吗?

  在这些人成功了却又崩溃时,倒是我们帮助他转变的一个更好的机会。如果他们在这个时候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心理咨询师可以引导他们,让他们发现自己内心深处的自卑和创伤,帮助他们表达、释放这些消极感受,帮助他们转化这些自卑和创伤,让他们得到爱,并转变为一个心理更健康的人。但是寻求心理咨询帮助的“嬴政”应该是少数,所以这个方法的作用是有限的。

  更有用的治疗,实际是一种预防,我们要在整个社会中,避免一种“嬴政文化”,而推广一种更健康的文化。

  七

  我们能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识别“嬴政文化”。

  比如,有一个电影《风云独霸天下》,里面有一个名叫“独霸”的人,就是这样一个人物,他有绝对的权力,把所有手下牢牢地控制在手里,利用他们为自己的霸业服务。他无情地消灭一切可能威胁到他统治的人,而对任何人也都没有感情和爱。像这样的人,就是嬴政的化身。不论这样的人用什么面具来掩饰自己,不论这样的人嘴里说的是多么动听的话,我们都不要被蒙蔽。而我们自己,也一定要像避开毒品一样,避开这样的人生。

  再如,我曾经非常不留情面地攻击《英雄》这个电影,也是因为那个电影里直接表现出对嬴政的赞扬,那个电影推许嬴政之类的人物,对社会实际也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我个人认为,甚至在目前有一部分企业训练或者成功学训练中,也包含着嬴政文化的倾向。部分训练中,隐含的价值观就是不论一切要成功。因此,对自己人生过程中所做事情的社会意义不大关心。在方法上,有些方法也是激发嬴政式的心理:比如一种训练中,让一组人围成一圈,中间围着一个人,所有的人都用贬低、责骂、嘲笑、攻击的语言去贬损他。据说,这是为了锻炼这个人的“承受能力”。这种方法,表面看似乎有用,但是实际上,这样做的效果只是激发了像嬴政一样的内心的自卑感,只是让这个人的心更加冷酷,而这样做使得他可以有更强烈的成就欲望,战胜别人的欲望,更不顾一切。所以,这样的方法可能会使人更成功,但是,也一定使人内心更变态。

  许多传销的训练也是如此,他们用狂热的心理暗示,煽动起参与者的野心和强烈的金钱欲望,然后,用种种自欺欺人的说法,告诉参与者他们做的是好事。——虽然实际他们所做的,只是从自己的亲友那里骗出钱来。

  再比如,图书市场上,我们会发现有这样一些书,明确地教人如何骗人、如何拍马屁、如何损人利己,这些书,也可以说是嬴政式的成功学。

  企业做假,一切向钱看,也是一种嬴政文化。

  成则王侯败则贼,凡是有这样的价值观的,都是嬴政文化的产物。在我们看来,成功固然值得追求,但是,如果为了成功,我们失去了灵魂,失去了爱心和对美好人生的向往,那么这个所谓的“成功”,实际也是一个失败。如果有人砍掉自己的脚卖掉,再用那钱买了一双最名牌的鞋,我们会羡慕他的名牌鞋吗?接受了嬴政文化的人,和这个卖脚的人一样,他们用放弃自己真爱的能力作为代价,获得了所谓的成功,但却不可能从成功中得到真正的幸福。——因为没有爱的能力的人,也就不可能懂得爱,也就不可能享有爱,而没有爱的人生,即使有金钱和地位作为点缀,依旧是一个诅咒。

  知识分子有责任去识别嬴政文化,并随时指出,使整个社会对此有所提防,这也是预防和治疗的一种方法。

  八

  除了识别之外,我们还必须有勇气,抵制嬴政文化。嬴政之流人物的特点,是轻视弱者而尊重强者。如果你没有勇气和他对抗,如果你是比他更弱的人,不要指望他会听从你的建议;但是,如果你比他更强大,如果你能战胜他,那么,他会产生向你学习的动机,而你,也有机会让他懂得,真正的强者不是霸主,而是仁者。

  嬴政之类的人误以为消除自卑感的唯一良药是胜利,他们误以为超越了别人就不会感到自卑,而胜利也的确可以暂时缓解自卑的痛苦。但是,他们不知道,真正对自卑最有效的良药并非胜利和超越别人,而是爱。

  如果我面对的是敌人,我必须比他们强大,才会感到安全。但是如果我们面对的是我爱的也爱我的人,他们比我强大并不是一种危险,反而是一种安全。自卑的背后是不安全感,自卑就是意识到自己难于取胜,如果我们面对的是爱我们的人,我们何需自卑?!

  如果我要治疗秦始皇嬴政,我应该让他逐渐意识到,只要自己不把别人都当作敌人,别人也就不会都把你当作敌人。进一步我会让他学会如何去爱,让他勇敢地尝试着去爱别人,勇敢地尝试去信任别人,最终让他的人格得到重塑,从一个野心勃勃、性情阴郁、残酷无情的人,转变为一个懂得爱的人。

  当然,我不会以为这是个简单的任务。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