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八节 火车中的候鸟

  一

  正月初七,正是春运返程的高峰,据说今天全国铁路将发送旅客480万,公路发送旅客5700万,坐飞机出行的旅客超过60万。还有多少人乘船、自驾车或者以其他方式奔走旅途,我们无法统计。就我们能统计的数量,这一天有6240万人在路上。

  6000多万,想象一下如果有6000多万条鱼洄游,也足够挤满长江了;如果有6000多万只候鸟飞过我们的天空,也足可以遮蔽北京城的阳光了。当初苻坚带兵百万要渡江灭晋,自称百万大军,光是把马鞭投进长江,就足以截断江流。据在下计算,100万条马鞭是不足以让长江断流的,但是,6000多万人的行李如果投入江中,只怕未必不足以让长江断流。

  谁说人不会洄游、不会迁徙?春节前后,不在家乡不在父母身边的中国人,就是洄游的鱼、迁徙的候鸟。他们必须洄游家里,和家人团聚,然后再回到工作的地方,继续一年的劳作生活。千里万里,不能阻挡,哪怕是平时不舍得多花一点点钱的民工,也会不惜花高价买票回家。鱼洄游是为产卵,马迁徙是为了避寒,咱们中国人“洄游”是为什么呢?

  绝大多数人都是一个答案:为了回家团聚。

  儒家的一个重要的设计,就是通过日常风俗礼仪来陶冶人心。这和西方基督教国家不同,他们是依靠对超自然的唯一的神的信仰来约束人心。

  春节阖家团聚,中秋阖家团圆,其他的节日也希望能够全家在一起度过,这样一个风俗,对中国人的生活有着重大的作用。靠着这样的风俗,我们维系了家族的内聚力。春节一起吃年夜饭,不仅仅是为了享受美食而已,更多的是为了享受一家人高高兴兴在一起的天伦之乐。“吃”,也是一个象征性的行为,它象征着“共享”,象征着大家共同拥有。早在原始社会,共餐就是氏族中主要的仪式,它培养出的是一种大家不分彼此相亲相爱的感觉。——共产主义者最早的宣传口号就是“有饭大家吃”,共餐可以说就是原始共产主义的最形象化的体现。而一家人共餐,更是“天下一家亲”的一个缩微版本。加上放鞭炮驱除晦气、正月十五放花灯,以及踩高跷、唱戏等团体活动,春节就是中国人在家族和群体中的幸福生活的蓝本。

  二

  礼仪是儒家教化民众最主要的工具。首先这是因为儒本来就是负责礼仪的,所以最懂得礼仪在陶冶教化方面的作用。另外,儒家是立足于现实生活的,并不关心超自然的怪力乱神。这样,就不便于借用神道的方法来干预人的行为,于是也只好用礼仪和风俗。具体说,虽然儒家相信人性本善,但是现实中的人总有很多不道德的行为和思想,人总会有一些恶的方面。法律固然可以制约人的这些不好的行为,但是,在一些细微的地方,不必要也不适合用法律,如何让人们能主动地自我塑造积极的心理品质呢?如果信仰起自然的鬼神,方法就比较简单了,西方的先知摩西只要拿出“十诫”,告诉大家这是上帝的指令就行了。如果大家胆敢违抗,上帝会用雷解决问题的;如果大家遵从,上帝也可以给你们奶和蜜作奖赏。但是,儒家不谈鬼神,他们如何让大家能遵守道德呢?就是靠礼仪风俗。

  我们可以把先知或圣贤看作是一个父母或教师,把其他人看作是孩子。父母、教师想管理孩子的行为,也无非用类似的技术。“如果你不肯睡觉,大灰狼来吃了你”,这是类似神秘宗教的方法。“大灰狼”神出鬼没,谁都没有见过但是谁都害怕,门关着都可以进门吃不睡觉的小孩,这不分明是一个“凶神”吗?“你好好写作业,带你去游乐园”,这又仿佛基督教说“行善者上天堂”。而孔子的方法则不是这样简单的威逼利诱,而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口礼仪风俗就是手段,一旦行为习惯养成了,孩子很自然地就会这样做,这就是他的第二本能了。

  这种用风俗仪式来改进人格的方法,还不仅仅是能形成一个好习惯而已。根据心理学原理,仪式性行为会自然地带来相应的感受和情绪,日久天长可以使人的性情都随后改变。心理咨询中,对一些有抑郁情绪的人,有时可以做一个很简单的调节,那就是让他模仿一个快乐的人,尽可能准确地像一个快乐的人一样笑,像一个快乐的人一样手舞足蹈,他就会发现自己的情绪开始好起来了。对不自信的人,我们让他模仿一个自信的人,让他挺胸抬头,让他大声说话,让他眼睛正视前方,他也会发现自信的感觉出现了。儒家使用礼仪,也是同样的一种心理策略,让孩子用尊称对长辈说话,则会增加对长辈的尊敬;把家里打扫干净,可以增加一个人做事踏实认真的态度。明代《朱子家训》中,第一句话就是“清晨即起,洒扫庭除,务要干净”,那并不是因为他家雇不起清洁工。

  三

  有时候我在想,如果我们心理学家能和社会学家联合起来,收集、总结并详细地分析我国的各种节庆的礼仪和风俗,弄清楚这些礼仪风俗的象征意义,对心理和对性格的影响。然后我们再根据民族性改善的需要,以及现代生活中的新特点,研究如何对原来的风俗作一些非常慎重的调整,并推广这些新的风俗和礼仪,那对我们改造中国民族性的作用,才是实实在在的呢。

  看看春运高峰期火车站拥挤的人群,你就不能不感叹风俗礼仪的巨大力量。如果谁不知道什么是传统,我们不妨让他看看这情景,这就是传统。这像候鸟一样密集成群的人是去哪里?回家!不错,但不仅仅是回现实中的家,更是回“民族传统”这个精神家园。如果我们能把陈旧的精神家园好好清扫修补一下,回家的人们就会有更多的幸福。

  附记:

  此文写于2007年,发表时是2008年,南方大雪成灾,铁路不通。而即使在如此艰难的时候,我们依旧可以看到,20多万人等待在广州火车站,在饥寒交迫中等待着回家的机会。这些人中,有些是可以不用这样做的,但是他们不愿失去春节回家的一点点希望,一听说火车可能通车,马上就会赶来火车站。民俗的力量之大,真是让我们感叹又感叹。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