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个人资料
博文
(2024-06-02 15:14:42)
中醫將蕁麻疹的治療分為以下幾個類型:1.風寒證:風團色粉白或粉紅,遇冷或風吹則加劇,得熱則減輕,多冬春發病,治宜疏風散寒。方用桂枝湯或桂麻各半湯加減。2.風熱證:風團色紅,遇熱則加劇,得冷則減輕,多夏秋發病,治宜疏風清熱。方用消風散加減。3.腸胃實熱:風團出現時伴有腹痛、便秘、噁心、嘔吐等症狀,治宜疏風解表,通腑泄熱。方用防風通聖散加減。4.[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4-06-02 04:41:21)
气血是生命的能源,人体的五脏六腑、骨骼经络,乃至毛发皮肤都必须依靠气血的滋养,只有气血充足通畅,身体才会结实硬朗、面色红润、精神饱满、远离疾病。气和血是有着密切的关系,气虚不能化生血液,可导致血虚,而血虚可导致阴血亏损,加重气虚。 气血两虚的结果会导致脏腑功能的减退,引起早衰的病变。气血两虚即中医学中的气虚和血虚,气虚常表现为面色[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夏天湿热较多,皮肤病也较多,特别是对湿热体质的人,内湿外湿两湿夹击,各种皮肤病就来了。出现了又红又热的皮疹,当归苦参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当归苦参丸由:当归,苦参,两味药组成。 具有凉血,祛湿的功效。用于血燥湿热引起的头面生疮,粉刺疙瘩,湿疹刺痒,酒糟鼻赤。 对血燥湿热引起的湿疹、荨麻疹、毛囊炎等皮肤疾病可取得良好效果。[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病因病机 由于先天不足,禀性不耐,脾失健运,湿热内生,复感风湿热邪,蕴聚肌肤而成;或营血不足,血虚风燥,肌肤失养所致。 临床表现 本病好发于两侧对称的腘窝、肘窝、踝关节内侧,病初,可见患处红斑,继而出现丘疹、水泡,自觉瘙痒,日久患处皮肤变厚而粗糙,反复发作,时轻时重,迁延难愈。 本病中医分三个证型: 湿热内蕴证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黄煌治疗过敏性鼻炎多强调患者的体质状态。临证常用的处方有小青龙汤、葛根汤加川芎辛夷、麻杏石甘汤、八味除烦汤、玉屏风散、小柴胡汤加生石膏、辛夷、桔梗、川芎等。 1、过敏性鼻炎概述 过敏性鼻炎是由于受到外部刺激所产生的鼻粘膜过敏反应,典型的症状为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等。它的过敏原种类相当多,主要有尘螨、霉菌、跳蚤、花粉等。其中[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24-05-20 05:33:39)
《素问?调经论》中提到:帝曰:“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不知其所由然也。”岐伯曰:“阳受气于上焦,以温皮肤分肉之间。今寒气在外,则上焦不通,上焦不通,则寒气独留于外,故寒栗。”帝曰:“阴虚生内热奈何?”岐伯曰:“有所劳倦,形气衰少,榖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rd[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先说一下“寒包火”吧,属于外寒里热,体表风寒外束,体内一团火闷在里头,这种情况常见于感冒发热,哮喘、肺炎,会有什么表现呢? 怕冷怕风的同时烦躁口渴,怕风怕冷是因为体表风寒散不出去,口渴烦躁是因为内热郁积在体内,会出现这种情况的人平时体质是比较好的,属于“实证”。 治疗上既要用“麻黄、桂枝”这类辛温药散风寒,[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万病不离一个寒字,慢性病的人,一般都是内寒外热,这表现在容易上火,特别是牙齿会痛,口红,头发白黄,口臭,脚气,冬天怕冷,夏天怕热,四肢无力,特别握拳没有放射的力量感,给人的感觉就是萎靡不振,这就是中医上所谓的阳虚,整个人没有活力,气短声低。 先看目前的这个情况,人们都是看到了外热的情况,认为要降火清热,其实仅仅看到了外热的表面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着凉淋雨后,头痛恶寒发热等症状,可以通过某些治疗方法得到缓解。比如火烤、熏烤或热熨皮肤,喝热汤或热粥,并盖上棉被,或用生姜葱等煎汤热服,或煎汤熏洗等方法使皮肤出汗,从而得到治愈。病位分表里:外感疾病初起多在表,可以采用发汗的方法,如生姜、葱白、麻黄、桂枝等来发汗解表。但是人们会观察到,病由表入里后,不能再用发汗来治疗,而应该用治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24-04-28 12:47:38)
左归丸和右归丸,“归”向何方? 要认识两味中成药须从中医的肾脏解剖说起。古代医家认为人有两肾,左肾藏元阴,而右肾藏元阳。中医典籍《难经·三十六难》有云:“肾两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又云:“命门者,诸神精之所舍,原气之所系也。”张景岳在其所著之《质疑录》则明确提出:“左肾主真阴,右肾主真阳。&rdq[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
[2]
[3]
[4]
[5]
[>>]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