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1.洞察人世间一切事物的本质

  智慧是什么呢?《圣经·旧约》上说:“智慧是追求成功的艺术,是为了获得所期望的结果而制订正确计划的艺术。”智慧“来源于人的心,心是人做出道德和理智解决的所在”。

  就智慧的深刻内涵而言,智慧是宇宙存在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如果没有它,世界和人生就失去了意义,也没有存在的价值了。在犹太人看来,智慧不仅是理论性的,更是实践性的,其主要作用是辅助人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尽快达到所期望的结果。

  《圣经·旧约》则说,智慧常常表现为掌握实用的技术和方法,如制作圣衣的技术、纺织的技术、雕刻的技术、设计建造的技术、制造银器的技术、航海的技术等等。智慧还表现为心智的能力,如“善于唱哀歌的妇女”能使人感动得“眼泪汪汪”;术士和博士能为人解梦指点迷津;君王能“挪移列国的地界”和抢夺异族的财物;军师能为君王出谋划策;智慧的人能够从事文学创作,还能够对自然万象广博了解,等等。

  所罗门是一个极富智慧的人,并非上帝赐予他智慧聪明,而是他天资聪慧,才当上了以色列·犹太王国的国王。所罗门在小时候就显现出非凡的智慧。

  有一天,一个小村的富翁请乡亲们吃饭。其中有一位农夫,他想晚餐多吃些美味佳肴,所以连中午饭都没吃。到富翁家里的时候,农夫的肚子饿极了。最先上来的是两个煮鸡蛋。农夫正饿得难受,几口就把两个煮鸡蛋吃下去了。可是农夫依然觉得饥饿难忍。于是,他跟邻座借了一个煮鸡蛋,并且商定以后连煮鸡蛋的利润一起归还。

  过了几天,借蛋吃的农夫收到了一张账单,只见账单上写着:

  一年内鸡蛋会孵成小鸡,小鸡会长成母鸡。第二年,母鸡会生下18只小鸡,第三年,每只小鸡又会分别生下18只小鸡……接着生下去……又会长成母鸡……又会下小鸡……好好计算一下,一并还我吧。

  农夫立刻表示不能这么算,可那人还找来证人,催着农夫还债。

  两人为了辩明是非,只好去找大卫王,请求他做出公正的判决。大卫王判借出鸡蛋的人胜诉。

  农夫感到很冤屈,可又无可奈何。他垂头丧气地走出城门,正好碰见因智慧而闻名遐迩的王子所罗门。农夫向所罗门王子哭诉了来龙去脉。所罗门听罢,微笑着对农夫的耳朵说了些什么。

  农夫回家后,农夫带着一斗煮熟的黄豆下了地。他先翻了地,打成了垄,然后就撒播了熟豆。人们都很奇怪,觉得农夫一定是脑子出了问题。可是,第二天,农夫还在往地里撒播着煮熟的豆子。

  村上的人闻讯赶来纷纷劝阻他,农夫对劝阻他的人说:“怎么是白费劲呢?熟鸡蛋都能孵出小鸡,熟豆怎么不能发芽呢?”

  农夫的事很快传到大卫王那里,大卫王当即叫来那农夫审问。农夫说是所罗门王子的主意。大卫王豁然开朗,就重新给予了公正判决。

  大卫王因此非常喜欢所罗门,指定他为自己的王位继承人。

  《圣经》中的智者通常称为“智慧人”或“聪明人”。与内涵丰富的智慧相似,“智者”更是一个指代比较广泛的概念,其一般是指被用以描述具有某种技艺特长的人,比如为祭司制作圣衣的裁缝、会纺织的妇女、设计会幕的匠人,以及船上的舵手等。如撒列和亚何利亚伯就是这种能工巧匠,他们“有智慧、有聪明、有知识,能做各种的工作”,会用金、银、铜制造各种器具等。

  犹太人在旷野漂泊时,他们按照摩西的指示制作会幕、约柜、施恩座、桌子、灯台、香坛、燔祭坛、洗濯盆还有祭司的礼服和圣衣等。《旧约》中列举了许多智慧的人,如著名铜匠户兰、供职官方的谋士亚希多弗、民间“聪明妇人”户筛等。在犹太民族的历史上,许多名人都具有智者之称,如约瑟、摩西、亚伦、基甸、大卫、但以理等,其中所罗门更是他们智慧的集中代表。

  总之,犹太人的智者有治国安邦的君王、效命朝廷的谋士,也有具备某些特殊才能或才干的人士。这些各行各业充满智慧的人,他们的智慧都通过处理实际事务的超常能力表现出来,而不是抱残守缺或纸上谈兵,更不是表面性的哲理思考。当然,在犹太人的智者中,也还包括那些普通的“思辨型”人士,包括国王、官宦、文人以及技工、歌手、村姑、农夫、牧民等,他们最大特点就是勤于思考和总结,并将之作为为人处世的准则,而后再汇编成为智慧箴言。

  智者如何获得智慧呢?《圣经》上认为,人的智慧关系到人的先天本性和后天实践、上帝的赋予,以及民族的影响等。

  《圣经》认为,人类先天具有智愚之分,有某种遗传因素。“智慧之子使父亲欢乐,愚昧之子叫母亲担忧”;“愚妄人以行恶为戏耍,明哲人以智慧为喜乐”。

  犹太人特别强调,智慧能从后天经验中获得,尤其是接受明哲之人的训导和开化。《箴言》中说:“人屡次受责罚,仍然硬着颈项,他必顷刻败坏,无法可治”,这讲的就是人应当在实际生活中不断接受教训进而增长见识。增长见识的途径自身体验固然非常重要,但接受家长和智者的教诲也是不可缺少的。

  关于智慧是上帝的恩赐之说,上帝为何能赐予智慧呢?因为上帝是智慧的源头,掌握着万事万物,具有先知先觉的超能力。上帝往往借助智慧与人沟通,恰如先知借助预言与人沟通。智慧是写在大自然和人类生活经验中的上帝之道。上帝在哪里呢?在没有上帝时,我们只有从自然规律和生活经验中去探索、去总结、去提高,让我们自己做上帝,让我们的智慧与上帝比翼同飞!

  唯有智慧可以洞察人世间一切事物的本质。

  ——所罗门《箴言》

  有一年,邻国派来大臣向所罗门朝贡,使臣献上了两个花篮。

  “国王陛下,这两个花篮一个是鲜花,另一个是人造花。”

  两个篮子里的花都那么漂亮,让人辨不出哪个是鲜花,哪个是人造花。

  “尊敬的大王,您的智慧四海扬名,我国的百姓无不敬仰。请陛下帮我们辨别一下究竟哪只篮子里的是鲜花,哪只篮子里的是人造花。我国百姓定会称颂陛下无穷无尽的智慧。”

  所罗门王明白他是想考验自己的智慧。

  “来人哪,把那花篮送到花园。”

  过了一会儿,所罗门王领着众多臣子和邻国的使臣去花园赏花。

  花园里的鲜花盛开,姹紫嫣红、五彩缤纷;花香扑鼻,蜜蜂们嗡嗡地忙着采蜜。

  所罗门王瞥了瞥花园中的两只花篮,露出会心的微笑。

  “那头那个篮子里的花格外美丽,可引不来蜜蜂。花儿要有蜜,才能引来蜜蜂,引来蜜蜂的才是鲜花呀。”

  所罗门王一眼就辨别出了真花假花。

  簇拥在所罗门王身边的臣子和邻国使臣无不叹服:“真是智慧的国王啊!”

  犹太智慧圣火

  所罗门王的智慧就在于他透过现象抓住了事物的本质,通过剖析事物的本质,从根本上认识了事物的本来面目。

  世间的一切事物都从不轻易以本来面目示人,他们用伪装来保护自己,让自己在荆棘的包围之中,避免受到伤害。无论事物的外在有多么的漂亮夺目,或以什么方式伪装,其本质是无法改变的。

  任何问题,无论看起来有多么复杂、多么棘手,只要勤于思考,多动脑筋,都是可以找到办法解决的。事物的表面现象与本质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只要透过现象进行深入剖析,就能抓住事物的本质,找出关键所在,从而解决难题。

  犹太人认为,看问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问题的本质,而非表面。把表面问题处理得再妥帖,再圆满,而不努力解决实质问题,无异于舍本逐末,丢了西瓜,捡芝麻。对于那些看来最值得嘉许的事物,我们应当使它们赤裸,注意它们的价值,剥去所有提高它们的美丽外表。因为外表是理智的一个奇妙的曲解者,往往当你最相信你是在从事值得你努力的事情时,也就是它最欺骗你的时候。

  许多人总喜欢以衣冠取人,他们观察事物也是仅仅看事物的表面现象,而根本不管他人内心的想法和真实的本质。只有很少的人才会注重本质和根本,而不像平庸的大众一样满足于事物的表层。如果仅仅根据一个人的外表或一件事的外在表现来判断一个人的好坏或一件事的对错,那么,就会非常不准确。如果你只是看到事物的表面,那么你的判断也就不会准确。而作为智者,其不同于常人之处,就是他们可以撩开层层迷雾发现真相。

  犹太人认为对待任何事物、任何现象,不能仅仅停留于表面的认识,而应该从本质上去发掘,不要被事物或现象的外在所迷惑。任何事物即使隐而不露,但是还是会通过现象暴露出蛛丝马迹。犹太谚语:多年不见面的朋友肯定是有事才找上门来。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有缘由的,重要的是运用智慧、积极思考、抓住事情的本质,这样,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都能让你立于不败之地。犹太商人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无论做何种事情,都要经过长期的观察,精心的准备,只要把握了事物的本质,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采取行动。在尔虞我诈的商业社会里,人们勾心斗角,骗术层出不穷,要想不上当,少受骗,我们就必须向所罗门王学习,向犹太人学习,运用自己的智慧辨析事物的真假以此保护自己,帮助自己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更多

编辑推荐

1一分钟心理控制术
2赢利型股民、基民必备全书
3人人都爱心理学:最妙...
4看图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赚钱图形
6基金投资最常遇到的1...
7买基金、炒股票就这几招
8明明白白买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实战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艳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内容:初三开学的第一天,同学们就想不管不顾地大哭上一场,其中不乏几个脆弱的女生已经泣涕涟涟,打湿了一张又一张面巾纸。“陈大班,你说话呀!没人让你做哑巴。”牛天梓瞪着牛眼,生气地冲班长陈远嚷着...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义明  

    经管励志 【已完结】

    书中自有黄金屋,教你如何成为股票市场叱咤风云的成功者,如何成为一个输少赢多的投资人,如何成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重点介绍基金的基础知识及品种,常用的技术分析方法及投资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资案例等。

  • 凯达之魂:记一个民营企业家的人生和事业

    作者:冯萌献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记述了张文远从一个只有中学文化程度的中学生,从一个生产队的记工员开始,成长为民营企业家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