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八章 罗畸《蓬山志》考略

  ⊙真理

  宋代,国家藏书的事业极为兴盛,国家藏书之所统称为馆阁。宋代有关馆阁藏书的著作主要有5部:北宋有1部,即宋匪躬的《馆阁录》和罗畸的《蓬山志》;南宋有3部,即程俱的《麟台故事》、陈骙的《南宋馆阁录》、不撰人的《南宋馆阁续录》。南宋3部至今尚存,或有其辑佚本;北宋的2部却全部散佚。笔者近年从事文献整理工作,在群籍众书中搜罗爬梳,共辑录(蓬山志)佚文41条,近7000字,虽非全璧,但于研究北宋国家藏书事业不无裨益,于是加以整理考略,芹献读者。

  考略

  由于《蓬山志》已佚失,作者罗畸的生平少有人知,笔者从《福建通志》《八闽通志》《宋会要辑稿》《玉海》《梁溪先生文集》等书中爬资料,略略勾勒其生平:

  罗畸,字畴老,沙县(今属福建)人。著名哲学家罗从彦(1072—1235)的叔父。早年就读于太学,颇有声望,神宗熙宁九年(1076)进士(《闽书》卷一〇二)。初任福州司理参军,后忤上司,归于家乡,闭门读书十年。哲宗绍圣初年任滁州司法参军,有人对其大材小用甚是不平,对他说:“滁,山郡也。以公高才,此处非宜。”公曰:“此欧阳修之醉乡也,虽草木禽兽皆能出祥光,发妙音,庶子紫薇香泉,万触以为供给;琅琊幽谷白云,千顷以为职田,何谓贪假耶?”(祝穆《方舆胜览》卷四十七)绍圣二年(1095)三月二十四日,罗畸试博学宏词,作《高丽修贡表》《欹器铭》,获第二名(《玉海》卷;二〇一、二〇四),授华州教授,召为太学录(《宋会要辑稿》卷一万六百五十三)。徽宗崇宁三年(1104)前后为太常博士,由于在孔子冠冕定制方面的奏议被采纳,迁兵部郎中,后任秘书少监。秘书少监为负责馆阁之副长官,罗畸利用职务之便,广采博纳馆阁史料,于祟宁四年作《蓬山志》五卷。五年,辟雍(大学)成,为示庆贺,命词臣赋诗颂,罗畸颂获第一名,任朝奉郎。大观二年(1108)四月七日,以集贤殿修撰出知庐州,次年,知福州、处州。(《闽书》卷一〇二)

  罗畸与抗金名将李纲颇有交往。李纲(1083—1140),字伯纪,号梁溪居士,福建邵武人。宣和元年(1119)因上疏言事而被贬为南剑州沙县税务。沙县是罗畸的出生地,此时罗畸正在家乡,与李纲相交至深,李纲有许多诗是与罗畸酬唱的,如《罗畴老同游栖云院瞻礼新藏》《罗畴老所藏李伯时画马三首》《次韵畴老赠丹霞三篇并寄丹霞以代简书》《畴老修撰所藏华岳衡岳图》《同罗畴老邓季明燕凝翠阁泛碧斋》等近20首。李纲后因力主抗金,仕途多乖,宦游南北,屡升屡降,12年后,李纲又重到沙县,有《次沙阳留题寓轩》为证。诗云:“一纪重来一梦中,寓轩修竹自春风。”《留题凝翠阁二绝》也云:“重到沙阳十二春,新罹兵火为伤神。”沙县又称沙阳。从上述诗来看,李纲是宜和元年夏被贬为沙县税务的,在其《武夷行诗序》中云:“宜和改元之夏,予备员左史,寓直东省,梦游武夷山,未几谪官闽中,取道山下,果符所梦。”从宋首都开封到福建沙阳,路途万里,李纲经过数月跋涉,至次年春才到沙阳,所以才有“重到沙阳十二春”、“寓轩修竹自春风”之诗句。宣和二年春再加12年应为绍兴二年(1132),也就是说,李纲是绍兴二年春到沙阳的。此时,李纲参观了罗畸的故居,作《过罗畸老故居有感》二首:

  凤去梁摧忽十年,空余文翰世间传。

  池台春色仍依旧,几杖遗音犹隐然。

  把酒屡陪高阁醉,挥毫几和白云篇。

  追寻旧事如畴昔,泪湿幽花曲槛前。

  一别那知生死分,乱离重到德公门。

  雷张莲社旧同约,询惠沧州徒有言。

  江海凄凉人已远,园林萧瑟剑空存。

  我来痛恨匆匆去,宿草无因奠一樽。

  诗中云“凤去梁摧忽十年”,是说罗畸已逝世10年。那么从绍兴二年上溯10年,应为宣和四年(1122),因此我们可以推测出罗畸是宣和四年(1122)逝世的。

  除《蓬山志》外,罗畸还著有《文海》百余卷、《讲义》五卷、《道山集》三十卷、《秘阁秘录》四十卷、《洞霄录》十卷(《闽通志》卷一〇),但已全部散佚,仅《全宋诗》收录了3首残诗。《宋会要辑稿》节录了他的数篇奏疏。

  由于《蓬山志》早已佚失,后人望文生义,竟把该书认为是地方志类书籍,如清代沈瑜庆等编修的《福建通志》就将《蓬山志》划入“地理类”。今人对蓬山更为陌生,因此有必要加以辨析。在中国历史上确有关于蓬山这个地名的记载,《文献通考》卷三二一云:“蓬山,唐县,熙宁间废为镇,人营山。”罗畸的《蓬山志》中的蓬山,却是指藏书之地,其典故之来源,还要从道家始祖老子说起。蓬山是蓬莱山的简称,相传是道家的海上神山,而老子曾为周守藏史,可以说是中国有史记载的第一任图书馆馆长,所以,明代彭大翼《山堂肆考》卷五八是这样解释蓬山的:“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注云:老子为守藏史,复为柱下史,四方所记文书皆归之。又,蓬莱,海中神山,是为仙府幽径,秘录咸在焉。今学者称东观为蓬莱山,言其经籍之多也。”东观为汉代国家藏书室,因此宋代也将国家藏书之地称为蓬山。宋真宗诗“蓬山今日诠坟史”,指的就是馆阁。因此《蓬山志》是专门研究馆阁藏书的专著。

  《蓬山志》在宋元时期主要目录书籍如《直斋书录解题》《中兴馆阁书目》《玉海》《宋史·艺文志》《文献通考》等书均已著录。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云:“《蓬山志》五卷,秘书少监剑川罗畸踌老撰,凡十五门,祟宁四年序。”《玉海》云:“《蓬山志》五卷,祟宁四年秘书少监罗畸撰,编次馆阁故事、近事为十五门,上之。”可见该书是将馆阁故事、近事分为15个专题加以论述的专著,作于崇宁四年(1105)。但据我们下面所辑第34条佚文,有大观元年(1107)发生的事情的记载,比祟宁四年要晚2年,如果不是原书引录的错误,那么该书正式刊刻应在大观元年之后。笔者所辑《蓬山志》佚文,主要从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钩沉所得,共41条;另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卷四之一存1条,《锦绣万花谷》前集卷三三引1条,去其重复,共41条。时间上起宋太祖,下迄宋徽宗,涉及北宋大部分时期。下面即是所辑佚文,原书引文有标题的,这里也予以保留。

  辑存六月,命内供奉官蓝敏正赍御草书五卷藏秘阁,史馆修撰张佖直秘阁,朱昂率三馆之士登阁以观之,信神笔也。敏正仍言,上虽盛暑之中,笔札未尝释书,服勤乐善,前代帝王皆所不及。佖等相谓曰:“万乘之尊,尚勤如此,臣子当如何哉?”各瞻玩移时而退。(《宋朝事实类苑》卷二)淳化三年九月,太宗幸新修秘阁,帝登阁观览群书整齐,喜形于色,谓侍臣曰:“丧乱以来,经籍散失,周孔之教,将坠于地,朕即位之后,多方收拾,抄写购募,今方及数万卷,千古治乱之道,并在其中矣。”即召侍臣,赐坐命酒,仍召三馆学士预焉。日晚还宫,顾昭宣使王继恩曰:“亦可召傅潜、戴兴,令至阁下恣观书籍,给御酒,诸将饮宴。”潜等皆典禁兵,帝欲其知文儒之盛故也。(同上)直史馆陈靖言,吉州陆晔被疾狂躁,迭相论诉,不可治民,望置词馆,使以铅椠供职。真宗曰:“国家文馆,以待天下贤俊,岂养疾之所邪?陈靖妄有著述,当严戒之。”(同上卷三)武宁军节度使兼侍中夏竦、武胜军节度使同平章事程琳,荐尚书屯田员外郎张硕、秘书丞蔡抗、太子中舍李仲吕、节度掌书记李师锡等试馆职。仁宗曰:“馆职当用文学之士,名实相称者居之。近时所举,多浮薄之人,朕甚不取也。”于是硕等送审官院与记姓名而已。(同上卷五)

  “毕士安”咸平三年十月,诏选官校勘《三国志》《晋书》《唐书》。或有言两晋事多鄙恶,不可流行者。真宗以语宰相毕士安,曰:“恶以诫世,善以劝后,善恶之事,春秋备载。”帝然之,故命刊刻。(同上卷十六;又见《五朝名臣言行录》卷四之一《毕士安》)

  “赐宴观御书”淳化元年八月一日,李至召右仆射李昉、吏部尚书宋琪、左散骑常侍徐铉及翰林学士、诸曹侍郎、给事、谏议、舍人等,诣阁观御书画。帝知之,即召内晶裴愈就赐御筵,出书籍令纵观,尽醉而罢。二日,又诏权御史、中丞王化基,及三馆学士纵观,赐宴如前。(同上卷二十四)

  “御书扇赐馆阁学士”太宗每当暑月,御书团扇,赐馆阁学士。(同上)

  “具员”具员用小册子,可五六寸(盖置于怀袖也),每官位以黄纸褾隔之,一亲王,二中书,三枢密院,四使相节度使,五仆射尚书,六三司使,七翰林侍讲、侍渎、密直龙图阁学士,八中丞、丞郎、给舍、谏议、待制,九留后、观察、防御使。(同上,卷二十八)

  “藏书之府”淳化三年二月二十一日,李至等言曰:“王者藏书之府,自汉置未央宫,即骐驎天禄阁在其中,命刘向、扬雄典校,皆在禁中,谓之中书,即内库书也。”后汉藏之东观,亦在禁中,至桓帝时,始置秘书监,掌禁中图书秘记,谓之秘书。及魏分秘书为中书,而秘书监掌艺文图籍之事。后以秘书属少府,故王肃为秘书监,表论秘书不应属少府,曰:“魏之秘书,即汉之东观,因是表论不属少府,而兰台亦藏书。”故薛夏云:“兰台为外台,秘书为内阁。”“然则秘阁之书,藏之内于内阁矣。晋宋以还,皆有秘阁之号,皆晋武好览文艺,敕秘书徐广料秘阁四部三万余卷。宋谢灵运为秘书,监秘阁之遗逸。齐末兵火延秘阁,经籍遗散。梁江子一亦请秘阁观书。隋炀帝即位,写秘阁之书,分为三品,于观文殿东西廊贮之。然则秘阁之设,其来久矣。及唐开元五年,亦于乾元殿东廊写四库书,以充内库,命散骑常侍褚无量、秘书监马怀素总其事。至十三年,乃以集仙殿为集贤殿,因置贤书院。虽沿革不常,然秘阁之书,皆置之于内也。自天宝陵夷,文籍荡然,近及百年,斯道几废。国家承衰弊之末,开故理之源,三馆之书,搜求渐备,陛下复建秘阁以藏奇书。况睿藻宸翰盈积简,则其奥秘,非复与群司比,乞降明诏,命与三馆并列。至于高下之次,先后之称,亦乞著为定式。其秘书省既无书籍,元隶京百司,请一如旧制。”八月诏曰:“朕肇兴秘府,典掌群官,仍选名儒,人直于内。文艺大备,粲然可观,处中禁以宏开,非外司之为比。自今秘阁,宜次三馆,其秘书省,依旧属京百司。”(同上,卷三十一)

  淳化三年五月,诏增修秘阁,(先是,度崇文院之中堂为秘阁地,而层未立,书籍止扃偏庑厅内,至是始修之)八月阁成。(同上)景德四年五月,以其地迫隘,诏分内藏西库地广之。大中祥符八年四月,荣王俨宫火延烧,而阁后所广地,复为内库所有,建大墙以限之。其后以直舍狭隘,数请侵地,为内库主者所吝。乃诏以大庆殿东廊二十间给崇文院,复以地不方正,而格其诏。案其地即殿前都点检廨舍,太祖龙兴于此。国初为车辂库,今西京其所谓和銮门内有车辂库是也。故前诏称车府焉。(同上)

  景德四年五月,诏分内藏西库地广秘阁。大中祥符八年,荣王宫火延燔。诏置三馆于左右掖门外,以为崇文外院,乃以旧地归内帑。天圣九年十一月,复三馆于崇文院,其直舍未暇增广。至嘉祐四年,差官编校馆阁书,朝廷复以内帑屋十三间还崇文,自后书库直舍方具。(同上)

  元丰五年,改崇文院为秘书省,内帑复清其地。六年十二日,诏以前所得屋十三间归之。哲宗朝,又诏内帑复还秘书省,仍以朝服法物库给与之,以亢所取之数。本省尚虑他时复有侵紊,则有司复失其所守,奏乞定为水久制,有诏可之。(同上)

  淳化三年八月壬戌,秘阁成,太宗作赞赐之,宰臣李防等请刻石阁下。李至上表,引唐秘书省有薛极画鹤,郎馀令画风,贺知章草书,当时目为三绝。又引颜真卿请肃宗题放生碑额,近翰林学士承旨苏易简乞御飞白书玉堂,愿赐新额,以光秘府。戊辰诏中书枢密院近臣观新阁,又赐上樽酒,大官供膳。是日遣中使赍御飞白书“秘阁”二字以赐。李至、李昉相率诣正殿称谢,退就饮宴,三馆学士预焉。又赐御诗以美其事。李至上表,请以御赞刊石秘阁。帝以宰臣前已陈请,以重违至意,诏日:“近以延阁载新,万机多暇,聊书赞咏,以美成功。所纪徽猷,深虞漏略,出于乘兴,岂足多称?遽览封章,愿刊穹石,垂于不朽,良积厚颜。其赞序朕兼为亲书,并篆额以旌秘省。”九月五日奉田模勒石。十月遣中使李怀节以御草书干字文一卷付秘阁,李至请于御制秘阁赞碑阴勒石。帝谓近臣曰:“千字文盖粱武得钟繇书破碑千余字,俾周兴嗣以韵次之,词理固无可取,乘间偶书,且非垂世立教之文。《孝经》一卷,乃百行之本,朕尝亲为书之,勒诸碑阴可也。”因赐李至诏书谕旨。(同上)

  太平兴国三年,三馆新成,尽迁旧馆之书,分为两庑,置库藏之。裒合伪国文籍,参以旧书正副本,凡八万卷,皆以类相从,用雕木为架,以青绫帕幂之,简册之府,翕然一变矣。(同上)

  乾德元年,平荆南,诏有司尽收高氏图籍,以实三馆。(国初,三馆载籍数柜,计三千余卷)三年九月,命右拾遗孙逢吉往西川取伪蜀法物图籍印篆赴阙,得书三千余卷送三馆。开宝九年,平江南,命太子洗马吕龟祥就金陵籍其图书,得二万余卷,悉送史馆。(伪国皆聚典籍,惟吴蜀为多,而江左颇为精真,亦多修述)(同上)

  两浙钱俶归朝,遣使收其书籍,悉送馆阁。端拱元年五月,诏置秘阁,至是乃以史馆书万余卷以实其中。(同上)

  又诏史馆,尽取天文、占候、谶纬,方术等书五千一十二卷,悉藏阁上。(同上)

  景祐初元,诏群儒即书府尽启先帝所藏校定书目,翰林学士王尧臣、史馆检讨王洙、馆阁校勘欧阳修等,咸被其选,诗论撰次,其伪滥者删去之,遗缺者补辑之。摘其重复,刊其讹舛,集其书之总数,凡三万六百六十九卷。以类分门,为目成六十七卷。初,书府之制,废于五代。太平兴国之初,始建崇文院,合聚昭文、史馆、集贤之书,又起秘阁,则贮三馆真本书籍万余卷,逮兹著录,故赐名曰“崇文总目”。(崇文总目,东以三馆阁书籍并合著录)京师藏书之家,惟故相王溥为多,官尝借本传写。丁谓家书亦多收入秘府。三馆秘阁所藏之书,皆分经史子集四类,昭文馆三万八千二百九十一卷,史馆四万一千五百五十二千卷,集贤院四万二干五百五五十四卷,秘阁一万五千七百八十五卷……录为六卷以进,赐刁衍器币有差。然今所行者,止是淳化中所校,后虽复校,既已刻板,刊改殊少。(同上)

  淳化五年七月,诏选官分校《史记》,前汉、后汉书,既毕,遣内侍赍本就杭州镂板。咸平中,真宗谓宰相曰:“太宗崇尚文史,而二史版如闻当时校勘官未能精详,尚有谬误,当再加刊正。”乃命直史馆陈尧佐等覆校《史记》,景德元年正月校毕,并录差误文字五卷同进,诏赐帛有差。又命直秘阁刁衍等覆校前后《汉书》,凡修改三百四十九签正卷。集贤院四万二干五百五十四卷,其间杂伪国及籍没之书卷帙不等,仍多复本,岁久多蠹。秘阁一万五千七百八十五卷,皆黄本书,编帙严整,以备御进。(同上)

  大中祥符八年十二月,诏枢密使王钦若都大提举,抄写三馆秘阁书籍,翰林学士陈彭年副之,又令吏部铨选幕职州县官有文学者,先试判,择可者,又送学士院,试诗赋论,命赴三馆秘阁校勘:又令翰林学士晁迥、李维、王曾、钱惟演,知制诰盛度、陈知微于馆阁京朝宫中,各举服勤文学者一人,为覆校勘官。迥等遂以集贤校理宋绶、晏殊,直集贤院徐爽、麻温,直崇文院检讨冯元充选:凡校勘官校毕,送覆校勘官复校,既毕,送主判馆阁官点检校,复于两制择官一二人覆加点校。皆有程课,以考勤惰焉。(同上)

  天圣二年六月,诏校勘南北史、《隋书》,以直史馆张观、集贤校理王质、晁宗悫、李淑,秘阁校理陈诂,馆阁校勘彭乘,国子监直讲公孙觉校正。命知制诰宋绶,龙图阁待制刘晔提举。(同上)

  景祐元年四月,命直史馆宋祁、秘阁校理张环、张宗古覆校南北史。康定元年冬十月上之。闰六月,命翰林学士张观、知制诰李淑、宋郊编校三馆书,判馆阁盛度、章得象、石中立、李仲容覆校。(同上)

  景祐三年十一月,命太子中允集贤校理嵇颖、大理寺丞馆阁胡宿重校地理书。(同上)

  嘉祐二年,命崇文院检讨官掌禹锡,秘阁校理林亿、张洞,馆阁校勘苏颂,太子中舍陈检校正医书,枢密使韩琦提举。(同上)

  嘉祐四年,仁宗谓辅臣曰:“宋、齐、梁、陈、后周、北齐书,世罕有善本,未行之学官,可委编校官精加校勘。”八月,命编校书籍孟恂、丁宝臣、郑穆、赵彦若、钱藻、孙觉、曾巩编校宋、齐、粱、陈、后魏、北齐、后周七史。恂等言:“梁陈等书缺,独阁馆所藏,恐不足以定著,愿诏京师及州县藏书之家,使悉上之。”仁宗皇帝为下其事,至七年冬,稍稍始集,然后校正讹谬,遂为完书,刊本行之。(同上)

  嘉祐六年四月,以大理寺丞郭固编校秘阁所藏兵书。先是,三馆秘阁置官编校书籍,而兵书与天文为秘书,独不预。大臣有言固晓知兵法,仍命就秘阁编校,抄成黄本一百七十二册。固初以选换六宅副使,治平四年六月,以编事毕,还内藏库副使,路分都监。(同上)

  哲宗时,臣僚言:“窃见高丽献到书,内有《黄帝针经》九卷,据《素问序》称,《汉书·艺文志》《黄帝内经》十八篇。《素问》与此书各九卷,仍合本数。此书久经兵火,亡失几尽,偶存于东夷,今此来献,篇帙具存,不可不宣布海内,使学者诵习。伏望朝廷详酌,下尚书工部,雕刻印版,送国子监依例摹印施行,所贵济众之功,溥及天下。”有旨,令秘书省选通晓医书官三两员校对,及令本省详定讫,依所申施行。(同上)

  旧制,每日校对书籍功册背面二十一纸,三馆都监于每月终,具逐员功课闻奏。自嘉祐中置编校,此制遂废。元祐六年,复著为令。又案六典考之,考上之职二十七最,十曰雠校精审。明于刊定,为校正之最,乞以月终所奏,降付考功。诏依绍圣三年四月尚书省勘会馆职,每口校对书籍,已有条制,立定功课,即不须逐旋闻奏。其考功自来别无行遗,显属繁冗,奉圣旨,元祐六年指挥更不施行。(同上)

  淳化元年二月,诏自今游宴,宣召直馆,其集贤秘阁校理,并令预会。初,李宗谔举进士,献文自荐,诏相府试诗颂各一篇,迁秘书郎集贤校理之职。自兴国后,罕有任者。会帝宴近臣于后苑,三馆学士悉预,宗谔以任校理,阁门吏拒之。翌日献诗述其事,故有是诏。又请令京官乘马人禁门,并为故事。(集贤有修撰、校理之职,名数虽异,而职务略同。阁门拒校理不得预宴,盖吏失之也)祖宗时,每时序游幸,或雨雪休应,皆赐宴于崇文院。祥符、天禧之际,宸章睿藻,宣示臣下,自宰执至贴职,皆得赓载。仁宗善飞白书,每赐臣下,馆阁预焉。上巳,重阳,馆阁赐宴于瑞圣园。(同上)

  天圣中,仁宗幸后苑赏花,宴辅臣宗室,从官及三馆京官以上,并预。先是,得唐明皇山水字石于长安,置于清辉殿。是日,命从臣观毕,应制赋诗,仁宗亲第其能否。(同上)

  庆历七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群玉殿曲宴,三馆预焉。其礼数悉如召近臣观书之会。(同上)

  皇祐二年,赐太宗九弦琴潜、御制明堂乐曲、三朝训鉴图、三圣宝字、御篆明堂字、御飞白书明堂之门字,遍逮馆职。赏花钓鱼,馆阁学士悉预宴赋诗。宝元后,西方用师,遂罢。(同上)

  嘉祐七年三月,复讲之后,虽罢宴,岁命中使,赐牡丹法酒于阁下。秘省所藏书画,岁一暴之,自五月一日始,至八月罢。是月,召尚书、侍郎、学士、待制、御史中丞、开封府尹、殿中监、大司成两省官暨官职,宴于阁下,陈图书古器纵览之,题名于榜而去。凡酒醴膳羞之事,有司共之,仍赐钱百缗,以佐其费。大观元年八月,请于朝,又增赐四百缗。宴日,仍遣中使以御酒、化成殿果子赐在省官,是为盛集,前此未有。(同上)

  咸平二年,以杨微之、夏侯峤、吕文仲为侍读学士,邢昺为侍讲学士。按故事,唐开元中置侍讲,其后有翰林侍讲学士。五代以来,四方多事,时君右武,不暇向学,故此职久废。太宗崇尚儒术,听政之暇,观书为乐,殆至宵分,手不释卷。由是命文仲为翰林侍渎,寓直禁中,以备顾问,然名秩为崇。帝聪明稽古,奉承先志,首置此职,择耆儒旧德,以充其选,班秩次翰林学士,禄赐如之。设直庐于秘阁,侍读更直侍讲,长向日给尚食珍膳,夜则迭宿。令监馆阁中使刘崇超日具当宿官名,于内东门进入,自是多召对询访,或至中夕焉。(同上)康定元年四月,宋绶任礼部尚书、知枢密院同提举,编修会要,辟置官属,寓居于崇文院,迄今因之,著为故事。(同上)

  “降青词”降青词,每进天庆、天棋、先天、降圣、三元节,及皇帝本命,各预先一月降人,马递兖州会真宫、太极宫、景灵宫,亳州明道宫、太清宫,庆成军太宁宫,西京上清宫,嵩山崇福宫,升州茅山,凤翔府太平宫,中岳天封宫,泗州延福观,杭州天柱山大涤洞霄宫、五岳真君观内中延真殿、天符观会庆殿、天安殿、滋福殿、玉清昭应宫、景录会灵观、祥源观、上清宫、金明池水殿等。非时建道场,即当直日草词,或急速者,学士未人,亦就宅草。自大中祥符,每立春、立秋醮真君观,惟有东西南北中四岳,而南岳真君独缺其礼。惟演天禧二年再人翰林,当草七月词,见缺此岳,乃人札子奏乞检会,事下礼仪院。所司以从初漏缺,惧罪,久而不奏。及立春将近,惟演再上言,以南岳缺醮,盖有司之误,然屡经大宥,乞免有司之罪,但依例添人。御批依奏,遂报中书门下行下,自此五岳皆备矣。(同上)

  “北朝官”北朝书诏,白纸写,用御宝印,浑金镀锁钥,请御宝印封并红丝条,锦重黄幞白面签云:“书致于弟大契丹皇帝阙下,兄大宋皇帝封。”国母即云:“婶大契丹皇太后。”签云:“谨致书”,下云“谨封”。再用红罗襆封毕,用诏纸封带,复用御宝印。大中祥符正月,契丹太后丧,吊慰书,用黄罗褛。乾兴元年二月,告哀,亦用黄罗襆。当年十月,与契丹皇后生辰书,却用红罗褛。(同上)

  “外国书”外国书白诏纸写,亦用御宝印,间金镀匣子盛,锦托裹,间金锁钥封。一同前锦裹,用黄绢模封,面签云:“敕某国王或某王。”(同上)

  “亲王公主封国”淳化五年九月,真皇封寿王诏,寿国升为大国,在晋国之下,诸国之上。景德二年二月二十二日奉圣旨,寿、梁、赵、宋四国,今后更不得封。大中祥符六年正月十九日降制,卫国长公主特进封徐国长公主,楚国长公主报慈正觉大师特进封邠国长公主,越国长公主特进封宿国长公主,所有徐、邠、宿三国,特升为大国,在卫、楚、越国之上。(同上)

  “秘阁画”太宗皇帝淳化元年八月,内出古画墨迹百一十四轴,藏之阁上。有唐太宗、明皇,晋王羲之、献之、庾亮,梁萧子云、唐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怀素、怀仁墨迹。顾恺之画摩诘像,韩干马,薛稷鹤,戴松牛,及近代东丹王李赞华千鹿,西蜀黄筌白免,亦一时之妙也。今怀仁墨迹、维摩诘画、韩马、薛鹤,皆不存,考之积年书籍,亦不复载。大中祥符八年,荣王宫火,延燔秘阁,然则书画,岂有亡逸耶?秘书省请以秘阁所藏墨迹,未以太宗朝摹刻者,刊于中,有旨从之。至建中靖国元年四月二十三日,内出缗钱十五万,趣其工,以八月旦日毕,厘为十卷,上之。东丹王名突欲,阿宝机之长子也。唐同光中,从其父攻渤海扶余城,下之,改为东丹国,以突欲为东丹王。保机死,其母立其次子,突欲自以失位,日,畏迫逐,归中国,唐明皇赐姓李氏,名赞华,出镇滑州,赞华尤工画,归朝载书数干卷自随,亦能为五言诗。其子兀欲亦善丹青。千角鹿出虏中,观其所画,诚妙笔也。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图,卷首题梁令赞姓名,而以箕宿为风星,盖避明皇讳也。此虽不知画者为谁,要是唐人妙笔耳。然经星惟有十二宿,初疑亡去其余,徐观其用笔次第,所画盖至是而止耳。昔吴道子画壁,下笔未尽处,后之人终莫能继,岂妙于艺者,常啬其巧,而不欲尽耶?传古龙用笔简劲,虽巧缮败裂,而神气动活,曾不少亏。牧羊图品格洒落,皆妙作也。比于下库故画中得之,因加整治,藏之阁上。牧羊图乃曾氏子以罪籍没,然验其印记,盖太平兴国初禁中所蓄画也,不知外人何自得之。(千角鹿、二十八宿真形图、传古龙牧羊图,崇宁四年八月有旨取人内,留之)(同上,卷五十;又见《锦绣万花谷》前集卷三十三)。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