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四十二章 务虚求实--在学院2014年工作务虚会上的讲话

  (2013年12月30日)

  同志们:

  根据学校12月14日党委会的决议,我们集中用两天的时间召开2014年度工作务虚会。这次务虚会是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中央重要会议以及省委十三届七次、八次全会精神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两天来,大家围绕今年8月份学习贯彻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时我院提出的“提升内涵、拓展外联、实干兴校、进位赶超”的“十六字方针”,按照上次党委会明确的“三个结合,三个突出”(务虚与务实结合,突出问题导向,长远与眼前结合,突出改革导向,宏观与微观结合,突出国际导向)的总体要求,重点对学院发展定位、平台建设与管理、学科的顶层设计、完善各类激励机制和管理机制以及校园建设规划等五大问题,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畅所欲言,建言献策,发表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看得出来,大家都做了比较充分和深入的思考,谈得都很好,充分体现出大家想干事、敢干事的激情,也展现出大家能干事、干成事的自信。听了大家的发言深受启发、深受教益、深有感悟,对我们进一步统一思想,理清思路,指导学院2014年各项工作,推动学院事业快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下面结合大家两天来的讨论情况,就今年工作务虚会提出的五个问题,针对性地谈点认识和体会,供大家参考。

  一、关于学院发展定位的问题

  从学院办学特点和发展历史来看,我们学院的发展定位应该是建设水利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工程大学。南昌工程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江西水利电力学院,建校至今已有五十多年历史,学校经历了本科-专科-本科的办学层次的变迁,也经历了由省管-部管-省管隶属关系的转变,几经停办,几易校址,在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中不断发展和壮大。特别是恢复本科办学十年来,学校紧紧抓住国家实施科教兴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战略机遇期,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诸多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办学实力显著增强,建设成效逐渐显现,为实现建设水利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这个角度看,无论是学院发展历史还是发展成就,我们都应该属于资格比较老的本科院校,事实上我们的本科办学历史应该从1958年算起,而不是2004年,学院拥有五十多年的办学历史是不争的事实;另一方面,从发展需要来看,如果我们坚持自己是一所有一定历史基础的本科院校,那在省里乃至国家分的是“蛋糕”,是“顶饱管用”的,如果我们自己都认为是新升本科院校,那上面给的是“巧克力”,只能是“解解馋”“调调味”,解决不了发展的关键问题,这个从我们几次去教育主管部门要项目可以明显感受到,社会上也认为我们是没有积淀、没有功底、没有实力的学校。所以,今后我们要统一思想,学生要小,学校要老,大胆的挺直腰板,我们就是老本科院校,要拿出老牌的气派、“大家”的风范来谋划和推动学院的发展。

  关于学院到底应该是学术型还是应用型的问题,是我们这次务虚会各位同志提得比较集中的问题,大家在会上也展开了深入的探讨。我认为,现代大学本身就应该是教学与研究的结合体。早在我国西周时期,就把学校分为大学和小学两类,统称“国学”,教育内容为“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其中大学的教育内容主要以礼、乐、射、御为主,我理解这其实就是应用的范畴。而作为现代大学的改革先锋和完美典范,创建于1810年的德国柏林洪堡大学,是第一个提出“学术自由”和“教学与研究相结合”两大经典概念的现代大学,是第一个提出大学要搞学术、搞研究的大学,洪堡大学也由此培养和造就了29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一大批世界知名学者,被人们尊称为“现代大学之母”。当前教育部对高校的划分主要有教学型、教学研究型和研究型三大类。从这个分类来说,我们学院的发展目标就是教学研究型大学,虽然我们的科研实力还不是很强,但从我们提出要引进高层次人才、组建高水平团队那一刻起,就选择了走教学研究型大学的道路。这与建校时间长短、办学实力强弱没有必然关系,之所以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等国家发展战略中影响力不足,关键还在于我们的科研实力和水平的问题。这次我到印度考察的两所大学,一所是创建于1969年的尼赫鲁大学,一所是创建于2001年的Skyline学院,一所建校不到45年,一所办学不过15年,但两所学校发展却很快,早已是教学研究型大学,Skyline学院现在已经有5000多名本科生、180多个研究生,尤其是尼赫鲁大学已经成为印度著名高等学府、世界排名前100名的大学。近年来,我们学院的博士、教授们在科研与社会服务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今年下半年我们提出“双百”人才引进计划,一方面是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但更多的是希望通过“双百”计划的实施,产出更多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提升学院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当前我们的发展不是站在十字路口何去何从的问题,发展道路实际上已经选择了,当务之急是如何加快发展步伐、提升综合实力、早日建成水利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工程大学的问题。

  当然,教学研究型大学是不是就不要应用呢?事实上教学研究型大学同样需要搞应用。这次出国考察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是全世界最出色的工程学府之一,在纳米材料、生物材料、功能性陶瓷和高分子材料等许多领域的研究都在世界享有盛名。作为世界前五十位的研究型大学,他们同样非常重视应用,同样强调要为社会服务。在考察过程中,该校领导介绍,最近他们用3D技术成功打印出了算盘,学生更是成功发射了模拟卫星,新加坡政府也要求该校加强水资源利用研究。谈到应用的问题,应用型工程大学是我们学院较长的一段时期的提法,这与学院的发展定位有很大关系,我们也经常与南京工程学院作比较,甚至把南京工程学院作为我们的标杆,今年9月份我也曾率队到该校考察,从层次上看两所学校都处于同一层次,该校在产学研合作和培养技术型人才方面确实有其独到之处,值得我们学习。但仔细分析,我们与南京工程学院还是有很多的不同:南京工程学院是由三所高职高专合并组建而来,学校地处教育发达、高校林立的南京,科学研究领域已经不需要他们学校,反而在发达省份的工业化、城镇化快速进程中,企业需要大量的现场工程师。所以,在发展空间方面受到严重制约的情况下,南京工程学院要生存和发展,迫使他们学校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企业培养高级技术工人。而我们学院拥有五十多年的水利办学历史和积淀,学院又地处于水利资源丰富的江西,无论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还是水利现代化事业的需要,都给学院发展带来更多机遇和发展空间,特别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迫切需要高水平水利特色大学的支撑,综观全省高校无论是发展历史还是办学特色,也只有我们学院具备打造成这样一所大学的条件和基础。所以,我认为,应用型不应该是我们的发展定位,“应用”是发展举措和抓手,应该作为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分内事”来推动和落实。我们现在要做得更多的应该是进一步丰富“应用”的内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办学综合实力,才能更好地主动贴近全省中心工作、更好地主动服务江西经济社会发展。

  关于发展定位,讨论中也涉及教育国际化问题。大家普遍认识到,伴随经济全球化进程,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21世纪教育发展的三大特征之一,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将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快推进教育国际化是学院与国际接轨、快速提升办学水平的有效途径,是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现实需要。我们的学科专业建设和科学研究,需要与国际接轨,及时获得国际前沿的理论和信息。尤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工程类40%左右的毕业生到央企和国企工作,这些企业绝大多数都非常重视国际市场的开拓,迫切需要我们培养的学生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教育和熟悉国际法则,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有国际化的师资队伍,需要有外籍教师或有出国留学背景的教师,为学生开设纯外语教学至少是教学的专业课程。所以,当前我们如何在教育国际化的大环境下,凭借自身学科优势和水利特色来加快学院国际化的进程,是学院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明年开始,我们要在现有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基础上,争取与更多国家和地区的高水平大学、教学科研权威机构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互派留学生、教师高访、合作科研等方式,推动更多实质性合作与交流,在人才引进过程中注重海外留学背景等,特别是要积极探索联合办学的有效途径,比如交换生、设分校等高层次的合作,争取高水平合作办学项目上有新的突破。

  二、关于如何加强平台建设与管理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教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科技体制改革呼声的日益高涨,将科技创新活动与创造性人才培养相结合成为当前教育科技界普遍认同的发展趋势,科研平台在高新技术研究、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强平台建设与管理已经成为大学实现教学和科研两大功能的组织保障和最佳途径。就我院而言,随着学院平台建设经费投入的加大和“双百”计划的实施,平台建设与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科研与社会服务的开展。所以,这次务虚会把如何加强平台建设与管理的问题作为第二个大问题来研讨也是十分必要的。

  (一)关于平台建设的问题

  一是要采取有效措施调动教师参与积极性。近年来,学院每年投入几千万用于平台建设,但我们一些教研室老师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我个人觉得是不可思议的,学校投入大量经费建平台,学院和教研室却报不出项目。分析其原因,除了因为建设过程中的一些经费没有落实以外,主要的还是我们有些老师“小富即安”“吃大锅饭”的思想作祟,没有从长远看到平台对于自身学科和研究的支撑作用。所以关键还是教师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切实调动起教师参与平台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尤其是要发挥教研室在实验室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加强教研室与实验室的融合。二是要着力打造一流的教学科研平台。一流的平台是一流的教学科研的前提和基础。一方面,我们要根据学院学科专业的发展实际,在着力建设一批满足教学科研需要的平台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入和建设的力度,有重点的培育和建设一批有特色、有实力的教学科研平台,力争在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训中心、研究中心等方面有新的突破,特别是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在2014年必须有所收获,在此基础上与长江委、南京水科院等单位联合冲击国家级工程实训中心。另一方面,要能够及时预见并抓住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和重要机遇,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加强与地方和行业的合作,积极开拓思路,探索共建实验平台和基地的有效途径。比如前段时间我带队到河海大学考察的赣江模型,建设经费方面我们正在积极申请,相关部门和单位要认真做好建设前期的论证工作;还比如省水利厅在共青城打造鄱阳湖模型试验研究基地,据了解目前基地总体利用率还很低,水利厅多次邀请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南京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和河海大学等高水平水利科研院所及高校进行论证,专家普遍建议:要充分发挥“缩微版鄱阳湖”模型的作用,必须有高水平水利大学进驻和接管。我们作为省内唯一的水利院校,是不是可以考虑与水利厅合作呢?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下一阶段平台建设过程中予以重点考虑。三是切实加强平台建设的资源整合。我们一些教学单位在平台建设过程中,有时只考虑一两个专业的需要,或者单纯考虑一个项目的科研需要,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另外,随着更多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必然会有加大平台建设的需求,这需要教务处、科研处、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等职能处室,在建设过程中多加强调研论证,全院一盘棋,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有计划、有组织地推动学院平台建设,有效解决项目单列、资源分割问题,实现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发挥聚合效益,避免重复低效建设,最大程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二)关于平台管理的问题

  要发挥平台的最大效率,平台的运行与管理机制就必须适应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两项核心功能的需要,尤其在人事和经费管理方面应当重点考虑。一是要加强科研平台的人事管理。由于平台的主体研究人员具有双重身份,其负责人及秘书既是学院的专职教师,同时又是科研平台的学术带头人或骨干研究人员。前期我们也多次提到科研平台负责人和秘书行政级别的问题,从长远发展来看,必须探索改革学院现有科研院所干部和人员配置体制,通过设立特聘岗位、平台研究津贴等方式来调动积极性。二是要加强科研平台的经费管理。经费投入是保证科研平台正常运行所必需的。要在保证必要的经费投入的同时,加强平台经费使用和管理过程监控,规范经费管理秩序,减少不必要开支,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这是科研平台经费管理的关键。同时,要切实加强大型仪器设备的利用,积极开展对外服务,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关于如何做好学科建设顶层设计的问题

  关于学科建设的问题,在今年暑期研讨会上我们专题进行了研讨,也达成了一些共识。应该说,通过近年来的努力,我们在学科建设方面已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形成了一定的特色,但与高水平大学的学科强势地位相比,我们还存在明显差距,学科建设方面还存在较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学科建设顶层设计的问题,需要我们今后一段时期重点思考解决。学科建设必须遵循其建设发展规律,要科学把握学科的发展趋势,推动学科的健康发展,必须通过顶层设计来加以规划。实际上,在今年暑期研讨会上,我提出的:建设高水平的学科必须坚持“一个面向”、妥善处理好“三个关系”,扎实做好“四项工作”。其实谈的就是学科建设顶层设计的问题。结合这两天大家讨论的情况,就顶层设计的问题,我再强调三个方面。

  一是要明确学科建设的发展定位。学科定位必须与学院发展定位相一致,服从于学院发展的需要。所以我们的学科建设顶层设计关键还是要根据学院的办学定位,提出学科建设的思路和策略,加强统筹规划,做好学科方向的凝练、资源整合和学科的交叉融合,做大强势学科和产生新兴交叉学科,形成自己的学科特色和竞争优势,最终促进学院学科水平的提升。要根据新的学科目录和学院实际,结合教育发展纲要和“十二五”规划以及江西省委、省政府要求,确定学科建设的总体发展思路,决定优先发展哪些学科,稳定哪些学科,收缩哪些学科,决定各类资源在学科间如何配置,决定如何在学科间进行协同和组合。同时,要正确认识并处理好学者、学科、学术、学生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学科、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学科、教学、科研之间的关系;要充分发挥校内外专家、教授的作用,切实加强学科建设顶层设计的论证,进一步明确建设目标,明晰发展路径,落实建设任务,保证全院的学科建设在思想上高度一致,在认识上达成共识,在行动上不发生偏差。

  二是要做大做强特色优势学科。正如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名家潘懋元先生所言:“每所大学能够生存,能够发展,能够出名,依靠的主要是特色,而不是大。”在高校间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背景下,只有那些有特色的大学才能在竞争中取胜,而学校的特色归根结底还是学科的特色。在学科建设顶层设计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特色发展的理念,树立“大水利”的概念,强化优势学科,打造特色学科,扶持新兴交叉学科,实现做大做强“大水利学科群”的目标。比如我们曾经提出的园林与水资源、水环境的融合,办出具有南工特色的园林专业,既可以支撑“大水利”学科,又可以主动对接服务水利风景区建设的需要。学科建设要坚持面向社会经济建设主战场,发挥全院学科建设的群体优势,强调协同、组织全院联合攻关,力争产出一批具有高显示度的标志性成果,尽早抢占相应学科领域或方向的话语权和制高点,努力建成在地方和行业公认的稳定的知名度和较强竞争力的品牌学科。

  三是要重视基础学科的发展。在暑期研讨会上我谈了学院学科建设中水利学科与人文学科、优势学科与基础学科、学科与专业等三个关系。我们在强调加强重中之重学科建设的同时,顶层设计不能忽视学科的整体推进,对于满足创新人才培养需要的基础性和支撑性学科,如数学、力学和化学等理学学科以及人文学科的建设。通过加强这些学科的建设,为工科的可持续发展与原创性科技成果的产生提供坚实的基础,营造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学科环境和学术氛围。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华盛顿协议后,专业的国际论证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们的工程教育如果没有化学、生命科学等基础学科支撑将得不到国际认可,而通过专业论证又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验收通过的必备条件,这是环环相扣,紧密联系的。如果我们的人才培养不能与国际接轨,专业无法获得国际论证,卓越计划无法通过验收,这将严重影响学校的事业发展,甚至威胁到学校的生存。下一步我们在学科建设顶层设计过程中,要着重谋划好这些支撑性学科专业课程的发展,尤其要将专业论证提上重要议事日程。2014年重点要对全院所有专业进行梳理,按照标准启动专业论证工作,所有专业有国际标准的,必须严格按照国际标准来论证和建设,没有的按照行业标准,再没有的学院要及时制定出台相关标准,各专业严格按照标准进行论证和建设,缺什么补什么,采用标准倒逼机制推动专业的论证和建设,强化建设,逐个突破。关于精英教育问题,我们可以考虑在现有大土木实验班的基础上,借鉴其他高校的成功经验,成立我们精英教育学院--工程师学院,制定高于普通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集中优势教育资源开展精英教育,这将进一步丰富人才培养层次,满足各层次人才成长的多样化需求。

  四是扎实做好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试点有关工作。试点项目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院能否顺利获批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根据试点工作要求,我院研究生教育试点工作主要分建设、自评和验收三个阶段(2012-2014年是建设阶段,2015年是自评阶段,2016年是验收阶段),所以2014年将是建设阶段最后一年,也是最为关键的一年,要尽快制定迎评时间任务表,解读验收相关指标,为顺利通过评估验收打好基础。在此基础上,着力在搭建体系完备的研究生培养体系上下功夫;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提高培养和指导水平;加快研究生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使用与管理,提升研究生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指导、检查和考核评价,打造高水平的优质学位论文。

  四、关于如何完善各类激励机制和管理机制的问题

  深化大学管理体制改革,持续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关于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大学管理体制改革恰恰又是大学改革的硬骨头和关键穴位。我们现在讨论的如何完善各类激励机制和管理机制的问题,其实就是深化管理体制改革的问题。学院每一项政策的出台,都有其阶段性的目的和导向,但也需要随着学院事业的发展形势的变化而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会上,大家先后就学院现有的人才政策、绩效机制、科研考核以及管理模式等方面都发表了意见。比较集中的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完善人才工作机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聚集人才体制机制。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高校竞争力的核心指标。当前学院完善人才工作机制,当务之急就是要抓紧调整充实和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培养政策和激励政策,营造有利于推行人才强校战略的体制机制环境,努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所用、用当其时、各得其所,全方位、多层次、整体性地推进学校人才队伍建设。要强化岗位管理,探索调整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比例,逐步实施对教学科研岗位以及其他岗位实行分类、分层次管理,努力做到人事相宜、事职相符。要落实人才工作党政一把手领导责任制,把人才工作作为考核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党政一把手的一项重要内容,确保人才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真正落到实处。同时,要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相对稳定、合理流动、专兼结合、资源共享的原则,建立灵活多样的弹性用人机制,及时调整充实和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和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优秀拔尖人才的加盟。

  二是完善绩效分配机制。美国心理学家斯塔西亚当斯认为,公平感是人类的一种基本需要,如果人们在与别人的比较中感到自己得到的报酬合理,就会获得公平感,就会对工作充满热情。当前学院要在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教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的基础上,切实贯彻“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原则,坚持重实绩、重贡献,向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给予特殊奖励,试行首席教授、“瑶湖杰青”等制度,打通一线教学科研人员的晋升渠道,建立和完善让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制度机制。同时,强化目标管理和目标考核,健全约束机制,不断完善校内津贴制度,通过分配制度的调整,吸引、稳定和激励优秀人才,调动各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是完善科研考核机制。完善科研评价是一项系统工作,具有导向意义、激励效果和诊断作用。特别是当前学院科研工作呈现蓬勃之势时,尤其要加快健全以服务需求和提升创新能力为导向的科技评价和科技服务体系的步伐。学院要及时启动校科研机构与岗位设置及考核与管理办法的修订工作,尽快出台教学科研工作量打通计算的具体实施方案,完善科研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为学术研究营造良好氛围。

  四是完善发展核心指标评价机制。当前学院已经有了教学基本状态评估、教师教学水平评估、学生工作状态评估、就业评估、党建评估、综治评估等多项评估,这些评估在各项工作推动过程中发挥很大的作用,但评价学院发展状态的核心指标、关键数值还不能数据化的直观反映,学院的事业成就、发展速度和综合实力的变化还不能量化的反映出来。今后我们要逐步完善更新评价理念,就是将学院现有各项评估科学划分为教育教学评估、科技创新评估、管理绩效评估、党建与思政工作评估等几大方面,通过信息化、数字化等手段,常态化的收集和统计发展数据,按照一定的权重进行细化赋分,最终量化成南工发展综合指数,供学院决策参考。这个评价理念非常好,也符合校情,大家非常赞同,下一步可以考虑落实到具体的部门来组织实施。

  五是完善党的建设制度机制。强卫同志在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上强调,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努力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是学院事业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要进一步强化各级党组织在事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一系列重要会议和领导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进一步巩固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切实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加强干部考核结果的使用,提高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探索建立干部退出机制,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真正实现干部“能上能下”,调动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想做事的有机会、能做事的有平台、干成事的有地位,营造干事谋业的良好氛围;要进一步强化责任,对学院党委、行政重点工作任务,责任到部门、责任到干部、责任到具体人员,确保一件一件抓落实;要进一步完善干部惩戒制度机制,加强干部监督管理,对未落实工作任务的干部要追责。同时,组织和人事部门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机构设置,科学配置干部职数和人员编制,克服机构臃肿、职能重叠、人浮于事的现象,提升管理效能。要激发和调动各个层面的积极性,首先院领导要带头。这实际就是讲到一个建立和完善有高校特色的领导者激励机制的问题。美国现代行为科学家伦西斯利克特在其《管理的新模式》一书中,阐述了著名的“支持关系理论”。即员工通过工作交往,亲身感受和体验领导者的支持和重视,从而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并激发起工作的主动性。我们很多好的思路,如果班子成员能够带头示范、带头推进、带头落实,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最近我们的人才引进工作,全体班子成员出动就取得较好的效果,这样的做法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发扬,并形成长效机制予以坚持。

  五、关于如何加强校园建设的问题

  学校是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培养人才的基地。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学校的校园建设是学校各项工作的基础和保障,是学校精神风貌的反映,是学校个性的体现,是育人的基础工程。早在“十一五”期间,学院就提出了建设数字化、生态型、花园式现代校园的目标,并为之持续投入和建设,现在已经初具规模,但与建设目标相比,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一是切实加强校园建设的规划。在现有建设的基础上,精心规划校园建设,按照规划分步建设、逐步完善非常重要。要及时落实完善校园建设规划的部门或者成立专门机构,立足实际,着眼未来,通盘考虑,调研论证调整现有校园建设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要在规划和政策许可的范围内,积极争取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科研需要,着力建设大气、开放的现代化校园。要切实加强校园环境建设规划,从学院的整体布局、建筑造型、色彩、视野和建筑的协调性以及校园绿化、硬件配置等方面入手,认真探索和研究,大胆借鉴别校的成功经验,宏观规划,微观设景,及时出台校园环境建设专项规划。要切实加强与高新区和南昌市的沟通与协调,确保规划的顺利获批,在规划制定出台后,严格照“规”办事,有序推进校园环境建设。

  二是切实加快校园建设的进度。要按照校园建设总体规划,坚持规划先行,高标准设计、高标准施工,在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切实加快艺术教学中心、工程实训中心、结构大厅、水工大厅、陶艺大厅等重要项目的建设进度,尤其是配套设施以及周边道路、管网、绿化景观建设等要及时跟进,争取项目早日投入使用。同时,要紧抓全省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战略的良好机遇,主动对接南昌市和高新区的发展规划,充分利用地铁口、临湖等得天独厚的优势,加快推进校园基本建设,切实改善教职工工作和居住环境。在前两天刚结束的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上,鹿省长提出,明年将启动昌九大道的建设,届时昌东将成为进出南昌的最重要门户,为便于教职工出行方便,学院可以考虑适时启动校园南大门的通行。

  三是进一步提升校园建设层次水平。环境塑造人,文化引导人。有人曾说:“格调高雅的校园环境是第二支教师队伍。”当前学院在搞好硬环境建设的同时,要特别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充分利用精美的雕塑、醒目的标语、优美的画廊、草坪花木等,精心培育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要按照“栽大树、建大楼、引大师”的思路,认真做好大树移栽工作,逐年增补主题植物园,提升校园绿化的层次和水平,努力创建一流的校园生态环境;切实做好六干渠清淤工程,加快推进六干渠“五化”工程的进度,树立精品意识,打造精品工程;切实加强水文化研究,增强水文化品牌的活力、实力和竞争力,赋予校园环境更多水文化的内涵,要在校园建设总体规划下,切实做好“说水石林”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做到校园环境建设和校园文化设计的艺术组合、自然搭配,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同志们,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两天的充分讨论,我们对学院下一阶段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和2014年的主要工作思路,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基本达成了共识,形成了比较统一的意见。应该说,学院的发展目标已经确立、发展思路已经明晰、美好蓝图已经绘就,下一步关键还是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推动工作的落实。因此我们是不是可以初步确定学院2014年的总体工作思路为: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中央重要会议以及省委十三届七次、八次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以“提升内涵、拓展外联、实干兴校、进位赶超”为目标,紧紧围绕“十六字方针”“三大工作主题”,进一步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学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同志们,按照议程,2014年度工作务虚会就要结束了,2013年也行将结束,我们即将迎来崭新的2014年,新的机遇大门正向我们敞开。在这新旧交替之际召开工作务虚会,虽然形式是务虚的,但研讨内容却是务实的,应该说达到了预期目的和效果,为进一步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应对挑战,推动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希望大家通过本次务虚会,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牢记使命抓机遇,凝心聚力谋发展,团结带领两万余名师生员工奋发有为,为早日建成水利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工程大学不懈奋斗。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