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闲人西游记 意大利印象 威尼斯

打印 (被阅读 次)

                 意大利印象

      2016年,小牧久而未决的婚姻出现曙光,他和英娜相识了。经过一年的相处,他们相互了解,相互爱慕,决定建立家庭。婚期定于2017年8月24日,地点在法国巴黎附近卢瓦尔河畔的一个古堡里。另一方面,孙女马上就要上高二,孩子一旦上了大学,基本上就算离开了家庭,像鸟一样在广阔的天空上飞翔,在上大学之前,带她去欧洲游玩一次很有必要。因此大儿子决定在7月12日开始欧洲之旅,先从威尼斯入境,租车自驾到罗马,然后乘飞机去巴黎参加婚礼,26日从巴黎返回。行前一个月,大儿子便把旅途中的落脚点确定好,办理了相关的住宿和租车。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签证的需要,他从网上查阅得知,意大利领事馆签证需要这样做。

     在浦东机场,我们得知汉莎航空当日飞往法兰克福的中午航班取消,改为夜间凌晨1点。大儿子因此改乘了土耳其航空的飞往伊斯坦布尔的航班,在那儿再飞往威尼斯。鉴于要在机场滞留十来个小时,服务台安排我们到机场附近的皇廷国际大酒店休息。

      晚上10点钟,飞机起飞,从视屏图上我看到飞机出浦东机场,立即向西北航行,大约在太原的上空转为向西直飞,穿越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里海、高加索山脉到达伊斯坦布尔。我想他们大概是想躲开政治复杂的中东地区。当大儿子改乘土耳其航空时,我还犯嘀咕,觉得土耳其航空应当不如汉莎航空,哪知道土耳其航空服务非常好,比美国的三角和英国的维珍要好得多。

      因为威尼斯的宾馆不退房金,汉莎航空爽约,给我们造成了800欧元和一天时间的损失。看来,大企业欺压老百姓不容商量。而如今的年青一代,视这为平常,不做任何反抗就默认了,可能他们知道反抗无用,花精力伤身体却得不到任何结果。这使我想到媒体上经常报道某人在机场大吵大闹,某些人一再拿中国人的素质说事,可能都是航空公司爽约或者服务质量恶劣有关。就我们遇见的汉莎航空突然取消航班,又不赔偿损失的情况,难道不值得大声疾呼、加以鞭笞吗?但这不符合那些拿外国津贴的公知们的利益,所以每逢发生国人因受恶质服务愤而抗议的的事情,这些拿津贴的公知便会声嘶力竭地嚎叫,以此来攻击中国人的素质,仿佛他们身上流动的是白人的血液。祝他们下辈子如愿托生一身白皮吧!

 

(一)威尼斯

      13号上午,我们一家飞抵威尼斯。入住Hotel Al Duca Di Venezia(艾尔杜卡迪维内兹亚酒店)酒店,这个酒店毗邻旧市场和Rialto Bridge附近的艺术家商店,距离Santa Lucia火车站有5分钟的步行路程。从宾馆的内部修饰看,这应当是一件非常不错的宾馆。因为在威尼斯,看不到一座新式建筑,街道大都保持了几百年前的布局,房屋也不例外,也都是几百年前的老房。这个宾馆的房屋从外部看不出有何特点,但内部装修却是一流的,价格也不菲,每个房间三百多欧元。比美国加州城市贵多了。

      第一次关注威尼斯,起自于莎翁的喜剧《威尼斯商人》。改开初期,我在新华书店买了二本小画书,一本是荷马史诗《奥德赛》,另一本就是《威尼斯商人》。书中的威尼斯商人有两个,但其中的吝啬鬼夏洛克留给我的印象最深刻。那时候没有互联网,相关信息都得从书本或报刊上获取,有关威尼斯的信息都是从这两个途径得来的。也仅是知道威尼斯是意大利东北部的一个城市,是世界著名的水城,究竟是什么样的水城?是否和我国江南的水城一样啊?

      现在看一看世遗会的评价;

        始建于5世纪、由118个小岛构成的威尼斯,10世纪成为当时最主要的航运枢纽。总体上来说,它就是一幅非凡的建筑杰作。

        素有“西方苏州”之称的威尼斯(英文:venice 、意大利文:venezia)四周环海,位于意大利东北部亚得里亚海滨的威纳托省(Veneto)。从地图上看,威尼斯仿佛一颗镶嵌在美妙长靴靴腰上的水晶,在亚得里亚海的波涛中熠熠生辉

      威尼斯是建立在潟湖中的岛屿上的城市,始建于5世纪。人们将木桩打入淤泥,然后在上面铺上石块,成为一个个供人居住的岛屿。岛屿之间,多为窄窄的水道,民宅的墙壁直入水中,形成一个个水巷道。它和苏州是两种截然不同城市格局和风情,苏州是以农耕为基调的水乡,飘荡着田园牧歌;而威尼斯则属于海洋中的城市,商业和战争掠夺是其本质,几千年一直闪烁着刀光剑影。那天,当飞机飞临威尼斯的上空,它的地理外貌一览无余,我方才得知它是许多岛屿组成的。如果评价水城的味道,威尼斯的汁水地道更够味、够刺激。

      由于在飞机上吃过早餐,再由于被汉莎航空耽搁一天时间,使得在威尼斯的行程紧迫,所以到宾馆放下行李后就出去观看。这儿的街道短促狭窄,行走其间,东拐西怪,仿佛在迷宫中摸索。路面大都是卵石铺就,两边十米以上的高墙,形成了“一线天”感觉。看来基督徒比较虔诚,据说全威尼斯有120座教堂和64个修道院。随处可见教堂的塔尖高耸,这些哥特式建筑或者巴洛克式的建筑映入眼帘,时刻提醒我这是在异国他乡。

      威尼斯没有任何交通工具,连自行车都没有,要么乘船,要么步行,别无选择。威尼斯全市河道177条。靠401座各式桥梁把它们连接起来。这给老伴的游玩增添艰难,因为老伴的身体不好,不能登高,攀登那些为行船需要而升高的桥梁,每每累得她气喘吁吁。威尼斯水道是城市的马路,一切货运物品包括垃圾都要从水道运输。水道有宽有窄,一条贯穿全市的大运河非常宽阔,宽的地方有百余米,而窄的水巷连小船都无法掉头。宽的水道上有班船,能装载几十人上百人;水巷中唯一的交通工具叫贡多拉,是一种两头尖翘的单桨小船。来威尼斯游玩,乘坐一次贡多拉是必须的,我们从圣马可广场出来后,向右侧行走不远便登上了贡多拉,讲好的将我们送到宾馆,可是这个划桨者划了不到十分钟就停靠在运河河对面一个码头,然后让我们下船,前后不到十分钟,100欧元便装入他的口袋。而这100欧元中还有30欧元是他厚脸皮赖去的,因为事前讲好的是70欧元送到宾馆,现在行了三分之一的路程便罢工,连那30欧元也不找了。出于出门在位多不愿惹事、也不想被口角弄坏了心情的考虑,不找也就不找了,儿子一笑置之。联想到昨日在上海打电话,提前24小时退房不被允许,感觉此地赖皮较多,缺乏最基本的商业道德。但愿我们碰到的是极少数,而且不是落入汤锅中老鼠,否则还真会影响这个城市的旅游业。

      尽管如此,威尼斯以它的古老和浪漫,给我留下许多美妙的瞬间。那日我们在圣方济会荣耀圣母教堂广场,目睹了一对情侣的热恋风采:在教堂背面的一个三层楼的窗口,一对情侣热烈地拥抱和亲吻,那情景惹得人阵阵心热,我拿起相机,录下这美妙的瞬间。谁知道,我的举动被这对情侣发现了,他们双双转身向我挥手致意,看来他们是在炫耀青春财富,也很在意与他们同享的游人。

     宽阔的大运河,窄窄的水巷,高墙一线天,钟楼塔尖,纵横交错的河流,飘荡不定的贡多拉,组成了优美令人难以忘怀的威尼斯旧城画卷。谁能说威尼斯不美呢!

    下四图是窄窄的巷道和水道:    

 乘坐贡多拉

 

宽宽的繁忙的大运

     

      气势恢宏的圣马可教堂,以及它周边的形态各异的建筑群是威尼斯亮丽的招牌。置身其间,震撼、惊叹、感慨、惬意之心态轮番涌现于胸间。这心情不亚于初次登顶纽约的帝国大厦,欣赏曼哈顿时的心情。

      圣马可,基督教《圣经》故事人物。马可为其罗马名,犹太名为约翰。人们提及耶稣的十二门徒,一般都会听到约翰、彼得、保罗的名字,可见马可在基督教的位置。圣马可是《新约·马可福音》作者,公元67年在埃及殉难。据说在828年,两位威尼斯的富商在当时总督的授意下,成功地把圣马可的干尸从亚历山大港偷出来,运回威尼斯,存放在圣马可大教堂的大祭坛下。从此,圣马可成了威尼斯的保护神,标志是一只带翼的狮子。还有一种说法,说圣马可的遗体是从君士坦丁堡偷来的。这两种说法哪一个正确,没有纠缠的必要,因为圣马可是圣经中的人物,真实性值得质疑。

      圣马可教堂的前面有一大片空地,叫圣马可广场,自古以来,圣马可广场一直是威尼斯的政治、宗教和传统节日的公共活动中心,是每年嘉年华的主要场景。圣马可广场的入口处,有两根高大的圆柱,东侧的圆柱上挺立着一只展翅欲飞的青铜狮,它就是威尼斯的城徽——飞狮。1797年拿破仑进占威尼斯后,赞叹圣马可广场是“世界上最美的广场”,下令把广场旁边的总督府改为行宫,至今人们还把它叫做拿破仑宫。

     圣马可广场最美丽的时候是上潮的时候,一片潮水如同在广场铺上一面巨大的镜子,使所有建筑仿佛镶嵌在水晶中间,显得更加玲珑剔透,光彩照人。加上游人们鲜艳的衣着,五光十色,上下辉映,形成了一幅极其迷人的图画。

      这天,我们登上了圣马可教堂的钟楼,看清了威尼斯的真容:大面积的红屋顶,像一片红色的海洋,蔚为壮观;运河对面的杜索杜尔半岛上的安康圣母大教堂的巨大圆顶气势恢宏;蔚蓝色的湖面把这一切衬托得美轮美奂,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和谐庄严。想一想刚才经过的九曲回肠的巷道以及逼窄的水巷,胸间涌出一个奇思妙想:这城市如京剧中青衣。广庭上衣着光亮,雍容华贵,居室中青衣整洁,素面如仆。又觉得登高远望,方可领略大观,联想思想境界亦如此,圣贤达人之所以为人敬仰,是因其思考的角度高,思维所见远大。

      遐想中,大钟突然响起来,没有悠扬,只有震颤,想躲也来不及,只好张大嘴巴以减轻巨大音频的伤害。麻木中,观看那大钟摆动,说慢不慢说快不快,还真有些悠然的气韵,诗意的悠扬之声原之于摆动的悠然。写作此文时,想想那大钟摆动,不禁又悟出新意,东西方之间有许多东西都是对立的,比如民宅,西方大都盖在山坡上,我们几乎都盖在山脚下或者山谷平原上;再比如这教堂(庙堂)的钟声,一个是自身摆动发出来的,一个是靠外物撞击出来的。个人认为,大钟自动摆动发出的声音要悠扬些,撞击出来的钟声因为次次用力不会一致而导致音量高低不同。

  圣马可大教堂

圣马可广场

圣马可广场

下两张照片为在钟楼所见

 

摆动的大钟

 

      水城威尼斯得益于水,最终也会被水埋葬。威尼斯没有任何产出,纯粹靠旅游业维持,最终也会因旅游业过度膨胀而消亡。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威尼斯的人口一直在减少。据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1951年威尼斯的常住人口为17.4万人,而1996年这一数字已经下降为7万人。至今已不足六万人。威尼斯市人口统计部门官员表示,照此趋势发展下去,截至2030年威尼斯将不再有本地出生的常住人口。

      威尼斯人口锐减的原因除了日益频繁的水灾外,更重要的是兴盛的旅游业推高了生活成本,大批市民不得不“逃离”威尼斯,选择到意大利其它城市或欧洲大陆居住。

      尽管圣马可有巨大的威望,但却不能阻止城市的陷落。成名于水也困于水的威尼斯城每年有200天被浸泡在水里,而在17世纪初,这一数字只有7天。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2月,持续的降雨使得威尼斯泻湖地区海水涨潮时发生倒灌,游客只能踮起脚尖漫步著名的圣马可广场。许多古老的建筑物的地下基础结构被腐蚀,造成大批古建筑下沉。2001年,科学家们发现,威尼斯自1727年以来的275年间下沉了67厘米。下沉的原因:除了海平面升高的影响外,也有人为的原因,那就是在近代的工业化发展进程中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岩石层塌陷,整个水城正一点点没入水中。有人甚至预言说,80年后的威尼斯将沉入水底。

      在1950年时这里仅有100万游客,而如今每年都有约2000万游客。为了赚钱,日用品商店转而卖起了面具、玻璃制品等纪念物。有人说:“这对当地居民来说,并不是好事——人们总不能吃玻璃吧?”

      威尼斯房价高昂,而且很多房主乐于将房子短租给外来游客,以获取更多租金。此外,旅游业还排挤了其它产业的生存空间。如果有人不想从事旅游、餐饮等服务类行业的话,他们很难找到其它工作岗位。作为旅游城市,威尼斯物价上涨迅速,每年有不少当地居民不堪忍受高物价而“逃离”家园。

      人们意识到灾难很快就要临近,为提醒有关方面的注意,有人在里亚尔托桥边上竖起了一个巨大的电子屏幕,显示着正逐年下降的人口数量。当地居民在2009年11月14日还为这座垂死的城市举行“葬礼”。当日12点半,一个由三艘贡多拉组成的“送葬船队”,运载着象征威尼斯已死的粉色棺材,沿着威尼斯大运河缓缓前行。一名男子身披黑色斗篷,用威尼斯当地方言朗诵诗歌,表达对威尼斯人生活现状的惋惜。在抵达著名的里亚尔托桥后,众人把棺材抬上了岸,并接着把它抬到了市政厅前面。随后,抬柩人打碎棺材,取出一面画有凤凰的旗帜。在意大利,灰烬中复活的凤凰代表“重生”。

      威尼斯与中国游客而言并不陌生。马可波罗在中国的名望可以和华盛顿比肩;喜爱绘画的那个不知道缇香的大名;音乐爱好者无不喜爱维瓦尔第的《四季》,他们都是威尼斯人。更为重要的是威尼斯有西方苏州的美誉,它在1980年便和苏州结为友好城市,在国人的印象里,苏州是天堂之地,威尼斯也应如此。

      让中国游客感到亲切的,应该还有每年8、9月份的中国电影屡次获奖的威尼斯电影节。作为著名的国际电影节,仅比奥斯卡电影节晚4年,但比戛纳电影节早14年,比柏林电影节早19年。

      威尼斯电影节所设最高奖为“圣马可金狮奖”。之所以取名金狮,是因为威尼斯的城徽(保护神)是圣马可的标志——长翅膀的狮子。获得这座金狮奖的中国艺人有:张艺谋、侯孝贤(台湾)、李安(台湾)、贾樟柯。获得威尼斯电影节其他奖项的有:巩俐、夏雨、张元、蔡尚君、叶德娴(香港)。

      建议去威尼斯游玩的朋友,出发前仔细查阅有关信息。包括威尼斯的历史沿革和地理环境,以及城里著名的景点,并确定旅游路线。只有这样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玩得舒心,不留遗憾。

下面四张图摘自网络    空中俯瞰威尼斯 (二张)                                                                  

 

隔海遥看圣可广圆顶建筑为圣马可教堂)

潮水浸漫圣马可广场(二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乐闲人 发表评论于
愚现在以为,一笑置之比争论有趣。钱已落入老赖口袋,让他再掏出来颇费周折。游人的时间和心情很重要。
安娜晴天 发表评论于
我是在对面的 San Giorgio M 的塔楼登顶的,也是一上来就是大钟鸣。夕阳西下很好看。人家欺负你们,干吗不论理呢?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