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道就拍诡异MV,南韩准备塑造多少低幼欲女?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你们K-pop别太离谱。

这几天HYDE公司旗下女团ILLIT的出道歌曲《Magnetic》,因mv疑似低幼X暗示引发全网大讨论。

外网博主的reaction视频+内网博主的逐帧分析+路人直观感受反映出,绝大部分人认为这是一种暗示到堪称明示的、丧心病狂的审美荼毒。

也有人认为是过度解读,甚至说:“眼睛脏的人看什么都脏”。

可从mv导演推特的转发+带的节奏看,这次还真不是大众想多了。????????????????

当我们去掉梦幻滤镜+可爱氛围,《Magnetic》mv的意向呈现能用阴暗恐怖来形容。

要知道,在赛博电子时代任何一个能大范围传播的信息、其背后都有一双有意为之的推手。

更何况是肩负K-pop文化输出重任的韩团,对审美风格渗透入侵的意图不容小觑。?

从mv开屏雷击并逐渐发酵的事件看,很有必要聊聊面对歹毒审美渗透时保持警惕+辨别区分的重要性。?

因为它对审美载体与风格的打击都是毁灭性的。??????

识别这些需要审美知识的积累+串联想象的能力。

找回我们因美育缺失而急需补回的部分,重塑健康稳固的审美观刻不容缓。

避免让美学风格沦为遮羞布

首先,《Magnetic》mv摆明在致敬影视界洛丽塔风格鼻祖。?????????????????????????

《Lolita》原著旨在讽刺炼铜的错误,可电影却因蒙太奇的叙事手法+演员选角+演技+审美呈现,为炼铜赋予颠倒立意的美感。

女主本是12岁的少女,电影为了将其“合理化”设定成14岁,并选了虽幼态但成熟度很高的面孔来演绎。

视觉上浪漫化处理原本的违和不适感。

而这次mv更是洛丽塔审美下行的歹毒产物。

它反其道而行之,让原本16岁-20岁的少女演绎低幼到稚童化、乃至宠物化的风格。

比如对纯白幼童蕾丝头巾、足袜的强调,以及光影聚焦时小猫捕捉光斑的隐喻。???

不胜枚举的细节不仅构成一场大型的审美倒行逆施,也让洛丽塔风格仅剩的遮羞布荡然无存。

《Magnetic》mv |《ELECTRA》短片

不论是粉丝的捂嘴洗白、还是获利群体的装傻充愣,都无法否认试图通过美学风格为肮脏立意蒙上遮羞布的事实。????????????

毕竟除了被高度借鉴的洛丽塔风,还有被强行拉下水的梦核Dreamcore+后室Backroom审美。

梦核作为超现实主义美学,虽在传递语意不详的暗示性风格,却也以高美观度的去人类中心化为核心。

和mv旨在突出少女姿态的镜头语言相冲突。????????

而后室审美则以精致华美、舒适安全的氛围为风格灵魂。联合少女群体本应呈现出一种充满暖意的、元气阳光的美感。

更与mv中幽暗闭塞、靡丽混乱的呈现有本质区别。

审美偷梁换柱的最大弊端就是在风格层面模糊大众对其整体氛围质感的认知。

更进一步,就是把特定领域有指代性意味的元素融合进来、混淆取代原本积极健康的风格,堪称审美界的「一枚铁钉毁掉一个国家」。

正如屡屡暗示的独角兽元素。

欧美社会中独角兽的意向是约定俗成的:即纯洁美好,未被驯服的自然+未被开发的潜力。也是只有处女才能驾驭的圣兽。

mv故事刻画的,则引导大众发现那枚唯一缺失的、橘粉色独角兽的碎片。

包括争议巨大、信息量过足的一幕,特写的动态更是耐人寻味。

别怪这般画风呈现引发大众抵触情绪,也别拿超绝钝感力洗白本应敏感警惕的审美触觉。

毕竟,过度强调钝感力的重要性对审美进步并不是好事。

警惕审美领域的钝感力骗局

同样是钝感力强,mv的观后感也会因屏蔽力的不同而指向两种审美认知。

一种是只汲取光明美好面+感受正向审美的类型。

这种人因钝感力强+屏蔽力强,诸多隐喻暗示都无法触动她的敏感神经,即便看到解析也不会在意不受影响。审美内核相当坚定,自带抵御歹毒审美的壁垒。

另一种则因钝感力强+屏蔽力弱成为侵入式审美的培养皿。

换句话说原本对风格边界懵懵懂懂,又因无法筛选剔除偷梁换柱的歹毒审美要素,在无知无觉的潜移默化中被渗透影响。

譬如已经有人坚信《Magnetic》mv风格是刻画童年创伤的伤核美学...?????????

从传播学角度看审美渗透,无知与迟钝是最大原罪。

若没有高敏感性的直觉+高输入性的积累,很容易因缺乏识别力而沦为审美入侵后的傀儡。

先看最离谱的K-pop概念营销。自BP掀起的girl crush风爆火后,女性力量主题成为时代流量的版本之王。

这次mv主题也是明面主打girl power的概念,实际隐喻pet-baby风格,其心可诛。

原本充满正向前进意义的女性力量,就这样被符号化+标签化的营销污名化为有利可图的傲慢与残忍。

与此相伴的则是对审美载体的洗脑规训。

就像ILLIT妹妹们被迫背负了她们这个年龄段不该面对的东西。而这类风格+概念团存在的每一天,都在挑衅大众审美的底线。

看到妹妹们对mv最终呈现的反应,很难说她们是开心接受的。

C位直接瞳孔地震

K-pop向上媚欧美萝莉岛风、向下精准提纯粉丝的行为,无疑将好不容易前进一点的审美风向打回原点。

女性作为审美主体性,一面努力靠包容性成熟美的逆势崛起;一面又被单一低幼美拖至越来越刑,在两级拉扯的撕裂中濒临破碎。

仅仅是为了筛选特殊受众群体+讨好式献媚,不仅以少女为隐喻载体、更以牺牲正常感观的代价在视听双层面做到“全面”。

结果是两头不讨好。

而我们务必“矫枉过正”的根源在于,如今现实里已经有真正的小女孩在翻跳这首歌,这是最可怕且该规避的现象。

所以成年人敏锐的识别并勇敢的发声,就是在帮助未成年妹妹不走歪路。

更重要的是由此引出正视「性」,正视人欲对美学健康发展的积极意义。

?RicoBuy

正视人欲美与艺术性的平衡

大众向往的美的宏大面,在于艺术性与崇高性的高洁。?它们或有凛然不可侵犯的巍峨感。

《我在故宫修文物》2016

或有安宁静谧的隽永感。

莫奈《帝国大厦》系列连作

而以人为载体的美学微观面对应俗世向的人欲情态,是宏观面的对照组却并非对立。

譬如很多具备宏大内涵的艺术作品,其核心也由人的性与欲来诠释。

《最后的晚餐》每个人的神情姿态都不同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包裹严密却满溢的欲态

能从艺术美中借鉴一二的风格呈现,都会给人好的审美体验。就像这次mv对灰调淡雅净色的运用,确实将少女梦幻纯贞的质感拿捏到位。

但关于人欲的刻画,却不该又当又立。

即一面谈性色变,视其为洪水猛兽;一面又不受控的被原始欲望吸引,让本该光明正大的表达、在常年阴暗窥探的环境里沦为扭曲变态的存在。

找回东亚文化缺失的性学教育,成为对抗如今畸形审美渗透的关键。

那些因概念模糊不清而被洗脑混淆的风格,让各个阶段的女性都丧失本应有的美感状态。

就像纯欲风曾一度风靡,很快又淘汰于审美进程一样。

重视性学sexology对美育的必要性,就是从过去裹脑思想中讨回通往未来的、健康发展的能力。

作为一门跨学科领域,现代性学也理应成为赛博时代的审美逻辑基石。

因为涉及到生物学、医学、心理学、统计学、流行病学、社会学,甚至有时会使用犯罪学来研究性学的议题。

就像对一些常看犯罪题材美剧的观众而言,这次mv的“明示”意图就很明显,多学一点总没坏处。

除了在医学领域对人体结构的了解,还应了解性行为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关联。

这对充分认知美学发展中人性美的权重影响力有重要意义。让我们能从更成熟的逻辑角度思考,避免非黑即白的二极管思维。

《叶卡捷琳娜大帝》2017

某种意义上看,人欲才是推动美学发展的源动力。

不得不承认,古往今来的经典审美+有争议又大火的流行现象,其背后都离不开两性审美的平衡。

女帝和她的男宠们

既然如此,先去积累了解,再去筛选接纳才是正途。就像我们曾一眼识破某些品牌的歹毒审美渗透,让它迅速天凉王破一样。

在当下信息爆炸的时代,希望大家都能保持一份理智的审视。避免因无知被带偏,走上拧巴与非必要奉献的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