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七章 刘恒宠幸邓通之谜

  古语说,一朝天子一朝臣,每个皇帝都有自己宠爱的大臣甚至内侍太监等,即使是明君也有这样的癖好。但是,历史也往往有这么一个规律,一个人如果过于受到皇帝的宠爱,权倾朝野、富甲天下,往往会在宫廷之中受人妒嫉、被人排挤,对那些没有丰功伟绩,只会媚上的男宠来说更是如此。当老皇帝去世、新皇帝即位的时候,这些单单受宠而无功无德的宠臣们,只会是一个悲惨的下场。一代明君汉文帝也有这样的逸事。

  邓通是汉文帝的嬖臣,所谓嬖臣也叫佞幸,通俗地说,就是男宠。在汉朝,皇帝们拥有男宠是相当普遍的,史书上记载很多。在两汉25个刘姓帝王中,有10个皇帝有男宠,占到40%,至于其他60%的汉朝皇帝,也不是完全没有男宠,只是其事迹不那么突出罢了。

  据说,汉文帝对邓通十分宠爱,不但出入相随,夜间更同榻共眠。汉文帝是历史上有名的勤俭皇帝,他连一件穿破了的衣服也舍不得丢掉,但对男宠邓通的宠爱却无以复加,在邓通身上所花的钱难以计数。邓通出身卑微,汉文帝却赐予他大量的财富,使他富比王侯,又赐予他高贵的官职,使他名列公卿。邓通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能讨得文帝如此厚爱呢?

  实际上,这个邓通没有别的爱好,从来不会利用皇帝对自己的厚爱来达到个人目的,也从没有因此为他人牟取非法利益。邓通没有什么本事,只有一套拍马屁、阿谀奉承的本领,于是他拿出浑身解数奉承吹捧,以取媚于汉文帝,时常能把文帝捧得云里雾里的。汉文帝对他特别满意,经常偷偷跑到邓通家玩耍。

  据《汉书·佞幸传》记载,邓通得宠是缘于汉文帝做的一个梦:

  有一天,汉文帝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在不停地往天庭上攀登,一直登了很长时间,眼看就要进入天庭了,最后一步却怎么也踏不进去,这时文帝已经感到筋疲力尽了,心里非常着急。正在这时,忽然一个头戴黄帽的人从天而降,他从背后推了文帝一把,文帝一下子就登上了天庭。文帝心里很高兴,忙回过头来向那人致谢,发现那个人已经转过身去,衣袋在背后打了一个结,文帝正要叫住他时突然惊醒了,梦中的一切也全都消失不见了。

  文帝回忆梦境,历历在目,就和身边的人说起了这个梦,大家都说是吉兆,文帝梦里位列仙班,又有神人相助,这是皇上之喜啊。文帝也暗暗地高兴,暗忖道:“此人既来助朕,一定是江山柱石之臣,我一定要找到他。”从那之后,文帝就注意留心观察。没过几天,文帝出游,来到河边渡口的时候,遥遥望见有数十名头戴黄帽的船夫正在那里驾船靠岸,文帝见那班人所戴之帽,正与梦中所见的相符,心里不禁暗喜。刘恒登上船,又见一个船夫将衣襟结于背后,很像助他登天之人,于是将船夫招来问话。那个船夫从来没见过皇上,心里非常紧张,结结巴巴地说名叫邓通,由于紧张,说成了“登通”。文帝想,此人名字竟与梦境一样,邓通不正是“登天必通”的谐音吗?他既然能把自己推上天,必定是个奇才。于是,文帝认定了正是这个船夫梦中助他登天,因此特别宠爱他,立即赏了他很多财物,并且任命他为御船船监。

  邓通感到突然福从天降,心里说不出的惊喜,一直不敢相信这是事实。后来他通过文帝身边的太监,才知道文帝做梦的事。邓通心里当然明白,自己哪里助了皇帝登天的一臂之力,完全是骗人的鬼把戏,只是皇帝自己糊涂了而已。邓通知道自己除了会划船以外,其他什么都不会,因此他处事非常谨慎,他明白只要讨好了文帝,自己就不会露马脚,因此极尽媚献之事。

  文帝念念不忘自己梦里登天一事,他认为邓通肯定是上天派来助他的奇人,就找来一个很有名气的人给邓通相面。相士看了邓通的面相后,就说邓通的富贵只是暂时的,此人日后定会贫饿而死。文帝很不高兴地说:“能让邓通富贵或贫寒的只有我一个人,有我他怎么会贫寒呢?我现在就让他富贵起来,让他几辈子都有花不完的钱。”于是,赏赐蜀郡的严道铜山给邓通,使他享有铸造钱币之权,这种把国家的造币权赏赐给个人的行为实在是历史上少有的,于是邓通富可敌国,当时就有“邓氏钱布天下”的说法。邓通也对文帝感激涕零,想尽办法报答文帝。

  一次,文帝的背上长了疮,治了很长时间也不见好转,后来竟慢慢地溃烂流脓,文帝痛得钻心,整天卧床,不敢动弹,人也憔悴了很多。邓通觉得表现自己的机会到了,整日伺候在文帝身边,侍疾问药,殷勤备至。有一天,邓通替文帝往伤口上敷药,邓通见疮已化为脓血,竟用嘴巴替文帝把脓血吸了出来。脓血一经吸出,文帝的疼痛立即减轻了几分,邓通又继续将脓血全部吸出,文帝的病一下子好了大半。文帝大受感动,心想关键时刻还是邓通对自己最忠心,总算不负对他的提拔和宠爱。文帝感慨道:“朕贵有天下,你说天下谁最爱朕呢?”邓通献媚说:“皇上为人君,亦为人父,最爱皇上者,自然是太子了。”文帝深以为然。

  皇帝有疾,太子当然不敢怠慢,也是天天进宫来问安侍奉。邓通说完不久,太子就进来了,文帝便叫太子来给他吮疮。太子无奈,跪在榻前,太子见疮口脓血模糊、腥臭难闻,感到一阵恶心,但又不敢违抗旨意,就对着文帝溃烂的疮口,勉强把嘴巴凑上去。太子自幼娇贵,那里受过这样的委屈,嘴还没碰到疮口,竟恶心得呕吐起来,文帝非常不高兴,一脚踹在太子身上,骂道:“生儿子还不如养个畜牲。”太子慌忙退了出来。后来太子听说吮血之事是邓通所为,说太子最孝者也是邓通所言,心里暗暗地嫉恨,认为邓通是故意离间他和父亲的关系,肆意争宠。

  文帝是邓通的唯一靠山,文帝死后,太子刘启即位,就是汉景帝。景帝厌恶邓通,就示意丞相借故把他革职,让他回家闲居了,但是邓通不知变通,怀疑丞相申屠嘉故意与他作对,竟然上书辩冤。景帝不去治邓通的死罪,已是看在先帝的面子上,现在见他不知悔过,就把他拘入狱中。邓通一倒台,就有人告他私铸钱币。主审的官员痛恨邓通无能却窃据高位,又受到景帝的暗示,将他的家产统统充公。由于文帝临终前曾经留下遗言,不能让邓通饿死,于是一位公主将他收容在家里。谁知公主家人都厌恶他,邓通呆不下去,只好流落街头。就这样,曾经富甲天下的邓通,最终在饥寒交迫中死去,应验了相士的预言。

  公元前171~前168年,第三次马其顿战争,古罗马征服马其顿。

  汉景帝

  ——刘 启

  汉景帝刘启,字开,出生于代地中都(今山西平遥西南)。刘启是刘邦的孙子,汉文帝刘恒的儿子,母亲是文帝的皇后窦氏,他出生时父亲刘恒还在做代王。刘启原本不是长子,因刘恒在代地所生三子相继夭折,他便得以在文帝即位后,被立为太子。公元前157年,汉文帝在未央宫驾崩,31岁的刘启登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汉景帝。

  刘启是历代皇帝中少有的“回头浪子”,他年少时蛮横成性,直到打死吴王刘濞的儿子,闯下弥天大祸后,方得以悔改。到了继承帝位后,倒成了少有的仁慈之君。

  汉景帝即位伊始,采用窦皇后的黄老治术,实行无为政治,节俭爱民。面对诸侯王威胁中央的局面,刘启因采用晁错的主张,削夺诸侯王封地,引发七国之乱,幸得太尉周亚夫率军平定,中央政权才得以稳固。

  待平定七国之乱后,民心不稳,社会经济出现倒退的迹象,而刘启那些被分封为王的叔伯兄弟们又因为削藩而人心大乱,对于刘启的帝位产生了很大的不稳定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想保住帝位的话,就不得不采取仁慈的统治政策,于是这位曾经蛮横成性的汉景帝就在历史上留下了仁慈的美名。

  景帝即位后,内政方面,继承了父亲文帝的治国方针,继续保持安定的社会局面,发展生产,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刑法也不重,使得“百姓无内外之徭,得息肩于田亩,天下殷富”,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汉朝国力得以继续增强。

  景帝也和他的父亲文帝一样,生活节俭,从不大肆使用民力。他在位期间,除为自己修建了一座规模不大的阳陵外,基本上没有兴建其他土木工程。

  对于一位君主来说,能够识才择贤固然不易,而能够不以好恶定去留,是非分明,就更不容易了。景帝很善于用人,均力图做到择贤而任、用其所长。对于外戚的任用问题,景帝也能分清彼此,不以偏概全,既不让外戚专权,又能任用确有才能的外戚。

  在思想领域,景帝也不再严厉禁止其他学派发展。在提倡黄老的同时,也允许包括儒家学说在内的其他各派的存在发展,为后来董仲舒学说的发展以及被汉武帝重视采用提供了前提条件。

  在外交方面,景帝继续执行与匈奴和亲的政策,对匈奴进行安抚。对于匈奴的骚扰,景帝没有大举反攻,而是以大局为重,积极防御。同时在邻匈奴的边界地区设立关市,互通有无,大大促进和便利了汉匈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匈奴的骚扰。

  公元前141年,在将一个强盛的国家留给了太子刘彻之后,汉景帝刘启在未央宫驾崩。在位16年,终年47岁,谥号“孝景皇帝”。按周代的《谥法解》,“景”乃美谥:“由义而济(获得成功)曰景”,“耆(通“嗜”)意大虑(喜欢深思熟虑,善于充分谋划)曰景”,“布义行刚(传播仁义,品德坚强)曰景”。这也从几个侧面反映了景帝政绩及其个性特征。

  景帝死后,葬于阳陵(今陕西高陵西南)。太子刘彻继承皇位,是为汉武帝。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