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社交礼仪概述

  社交,是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往来活动。掌握社交礼仪的基本职能与原则等,是利用好社交礼仪的重要所在。

  社交礼仪的基本职能

  所谓社交礼仪,是指人们在与他人社会交往过程中,外在表现的行为规则和形式的总和。这种行为规则和形式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在风俗习惯基础上形成的人们共同遵守的品行、程序方式和体现的修养风度等。

  社交礼仪的基本职能主要有如下方面:

  (1)塑造形象

  其中包括塑造个人形象和组织形象两个方面。

  (2)沟通信息

  它包括三种类型:一是言语礼仪,二是饰物礼仪,三是行为表情礼仪。其中,一个信息的传递=7%词语+38%语音+55%表情。

  (3)联络感情

  其中最重要的情感特征是真诚。以真诚的心换取他人之心,以真诚的行为对待他人,以真诚的语言愉悦他人。在社交场合,真诚是金,只有拥有一颗真诚之心,方能收获温暖。

  (4)增进友谊

  社交礼仪是人际关系和谐发展的调节器,是赢得尊重,增进友谊的法宝。

  社交礼仪的原则

  社交礼仪体现出尊重与文明,它要求言行文雅,态度恭敬,平等待人,表里一致。其主要原则大致有如下方面:

  (1)尊重的原则

  尊重是礼仪的情感基础。只有尊重才能使双方融洽地相处、交流。有道是:

  “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可以说,尊重是体现礼仪最直接的表现,也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项最重要原则。

  (2)真诚的原则

  真诚是对人对事的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是待人真心真意的友善表现。真诚和

  尊重首先表现为对人不说谎、不虚伪、不欺骗、不侮辱。所谓“骗人一次,终身无友”,其表现为对他人的正确认识、相信他人、尊重他人;所谓心底无私天地宽,真诚的奉献,才有丰硕的收获;只有真诚尊重方能使双方心心相印,友谊地久天长。

  (3)平等适度原则

  平等在交往中,表现为不骄狂,不我行我素,不自以为是,不厚此薄彼;也不傲视一切,目中无人;更不以貌取人,或以职业、地位、权势压人;

  而是应该处处时时平等谦虚待人,惟有如此,才能结交更多的朋友。适度的原则是交往中把握分寸,根据具体情况、具体情境而使用相应的礼仪。如在与人交往时,既要彬彬有礼,又不能低三下四;既要热情大方,又不能轻浮谄谀;要自尊不要自负;要坦诚但不能粗鲁;要信人而不要轻信;要活泼但不能放纵。

  (4)自信自律原则

  自信是社交场合的一份很可贵的心理素质。一个充满信心的人,才能在交往中不卑不亢、落落大方,遇到磨难不气馁,遇到侮辱敢于挺身反击,遇强者不自惭,遇弱者则会伸出援助之手。

  (5)信用原则

  言而有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孔子说:“民无信不立,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在社交场合,尤其要讲究:一是要守时,与人约定时间的约会、会见、会谈、会议等,绝不应拖延迟到;二是要守约,即与人签订的协议、约定和口头答应的事,要说到做到,即所谓的“言必信,行必果”。故在社交场合,如没有十分的把握就不要轻易许诺他人,许诺做不到,反落了个不守信的恶名,从此会永远失信于人。

  (6)宽容原则

  宽容是一种较高的境界,一种高贵的品质,也是一种非凡的气度。宽即宽待,容即相容。在中国传统礼仪和文化中,历来十分重视和提倡宽容的道德原则,并将这一原则视为人生处世的基本美德。无数实践也证实,善解人意、体谅别人,较好地遵循宽容原则,于人于己都有很大的益处。

  社交礼仪的类型

  社交礼仪的类型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多样的。从不同的角度,也有不同的划分。一般来说,可简单地从以下两个方面划分。

  (1)按涉及范围

  可分为国内礼仪和涉外礼仪两大类,着重于礼仪服务的对象的内外区别,前者指本国范围内通行的一些礼仪规范和区域特征,后者指参与外事活动应遵循的礼仪规范。

  (2)按主体应酬的工作对象分

  可分为内务礼仪、公务礼仪、商务礼仪、个人社交礼仪。内务礼仪指在家庭中,亲朋好友之间应酬交往时应遵循的礼仪规范,包括家人间的问候、祝贺、庆贺、赠礼、宴请等。公务礼仪指在公务活动中应遵循的礼仪规范,包括公务行文礼仪、公务迎来送往的礼仪、公务会谈的礼仪、公务宴请招待的礼仪。商务礼仪指在商务部门工作应酬中应遵循的礼仪规范,如商务接待、商务谈判、商务庆典等礼仪。个人礼仪指个人参加社交活动时应遵循的礼仪规范,包括一些基本的礼节,如握手、介绍、交谈、馈赠等。

  社交礼仪的表现形式

  社交礼仪的表现形式具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类

  礼仪可分为语音类、口语类和书面类三种礼仪形式。

  (1)语音类

  是通过不同的语音来表示礼仪的意思,即通过声音的高低、音色、语速、声调

  等来暗示不同的意义。首先,声音表达要让人感到真实、朴实、自然:其次,音量要控制得当,需轻柔时勿高昂,需低沉时勿喧哗;再次,音调要注意抑扬顿挫、和谐有致。

  (2)口头类

  通过口头语言的方式表达的各种礼仪,即以谈话的方式表示礼节。表达要注意时间原则、地点原则、对象原则。

  (3)书面类

  是通过书面语的方式表达的礼仪,常用于非面对面人际交往时所运用。通过感谢信、贺电、函电、唁电、请柬、祝辞等书信形式来传情达意。它具有两大特点:一是礼节性;二是规范性。

  (2)身体语言类

  身体语言可分为表情语言和动作语言。

  (1)表情语言类

  是指通过人的脸部各种各样的表情来传递的礼仪。人的脸部是人世间最丰富多情的一道风景线,包括眼、眉、嘴、鼻、颜面肌肉的各种变化以及整个头部的姿势等。例如人的眼睛是人的表情语言中语汇最丰富的,“眼语”像灵魂的一面镜子,通过其可以观察到对方的喜怒哀乐等心理活动。所谓深沉的注视表示崇敬,横眉冷眼指仇敌,眉来眼去指情人暗送秋波,又如嘴和眼一样都有传情达意的作用。在社交活动中,谈话时尽量少努嘴和撇嘴,因为这样的动作容易流露出不屑的意味,而显得不够有涵养。站立、静坐或握手时,嘴可以微闭,不要露出牙齿,如能保持微笑状就更完美了。

  (2)动作语言类

  通过人的各种身体的动作传达礼仪。人的身体动作非常多,有手语、肩语、腿语、腰语、足语等。其中手语是语义中最丰富的动作语言,如用大拇指表示赞扬、了不起;伸出小拇指表示鄙视;向上同时伸出中指和食指组成英文字母“V”,表示胜利;用拇指和食指圈成“O”形其他三指向上伸出表示“OK”“好”的意思。又如轻抚可以表达对人的关爱,一般是轻拍对方肩膀或手背,但是就我国的传统习惯,应该注意轻抚一般是长辈对晚辈的行为,尤其是在异性之间,同龄且关系并不亲近的男女同事、生意伙伴间要慎重以轻抚的肢体语言表达关切之情。

  (3)饰物语言类

  饰物语言类是指通过服装、饰物等语言符号表达一定的思想和情感意义的礼仪行为。一种是由服装、饰物、化妆美容等代表的礼仪,-种是通过各种物品代表的礼仪。

  饰物类语言有其特殊的意义。首先,服饰和物品昭示着社会风尚;其次,服饰和物品是一种情感的象征;再次,服饰和物品是一种美的演绎。

  (4)酒宴类

  通过设宴吃饭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和欢迎的一种礼节。古今中外,以酒宴款待亲朋好友已成为惯例。一则可通过美味佳肴表达对朋友亲人的深情厚意;二则也可通过宴席上种种礼仪行为表示对客人的尊敬礼貌,以求此后发展互相友好的关系。

  社交“十不要。”

  社交“十不要”是社交礼仪中应该注意的重要问题之一,其具体来说,可包括以下方面:

  不要到忙于事业的人家去串门。即便有事必须去,也应在办妥后及早告退;

  也不要失约或做不速之客。

  不要为办事才给人送礼。礼品与关系亲疏应成正比,但无论如何,礼品应讲究实惠,切不可送人“降级”“处理”之类的东西。

  不要故意引人注目,喧宾夺主;也不要畏畏缩缩,自卑自贱。

  不要对别人的事过分好奇,再三打听,刨根问底,更不要去触犯别人的忌讳。

  不要搬弄是非,传播流言蜚语。

  不能要求旁人都合自己的脾气,需知你的脾气也并不合每一个人,应学会宽容。

  不要服饰不整,肮脏,身上有难闻的气味。反之,服饰过于华丽、轻佻也会惹得旁人不快。

  不要毫不掩饰地咳嗽、打嗝、吐痰等,也不要当众修饰自己的容貌。

  不要长幼无序,礼节应有度。

  不要不辞而别,离开时,应向主人告辞,表示谢意。

  社交中的“黄金法则。”

  (1)对朋友的态度要永远谦恭,要常常微笑着同别人交谈,交往。

  (2)对周围的人要时时保持友好相处的关系,寻找机会多为别人做些什么。例如,你的邻居病了,你能想到为他做一碗可口的汤,别人对你就会经久难忘。

  (3)当别人给你介绍朋友时,你应集中精力去记住对方的名字。在以后的交往中。你一见面就能叫出他的名字,对方就会觉得这个人很热情,很有心。

  (4)要学会容忍,克服任性,要尽力理解别人,遇事要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做到这一点,就能让朋友感到亲切、可信、安全。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