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一节 书生之勇胜三军

  关键时刻担当重任

有个著名而简单的公式是:才能+机遇=成功。积累才能,提高综合素质无疑是成功的基础。而具备才能的人,则还应该学会善于捕捉、把握乃至创造机遇,只会空叹怀才不遇是与成功无缘的。蔺相如就是这样一个善于把握机遇的人。

战国后期,群雄争霸,赵国脱颖而出,成为仅次于秦的强国。为了控制对方,秦赵之间勾心争斗之事不断。

公元前283年,赵惠文王得到一块宝玉,史称“和氏璧”,秦国又打上了这块宝玉的主意。

据《韩非子·和氏璧》记载说,从前有个楚国人,名叫卞和,在荆山(今湖北省南漳县西)得到了一块玉矿石,献给楚厉王,厉王命令玉工检验,玉工说是石头,楚厉王认为卞和欺骗他,对他处以酷刑,砍掉了他的左脚。楚厉王死后,楚武王继位,卞和又去献璧,武王令玉工鉴定,玉工又说是一块石头,武王又砍掉了他的右脚。武王死,楚文王继位,卞和不敢再献,手捧着玉矿石在“荆山”脚下痛哭了整整三天三夜,眼泪淌尽了,流出了鲜血。

赵惠文王听到这个消息,派人去询问他痛哭的缘故,“天下被砍掉脚的人很多啊!你为什么哭得这么悲伤呢?”卞和回答:“我不是因为被砍掉脚悲伤。我悲伤的是:明明是块珍奇的玉,却说它是石头;明明是忠实的人,偏说他是骗子。”赵惠文王闻言,命人将矿石拿到赵国,把玉矿石交给玉工雕凿,果然是一块玉璧,这块璧就称为“和氏璧”。

秦昭襄王得知赵惠文王得到宝玉后,想出一个歪点子,他差使者送信给赵王。信里说,秦国愿意用十五座城做代价,交换赵国的美玉。

赵王看过信,自己拿不定主意,把廉颇和另外许多大臣召来商量对策。如果把和氏璧送给秦国,恐怕秦国不会真用十五座城来交换,赵国就白白地受了欺骗;如果不送给秦国,当时的情况是赵弱秦强,又怕秦国出兵来攻打。

正在大家左右为难之际,宦官头目缪贤凑到文王跟前,细声细气地说:“我家里有个门客,叫蔺相如,为人足智多谋,或许他能为大王解决这个难题。”赵惠文王不屑地说:“你家里的一个小小食客,难道能比我的文武大臣更有智谋?”

缪贤说:“奴才也不是平白无故信任他的,他曾帮奴才度过了一次大难关。”

“你说来听听。”

“有一次,我因为得罪了大王,不敢在本国呆下去了,打算偷偷地逃到燕国去。这件事给蔺相如知道了,他就劝我不要去,还问我:‘你是怎么认识燕王的?我告诉他说:‘我曾经跟随着大王在赵国的边境上会见过燕王。当时燕王曾经私下握住我的手,表示愿意和我交个朋友。因此,我决定到燕国去投靠燕王。’蔺相如说:‘当时赵国强大,燕国弱小,你又是赵王得宠的臣子,所以燕王才愿意和你交朋友。现在你是得罪了赵王逃到燕国去的,燕国本来就怕赵国,我看燕王决不敢收留你,说不定还会把你捆绑起来送还赵国。到那个时候,你的性命就难保了。你不如脱掉衣服,赤身伏在斧子上面,到大王的面前请求处罚,这样才能得到大王的宽恕。’我听了他的话;照着做了,承大王的恩典,果然宽恕了我。”

赵惠文王说:“照你说来,蔺相如是个很有智慧的人。那就叫过来让我见见吧。”

蔺相如出身于赵国一个平民家庭,自幼博学精明,做事果敢,但没有人引荐,求仕无门,见缪贤得宠,便寄居在他那里,做了门客,指望有朝一日得见赵王,受到重用。现在,机会终于来了。

见到赵惠文王,蔺相如说:“秦国说要拿十五城换和氏璧,这个价码是不低的。如果赵国不答应,那么错在赵国。大王如果把和氏璧派人送去了秦不交出城来,那么错就在秦国了。我愿持璧前往,如果秦国交了城,我就把和氏璧留在秦国;如果其中有诈,也请大王放心,我一定要把和氏璧完好地带回赵国。”

赵惠文王虽然不是很放心,但也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只得派蔺相如前往秦国。

肩负重任的蔺相如携带和氏璧来到秦国。

秦王在章台接见他。蔺相如双手捧宝璧,把它献给秦王。秦王接过璧,左看右看,非常高兴,又依次递给妃嫔、文武大臣和侍从们欣赏。大臣们一起欢呼“万岁”,向秦王表示庆贺。

蔺相如被冷落在堂下,等了多时,也不见秦王提起交割城池的事,知道秦王要想霸占这块和氏璧。便向前对秦王说:“璧上有点瑕疵,让我指给大王看看。”秦王就把璧还给蔺相如。蔺相如接过玉璧,后退几步,靠着宫中的大柱子,“怒发冲冠”,对秦王说:“大王想要得到这块璧,差人送信给赵王,赵王召集满朝文武大臣商量,大家都说:‘秦国贪得无厌,仗着它的强大,想用几句空话,来向赵国骗取和氏璧。’因而商议结果,不打算把璧送来。但我以为一般老百姓交朋友,还都讲信义,不至于互相欺骗,何况堂堂大国的国王呢?而且为了一块璧和强大的秦国伤了和气,那也不好。赵王听了我的话,这才斋戒了5天,在朝廷上亲自把国书交给我,差我把璧送来。这是赵王尊重大王。现在我到了秦国,大王礼节简单,态度又很傲慢,得璧,传给美人,来戏弄我。我看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如果大王一定要胁迫我,我情愿把自己的头颅和璧一起在柱子上撞个粉碎。”说着,做出撞柱的样子。

秦王怕摔破和氏璧,连忙表示歉意,叫蔺相如不要误会。然后叫来主管国家版图的官吏,打开地图,把准备换给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蔺相如看。

相如假作有意似的看了看,说:“和氏璧,是天下传颂的宝物,赵王送璧时,斋戒了5天,现在大王接璧应该斋戒5天,举行个隆重的仪式,我才献璧。”秦王考虑这东西终不能强夺,就答应了。然后把相如安置在客栈。

到了客栈,相如就派一个随员,穿着粗布短衣,怀揣璧玉,从小路逃走,把和氏璧送归赵国。

过了5天,秦王在朝廷举行隆重的仪式,想接受宝物。蔺相如对秦王说:“秦国自穆公以来,前后二十几位君主,从没有讲过信义,我也怕受你的欺骗,所以派人把璧送回赵国去了。秦国是强国,赵国是弱国,只要秦王有真意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和氏璧,就派一个使臣去赵国,赵王不会不答应的。我知道欺骗大王之罪应被诛杀,我情愿下油锅被烹。”

秦王闻言大怒,下令当堂支起大锅,欲将蔺相如烹杀。秦国谋臣上谏道:“现在把蔺相如杀掉,结果璧仍旧得不到,反而损害了秦国和赵国的友谊,倒不如趁这个机会好好招待他,让他回赵国去,以显大王的仁厚。”于是,款待蔺相如,送其回国。

蔺相如回国后,赵王认为他是一位称职的大夫,身为使臣不受诸侯的欺辱,于是封他为上大夫。最后,秦国没有出让城邑给赵国,赵国也始终不给秦国和氏璧。

大臣有勇气,弱国才有尊严

自古弱国无外交。面对强大的秦国,似乎赵国面临的只有屈辱。

但蔺相如却以大无畏的精神,在秦国的土地上又一次赢得了一场外交的胜利。

秦国多次攻打赵国,遭到顽强的抵抗,秦军一时无法进展。

公元前281年,从长远战略考虑,秦昭襄王认为双方相持不下,倒不如先和赵国讲和,腾出力量去攻打楚国。便派使臣到赵国约会赵惠文王在西河外的渑池约会见面,互相修好。赵王害怕强大的秦国,想推辞不去。大将军廉颇和已经升为上大夫的蔺相如向赵王说:“秦王来约大王会谈,如果大王不去,那就是表示我们赵国没有力量,显得太胆小了,还是去好。”

见赵王还是犹豫不决,蔺相如便说:“臣愿与大王一同前往,保证您安然无恙。”蔺相如当年智勇双全,完璧归赵,在赵王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经他这么一劝,也就勉强同意了。临行前,蔺相如又与廉颇商议了行动步骤,廉颇留在国内同辅助太子守国。为了防备意外,让大将李牧带兵5000护送,相国平原君调集数万精兵,在边境接应。一切都准备好了之后,赵王和蔺相如在指定的日期到达渑池。

渑池相见后,秦王有意污辱赵惠文王,他在酒席宴上,对赵王说:“我听说你喜欢弹瑟,我这里有瑟,请你弹一只曲子给我听听!”赵王也不便推辞,只好弹了一曲。秦王立即叫身边的御史把这件事情写在简上。秦王命令赵王弹瑟,这在外交礼节上,是对赵国的莫大污辱,传扬出去,赵王将无颜面对诸侯。

在一旁的蔺相如自然不会袖手旁观,他急中生智,上前对秦王说:“赵王听说秦王擅长奏秦国的乐器,我献上一个贫缶,请你敲敲贫缶给大家快活快活。”秦王听了立即变了色,“你怎敢提出这个要求?”蔺相如端起贫缶走过去,把它献给秦王:“现在我离开大王只有五步,如果大王不答应我的要求,我将与大王拼个你死我活。”

秦昭襄王见蔺相如要拼命,很怕出现什么意外,就接过缶,拿起一根小棒,胡乱地敲了几下。

蔺相如回过头来,招呼赵国的史官,让他写上:“某年某月某日,赵王和秦王在渑池相会,秦王给赵王击缶。”

秦国的大臣们说:“请用赵国十五座城邑给秦王献寿礼。”蔺相如也说:“请秦国献上咸阳城,表达对赵王的敬意。”直到酒宴散席,秦王也没有占上风。加上赵国在边境部署了大批军队来防备秦国,因而秦国不敢轻举妄动。

蔺相如不畏强秦,在关键时刻表现得大智大勇,维护了国家的尊严,立了大功。渑池之会结束后被封为上卿,即宰相。

以开阔的心胸维系将相和的局面

俗话说“功高莫过于救主”。渑池之会的功劳使蔺相如被封上卿。由于出身低微,从政时间又短自然遭到同僚的忌妒,廉颇就是代表。一般人遇此可能针锋相对,组织亲近自己的大臣与对方相争。但蔺相如却采取规避的方法,不计小利。这样做,首先,维护了赵国内部的团结,使秦国没有可乘之机;其次,证明了自己的人品,不是追名逐利之徒;最后终于感动了廉颇负荆请罪,使赵国内部获得空前团结。

渑池之会结束后,由于相如功劳大,被封为上卿,官位比廉颇还高。廉颇说:“我身为赵国的将军,有攻城野战、扩保疆土的大功勋,而蔺相如呢,只不过动动口舌,立了点功,竟然位高于我,而且相如本来出身微贱,太使我难堪了,叫我如何忍受坐在他的下首呢!”因此,扬言道:“我遇见相如,一定要羞辱他。”相如听到这话后,就不肯和廉颇会面了。每当上朝时,常推说有病,不愿和廉颇去争位次的先后。没过多久,相如外出,远远地望见廉颇,相如就掉转车子回避。于是相如的门客就一起讲道:“我们之所以离亲别故地追随在您左右,就是仰慕您出众的节义啊。如今您和廉颇官位相同,廉老先生口出恶言,您竟吓得这样躲躲藏藏的不敢露面,未免过分的胆小了,平庸的人对此尚且感到羞耻,何况位居将相的人呢!我们没有这等涵养,请让我们辞去吧!”蔺相如再三挽留,说:“依诸位看,廉将军比秦王还厉害吗?”众人异口同声地答道:“当然没有秦王厉害。”“秦王如此权威,我尚且敢在大庭广众之下呵责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蔺相如再不中用,难道就怕廉将军吗?但是我想强秦之所以不敢进攻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两人在呀。如今如果我们两个人斗意气,就会如两虎相争斗一样,哪有两全之理。我之所以避着他,无非是重视国家的危难,轻视个人恩怨。”廉颇听说后,就袒露着上身,背捆荆条,由宾客引着,来蔺相如门前请罪。他说:“我是个粗鲁浅薄的人,想不到将军为人如此宽厚。”二人终于结为知交,成为生死与共的朋友。而“将相和”的故事也从此传为千古佳话。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