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料,茶叶,橡胶之旅(2) - 孟买(Mumbai, India)

打印 (被阅读 次)

在海上航行

船上生活惬意。 早上起来去健身房消耗200个卡路里,然后洗澡,吃早餐。 接下来就是参加感兴趣的活动或者讲座;活动安排头一天晚上会送过来。 我经常参加景点讲座,烹饪示范,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关于保护野生动物的讲座,Discovery Channel有关自然的讲座,照相机入门,打桥牌入门,等等。 实在无聊就回房睡觉,上图书馆看书,或者找个安静的地方闭目养神。 如果碰上一、两个人聊天,可以耗上大半天。

除非时间特别早或者特别晚,平时很少使用船上的游泳池。 一来池小且拥挤,二来周围都是躺在长椅上晒太阳的外国人,连位子都找不到。

我们这艘船提供免费洗衣服,免费洗衣粉。 我几乎天天洗衣服,因为锻炼会流很多汗。 白天洗衣房里人多,洗衣机和烘干机都需要排队。 下午3点以后就开始有空,晚饭前后就几乎没有人了。

早饭和午饭基本吃布斐,快捷、方便,晚上去餐厅吃正餐。 有时候餐厅会提供不同主题的菜式,比如中餐,法餐,意大利餐,烧烤等等。 这些花样百出的食物往往很难吃,因为厨师不会做,味道似是而非。

以前很喜欢下午茶,去过几次觉得就是那么回事。 东西谈不上精致,来来去去就那么几样。 服务员非常热情,不好意思拒绝,结果吃了很多不想吃的东西。 当然,如果想消磨时间或者与人聊天,下午茶是不错的选择。

晚上很少看演出,除非是熟悉的乐队。 有一次the Drifters表演了很多平时在电台里听到的流行歌曲;还有一次一对阿根廷夫妇表演探戈,据说他们以前曾在白宫表演。

船上的人很客气。 大家见面热情打招呼,讨论好吃的和好玩的,有时还会结伴上岸观光。 但是千万不要交心,旅途结束后就各奔东西,最多交换一两次电邮。

一来二去地跟船上的几位黑人大妈混熟了。 他们共有27人,每年自己组团出来玩,只有两、三位男士。 有位大妈来自路易斯安那,有6个成年儿女,老公几年前去世了。 她说佩服我敢一个人出来玩。 她跟其中一位团友是大学同学;那位住在芝加哥的同学因为老公出轨离婚了。 大妈为了旅行省吃俭用。 因为没有钱去看泰姬陵,叫我以后把照片寄给她。 团里有两位大妈是表亲,一个住佛罗里达,一个住洛杉矶。 每次吃饭几位大妈都叫我跟他们一起坐,也邀请我参加她们的活动。 团里其它人也是客客气气,有事尽量照顾。 有位医学院的教授说看见我在洗衣房烫衣服,于是也开始烫衣服。

第五天 孟买(Mumbai, India)

“五年内,要让人们忘记上海,只谈孟买!” 印度总理辛格2004年的豪言壮语在中国网络被不停地传播,耻笑。

像上海对于中国一样,孟买有其值得骄傲的地方。 孟买是印度的金融中心,经济发展火车头,电影制片中心,和工业中心。 孟买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占印度总税收的30%。 提起孟买,人们往往想到绚丽多彩的宝莱坞电影,在草地上打的英式板球,坚固稳健、高耸入云的殖民地建筑,和红色双层巴士。

孟买位于印度的西海岸,濒临阿拉伯海。 人口一千四百万,加上近郊的近五百万,是世界上第四大城市群。

孟买由七个贫瘠的小岛组成。 1534年,葡萄牙从穆斯林手里接管孟买,1662年做为葡萄牙公主的嫁妆过渡给了英国国王。 自从苏伊士运河开通以后,孟买成为阿拉伯海最大的贸易港。 英国人把七个小岛连接起来,进行大量基础设施和建立机关学校,孟买迅速发展成为都市中心。 直至今日,每年都有成百上千的外来人口来孟买寻找机会,碰运气。

孟买是印度独立运动重要的基地。 1942年,圣雄甘地在此发起“退出印度运动”。 1947年印度独立后,孟买成为孟买州的首都。

印度是一个和谐得杂乱无章的国家。 一方面不遗余力地保留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一方面又以曾经是英国殖民地而感到自豪,更加以大英帝国在本地区的继承者自封。 印度的计算机软件和制药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甚至比中国率先发射火星探测器,但是街头靠人力搬运、用头顶货物的大妈也比比皆是。 印度号称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腐朽落后和极度反人类的种性制度却充斥着社会的每一角落。 塔塔集团富甲天下,近在咫尺就是世界上最大的贫民窟。 各种教派学说多如牛毛,人人按自己的信仰和方式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

这就是印度,“Incredible India!”

印度街头的出租车Tuk Tuk,没有空调,行李放在车顶。


印度门(Gateway of India)

世界上最纯真的笑容。

位于阿波罗海滩的印度门始建于1911年3月31日,完工于1924年。 做为孟买最出名的景点,它是用来纪念英王乔治五世和玛丽王后于1911年访问印度时登陆的地方,后来成为欢迎外国使节和驻印总督进入印度的象征性场所。 1948年2月28日,最后一支英国部队通过印度门,象征着英国统治的结束。



门洞里隐约看见泰姬酒店。

尽管印度门主要是印度哥德式建築,里面也包括伊斯兰教的元素。

泰姬玛哈酒店(The Taj Mahal Palace Hotel),孟买的地标式建筑,隶属于印度最富有的塔塔集团,建于1903年。 这家5星级旅馆共有560个房间,44个套间,和1600个工作人员。 印度独立初期,欧洲顾客锐减,酒店逐渐没落。 后来经过一系列整修,还特别加了一栋新楼,于1973年重新开张,并且向海外拓展业务。

2008年11月26日,巴基斯坦伊斯兰武装分子在此发动了恐怖袭击,导致最少167死。 三天后,印度警方成功击毙了所有恐怖分子。 2008年12月21日,酒店重新开张。 美国国务卿喜来莉和总统奥巴马分别成为恐袭后最早入住的外国政府官员和首脑。



苦命的第三世界的女人,不光没有地位,要持家,干重活,还要生育诸多儿女。

走回旅游大巴的路上,经过公共汽车站。

等车的人们,有人在梳头,有人在化妆…


洗衣坊(Mahalaxmi Dhobi Ghat)

Mahalaxmi Dhobi Ghat初建于1890年,是世界上最大的露天洗衣坊。 孟买的每个角落,包括大酒店和医院,都把脏衣服和被单送来这里清理。

每天18到20小时,大约200个家庭(7000人),有些甚至是几代人,在小小的空间里不停地洗、搓、染、漂白、晾、烫、叠50万件衣物,然后整整齐齐地送回原处。 据说这一套流水作业线非常有效,从来没有人丢失东西。 有些富有的洗衣匠甚至开始用洗衣机代劳。

在2011和2013年,Mahalaxmi Dhobi Ghat成为吉尼斯纪录上在同一地方用手洗衣服人数最多的地方。

坐火车去洗衣坊。 Churchgate Train Station, 火车进站。

火车进站。

匆匆下车的乘客。

在火车上,坐在旁边的时髦女郎。

Mahalaxmi Station,到站。

洗衣坊就在旁边,交通方便。

回头看车站,背后是孟买嶄新的摩天大楼。

街上头顶香蕉的妇人,左边半隐半现的是导游。

很多路人都亲切地拍拍牛的头,就像美国人在街上轻拍别人的宠物狗一样。

导游只允许我们远远地照相,不许走下去。 可以看见一排排的露天水池,洗完后就晾在外面。


坐大巴离开,经过的孟买街景。


甘地故居(Mani Bhavan)

甘地(1869-1948),印度独立运动领袖,主张非暴力,不合作。 他带领印度取得独立,激励了后来世界上的民权和自由运动。 他被赠于"Mahātmā",意思是大智大慧。 他被公认为现代印度之父。

甘地出生于富庶的商人家庭,曾留学英国伦敦,并取得律师资格。 他在南非挂牌执业期间遭受白人岐视,于是投身于当地印度社区的非暴力抵抗,争取人权运动。 1915年回到印度后,他组织农民、小农场主、和工人起来反抗征收过份地税和种族岐视。 1921年,成为印度国大党的领袖。 甘地领导了许多全国性的非暴力抗争和争取民族自治的运动。

1930年,甘地发起著名的挑战英国殖民者强加盐税的400公里大游行。 1942年,他呼吁英国人撤出印度。 甘地在南非和印度都坐过多年牢。 他生活基本自给自足,身着传统印度服饰,自己织布,吃简单的素食,有时因为政治原因进行长时间绝食。

甘地希望建立一个宗教和谐的国家,但是印度穆斯林要求独立建国。 1947年八月,英国同意把英属印度分成两部分: 以印度教为主的印度和以穆斯林为主的巴基斯坦。 消息传来,很多印度教徒、穆斯林、和锡克教徒进行了疯狂的大迁移,其间爆发多起暴力冲突。 甘地多次绝食,希望阻止暴力冲突,并且希望印度能够给于巴基斯坦一些现金补尝。 一些印度狂热主义者认为甘地对巴基斯坦过份迁就,于1948年1月30日刺杀了甘地。

这座别墅属于圣雄甘地的朋友。 从1917年到1934年,甘地把这里作为大本营,发起了一系列针对英国殖民者的运动。 1955年,这里被改建成甘地博物馆。

进门处有甘地的头像,从楼梯到一楼、二楼,到处贴满甘地在人生各个阶段的照片以及剪报。 二楼是甘地的起居室,有他读过的书和用过的织布机。 还有一个模型室,陈列了甘地人生中的所有重大事件。

1932年一月四日,甘地就是在走廊里被带走的。

可悲的妇人,背的包裹几乎比人还高。

进门处的甘地头像。

照片里的小女孩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英迪拉。甘地 --- 印度的甘地夫人。 甘地夫人的父亲尼赫鲁是圣雄的战友和助手,夫家与圣雄同姓,却没有血缘关系。

二楼甘地的起居室,有他读过的书和用过的织布机。 想像不出一个住在豪华别墅的人需要自己织布,难道也要自己种菜吃?

一楼的甘地头像。

别墅外观,右边第一人是导游。

街头的出租车,Tuk Tuk。

街头小饭馆。

天真无邪的孩子们。


小葡萄牙区(Khotachiwadi)

在孟买南部,有一个充满欧陆情怀的小区。 色彩绚丽的旧式木房,骑楼,拱形建筑,后花园,室外楼梯,… 狭窄的街道,小礼拜堂,… 如此安宁祥和,与世无争,仿佛穿越回几个世纪前某个南印度的葡萄牙殖民地。

在十八世纪末,一个叫Khot的当地人把土地一块块地卖给天主教徒建房屋,Khotachiwadi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近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房子被迫拆迁,曾经的65户只剩下28户了。

街头的小礼拜堂建于1899年,是一场大瘟疫后村民们感谢天主的作品。





我们参观的这户人家里有8口人先后移民澳大利亚,新西兰,和香港;老先生是唯一留下的。 他说这里没有被拆,因为街道太窄了。 他感叹百年以后,这里将后继无人;他希望能够把这里保留下去。 他曾经考虑过把家赠给政府,做为城市历史建筑。 但是后来觉得政府不可靠,最终可能会任其荒芜下去。 于是老先生决定打开房门供人参观,让人们了解他们的传统和生活方式。 他的亲戚朋友全住在周围,他也带动街坊邻居一齐开放,供人参观。

生活设施相当现代化,有煤气炉,洗衣机。 街上有卖厕纸的,我猜是用抽水马桶。







二楼是做瓷砖的手工作坊。

左边的女士是游轮上赌场里的发牌员。 她参加我们这个旅行团,一方面观光,再有就是协助导游管我们。 每次回到大巴她都要给每一个人消毒。 我猜她或许拿特价,或许免费出来玩。

这家的地上有我们中国的阴阳图案。

印度街上的牛是神圣的。


Oberoi Hotel

这个不是漂亮的调色盘,而是午饭的沾汁。 午餐是印度式的,很可口。

楼下大厅。



天井。

外面是阿拉伯海,对岸是孟买的富人区。

门口的服务生,就像电影里的一样。

街头抓拍。


维多利亚火车总站(Victoria Terminus)

孟买的维多利亚火车总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认定为世界遗产。

1887年,为庆祝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位50周年,总设计师Frederick William Stevens根据维多利亚-意大利-歌德式建筑样板,溶合传统印度建筑元素,打造出全新的古典印度歌德式建筑。

维多利亚火车站作为长途和市内火车两用,是印度最繁忙的火车站。



孟买市政府(Municipal Corporation Building),紧临维多利亚火车站,据说是印度、乃至亚洲最大的政府机构,占地面积434平方公里。

始建于1884年,完工于1893年,孟买市政府大楼也是维多利亚火车站的设计师,Frederick William Stevens,的杰作。


Crawford Market

Crawford Market是孟买最著名的集市,是以孟买第一任总督的名字来命名的。 这里批发水果,蔬菜,和家禽。 有宠物店,里面猫、狗、鸟一应俱全。 据说还非法贩卖瀕危动物。 这里也出售进口商品,像食品、化妆品、家用、和礼品等等。

这座中心初建于1869年,1882年成为印度第一家通电的建筑。

图片是从网上偷来的。

蔬果种类多,又大又新鲜,我奶奶如果在肯定喜欢。









香料,在发明电冰箱前用来腌制食物,就像今天的石油那么珍贵。



东西摆在那里,爱买不买,自己躲在后面快活。

快乐的摊主。













回码头途中的夜摊。

路边的小吃店,买来当场拿手拌着吃。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