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马“老虎”告诉儿子,“要学会走捷径,要做人上人”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最新一期的《中国纪检监察杂志》刊发了题为《初心不正:污染源头及衍生机理》的文章。



文中提到,做一名合格党员,就要摒弃封建官老爷的思想,实实在在为国家为老百姓做点事情。然而仍有人把当官看得很重,入党、从政的目的就是当官、当大官。

少数干部入党动机就不纯。有的为当官才来入党,把入党作为自己升职当领导的敲门砖,为了实现个人进步甚至不择手段,什么红线都敢碰、什么禁区都敢闯、什么底线都敢破。

重庆安全技术职业学院原院长杜某某(即杜晓阳,已获刑)为了在仕途上有更大的发展才申请入党,至于党章有什么要求,党员需要履行什么义务,她从未认真了解,之后更是把学院当成“私人领地”,用钱开路,向上攀附领导,向下笼络干部收买人心,自己全身名牌却把经济困难学生当成了“摇钱树”,盘剥他们的补助款,“鸡脚杆上刮油”,失德失范之程度,令人咋舌。

有的崇尚所谓“高品质生活”,喝酒只喝年份酒,抽烟要抽高档烟,吃饭必吃山珍海味,对酒色财气来者不拒,认为“富贵不还乡,犹如锦衣夜行”。

如曾有某副市长人送外号“拉菲苏”,对红酒情有独钟,不仅家中藏酒数百瓶,更放言自己“一口就能尝出年份”,不仅敢收名贵手表,而且“敢变换着款式戴”,引得干部群众议论纷纷,最终自食其果,成了腐败利益链的奴隶。

有的随着职务升迁,产生了用奢靡生活“补偿”辛苦付出的想法。

如某位落马干部曾在忏悔录中写道,“成为一把手后,错误认为自己的人生轨迹、政治前途已经看得很清楚了,何不抓住时间潇洒人生,该享乐就享乐、该吃喝就吃喝,吃点拿点是小事、小毛病,每个人都有,何必那么较真”。

还有的感到“船到码头车到站”,放松自我思想改造,提早谋划退休后的生活,滋长贪图享乐、骄奢淫逸的思想。

某些人为特殊权能才当领导,信奉唯我独尊、一言九鼎。

有的对群众高高在上,不仅对群众的冷暖利益少有关心,还粗暴无礼、冷硬横推,根本不把群众当回事。有的对下属颐指气使,把党和国家赋予的权力当作自己的“杀威棒”,要求下属效忠其个人。有的搞“一言堂”、当“山大王”,把领导班子的“班长”当成了“家长”。

一些干部热衷打造人设,企图名垂青史,实则名不副实。有的习惯表演作秀、善于自我贴金,实际工作没干出什么成效,宣扬业绩却总能“拉长、吹大、垫高”。有的“苦心孤诣”制造话题,将自己装扮成为人民服务、深受百姓爱戴的“公仆”,实则道貌岸然、恶行累累。

某位已落马的干部离任时,曾公费组织千名群众送别,导演了一出送“万民伞”的戏码,如此“戏精”做派,令人耻笑。

还有的干部讲究排场,一时名声大噪,其实名缰利锁。这类人觉得自己大小是个“官”,讲求层层陪同、声势排场,出行要人拎包,下雨有人打伞,表现出一副“与众不同”的姿态,在前呼后拥中飘飘然,在唯喏追捧中产生自己呼风唤雨、无所不能的“虚幻”。

云南省玉溪市委原书记罗某某(即罗应光,2020年主动投案)喜欢给个人形象“上油”,下基层调研讲排场,搞警车引导就高达近百次,把官场当秀场,被干部群众戏称为“罗会长”“罗传达”“罗调研”,最终喝下了自酿的苦酒,受到党纪国法的惩处。

“官迷”“权迷”“戏迷”实质是封建残余思想作祟,根源是官本位思想严重、权力观扭曲。

已成为阶下囚的司法部原政治部主任卢某某(即卢恩光,已获刑)原本是个小有名气的私营企业主,但他信奉“万般皆下品,唯有当官高”,“觉得干什么事儿都没有当官有身份”,为当官不惜年龄造假、学历造假、入党材料造假、工作经历造假、家庭情况造假,成为一名“五假干部”。





初心不正、思想迷失还与所处环境、社会风气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有的通过不正家风家教培植,教子时不是“授之以情操”而是“授之以钱钞”。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刘某某(即刘铁男,已获刑)自己一心想往上爬、当大官,还把这种扭曲的价值观“传染”给了儿子,告诉他“做人要学会走捷径,要做人上人,这样才能过得好,才能受人尊重”,使其子从小学会了利用父亲职务的影响力、手中的权力攫取金钱,步入歧途而不自知,终至一发不可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