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二章 刘盈死亡之谜

  公元前188年,年轻的刘盈在未央宫驾崩,结束了自己充满悲剧色彩的一生。年仅23岁,谥号“孝惠”皇帝。

  惠帝风华正茂,正值青春盛年,怎么会如此早地就死了呢?对于汉惠帝之死,有人说他是纵欲过度而死;有人说他是郁郁寡欢而死;也有人说他是受了刺激而死;还有人说他是被他的母亲吕太后活活折磨而死……总之,惠帝的死不是寿终正寝,而是窝窝囊囊、不明不白、不清不楚。

  众所周知,刘盈的父亲刘邦在还没有称王称帝的时候,是个市井混混,整天吃喝嫖赌,吊儿郎当,无所事事,贪财好色,还欠了一P股的风流债。在惠帝出生之前,刘邦就已经在外面有了私生子。

  在战争期间,刘邦的流氓好色还算有所收敛,但取得天下后,刘邦的身边也就多了如云的美女,年老色衰的皇后吕雉自然就备受冷落。待到刘邦死后,贵为太后的吕雉也就不可能放过那些刘邦的宠妃们。于是,吕后开始对刘邦后宫的宠妃爱妾进行疯狂地迫害,有时竟达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其中刘邦最宠爱的妃子戚夫人的命运最为悲惨。

  戚夫人是刘邦在定陶时娶的小妾,年轻貌美、妩媚动人、温柔体贴,且能歌善舞,很得刘邦的欢心。她还为刘邦生了一个儿子,刘邦看见这个酷似自己的儿子,当然喜不自胜,对戚夫人更加爱幸。刘邦还给儿子取名叫如意。刘如意7岁的时候,被封为代王,10岁被封为赵王。随着年龄的增长,如意一举手一投足都和刘邦如出一辙,这让刘邦对戚夫人爱得无以复加,更将如意视如珍宝、倍加爱怜,甚至想几次废掉吕后所生的太子刘盈而改立如意为太子,好让他们母子永享富贵荣华。可是,最终未能事成。刘邦深知吕后和戚夫人水火不容,就在临死前为他们母子做了安排,他让如意留守赵地,派周昌保护并辅佐他,希望这样可以让如意避开吕后,或许能使他们母子免于劫杀。然而,刘邦的苦心安排最终还是没有能够避免惨剧的发生。

  吕后早已视戚夫人母子为眼中钉、肉中刺。无奈高祖尚在人世,还把戚夫人母子保护得严严实实,所以一直没法对其下手。

  刘邦死后,太子刘盈继位为帝。吕后成了皇太后,大权在握的她自然不会放过曾经给自己的地位造成威胁的戚夫人母子。吕后先是把戚夫人囚禁在永巷中,拔掉她的一头秀发,扒光她身上华美的衣服,让她戴上枷具,再穿着红色囚衣舂米。过惯了荣华富贵生活的戚夫人何曾受过这样的苦,她的身心饱受煎熬,思念远在赵地的儿子如意,日日夜夜以泪洗面。

  这一天,戚夫人又想起了如意,便悲戚地唱了起来:“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

  悲痛中的戚夫人思念先皇,思念仍做着赵王的儿子。儿子怎么不来救救自己?儿子又怎么才能知道?戚夫人的悲歌,很快传到吕后的耳里,吕后一声冷笑,又一个毒计涌上心头,她以戚夫人因思子心切而病倒为由,想将赵王如意骗回京城杀掉,从而斩草除根。

  吕后立即派人去赵地接赵王如意。接连去了三个使者,都被赵相周昌给顶回来了。吕后调周昌到长安,然后派人接如意,如意只好跟随而来。

  汉惠帝刘盈仁慈宽厚,对弟弟如意关爱有加,听说母亲召如意进京,知道如意处境危险,便马上予以营救。刘盈立即出宫,在赵王如意到达之前,亲自去霸上迎接,并把这个险些夺了自己帝位的弟弟接到了自己寝宫之中,一起饮食起居,不离左右。

  吕太后得到心腹的报告,自然是气得咬牙切齿,可又能如何呢?皇上接自己的弟弟一起居住是天经地义的,还能兴师动众、前去指责?赵王如意和皇帝生活在一起,自然安全多了,吕后的人不敢轻易下手。但是,皇帝刘盈毕竟也还是个孩子,孩子如何能有多大的力气去保护一个人,总会有自己下手的机会。总之,无论如何也不会放过如意。

  如此,过了相安无事的几个月。这一天,惠帝早早起床要出去打猎,见如意睡得很香,不忍心叫醒他,便自己带着弓箭出去了。吕后的心腹便趁此机会进入皇帝寝宫,将准备好的毒酒强制性地灌到赵王如意嘴里,如意人小力轻,根本无法抵抗,不一会,便毒发身亡了。惠帝打完猎后,急速地奔回到寝宫,可是却看到如意面色惨白,表情痛苦,嘴中涌出一缕鲜血,已经没了气息。惠帝不由得觉得天旋地转,他把如意的尸体紧紧地抱在怀里,号啕大哭,悲痛欲绝。这一年,如意刚满12岁。

  赵王如意一死,就等于断了戚夫人的希望,吕太后便开始对戚夫人实施惨绝人寰的折磨。她先命人将戚夫人的手、脚砍掉,挖去她的眼珠使她看不见,用烟熏聋她的耳朵,又逼她服下哑药,不能说话。这一切的酷刑已经使戚夫人不成人形,痛苦万分了,但吕后意犹未尽,竟将戚夫人丢入厕所,称她为“人彘”。戚夫人没了手脚,看不见、听不见,也喊不出声音来,只能在粪坑里滚来滚去,闻到的是臭气熏天、令人作呕的屎粪味儿,真是生不如死。人世之残酷莫过于此了。戚夫人没有立即死去,吕后也不让她死,就是要用这种手段让她吃尽苦头,然后慢慢死去。只有这样,吕后才能报夺宠之恨。

  这一天,吕后兴高采烈地把惠帝刘盈召来,让他陪同自己一道去厕所看“人彘”。吕后的歹毒听来都让人长时间难以消除那种恐怖的感觉。生性仁慈、心地善良的惠帝,在看到那个“人彘”并知道是那位美丽动人的戚夫人后,不由得呆住了,他无法把两个截然相反的形象联系在一起。过了好一会儿,刘盈大声痛哭起来,刘盈平静了以后,冷冷地对吕后说:“这不是人做得出来的事,你是太后竟做出来了。我身为太后的儿子,将有何面目治理天下?”说完便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几天后,戚夫人终于在受尽折磨之后,无声地悲惨死去了。

  惠帝因为“人彘”之事,受到了极大刺激,回到寝宫后便大病不起,长达一年之久。病愈后,惠帝刘盈便不问政事,终日纵情酒色。吕太后巴不得这样,全权把持朝政。

  过了一年,楚王、齐王入朝朝贺。因为齐王刘肥是惠帝的哥哥,惠帝就请齐王上坐,用对待家人一样的礼节对待齐王。吕太后大怒,叫人倒了两杯毒酒放在齐王面前,让齐王起身为汉惠帝敬酒祝寿。惠帝一看哥哥起身,自己马上也起身,端起另外一杯毒酒,一同向太后敬酒。吕雉一看害怕了,赶紧起身,倒掉了汉惠帝手中的毒酒。齐王看势头不对,便装醉离去,事后才知道是毒酒,就很担心,怕不能全身离开长安。他的谋臣出主意说:“太后只有汉惠帝和鲁元公主这两个孩子,齐王您被封了七十余座城,可是鲁元公主才有几座城,如果您把一个郡的封地给鲁元公主,太后肯定会喜欢。”齐王于是上疏,让出一个郡的封地送给鲁元公主。吕太后果然心中欢喜,就放回了齐王。这件事过后,惠帝刘盈因为母亲的残暴不仁,感到彻底绝望,更加消沉了。

  刘盈20岁的时候,吕后为了满足自己的权力欲望,竟强令刘盈娶鲁元公主的女儿、年仅9岁的张嫣为妻,并立为皇后,他无可奈何地任凭母亲安排一切,包括这场乱伦的婚姻。大婚后,刘盈一次也没有碰过这个小皇后,终日与后宫的宫女鬼混,纵饮淫乐,甚至还玩起了男宠。

  任凭是谁,如此毫无节制的饮酒、纵欲,身体也受不了。刘盈就这样一天天地虚弱下去,再加上多年来内心所积压的痛苦和悲愤,他终于无法承受地倒了下来,再也没有起来。这一年,惠帝刘盈23岁。

  刘盈的一生经历了幼年的艰辛生活,童年的颠沛流离,少年的权势争斗,成年的乱伦婚姻,目睹弟弟和戚夫人的惨死、母后的铁腕与强悍,内心饱受着痛苦的折磨与煎熬。这一切对于这个天性仁孝宽厚的年轻皇帝来说,实在难以承受。

  刘盈就这样怀着悲切与痛苦死去,从而结束了短暂而充满悲剧色彩的一生。这对他来说,或许是一种解脱。

  约公元前190年~前125年,古希腊天文学家、地理学家喜帕恰斯在世,创立地球中心学说。

  汉文帝

  ——刘 恒

  汉文帝刘恒,生于公元前202年,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四子,汉惠帝刘盈同父异母的弟弟,母亲薄氏,后被尊为薄太后。

  公元前196年,刘邦镇压陈豨叛乱后,7岁的刘桓被封为代王。刘恒和母亲薄氏并不得刘邦的宠爱,他能当上皇帝,也要拜吕后所“赐”。刘邦有八个儿子,但吕后只生了汉惠帝刘盈。刘邦和刘盈死后,吕后为了掌权,先后对庶出的其余诸子大加迫害,有四人为其所害,只有老大刘肥得以善终。到吕后逝世时,刘邦的儿子中只剩下淮南王刘长和代王刘恒。待诸吕叛乱被平定后,大臣们在一番权衡之后,终于把名不见经传的刘恒扶上皇位。

  公元前180年冬,刘恒在长安登上了皇帝宝座,史称汉文帝。

  汉文帝在位期间,是汉朝从国家稳定走向繁荣昌盛的过渡时期。刘恒继续执行与民休息和轻徭薄赋的政策。两次把田租减为三十税一,甚至12年免收全国田赋,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刘恒还亲自耕作,做天下之表率,对当时农业生产的迅速恢复与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他逐步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当时各诸侯王掌握着封国内的政治、经济大权,对国家的统一和中央政权的巩固形成了严重威胁。汉文帝先后粉碎了刘兴居和刘长的谋反,又接受贾谊提出的分割大的诸侯的建议,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刘恒还妥善处理好汉朝同南越和匈奴的关系,对南越王赵佗实行安抚政策,对匈奴继续实行和亲政策的同时,加强了边防的力量。匈奴曾三次侵犯汉境,都被文帝及时派兵还击,赶出了塞外。

  汉文帝在高祖的基础上,进一步废除了连坐、肉刑和诽谤妖言罪等一些严刑苛法。文帝实行平狱缓刑、约法省禁的政策,并带头执行法制判决,作为一个封建国君,这是难能可贵的。

  文帝知人善任,虚心纳谏,提拔重用了贾谊、晁错、张释之、周亚夫等人才,开创了文景盛世的繁荣局面。

  文帝节俭淳朴,严于律己,在封建帝王中是做得比较好的。刘恒在位期间,宫室、苑囿、服御无所增益。刘恒反对厚葬,其陵墓修在长安附近霸水的旁边,称做霸陵。修筑时顺着山陵形势挖掘洞穴,不再加高,陪葬品全用陶器,不准用金银等贵重金属。刘恒还主张死后把夫人以下的宫女遣送回家,让她们改嫁。

  文帝仁政爱民,心系天下黎民;他厚德慈孝,被奉为天下孝子之典范。刘恒被历代史学家称为“仁君”、“贤君”、“明君”、“有德之君”,他的政绩和人格魅力为后世人所称颂。

  公元前157年,汉文帝刘恒病死于长安未央宫,享年45岁,庙号太宗。他还获得了一个最美好的谥号——“孝文皇帝”。所谓“文”,代表着“经天纬地”、“道德博闻”、“学勤好问”、“慈惠爱民”、“愍民惠礼”等丰富的含义,这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概括了汉文帝的政绩。

  汉文帝是西汉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型期皇帝,他上承高祖、惠帝,平息了吕氏集团,下启景帝、武帝,终于成就了西汉王朝“文景之治”盛世和汉武帝时“大一统”的辉煌,是这一光辉历史时段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汉文帝死后由其子刘启继位,是为汉景帝。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