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八节 打小人和斩妖魔

  一

  香港至今还有“打小人”的习俗,中心地点是铜锣湾鹅颈桥下,什么时间都可以打,不过最主要的“打小人”日期是惊蛰日,有“专业打手”,手操旧鞋烂鞋,打残打烂放在砖头上的纸人。内地不提倡这些“迷信活动”,也就没有这样公开的民俗,但是暗地这样做的人,为数应该不少。到网络时代,互联网上还有了“打小人”的线上游戏,可以用“拖鞋”、“大头针”、“熨斗”、“蟑螂”等“打小人”。

  “打小人”属于一种巫术,更确切地说属于一种“交感巫术”。交感巫术的原理是,古人相信相似的就会相互感应。比如,干旱时人们舞龙求雨,是认为当人们做一条假龙舞动时,由于感应,真龙就会随之舞动并带来雨水。再如,播种时,有些民族会在田地边做性的活动,是认为人的繁殖活动会感应土地和庄稼,使庄稼也增加繁殖活动。而“打小人”的原理就是,纸人和现实中的某个小人形状相似,通过打纸人,现实中的那个人就会因此受到打击。

  任何原始民族都有各种各样的巫术,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同社会中巫术的地位有所不同。例如,在一些至今依旧比较原始的民族比如印地安人中,还使用着各种巫术。在天主基督教传统占上风的地区,巫术是被排斥的。因为一神论的宗教中,我们只需要对唯一的神效忠。但是实际上,基督教的种种仪式实际上也有巫术的影子,比如我们向耶稣的塑像祈祷,也是一种交感巫术,塑像不是耶稣但是和他形象相同,所以可以感应真正的耶稣。再比如圣餐喝红酒,是用红酒象征基督的血,通过喝酒(血)我们就和基督有了直接联系,这实际上是建立在另一种“接触巫术”原理上的仪式。

  中华民族对巫术的超越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实际上儒家已经明确地指出,巫术只是仪式而并非有现实效果。中医也很早就已经和巫术有了相当大程度的分离。因此,中华民族实际上是世界上少有的很早就具备了理性精神的民族。但是,巫术在中华民族却不可能消失,实际上,方士的各种方术、阴阳五行家的理论和实践,都是一种巫术。秦始皇寻求不死之药时,那些到处去寻找仙药的方士,都是早期的巫师。而他们寻找不死药的失败,也成为了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一个诱因。

  在秦代的文化大破坏之后,巫术继续附丽于各个学说而存在。比如附丽于儒家思想,而产生了以董仲舒为代表的董氏儒学。这号称儒学的学说中,交感巫术的原理成为了最基本的原理,即所谓的“天人感应”。据说天和人有许多相同之处,人可以看作是一个小的天地,因此天和人有种种感应。人的善行可以感应出种种吉祥的征兆,而人的恶行也会感应出干旱洪水等种种灾异。《易经》研究也附丽于儒家而继续。巫术和道家结合形成道教,道教的各种仪式和活动大多都是巫术。当然,在民间也有一些独立存在的巫术活动,比如各种民俗中的巫术,比如上述的“打小人”、“跳大神”、扶乩(以及其现代变种“碟仙”)、圆光术、看相、占卜、风水术等。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特点,中国人对这些巫术的爱好是比较高的。因此,在西方科学刚刚传入时,新文化的推行者就发现了中国传统的鬼神“迷信”对科学的普及有阻碍。因此,他们对这些鬼神迷信都十分愤恨。

  科学出现后,以其对物质世界超乎寻常的解释能力和奇迹一样的干预物质世界的能力,在和全世界的各种巫术的斗争中,都曾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中国为了学习、普及和推广科学,对各种巫术进行了无情的打击,使用巫术至少在中国大陆是一个严重的禁忌。新中国把各种巫术称为“封建迷信”,并利用各种方法试图彻底消灭它们。实际上新中国对“迷信”的打击,是沿袭了五四运动以来新文化先驱者的思路,为了推广科学而必须战胜“迷信”的巫术活动。

  如果从科学角度解释,各种巫术对世界的解释当然是不科学的,没有根据的。不过,如果我们从心理学(也是科学)的角度去分析,巫术从功能上却有一定的心理调节和干预功能,对心理健康会有一定的影响。正确使用巫术或者使用某种类似巫术的仪式或活动,可以促进人的心理健康,而不恰当的使用巫术,则可能带来心理上的问题甚至疾病。

  二

  还是从“打小人”开始说,从心理学分析来看,这个活动实际上是一种心理宣泄。当人对别人有愤怒、怨恨、仇视等消极情绪时,如果强自压抑,则有可能伤害自己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压抑愤怒,在生理上容易导致肝病、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在心理上,可能会导致长期积怨,以后在某些时刻突然爆发;也可能不对别人发怒,而自怨自艾,转而成为抑郁者。最理想的状态是,用最恰当的、公正的和适度的方式,向那个激怒你的人表达你的愤怒。这样,可以宣泄自己的愤怒,也可以让对方知道他的错误,而且由于方式恰当而公正,一般也不会伤害双方之间的关系。但是,现实中能做到恰如其分地表达愤怒,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很多人做不到。因此他们只好避免表达愤怒。在这样压着难受、发出来危险的两难处境中,如果我们使用了打小人这样的方法,既可以宣泄愤怒,也不至于有什么现实的危险,对缓解愤怒等消极情绪,改善心理健康是有一定好处的。当然有人说,这样的方式是以怨报怨,显得器量太小。但是如果一个人就是器量太小,你让他怎么力、呢?因此,作为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者,我认为这样的一些民俗虽然不应鼓励,但是也不必强行压制和取消,虽然它并不能彻底解决心理问题,毕竟,它对缓解心理压力也还是有一点暂时性的用处的。当然,如果长期使用这个方法,会鼓励一种归咎于人、仇视别人的倾向,对一个人的性格会有一些消极影响。

  道教中的一些巫术性质的活动,也是有利也有弊。在我作为心理咨询与治疗者的角度看,这些活动很少有完美的,大多都会有一些暂时的积极效果,而从长远看却都还有一些不足。比如贴符咒防御鬼怪是道教中的常用手法,我见过许多各式各样的符咒。以心理学分析,贴符咒的作用只不过是“隔离”的心理防御机制。所谓“鬼怪”,实际上象征着我们心中的种种消极的心态、未解决的心结或心理疾病。符咒则象征着能把这些东西“隔离”开的话语等方法。让我们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点:有一天我心情很不好,因为我遇到了一个很难处理的问题,于是我对自己说“不想这些了,不想这些了”,说完心情好像轻松了一点。“不想这些了”,就等于是一个符咒,隔离开了那个未解决的问题以及烦恼。这样一种隔离的心理防御机制当然有一定用处,但是从长远看,它不仅没有能够使问题彻底解决,而且还使人失去了面对问题并寻找解决途径的机会,这就是它的副作用。

  再比如桃木剑斩妖魔鬼怪,我们现在都知道这是一个“骗术”,作法的道士用桃木剑沾水刺黄纸,而黄纸上就会出现红色,于是道士就告诉别人说,他已经刺死了妖魔鬼怪,所以现在安全了。实际上,黄纸上预先放了化学物质,和水中的化学物质结合就可以变红色,原理上和试纸遇到酸碱变色是一样的。但是我们不知道的是,这个骗局却不仅仅能骗钱,也有一定的心理调节功能。我们说过妖魔鬼怪都是消极心理的象征,那么如果有人相信了这个道士已经刺死了妖魔鬼怪,象征意义就是消极心理已经被消除。这将会产生一个积极暗示作用,使人的心态好转。前一段曾经有人揭露过东南亚某国巫师的“徒手摘瘤子”骗局。巫师号称能徒手摘掉肿瘤患者的瘤子,而在装模做样一番后,他手里还真拿着瘤子,而更神奇的是,被摘掉瘤子的患者身上居然都没有伤口。实际上,巫师手里的瘤子并不是患者身体里取出的,而是事先准备好的。虽然我们可以说这是一个骗术而已,但是根据心理学原理看,这个方法却的确能够治愈一些疾病。当患者相信了巫师的骗术,对患者来说就产生了一个积极暗示,患者相信瘤子已经被取出,因而产生了乐观的心理。实际上,肿瘤等一些疾病受到心理的影响很大,情绪低落时对疾病的抵抗力很差,疾病的发展就会十分迅速。情绪好信心高的时候,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就会很强,也就有利于疾病的痊愈。在患者没有被巫师治疗前,他们往往心情很糟,心情差会使疾病更严重,病更重心情就更差,形成了恶性循环。而经过做法事,他们的心理大为改善,心情转好、信心倍增,这样就有可能减轻疾病,而疾病减轻会进一步增加他们的信心,使疾病进一步减轻,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最终也许病就好了。因此,做法事这样一种巫术活动,有可能治愈身心的疾病。虽然其原理并非如那些道士或其他巫术所说的一样,而是一种心理暗示作用产生了积极效果。

  当然,用桃木剑斩妖依旧不是最好的方法。在我看来,妖魔鬼怪实际上是我们的消极心理的象征,而这些消极心理的背后,必定有一些需要我们深入分析解决的心理问题。如果我们对此一斩了之,实际上也就失去了彻底了解并解决这些问题的机会,而只是把消极心理压制住了而已。这样的解决方法,按照心理分析说也只是一种压抑,而被压抑的心理将来还会在某些时候再现。更好的方法是和这些妖魔鬼怪的意象去沟通,想象中和这些妖精或者鬼怪对话,最后可以收服他们,使其不再危害人,那才是更好的方法。不过,我们也要承认,桃木剑的法术,在调节人的心理上至少还是有一定作用的。

  各种巫术实际上是原始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它们对物质世界的解释虽然不如科学,但是,在对心理的调节和处理的能力上,却有很好的效果。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使得不论科学多么发达的地方,这些巫术及其变种都不可能完全被压制住。在对自然界的征服上,科学完全战胜了巫术。现在我们想飞到天空,绝不会希望吃“白日飞升”的丹药或者希望神仙作法,而只需要买一张飞机票。我们也不会相信飞机能够飞升是因为飞行员的法术,我们知道那不过是因为物理原理。但是,在精神世界和心理领域中,科学却并没有获得足够的成功,因此,各种巫术就不可能消亡。仅仅打击迷信是没有用的,除非你能够用更好的东西取代它。

  尽管中国文化早在孔子时期就力图脱离巫术,但是至今巫术在中国文化中依旧时有泛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对于生活中的许多事情,中国人缺少直接解决和面对的机会、能力和勇气。如果一个人伤害了我,我可以很容易地通过法律来讨回公道,还会有那么多人采用“打小人”这样的巫术方法吗?显然不会。古代的中国人,知道自己即使有理,但是没有钱就打不赢官司,所以,才会发展出一种巫术文化,靠诅咒来攻击自己所仇恨的人。现在的中国人,也许依旧缺少直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勇气,所以巫术的文化才不绝如缕。

  三

  我并不喜欢那些故弄玄虚的巫术,也不喜欢巫术的文化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你会看到有很多人神神秘秘,胆子小的人更是疑神疑鬼,莫名其妙的种种说法干扰着我们的生活。胆小的人更容易依赖巫术,而在巫术的影响下,人会更加的胆怯。在巫术精神泛滥的氛围下,必定会出现许多的非善意的骗子,他们假借种种巫术,对人进行精神控制,从而骗财骗色,获取权利,这更是极其危险的事情。严重的话,甚至会形成种种邪教,对社会产生重大的危害。

  我以为,要改造巫术泛滥的文化氛围,最重要的是,用一种科学的,或者至少是和科学不冲突的新的角度、新的解释、新的方法来取代巫术的功能,给出一种能够达到和巫术一样甚至更好的效果,而又并非属于迷信和欺骗的技术。能达到这个目标的最好方法,就是用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取代巫术,因为心理咨询与治疗是科学,而同时它们可以获得巫术所能达到的效果,使得人的心理得到良好的调节。好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在我心目中就是意象对话心理咨询治疗技术)的效果甚至胜过各种巫术。

  意象对话能够处理各种“鬼神”,所有“鬼神”都是意象,和我们梦中见到的那些形象并无本质差别。另外,这些意象都象征着某种情绪和心理,我们如果知道如何分析,就可以知道它们所象征的意义以及代表的心理问题,从而很好地解决问题。这样的方法不需要欺骗,相反是致力于增加入的自知和觉察,因此也和自然科学毫不冲突。

  有一次我遇到一个来访者,她说自己常常能见鬼,找了不少法师但是收效甚微。她坚持这些鬼确实存在,不接受任何“世界上没有鬼”的科学解释。我告诉她,我先不打算争论这些鬼是否客观存在的问题,我只是说她能见到这些鬼,说明她现在的心理状态比较消极,我们可以用意象对话方法处理这些消极情绪。这种说法她也可以接受,毕竟“迷信”者也承认见鬼是因为自己“阳气虚弱”。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治疗,她解决了她心理上的抑郁、敌意等问题,解决了和家人之间的心理冲突。——我们没有直接处理“见鬼”的事情,但当她的心理状态好转明显后,她就再也没有见到那些鬼。在我看来,这是因为消极情绪缓解了,所以也就不会再出现“鬼”这种象征着消极情绪的意象了。

  从我个人的经验看,如果我们希望消除社会文化中的“迷信”,推广心理学是一个最有效的办法。我们建筑一座楼房的时候,需要物理学的知识和技术,而当我们建筑精神性的文化、社会体制和伦理等的时候,如果不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技术,我们还用什么呢?

  当然,如果说推广了心理学,巫术就会随之消失,这也不全面。因为使巫术存在的原因,不仅是对科学以及心理科学的无知,还有一种心态,那就是一种胆怯的心态,一种不敢直面人生中的困难的心态,一种自己不能承担自己的命运,希望冥冥中的鬼神或者神秘力量来帮助自己的心态,一种不敢直接表达愤怒,却只敢背后诅咒人的心态。因此,要真的走出巫术,我们还需要改变心态,让我们敢于堂堂正正地生活,大大方方地追求,直截了当地表达,这样,也许我们就不再需要“打小人”了,因为我们自己成为了大写的“人”。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