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战场游记之四十六:湘江之战决策质疑(中)

打印 (被阅读 次)

古战场游记之四十六:湘江之战决策质疑(中)


光华铺三军团四师阻击桂军15军血战遗址:

     上集引用了比较多(共、蒋、何、白各方)的电报、命令、决议和当事人回忆,旨在说明长征开始阶段中革军委打算跨越湘江上游去和2、6军团会师的计划切实可行;既往中共宣传口径指责三人团(他们不好意思捎上老实人朱德)把红军带入国军口袋造成严重损失是不公平的。世界上哪有破口宽75公里长达7天的口袋?之所以后来遭到重大挫折是因为行李太多而动作迟缓,失去宝贵机会。上集登录后还没有任何跟贴反对这一点,说明即使文学城拥毛派还是尊重事实的。只要有这点共识,几坛就存在澄请历史真相的平台,请各位珍惜。不讲道理的诬蔑谩骂解决不了问题。我这篇文章是长了些,但为了戳穿一个以强权撑腰、精心捏造、霸占出版界长达六十多年的谎言,就长些吧。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说:“或者有人要说:《古战场游记》不是很长的么,那又怎么办?这是好办的,看下去就是了。  ......”没兴趣的就不必勉强。

光华铺烈士墓:


     从11月22日刘忠发现包括全州的湘江西岸守备空虚到11月25日林彪将此重要情报发给中革军委,这3天的耽搁当然可惜,但为客观条件所限,不能怪谁,只怪那时没手机。11月25日中午起的拖延就必须有人负责。谁呢?我们来看看。
 
光华铺阻击战简介:

   
     至迟11月17日,蒋介石已经准确判断中央红军将跨越湘江上游西进。而且比红军高层还更早地(天才啊!那时李德还在沉迷于与2、6军团会师的计划中呢,毛泽东则连湘江上游都不愿过,他要去宝庆决战)判断红军过湘江后最有可能入贵州、四川去与第四方面军汇合:“西窜之匪一部,或者残部,如窜过湘、漓水以西,应以不使该匪长驱入黔,会合川匪,及蔓延湘西,与贺、肖合股之目的。围剿该匪于黎平、锦屏、黔阳以东,黔阳、武冈、宝庆以南、永州、桂林以西,龙胜、洪州以北地区,以消灭之。”以上内容见于这一天蒋在南昌发布的《湘水以西地域剿匪计划大纲》,开头就说:
 
   

纲领:

 

     这时候蒋正在“慌忙拼凑第四道封锁线”(中共官方说法)。他把20万中央军及湘军精兵全摆在东起衡阳西到黄沙河一线约300公里湘中腹地;而让不足3万桂军担任北从全州南到贺州长达300多公里的防务确是很悬乎的。就算湘江西岸有什么口袋,充其量也就是一戳就破的纸袋。湘江战役结束后,面对蒋要求“合理的解释”责难,白崇禧毫不客气地回电反驳:“.......兹以湘、桂边境线长七百里,我军兵力不过十七团军,处处布防,处处薄弱。......以我国军百余万尚被匪突破重围。一渡赣江,再渡耒河,三渡潇水,如职寡少之兵何能阻匪不渡湘江?况现届冬季,湘江上游处处可以徒涉乎。”

凤凰渡口,罗荣恒率红8军团残部在这里徒步涉水逃过大难:

    公平地讲,白崇禧的吐槽点点在理(还对蒋冷嘲热讽了一番,又大装委屈)。就算当初他不暗中放红军一马,桂军使尽洪荒之力也无力阻挡红军过湘江。

光华铺阻击战遗址保护碑:

     在为三人团辩护(我在上集说过,他们的主要错误在于一年后的德国驻华大使---Trautmann 逃得慢,一笑)之后,现在让我们来仔细审视毛的这4次(若加上下面长征前的一次就是5次)反对意见,其内容都是一致的: (一)要求放弃西进(理由:因为那里正是蒋介石布下的口袋。必须改为向北,在湖南腹地的宝庆地域和蒋军决战;(二)毛从未批评军队因为带行李过多而行动缓慢(顺便以此回复欲千北网友的帖----不知毛泽东在湘江之战前有没有提出解决坛坛罐罐的建议?  )。为什么?因为始作俑者正是他老兄。

   博古的侄子,原新疆石河子农八师副师级巡视员秦福铨2009年出版的《博古和毛泽东———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领袖们》,记述了他从父亲杨琳(博古之弟秦邦礼)和潘汉年、严朴等知情人那里听来的“历史故事”。

《博古和毛泽东———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领袖们》一书:


     书中涉及到毛在江西苏区和长征过程中一些鲜为人知的表现。里面说:

     (一)在1934年6月,毛得知中央红军将放弃根据地西移时,就已向中央提议向湘南、湘中进军,和敌人逗圈子。再在湖南省腹地决战,胜利后仍回江西根据地。博古(至少表面上)说服了毛:

 

     (二)1934年10月初,毛派警卫员胡昌保、吴吉清给博古送来急信。信中提出,他不想参加长征;要留在中央苏区,还提出可把中央机关的老、孕、重伤员等一起交给他留下,同时要求把罗炳辉和九军团的二十师也留下。周恩来专程前往于都劝说毛,大雨中警卫在外守护一夜,周与毛通宵长谈,毛才改变主意,同意随大部队转移:


    (三)毛提议撤出中央苏区进行战略转移时,一定要带上妇女和机器等大物件,博古只能同意。秦书提出:湘江之战的失败毛有责任。博古原先的计划是将机关人员分散到各军团去,但毛不同意,因为机关人员中有老、女、病、孕,编到大部队,行走不便,他们也不愿分散到老乡家里去,有些农户也不愿接受。毛的意见是将他们集中,编成纵队西征,“红星”、“红章”纵队因而组建。该书说,博古反对多带物资,遭毛的反对,毛的意见是“择要随行”。博古等最后接受了毛的意见:

(四)到达湘江之前,发生挑夫罢挑要求发钱回家,不愿再西行,博古急电叶剑英,发银元让挑夫回家,并要求将所有辎重一律抛弃,两个纵队合并为一个中央纵队,不愿西行的,可以发回家路费,但此令未得执行,遭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抵制。挑夫走了,辎重还得带上,叶剑英只能让八军团的新战士当挑夫,一天走不到四十里,“本来五千挑夫挑的东西,现在一个军团一万多人来挑也走不起来”。两个纵队三天只前进100华里,红九军团为保护这两个纵队,也被拖着走不快,首尾相差160华里,还得派红五军团34师死守在文市,以致延误渡江时机,造成湘江之战的重大失败。
 

 

    此书还提供了许多关于毛泽东、张闻天与博古之间交往的细节。因与湘江之战无直接关系,不在此赘述。
    吹鼓手们事后为毛的提议(即在湖南省中部和追剿军“决战”)寻找解释的最重要依据是湖南大革命时期共产党建立了可靠的党组织和群众基础:

     但在7年后的此时形势已全然不同,那就是极左的“革命路线”已彻底毁掉共产党的形象。

    据黄克诚回忆录说:湘南暴动后,湘南特委自衡阳迁到耒阳,特委领导左得很,大烧大杀,不但烧衙门机关、土豪劣绅的房子,而且连县城的整条街道和商店甚至衡阳至坪石公路两侧15华里的所有村庄都烧,理由是敌人来进攻时无房可住。这种烧杀政策使民众不得安生,很不得人心。黄的哥哥是同情革命的农民,就对黄说:你们为什么要烧房子呢?把这么多、这么好的房子烧掉多么可惜!即使是土豪劣绅的房子也不应该烧掉,可以分给穷人住嘛。
    中国新闻网也说:1928年初,朱德、陈毅等领导了著名的湘南暴动,革命形势大好。但在党中央“左”倾错误思想影响下,中共湘南特委开始推行某些盲动政策。尤其面对湘粤两省敌军的联合进攻,在“使小资产变为无产,然后强迫他们革命”的口号影响下,湘南特委提出了“焦土战略”,为了企图使敌军进入湘南后无房可住,无法立足,硬性推行焚烧湘粤大道两侧30里内房屋和烧毁郴州等县城的决定。
指示下达后,朱德、陈毅和湘南的许多党员、干部,都对此进行了有力的抵制。但是,陈佑魁领导的湘南特委有意避开朱德、陈毅,召开特委会议。会议在没有民主气氛的情况下召开,决定:一方面,将焚烧范围缩小至湘粤大道两侧各5里;另一方面,仍向各级干部施加压力,强令执行,没有商量余地。这样,一些干部只得在大道旁烧毁了少数房屋。
不久,消息传到郴州,不想立即遭到大部分群众的强烈反对。人们对此不能接受,并感到困惑,开始议论纷纷。有的人公开埋怨,以示不满,还有的公开谩骂县委。所以,县委通知3月12日在县城城隍庙召开群众大会,拟由县委书记夏明震向群众做解释工作。开会那天到场的人很多,会前愤怒的人群中就有人喊道:“赞成烧房子的站一边,不赞成烧房子的站一边!”于是,大多数老百姓都站到了不赞成烧房子的一边。对会场上出现的骚乱,县委负责人浑然不知。上午10时,夏明震一行来到会场,并没有觉察出潜在的隐患。大会开始,他上台发言,代表县委解释“坚壁清野”的理由。话音刚落,会场上立即引起一阵骚乱。紧接着妇女干部何善玉也上台讲话,阐明县委的苦衷。但群众表示不能接受,并表现出极度的愤怒。这时,台下有人叫喊:“烧房子就是不行!”“杀死他们!”钟天球领着几个暴徒手舞大刀蹿上台去,夏明震等人见状,赤手空拳与他们进行英勇搏斗,但终因寡不敌众,壮烈牺牲,全场一片混乱。这时一些革命群众反应过来,也拿起大刀、梭镖、锄头等与之搏斗。顿时,会场变成战场,当场死伤200余人。暴徒行凶得逞后,又向县总工会、共青团训练班、少先队等机关团体冲去。一时间,整个郴州城内,一片狼藉。
就在当天下午,暴徒趁机四处散布谣言,许多受蒙蔽的群众信以为真。接着,在他们的煽动下,数千不明真相的农民包围了事先已搬到城外的县委机关,并洗劫一空。
    朱德陈毅部队因执行湘南特委左倾盲动的烧杀政策而致郴州反水,夏明震等无谓牺牲。已无法在湖南省立足,只好向井冈山退却。1928年四月朱毛两部会师,合编为红四军,8月,湖南省委特派员杜修经来到井冈山后,挟省委指示信要四军向湘南发展,朱德执行命令,和陈毅一道率主力军28、29团开赴湘南。结果是29团基本覆没(大部分是湘南农民溜号)了,28团也受损惨重,团长王尔琢被反水逃兵枪杀(林彪继任)。
    作为中央红军先遣部队的红6军团本来的任务是在湖南创立新根据地。但他们在湘南、湘中转战一个多月,始终无法立足,最后还是西渡湘江进入贵州东北部才勉强生存下来,可知湖南大革命时期建立的党组织和群众基础已被左倾盲动的烧杀政策破坏得七七八八了。
       
   人和已经失去,天时地利又支持红军改向北进在湖南省腹地的宝庆地区和蒋军“决战”吗?

    彭德怀(在占领宜章后)也曾向中央建议:“以三军团迅速向湘潭、宁乡、益阳挺进,威胁长沙,在灵活机动中抓住战机消灭敌军小股,迫使蒋军改变部署,阻击、牵制敌人;同时我中央率领其他兵团,进占溆浦、辰溪、沉陵一带,迅速发动群众创造战场,创造根据地,粉碎敌军进攻。否则,将被迫经过湘桂边之西延山脉,同桂军作战,其后果是不利的。”(《彭德怀自述》,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彭的建议与毛有相同处,即向北,不过湘江(但他的理由是避免与桂军作战),而且彭很明确地提出是只以三军团作为偏师使用,主力仍是向湘西北山区靠近2、6军团创造根据地(避开桂军)。我前面已分析过,桂军与北面的薛岳中央军加上何键湘军相比威胁少了不止一个层次,彭的建议显然过虑了。

    我们先来看铁血网为毛的这五次建议和彭德怀的这次建议所画的地图:

双方兵力分布:

   很清楚,在中央红军的北面,是蒋介石重兵所在:40万追剿军的一半集结在从黄沙河到衡阳一线。这里也是追剿军总指挥何健的老巢。此刻他就正坐镇衡阳。红军不是如反围剿时在根据地内线作战,而是已经逃亡到敌占区一个多月的疲惫之师,缺粮少衣帽鞋,没有多少重武器(全军从江西出发时只有36门迫击炮,还缺炮弹);5万作战部队要抬一万多的新娘轿子和嫁妆,光走路就累得贼死,以劳击逸,怎么机动作战?湖南腹地相当平坦,宝庆地区更只有很低矮的丘陵,没有险峻高山,不利于弱军游击,反而利于敌空军轰炸及地面炮火压制;大河密布,缺乏船只的红军如何迅速跨越(只看他们越过湘江不到100米宽且浅能徒涉的上游都焦头烂额就可理解)?反之,官军有粤汉铁路、衡黄公路、资水、湘江、潇水、耒水运输之利,调兵运粮快速。在江西根据地都打不嬴的败军跑在这里和强大的、有坚固工事、以逸待劳的敌人决战,结果可想而知。一旦失利,再想突围就太晚了。蒋介石最盼望的恰恰就是在郴水以北(耒河)区域歼灭红军。见于他致何键的电报:


     按照中共的说法,湘江之战结果是胜利,因为“在敌军防线上撕开了一个口子”,达到了(中央纵队和一、三、九军团大部)突围的战略目的;只是代价太高了。那么如果照毛的建议去打呢?百分之百得完蛋。

 

(待续)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