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罗的海六国之旅(2)--- 哥本哈根(下)

打印 (被阅读 次)

    距市中心不远的一处海边连着一条运河,沿运河两边的街道耸立着色彩鲜艳的房屋,衬着碧蓝的天空和波光粼粼的水面,有几分威尼斯的风范,这就是哥本哈根的又一地标新港,丹麦语NYHAVN(新港口),是一个集港口,娱乐及文化为一体的繁华地区。河道两边的房屋建于17世纪,大多用作餐馆,酒吧或咖啡馆。房屋前的小街上人流不息,街中央露天餐厅的布制顶棚联成一长排,作为游人饮酒喝加啡,谈情说爱的场所。时有街头艺人演唱。河畔停有少数船只。游人在此可以搭乘游轮游览哥本哈根的城市风光。安徒生极为喜爱这里,曾几次在此居住,前后时间加起来大约有18年,因此新港区河道两边各保留有一处安徒生昔日的居所,门上钉有铜牌以供人们瞻仰。

新港的游轮码头,笔直的运河直通大海

新港的街头艺人

上图为位于新港的安徒生故居,现在是一家咖啡馆,我们去时已经打烊了。丹麦人民的幸福指数之高,再一次勾起我们的羡慕。

    哥本哈根是著名的“自行车城”,一半以上的居民都采用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据说市内设有多处免费租车站,路人只需交押金,即可取用自行车,用后可以归还到任何一个租车站并取回押金。这一措施充分表达了丹麦政府的环保意识,值得推广。如果我还年轻,定当一试,既健身,又环保,而且和风拂面,边走边看,好不逍遥自在。

游览哥本哈根的最后一日,我们乘火车到较远的克伦堡宮 (Kronborg Castle), 又名哈姆雷特古堡,据说莎士比亚的传世之作《哈姆雷特》,就是以克伦堡宮为背景,描写丹麦王室的悲剧故事。正因如此,克伦堡宮每年游人如织。克伦堡宮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420年的军事要塞克罗郡(Krogen),由丹麦国王波美拉尼亚的埃里克(Danish King, Eric of Pomerania)修建,主要用于向过往船只收取通行税。从1547 年至1585年,丹麦国王菲德烈二世 (Frederick II)将这个中世纪的古堡改建成王宫。而后,它历经1629 年的大火,1658年瑞典军队的占领和洗劫,风光不再。1785年正式被皇家弃用,变为军营。1923年军队撤出,经过维修复原后向公众开放。

 克伦堡宮由荷兰建筑师设计,面海而立,布局严谨,气势雄伟,风景优美, 是北欧保存最好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堡之一。宫殿用沙岩石砌成,美观坚固;铜制的屋顶,尽显巴洛克风格。宫殿的外围是高墙深壕,易守难攻。两道城墙之间,还有宽阔的护城河,只有一个吊桥可以进出,真可谓防备深严。

     

克隆堡宫的远景,可见三个塔楼,中间的名为卡格堡塔,右侧的是王后塔,左侧是号角塔。

克隆堡宫外景

克隆堡宫的层层宫墙,名副其实的“高墙深宫”。

  

克隆堡宫内景,可见宫殿的中心是一个小广场。每逢仲夏之夜,这里会有《哈姆雷特》戏剧表演,仿佛悲剧再现,背景天成。可惜我们没有这个眼福。

克隆堡宫的舞厅, 长62 米,寛12米。在1582年建成时,它是北欧最大的舞厅。墙壁上的大型油画,制作于1618-1631年。

克伦堡宮现在是历史博物馆,宮内收藏了大量古代挂毯,瓷器和油画等。

克隆堡宫地处厄勒海峡的最狭窄处,因此自古以来就是波罗的海上重要的军事要塞,掌控着通向大西洋的出海口。宫外的大炮已有两三百年的历史了。现在,这些大炮已不再是战争的武器,每当丹麦女王乘船经过时,它们用于鸣放礼炮以示敬意。站在此处极目远眺,与克隆堡宫隔海相望的是瑞典的赫尔辛堡市。

   克隆堡宫的下面,还隐藏了一个庞大的迷宫一般的“地下工事”。可以容纳数千士兵,并有食物储备室。不仅如此,还有一条密道,通向国王的卧室。遇有战事,情况吃紧时,国王可以直接从卧室通过暗道来到地下工事,并由此悄悄转移到宫外。我们顺着标记进入古堡阴森的地下迷宫。在微弱的灯光下,人影晃动,令人不由得联想起《哈姆雷特》中丹麦王鬼魂出现的恐怖情景。我脚下一步落空,差点摔坏摄像机。

在地下工事里有一座石雕像,名叫“丹麦人霍尔格 (Holger Danske)”,他身穿戎装,抚剑坐睡。他是中世纪丹麦史诗中的一名勇士,曾为丹麦立下丰功伟绩。相传他常年休眠在克隆堡宮的地宫里,一旦丹麦受到威胁,他就会一跃而起,拯救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丹麦最大的反法西斯抵抗组织,就以“丹麦人霍尔格”(Holger Danske)命名。

克隆堡宫地下工事的密道出口,直通宫外。

克伦堡宮的外墙上,有一块莎士比亚的纪念浮雕,它是全世界慕名而来的游人必到之处。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ezra 发表评论于
这次`去哥本哈根没来得及去克伦堡宮 Kronborg Castle, 看了你的帖子算是补上了,介绍非常棒!
陈默 发表评论于
赞。明年也许也去波罗的海一带转转~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