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三十二章 镇压燕、齐谋逆事件

  昭帝刘弗陵初登皇位,依照惯例,要赐给各诸侯王玺书报丧,并晓以新君即位事宜。玺书按制度要在封口上加盖皇帝的玺印(称为“玺封”,以玺封之)。一些宗室王侯见新皇帝乳臭未干的样子,很是气不顺,准备趁着先皇新丧的时机制造事端,肆行废立之事。

  首先发难的,就是那个充满非分之想的燕王刘旦。刘旦在接到玺书以后,竟以玺书上所盖玺印的大小不合制度为由,拒绝为亡父哭丧,反而说:“这次来的玺书规格比以前小,恐怕是长安发生了什么变故。”这实际上就是表示拒绝承认武帝驾崩、昭帝即位的既成事实,而怀疑其中有诈。

  于是,刘旦派遣身边的近臣寿西长、孙纵之、王孺等人,以“问礼”(询问为武帝举哀的礼仪)为名,到长安打探武帝死因和刘弗陵即位的情况。王孺到了长安,不去见朝廷管理礼仪的官员,反而去找负责京城卫戍的执金吾郭广意,打听武帝因何病而崩,继立的皇子是谁,今年几岁,王孺等人明知继位的皇子是昭帝,却仍要再三追问,那是摆明了不承认昭帝继统的合法性了。

  而郭广意这个人不知是过于老实,还是对新帝即位心怀不满,便把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王孺,他是这样说的:“那天我们在五祚宫等待先皇下传位遗诏,宫里就有传言说先皇驾崩了,然后各位将军们就一起立太子即位当了新皇帝,他今年不过八九岁,连先皇下葬时都没有出来露面。其他的就不知道了。”

  王孺等人一听,就对郭广意的话揣测了一番:如果说皇上驾崩的消息开始只是宫中的传言,就说明当时并没有多少人在皇上身边,因此真实情形大家谁也不知道;而且更主要的是新皇帝是将军们“共立”的,而不是奉先帝遗诏即位,这不是有篡位自立之嫌吗?最可疑的是,新皇帝在先帝出葬茂陵时竟然没有出宫主持送葬,难道是自知得位不正,日夜担心自己的安全,不敢出面主持先帝丧礼?看来,此次是不虚此行啊!

  王孺等人得到了满意的答复,又意欲寻见昭帝的姐姐——鄂邑盖长公主问明详情。谁知盖长公主已奉召入宫,住在宫中,不得见面,此外无从探听。

  王孺便立即快马加鞭,返回燕国,在长安“问礼”不过是走过场地匆匆敷衍而已。他向刘旦回报了京城“问礼”的情况,并且分析了自己对郭广意话的理解,刘旦听后自然对王孺的分析很是赞同,他也怀疑起新皇帝得位是朝中大臣操作的结果来,并更进一步地发展了王孺的看法:“先帝去世没有留下什么话来,姐姐盖长公主连面都见不着,这个事情确实很奇怪。”于是,又派中大夫到长安去上书称颂先皇盛德,请求在天下郡国为先皇立庙祭祀,以此试探中央的态度。

  霍光接到刘旦的上书,对立庙一事既不表态赞成,也不以昭帝的名义下旨申斥,只是厚赐刘旦钱三千万,加封给他一万三千户的食邑。按说得到这样的封赏,刘旦应该非常感激新上任的皇帝弟弟,但由于有了先前认为弟弟即位不正的想法,他反而勃然大怒地说:“我本来应该做皇帝的,哪里用得着他来赏赐!”

  刘旦更加认为朝廷的态度既是心虚更是软弱的表现,因此便明目张胆地与中山哀王刘昌的儿子刘长、齐孝王刘将闾的孙子刘泽勾结起来,整军队、修武事,以备非常之谋。由于汉朝自七国之乱后,对诸侯王控制得很严,明令诸侯王不得治理民事、任免官吏,因此刘旦等人为了消除外界舆论的怀疑,便对外诈称曾于武帝生前受诏“职吏事,领库兵,饬武备”。

  寿西长又为刘旦拟一命令,晓谕燕国群臣。群臣不知,信以为实,于是刘旦遂掌握一国之权。郎中成轸更是趁机邀功怂恿说:“大王本来该当先帝的嗣君,现在却不能即位。现今唯一的办法,只能起兵索夺,不能坐等皇位落到大王身上。只要大王一起事,国中百姓即使是女子也都愿意振臂追随大王。”

  刘旦就接着成轸的话头说:“以前高皇后的时候立几个小孩子为皇帝,群臣拱手侍奉他长达八年之久。吕太后驾崩以后,大臣诛除诸吕,迎立孝文皇帝,天下人才知道他不是孝惠皇帝的儿子。现在我作为先帝尚在人世的最年长的亲儿子,反而不得立为天子,我上书请为先帝立庙,朝廷又不奏准。当今皇帝恐怕不是刘氏的骨肉。”

  这种谣言一出口,燕国大臣们简直惊骇莫名,但在刘旦淫威之下谁也不敢站出来反驳,大家“唯唯而已”。

  见对大臣们造谣却无人表示怀疑,刘旦贼胆进一步膨胀,他写信给刘泽重复上面的谣言,并约其一同起兵,还派人到其他郡国散布以摇动天下百姓之心。

  刘泽接到信后立即回信表示返国后从临淄发兵响应,与燕王刘旦同时起事。于是,刘旦信心十足地在封国内积极准备反叛,他招集国内亡命之徒,检阅封国军队,大肆封官许愿并且命令从相、中尉统领军队在文安县(今河北文安东北)内大搞军事演习。又建了旌旗鼓车,擅用天子仪仗,还命属下郎中、侍从所戴之冠都饰以貂尾作为冠羽,冠前附以金蝉,僭号皆为“侍中”。貂羽、附蝉都是天子近臣“侍中”的冠饰,刘旦如此做法,自然是以皇帝自居了。

  郎中韩义等怀着对刘旦的一腔忠诚认为他这样做很危险,就劝他收手,但已经昏了头的刘旦哪里听得进去,一怒之下将韩义等15名耿介之士砍了脑袋。

  但天不遂刘旦之愿,正当刘旦在文安县大阅兵马,焦急等待刘泽举事的时候,公元前86年八月,却从齐地传来了刘泽起事失败的噩耗,致使整个计划功败垂成。

  原来,刘泽在临淄的叛乱计划面临着一个很大的障碍,那就是素以精明强干而闻名的青州刺史隽不疑。刘泽准备在起事之前抢先动手除掉隽不疑,不料事泄,为菑川靖王刘建的儿子缾侯刘成所出卖,其阴谋反为隽不疑所知。大概是刘泽等人聚在一起商量大计时人多嘴杂,计划难免外泄。刘成知道了刘泽等人的阴谋以后,就向隽不疑告发,隽不疑一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收捕、肃清刘泽及其同党,一边将案情上报朝廷。中央得到消息,派人对刘泽严加审问,像刘泽这样的贵胄公子哪里受得了酷刑,很快将刘旦抖了出来。

  因为燕王刘旦是昭帝的异母哥哥,昭帝一来不愿意背上残杀兄长的恶名,二来刚刚即位不久,根基未稳,考虑到维持国内形势安定的需要,也不能就此大开杀戒,因此下诏命令不得穷治燕王之罪,刘旦因此侥幸逃过一劫。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