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4章 奠 基 篇(3)

  10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吴起镇召开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秦邦宪、王稼祥和陕甘支队各纵队负责人。

  张闻天在会议上的发言中指出:长途行军中间所决定的任务已经最后完成。“一个历史时期已经完结,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开始了。”张培森主编:《张闻天年谱》上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年8月第1版,第270页。

  毛泽东在作会议结论时指出:结束一年长途行军,开始了新的有后方的运动战,提高战斗力,扩大红军,解决物质问题,是目前部队的中心工作。要加强白区、白军工作和游击工作的配合。要尊重地方群众的意见,不要自高自大地压制他们。动员群众主要依靠地方工作,不依靠他们没有办法。③《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第482页。

  这次会议批准了9月27日在甘肃通渭县榜罗镇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所确定的,将中共中央和红军的落脚点放在陕北的决议,宣告了中央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会议还提出,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共产党要将保卫苏区的斗争变为直接的民族革命斗争,把反帝与土地革命联系起来,因此要加强白区、白军的工作。力平、方铭主编:《周恩来年谱(1898―1949)》修订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2月第1版,第299页。

  会后,中共中央派遣陕甘支队白区工作部部长贾拓夫为先遣人员,寻找陕北红军主力及其负责人,李维汉同行。在此前后,毛泽东还在吴起镇会见了红十五军团前来联系的同志,并写信给红十五军团军团长徐海东、政治委员程子华,感谢在陕北坚持战斗的红十五军团的同志,并向全军团同志表示慰问。③。

  三天之后,也就是10月25日,中央红军团以上干部会议在吴起镇召开。毛泽东在会上作报告指出:(一)胜利地到达目的地,一年来的奋斗能得如此成绩,并获得粉碎新的“围剿”的各项条件,是由于党的领导正确。(二)目前革命形势已到拂晓。(三)当前的任务是:进行军事、政治教育;争取群众,扩大红军;改善生活,充实被服。②③《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第482、483、483页。

  10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吴起镇召开会议,讨论部队工作、行动方针及常委分工问题。出席会议的有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秦邦宪和王稼祥、彭德怀、李富春。毛泽东就部队工作问题发言说:部队减员,队伍虽小,但它是将来发展的基础。现在环境改变,二万里完结,将来再不会有二万里,应向干部解释发展前途。关于目前行动方针,毛泽东发言说,目前主要作战方向是南边,要先将董英斌两个师消灭,(红)二十五、二十六军在甘泉、富县集中配合作战,如能再对杨虎城、孙蔚如由南域开渭水的一路继续给予打击,能打两个胜仗,即可打破“围剿”,②要在严冬之前粉碎敌人“围剿”。③。

  会议确定了常委分工:毛泽东负责军事工作,秦邦宪负责苏维埃工作,周恩来负责中央组织局和后方军事工作。

  10月29日,陕甘支队发布《告红二十五、二十六军全体指战员书》,指出:陕甘支队经过二万余里的长征,与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六军会合,是中国苏维埃运动的一个伟大胜利,是西北革命运动大开展的号炮,它将为开展西北苏维埃运动大局面、赤化全中国打下坚固的基础。

  10月30日,中共中央率中央红军离开吴起镇,沿洛河川南下。经金鼎、石畔(均属今志丹县)等地,于11月2日到达陕甘边苏维埃政府所在地下寺湾(今属甘泉县)。在抵达下寺湾的当天,毛泽东和彭德怀致电林彪、聂荣臻、彭雪枫、李富春、叶剑英并转杨尚昆,指出:“沿途群众热烈欢迎,须准备回答的口号,并注意与红十五军团见面时应说的;要打草鞋,洗衣,洗澡,补充粮食,力求部队清洁、整齐、有礼节。《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第484页。

  11月3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下寺湾召开常委会议,听取中共陕甘晋省委副书记郭洪涛和西北军委主席聂洪钧关于陕北苏区根据地和红军的历史及现状的汇报。出席会议的有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秦邦宪、王稼祥、刘少奇、何克全、林伯渠、彭德怀、李维汉和李德。会后,中央政治局同志出席了下寺湾群众欢迎大会。毛泽东和彭德怀在大会上发表了讲话。

  当天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下寺湾召开,讨论中央对外名义和组织分工等问题。会议决定,对外使用中共西北中央局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的名义。会议决定成立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毛泽东为主席,周恩来、彭德怀为副主席,军委其他委员有王稼祥、林彪、程子华、徐海东、聂洪钧、郭洪涛。

  同一天,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决定恢复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番号,彭德怀为司令员,毛泽东为政治委员,参谋长叶剑英,政治部主任王稼祥。红一方面军下辖第一军团,军团长林彪,政治委员聂荣臻;第十五军团,军团长徐海东,政治委员程子华。

  同一天,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以主席毛泽东,副主席项英、张国焘的名义发出布告,决定成立苏维埃中央政府驻西北办事处,秦邦宪任主席,林伯渠任财政部部长,邓发任粮食部部长,王观澜任土地部部长,崔田民任国民经济部部长,徐特立任教育部部长,蔡树藩任司法内务部部长,邓振询任劳动部部长,罗梓铭任工农检查局局长。

  根据当天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决定,中央分两路行动: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率领部队南下与红十五军团会合,粉碎敌人“围剿”;张闻天、秦邦宪、刘少奇、王稼祥、何克全率中共中央机关北上进驻瓦窑堡(今属子长县)。

  “奠 基 礼”。

  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长征到达西北苏区,使西北苏区成为中国革命新的落脚点。但是,要真正能在西北苏区站住脚跟,实现中共中央把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战略目标,就必须打破国民党军队对西北苏区的第三次“围剿”。

  中央红军长征到达西北苏区,引起了蒋介石的恐慌,遂调整“围剿”部署,妄图乘我立足未稳,发动进攻。东北军第五十七军董英斌部的第一?九师、一一一师、一?六师、一?八师四个师,由甘肃庆阳、合水沿葫芦河向富县推进,以构成沿葫芦河形成的东西封锁线;第六十七军王以哲部的第一一七师,沿洛川、富县大道北上,接应第五十七军东进,并救援甘泉、延安之部,妄图打通洛川、富县与甘泉、延安之间的联系,构成沿洛河及其支流劳山河而形成的南北封锁线。从而以这两道封锁线为基点,将红军聚歼在洛河以西、葫芦河以北地区。

  10月28日,董英斌所部开始向东推进。11月1日占领陕甘交界处的太白镇,并在原地开始构筑工事。第六十七军的一一七师11月6日进驻富县县城后,按兵不动。

  11月4日,毛泽东和彭德怀率红一军团离开下寺湾,并于第二天到达象鼻子湾村。在象鼻子湾村,毛泽东向随行部队发表讲话说:从江西瑞金算起,我们走了一年多时间。我们每人开动两只脚,走了两万五千里。这是从来未有过的长征。我们红军的人数比以前是少了一些,但是留下来的是中国革命的精华,都是经过严峻锻炼与考验的。留下来的同志不仅要以一当十,而且要以一当百、当千。今后,我们要和陕北红军、陕北人民团结一致,要作团结的模范,共同完成中国革命的伟大使命,开创中国革命新局面。②③《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第485、488、488页。

  11月7日,毛泽东和彭德怀前往道镇红十五军团军团部,会见了十五军团军团长徐海东,政治委员程子华和政治部副主任郭述申,共同商定直罗镇战役计划。至此,红一军团和红十五军团胜利会师。此后,毛泽东在富县东村主持召开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会议,并作关于战略方针的报告,指出大量消灭敌人、猛烈扩大苏区和扩大红军是三位一体的任务,战略方针是攻势防御;建议将红军主力集中南线,出中部(今黄陵县)、洛川,切断西安至肤施(今延安)的交通,相机夺取中部县城,争取攻占甘泉、肤施。②会议通过了毛泽东的报告,要求两个军团分别付诸实施。

  第二天,毛泽东和彭德怀率领红一方面军司令部到达张村驿以西的川口子村。在川口子村,毛泽东、彭德怀致电林彪、聂荣臻,指示说,国民党军东北军第一?九师明日有到直罗镇的可能,我军应准备后日作战。③。

  就在这一天,东北军第五十七军以一?八师守备合水至太白镇一线,其余部队全力东进。当天下午,其先头部队第一?九师在师长牛元峰的率领下,进至直罗镇西的黑水寺、安家川一带。第五十七军军部及其余两个师则进至黑水寺以西的张家湾一带。

  11月20日,牛元峰率一?九师进占直罗镇。直罗镇位于葫芦河南岸,北临葫芦河,并接柏山;南为高山,并有川子河川道可通槐树庄和上畛子。全镇不足一百户人家。镇子以东有一处古寨,寨墙基本完好,易于固守。

  当天晚上,红一方面军将直罗镇包围。

  11月21日拂晓,红一方面军向直罗镇发起进攻。红一军团由北向南,红十五军团由南向北,向直罗镇发起猛攻。战至下午2时,歼其大部。牛元峰带领残部退守直罗镇以东的寨子山。

  董英斌和王以哲听到第一?九师被围的消息,急令第五十七军的一一一师、一?六师向东推进,令第六十七军的一一七师向西推进,企图解第一?九师之围。

  面对敌情的变化,红一方面军遂以少部兵力围困寨子山第一?九师残部,并阻击向西推进的第一一七师,主力部队则沿葫芦河川道西进,迎击第五十七军的两个师。东北军部队惧怕被歼,遂向太白镇方向退却。我军乘胜追击,在张家湾歼灭第一?六师的六一七团。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汉武大帝
7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8大唐空华记
9红墙档案(二)
10红墙档案(三)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

  • 目击天安门-(二)

    作者:韩泰伦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选择了中国政治变迁的聚焦点--天安门这一独特的视角,完整系统地记述了天安门历经的沧桑巨变,挖掘出中国100多年,特别是建国50年来天安门地区发生的政治事件的内幕秘闻,是一部中国的近现代史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