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8节 篡权路线图

  抓住枪杆子

  篡权的第一步就是攫取军权,建立一个武力集团,架空、监视甚至软禁皇帝。

  在热兵器时代,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在冷兵器时代,刀把子里面出政权。世间同理,古今皆然。

  曹操的这个步骤,从公元196年挟天子以令诸侯,到公元208年废三公官自任丞相,用了十三个年头。司马氏父子,从公元239年受命辅政,公元249年的洛阳政变,用了十一个年头。

  公元251年司马懿去世后,司马师由卫将军升为抚军大将军录尚书事——相当于今天的国防军总政委兼国务院总理——才从形式和实质上完成专权过程。洛阳政变后,曹芳任命司马懿为丞相,被司马懿辞让,司马懿仍然是太傅。因为凭司马懿的资历名望,他不需要丞相、大将军这样的头衔也能控制朝局,故从公元249年起,司马氏父子已处于专权的地位,无其名有其实。

  扼住了别人的咽喉,还得封住别人的嘴巴。掌握了武力,把刀架在对手的脖子上以后,也有必要做些舆论上、思想上、宣传上、形式上的工作。

  权力公示

  篡权的第二步是在政治地位上与皇帝平起平坐。

  要在政治上与现任皇帝平起平坐,首先得弄一个“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的名堂。这个名堂,是在与皇帝交往、面对时使用的。

  哪个朝代的哪个权臣,要到了或得到了“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的待遇,那就意味着,在政治上,这个臣子与皇帝平起平坐,相权(同时也是军权)不是臣服于而是对等于皇权。在法理上,他的这种待遇,是有渊源的,合法的,因为名义上是皇帝给的。

  可是,政治的生存法则是,天不容二日。这就派生出一个一般规律:哪个朝代的哪个皇帝,给了哪个权臣这种待遇,要么这个权臣快活到了头;要么,这个王朝快要完蛋。曹操和司马懿父子的实践,都证明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曹操的这个阶段,从公元208年到212年,历时五个年头。司马懿于公元249年正月政变成功,同年十二月即获得此项待遇。司马师在公元254年(掌权后的第四年),司马昭于公元256年(掌权后的第二年)获此待遇。

  要在政治上与现任皇帝平起平坐,其次得弄一些礼仪行头。这些礼仪行头是用来与其他大臣面对、交往的。这些形式上和礼仪上的名堂,包括旌旗及服饰的颜色、印章的质地及其绶带的颜色、军乐队的有无及其规模、警卫的人数及其编队、车辆的制作及御车之马的数量,等等,形形色色,不一而足。这样,从里到外,从内容到形式,权臣就接近皇帝了。

  当这些礼仪行头接近或相当于皇帝的时候,就等于向全国各族人民宣告:俺老曹(或俺司马,或俺老李)要当皇帝了;就是老子暂时不当,俺儿子也快要当了,最迟不会晚于俺孙子。

  权臣篡位前,添置这些折磨人的行头,非要跟皇帝一样受罪,到底有什么意义?历史学者的结论是,这是身份、权力、地位的标志,必须如此;随着身份、权力、地位的改变,这些行头必须改变。其实,这种说法仍然是用表象来解释表象,并不是用现象来解释本质。

  学过法律的人都知道,所有权是需要公示的。所有权的公示是指,用什么来向世人证明某人对某物的所有权。一般而言,动产以占有为公示。比如,如果你身上背着或在家里放着一个书包,如果没有证据证明这个书包是别人的,那么,这个书包就是你的。不动产(如房屋)则以法定机关的登记为公示。比如,你在南昌市阳明路某某号买了一套三室两厅的房子,并在南昌市房产管理局登记,即使我霸占居住在你的房子里,这套房子还是你的。

  根据我的理解,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官员的服饰、印绶、车辆、仪仗、警卫等等,也是一种公示——对身份、权力、地位所有权的公示,权且叫做礼仪公示,即某位官员享有某种行头,就表示他拥有某种相应的身份、权力、地位。

  当曹操或司马懿父子的行头接近或相当于皇帝的时候,等于向世人公示:皇权现在或即将归俺老曹或俺司马所有。这种公示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可以看看世人的反应如何,以决定取舍进退。也可以根据世人的反应采取行动,赞成的升官发财,谁反对,死啦死啦的。

  曹操从专权到办齐皇帝礼仪行头,花了十个年头(公元208——公元217年),司马懿父子花了十六个年头(公元249——公元264年)。有意思的是,公元265年五月,司马昭得到“天子旌旗,出入称警跸。冕有十二旒,乘金根车,驾六马,设五时副车”等待遇,八月就一命呜呼。估计当年的五月,司马昭已经病重,匆匆忙忙地添置这套皇帝行头,仅仅在于完成整个夺权过程的某一个步骤,这种人世间最高的也是最折磨人的荣耀,司马昭恐怕一天也没有实际享受过,他当时的身体状况也消受不起。

  礼仪行头办齐,向天下公示即将到手的政权所有权之后,接下来就是实实在在的组织工作。所谓的组织工作,就是建立、建设一家一姓的政权。掌权与建立政权,是有本质区别的。

  搭架子

  篡权的第三步是封公、封王,建宗社。

  宗社是宗庙和社稷的总称或合称。宗庙,不同于宗祠。宗祠,即祠堂,又叫家庙,是普通百姓祭祀祖先的处所。宗庙则是天子、诸侯祭祀祖先的处所。社稷也是祭祀场所,不过,祭祀的是土神(社)和谷神(稷)的地方。“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故封土立社,示有土也;稷,五谷之长,故立稷而祭之也。”

  社稷是国家政权的象征。历代封建王朝,必先立社稷,然后建国家。灭人之国,不一定毁人宗庙,但必毁其社稷。

  公元213年,曹操封魏公,建宗庙、社稷于洛阳。司马懿则在公元250年,即洛阳政变的次年,在洛阳建宗庙、社稷。这一点与曹操是不同的。曹操封魏公在先,建宗社在后。司马懿建宗社的时候,并未封公,只是个太傅,连魏帝曹芳给他的相国职位都辞掉;距他的儿子司马昭公元263年封晋公,竟有十三年之遥。

  可见,洛阳政变后,司马懿就为他的儿子们树立了一个目标:夺权—封公—封王—建国;也可见,司马懿是个典型的实用主义者,目标第一,现实为本,虚名无所谓。

  不管封公在建宗社之前,还是在建宗社之后,只要某家的社稷建立起来,如果不出意外,最后就是建立一个新的国家。

  爵是爵位,为贵族的等级秩次。上古时代,爵位分为五等,依次为公、侯、伯、子、男,受封者到自己的封地建立自己的封国,分别为公国、侯国、伯国、男国、子国。

  这里的国,是指土地和权力系统,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秦朝实行郡县制,贵族不封国。东汉王朝吸取西汉王国尾大不掉的教训,封国只是贵族的食邑,即在自己的封地上取税活命。国王只有少数警卫部队,封国的行政权、司法权掌握在国相(注意国相和相国——帝国行政首脑——的区别)手里。比如,著名的大才子、大作家、曹操的刀下鬼孔融就做过北海相,是北海(今山东潍坊地区)这个封国的行政、司法首脑,直接受中央政府管辖。

  到了三国时代,曹操和司马昭所封的公爵,是指可以建立自己权力系统的公国。在东汉末年的献帝时代,非皇族宗室只有曹操一人封公;在整个曹魏时代,非皇族宗室也只有司马昭一个人封公;其他人,功劳再大,最多封侯(分县侯、乡侯、亭侯三个等级;关内侯为准侯爵,相当于某个竞赛第一、二、三等奖后面的优胜奖)。

  王爵则不一样,是皇室宗族的特权。刘邦在建立大汉王朝的过程中,封了不少异姓王,如韩信、英布等等。建国之后,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将这些异姓王一一诛除,临死前宰白马而誓,非刘姓不得封王。王位跟帝位,只差一步,强势的王很容易作乱,很容易转化为皇帝。曹操是东汉末期唯一的异姓王;司马昭是曹魏唯一的异姓王。

  拿现在的话来说,曹操和司马昭的封公、封王,是修改了宪法的国家建制部分。

  曹操于公元213年封魏公,公元216年封魏王,公元220年去世。司马昭263年十月封晋公(同时进官位为相国),公元264年三月封晋王,公元265年八月去世。

  当然,封公、封王,只是一个形式,一个架构,相当于做了一套毛坯房子。关键的,在于搞装修,买家具,住人口,过日子,生孩子。这个过程这就是建立封国的权力系统。

  国家的权力系统,包括政治、外交、军事、行政、立法等方面的最高权力。而公国、王国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国家,只拥有比较完整的行政权,一定程度的军事权和司法权。公元213年四月,曹操封魏公,七月建宗社;“十一月,初置尚书、侍中、六卿”。

  从此,东汉王朝的权力系统就分出一条支线。公元216年曹操封王后,以大理钟繇(司法部长——东汉王朝的司法部长)为魏相国,独立的权力系统正式建立。从此,东汉王朝权力系统的支线越来越粗,渐渐地变成主线,原来的主线消失。

  司马氏权力架构的组建,其方法与曹魏不一样。

  司马懿洛阳政变时,是位高权小的太傅,政变夺权后,曹芳自然很知趣地给他个相国干干,司马懿辞让相国之位。公元250年,在司马懿的太傅府里“置左右长史,增掾属、舍人满十人,岁举掾属人御史、秀才各一人,增官骑百人……”

  这就是所谓的开府,即建立自己的权力系统,并有任命下属官员和举荐官员的权力。司马懿死前,魏帝曹芳一再要让他当相国,封晋公,司马懿拒绝。

  司马师掌权以后,由抚军大将军升为大将军,加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一句话,党、政、军一把抓。司马昭掌权后,依葫芦画瓢,外甥打灯笼——照舅(旧)。经过两兄弟十多年的经营,曹魏的政权也就成了司马氏的囊中之物。

  曹操和司马氏的权力系统的组建、发展、完善方式是不一样的。易中天先生有个有趣的说法,曹操这个大管家,先住在主人的房子里,却在外面批地皮,画图纸,做房子,搞装修,完工之后,另起炉灶,并将主人家的房子拆掉。司马氏这个大管家,一直住在主人家,对主人家的房子进行改扩建,搞装修,弄好之后,将主人赶出去,反客为主。

  司马氏的篡权之路,之所以与曹操不一样,是由客观形势决定的。从公元196年到公元216年的这段时间里,曹操凭他的能力、阅历、名望,完全可以在自己有生之年,封公、封王,自己一咽气,儿子趴在自己尸体上,在号啕大哭的同时,伸手就能摘到近在咫尺的皇帝宝座。

  司马懿于公元249年政变夺权后,尽管凭他的能力、名望,控制朝局没有问题,但帝国还有一批手握重兵的武将在外,比如王凌、贯丘俭、文钦、诸葛诞等。曹魏帝国刚建立不久,也没有像汉王朝一样令人厌恶、让人唾弃。司马氏父子只能假以时日,悄悄地蚕食曹魏的政权。这样的话,就只能在主人的房子里搞改扩建,而不能大张旗鼓地另建新房。

  总结为一句话,曹操的抓权、扩权、篡权之路,是借壳上市,鸠占鹊巢;司马氏父子的抓权、扩权、篡权之路,是借尸还魂,李代桃僵。

  无论是借壳上市也好,借尸还魂也好,实质性的准备工作完成以后,就得举行一个仪式。

  举办仪式

  生个孩子,得做个满月酒宴。当然,一个帝国诞生,也得搞个交接仪式。

  在举办仪式之前,总要玩一些把戏。先是同僚劝进,然后权臣上表谦让、推辞。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地玩上几次,便假惺惺地接受,还要装作诚惶诚恐的样子。说什么鄙人无德无能怎么能担当如此重任呢?实在不行的话,为了苍生社稷,要不我就干吧。

  接下来就准备相关文件、礼仪宴会、安全保卫,选风水宝地一个受禅台,选一个良辰吉日,经过若干烦琐的程序,礼毕。

  一个国家就这样诞生了,另一个国家就这样灭亡了。

  禅这个字多音多义。蜀汉王朝的第二任帝刘禅里的“禅”,是“静思”的意思,如和尚的打禅,即是坐着静思(胡思乱想些什么别人就不得而知了)。禅让一词里的“禅”的意思是“封土为坛,扫地而祭”。禅让,是政权产生、传递的一种方式。禅让的本义是指君王以自己的帝位授予贤者。授予是指给予别人某种东西。其中有两层含义:一是主动,二是自上而下。

  君王以自己的帝位授予贤者,可能么?帝位是多么可爱的玩意,否则,哪有那么多人抛头颅洒热血,舍得一身剐,要把皇帝拉下马?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