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震惊了世界!中国“古盗鸟”化石骗局真相大白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古盗鸟”化石实际上是由两个不同的化石拼凑而成的。(图撷取自X平台)

1999年1块名为“辽宁古盗鸟”(Archaeoraptor liaoningensis)的化石震惊了世界,它被誉为连接恐龙和鸟类的“失落的环节”,似乎证实了现代鸟类是从有羽毛的恐龙演化而来。然而,这项看似划时代的发现,却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骗局!

据科学媒体《IFLScience》12日报导,这块来自中国辽宁省的化石,大小如火鸡,拥有原始鸟类的前肢和恐龙的尾巴。国家地理学会(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在1999年10月15日宣布了这项发现,并将其刊登在杂志上,宣称“古盗鸟”提供了“恐龙与鸟类之间的联繫,以及肉食性恐龙,甚至可能包括暴龙(Tyrannosaurus rex)身上普遍存在羽毛的新证据”。

然而,这篇报导并未经过同行评审,就将“古盗鸟”描述为一个新物种,并赋予其学名。这在科学界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史密森尼学会(Smithsonian Institution)的著名鸟类学家奥尔森(Storrs Olson)在一封致国家地理学会的信中,批评该文章是“耸动、毫无根据、小报式新闻”。

在科学界的质疑声浪中,国家地理学会展开了调查,发现“古盗鸟”化石实际上是由两个不同的化石拼凑而成的。2001年古生物学家罗威(Timothy Rowe)在《自然》期刊上发表的研究,利用电脑断层扫描(CT)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结论。

调查显示,1名中国农民在1997年7月挖掘页岩矿坑时,发现了1块含有鸟类骨骼和羽毛的化石,以及另1块含有尾巴、头骨和脚的化石。他将2块化石黏合在一起,并添加了一些碎片,使其看起来更完整,然后将其走私到美国,以8万美元的价格出售。

这块拼凑而成的化石最终落入了犹他州1家非营利恐龙博物馆馆长手中。他相信这是1隻新的恐龙物种,并将其命名为“古盗鸟”。然而,经过科学家们的仔细研究,真相终于大白。“古盗鸟”其实是一个嵌合体,由1种原始的食鱼鸟类“燕鸟”(Yanornis)和1种小型有翼猛禽“驰龙”(Dromaeosaur)的化石组成。

“古盗鸟”化石骗局的揭露,震惊了科学界,也引发了人们对化石交易伦理的反思。为了追求商业利益,一些人会不择手段地伪造化石,这不仅损害了科学研究的诚信,也可能导致珍贵的化石资料永远流失。这一事件也提醒了科学家,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必须保持严谨的态度,并坚持同行评审的原则,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