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一章 秦始皇——嬴政

  秦始皇,名嬴政,又名赵政,也有人称之为“吕政”。公元前259年生于赵国都城邯郸(今河北邯郸)。其父异人,也就是后来的秦庄襄王,时为赵国人质。后来异人在大商人吕不韦的帮助下,逃出邯郸城,返回了秦国,改名子楚。而年幼的嬴政却与母亲赵姬继续留在了赵国。直到公元前251年,赵国将他们母子送归秦国,嬴政才结束了在赵国八年的苦难童年,回到了本该属于他的故国——秦国。

  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病故,年仅13岁的嬴政继承了秦国的王位,成为第31代秦王。由于年纪尚幼,国事政务均把持在其母赵太后和被他称为“仲父”的文信侯、相国吕不韦手中,后来,深受赵太后宠爱的假宦官嫪毐的力量也渐渐崛起,其党羽遍布朝野,以其为首的后党集团成为仅次于以吕不韦为首的吕党的又一股政治力量。

  公元前238年,嬴政车裂长信侯嫪毐,诛其三族,幽禁母亲赵太后,并杀死了赵太后与嫪毐所生的两个私生子。同年10月,嬴政罢黜吕不韦相国职位,将其轰出咸阳。不久,又逼吕不韦服毒自尽,并严惩了他的家人和门客,巩固了自己的君主之位。从此,年轻的嬴政亲掌国政大权,启用长于谋划的尉缭、李斯和能征善战的王翦、蒙恬等人,真正开始了他的“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的治世生涯,从此威震四海,显示出了雄伟的非凡气魄。

  公元前221年,雄才大略的秦王嬴政统一了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朝。为了彰显自己的不世之业,他自称“皇帝”。由于他是秦朝,也是中国封建王朝的第一个皇帝,所以便是“始皇帝”,他梦想着以后的子子孙孙,要接着称二世,三世,以至万世,让秦朝的帝业能够千秋万代地延续下去。但是,秦始皇没有想到,他这个愿望并没有实现,秦朝不但没有传下千世万世,相反,仅仅过了短短的十五年,便“二世而亡”了。

  在统一全国后,秦始皇又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改革。废封国,行郡县制度;废除井田制度,确立土地私有;开垦荒地,兴修水利,修建驰道;规定文字、货币、度量衡四海皆同。整饬政治,呈现统一之新气象。在军事上,秦始皇又派兵北击匈奴、南并南越,扩大了中国的疆域版图,使之成为东、南至海,西至今甘肃、四川,西南至云南、广西,北至阴山(河套以北、大漠以南诸山),东北至辽东的庞大帝国。然而,秦始皇过于独断专行,手段极其残暴;刑法严苛,徭役赋税繁重;穷奢极欲,滥使民力,劳民伤财,修筑万里长城,建造阿房宫、骊山陵,使百姓苦不堪言;再加上焚书坑儒,终于招致了人民愤懑,将鼎盛一时的大秦帝国推向了覆亡的边缘。

  公元前210年,中国历史上的“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在东巡途中病逝于沙丘平台(今河北广宗县西北),在位37年,其中称王25年,称帝12年,享年50岁。葬于骊山(今陕西临潼)。

  如同历史上的任何一位英雄人物一样,秦始皇是在时代为他所提供的诸多客观条件之下成就其伟业的,在他的身上包纳着太多的社会历史内容。

  在世界史上,秦始皇把现存的第一套真正的国家与法的理论全面变成现实,是欧亚大陆完成帝国化过程的典型代表人物之一;在中国古代文明史上,秦始皇是春秋战国社会历史变迁的完成者;在中国政治史上,秦始皇完成了一次非同寻常的改朝换代,建立了第一个名副其实的“大一统”的帝国,是中华帝制的创造者;在中国思想史上,他集先秦帝王观念之大成,首创了“皇帝”尊号;在中国法制史上,他是首屈一指的“法治”皇帝;在中国文化史上,他实行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行同伦,促成中华文化共同体的基本形成;在中国工程史上,他的名字和被誉为世界奇迹的万里长城以及秦始皇陵、兵马俑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类似影响的历史人物屈指可数,而在中国古代史上更是独一无二。

  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最后一位君主,秦始皇吞并六国,缔造秦王朝,这个事件一直被视为春秋战国时期结束的历史性标志。在这个意义上,秦王嬴政是一个历史过程的终结者。

  作为秦始皇的嬴政是中国封建时代,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他凭借着祖先留给他的基业,即“四世有胜”、国富兵强的强秦,横扫六合,统一天下,登上皇帝宝座,又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将中国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这又使秦始皇成为一个历史篇章开端的标志性人物。

  秦始皇是一位拥有优秀军政素质和博大政治功业的君主,他充分利用历史进程所提供的机遇和条件,以能动性的进取精神和典范化的政治行为,几乎无可挑剔地完成了历史所赋予他的任务。秦始皇所确立的“秦制”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框架以及皇帝制度一直贯通了此后两千余年的社会政治制度,可谓“定一制而传千古”。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虽然他在晚年大兴土木,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他对中国历史所做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正如贾谊在《过秦论》中所评论的:“及至秦王,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棰拊以鞭笞天下,威震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堕名城,杀豪俊,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黔首之民。然后斩华为城,因河为津,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溪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以定。秦王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就是这样一位帝王,实际执政不足30年,却能上承千年,下启千年。具有这样历史地位的人物,试问古今中外能有几人呢?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