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读边聊《翻身》记(四)

打印 (被阅读 次)

土改前,极少数的地主乡绅靠什么统治广大农民呢?韩丁在书中总结了三个统治支柱,即: 1,,传统思想文化的洗脑; 2,村公所及县衙的公权力;3,暴力。

洗脑是很厉害的,也是很有效率的统治方式。比如宣扬地主之所以有很多土地,那是地主的德性的回报,是祖辈上积德和祖坟风水好。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祖上没有积德,所以要认命。因为这套洗脑说辞,让穷困农民从不质疑现存制度,而是忍气吞声,逆来顺受。

村长和村公所并非村子里的人选举出来的,而是村子里几个土豪富绅商议定的。比如头号地主申金河就是张庄的村长。村公所的几个职位是村长任命的,甲长也是这些头面人物挑出来的对他们唯命是从的人来担任。这些人被张庄农民称为狗腿子。

为了保证村官们能行使权力,村里一直设有一个有十几条枪的保安队,村里的枪杆子牢牢地掌握在地主申金河手上。这也是申金河能够放高利贷且能收回的保障。政治权力和经济能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有效地敛财和搜刮农民。

对于县衙和省府来说,村一级政府不需要他们付钱养活,还能为他们征税,征役,征壮丁,所以上级部门乐得村政府的存在,也不愿过问他们的内部事务,更不会管对村公所办事是否对村民公正合理,但如果有人想找村公所的麻烦,县衙和省府则一定要站在村公所一边,这也是村公所愿意服从他们管理的原因。

既然没人替无权无势的农民做主,掌握村子权力的地主富农们就自然会利用权力给自己捞好处,而且还可以利用村公所的权力控制农民。比如:哪个村民不听话,那就在农忙的时候派他去为军阀出劳役,或者强征他家的独生儿子去当兵。所以,农民都被控制的服服帖帖。

暴力是普遍存在的。地主与农民之间发生矛盾,地主首先用暴力解决,如果地主自己解决不了,才会动用村公所。村公所也压不住的话,就会由县衙和省府出面镇压。尽管在那个时代,男人打女人,婆婆打媳妇,父母打孩子是很普遍的,但地主对农民的暴力则更为恐怖和致命。韩丁书中记载:

张庄一个农民的儿子才六岁,就因为闹灾的时候偷了地主家几把树叶子,就被地主用棍子打的浑身青紫,还罚了他爹15块银元。在张庄,村长地主的话就是法,量刑随心所欲。

“如果农民企图自卫,事情就会变得不堪设想了。有个太行山的农民,因为地主强奸了他的老婆而动手打了地主,就被拴住头发吊起来毒打,直到头皮从脑顶上撕裂,人栽到地上,流血过多而死。”(P79)

“在张庄,多数地主和他们的狗腿子都是国民党员。他们竭力宣扬蒋介石《中国之命运》一书里鼓吹的民族主义、法西斯主义和儒家思想的大杂烩。他们在乡村生活中进行严密的思想控制,并且发动地主阶级与新兴的农民革命决一雌雄。”(P81)

虽然地主阶级对农民压迫深重,但鉴于历朝历代对农民起义镇压的残酷性,农民们不是被逼的忍无可忍是绝不敢造反的,而农民一旦选择造反就会表现的十分暴烈和极端。因为他们知道,造反就是一锤子买卖,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不成功就家破人亡。历代农民起义都是如此,农民起义军可不像阿Q那样就是到地主的床上滚一滚。他们恨不得将地主老财都杀光,这样他们才有安全感。法国大革命也是一样,国王、贵族和第三阶级都没放在眼里的法国农民,一旦造起反来,其暴烈程度让人大吃一惊。

农民起义军在政治上的不成熟,是农民起义很少成功的根本原因。政治的不成熟会导致非理性暴力,使得暴力革命变成不受控的暴力,就像法国大革命和历代农民起义一样,最终就是失去大多数人的支持,走向失败。韩丁根据毛泽东的分析总结了中国农民的两个政治上的主要弱点:

一是普遍存在的个人主义。这个弱点导致农民起义军很容易被分化,被离间,最后就是被诏安或者有条件地投降。

二是缺乏远大目光。这是闭塞的小农经济导致的,尤其像张庄这样的内陆山区,不像沿海地区得风气之先,有更多的见识。张庄这样的内陆地区农村,农民们最大的理想就是有地种,有房住,有衣穿,有饺子吃。他们的理想就是平均主义,并不明白如果政治经济制度不做改变,贫富分化是不断重复的过程,消灭的地主还会再出现。

农民出身的毛泽东对农民阶级的了解更全面更深刻,因此,对他领导的农民的军队的弱点了解的也更具体。其具体表现为:

  1. 单纯军事观点。认为红军就是打仗的,只是一个军事组织,而非政治组织;
  2. 极端民主化;
  3. 绝对平均主义;
  4. 主观主义;
  5. 个人主义;
  6. 流寇思想;
  7. 盲动主义;

毛泽东认为,这支农民军队在政治上还十分不成熟,必须进行政治化改造和思想改造,才能成为一支有号召力,有领导力的政治力量。后来的历史证明,毛泽东的主张是正确的。如果这支农民军队没有经过毛泽东的政治化改造,中国革命就会和历代的农民起义一样,注定失败。

登录后才可评论.